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2697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1)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1)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1)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1)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1)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1)(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从比较的视域看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以东方智慧传统为重点(1) 在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对话之中,柯恩一薛波的文章提到,美国犹太神学家鲁宾斯坦,“倡导了一种神秘的神学,颇近于东方的宗教系统。”1这触发了我的回忆。在七年代后期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一位印度学者和一位 研究 日本禅宗的学者发表论文,把东方的神秘经验与西方的爱克哈特,与波美作出比论。鲁宾斯坦即席指出,在基督教神秘主义为支流,其本质为“契约宗教”。这是无懈可击的说法,但他继续发挥,却语出惊人。他说由于犹太人未能履行圣

2、约,上帝可以用任何 方法 惩罚他们,包括二次大战的大屠杀。这却有否定、解构的意味。后来在走廊上和他聊天,他说,你们继承自己的传统,并不足为奇,我是经过巨大的挣扎才翻出自己的传统,那种艰难,不是你们可以想像的经验。用希克的三分架构:“排他主义”、“包容主义”、与“多元主义”来说,2亚伯拉罕信仰如犹太教、基督宗教与回教是排他主义的传统,到了今天,绝对论倒塌,简直需要脱胎换骨,转趋包容主义还不够,必须采取多元主义,才能避免迫害异端与宗教间的纷争。东方的智慧传统,如印度教、佛教、道教与儒家却是包容主义的传统,负面的包袱或者是轻一点。但包容主义惯作“判教”的措施,纡尊的架势还是未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异教,

3、仍然有其 问题 。而东方传统是否愿意或应该向多元主义转变?这样的转变会碰到怎样的困难?都需要提到意识层面上来加以 分析 、反省和检讨。我们现在继续由比较的视域,看东方智慧传统怎样对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作出回应。乃是放在这一宽广的背景之下,最后我才由新儒家的立场作出我自己的论断,以及进一步往前探索的提议,以面对新世纪与千禧的挑战。 印度教的雷邦禅撰文论“印度教与其他信仰的面对”。3印度河流域幅员辽阔,包括着不同的信仰与实行的方式。与一般的印象相反,印度教并不是他世性的。人生的四个目标包括“财富”,“快乐”,“礼法”与“解脱”。而世间的追求终比不上精神的解脱所给与的自由,这通常有赖于精神导师的教导,

4、解脱于“无知”,体现“真我”,与梵合一,超越轮回,不再作业,解除痛苦,获得现生的解脱。哈佛学者爱柯作出“宗教差别”与“宗教多元”的分别,前者指的是事实上存在的歧异,可以与其他传统漠不相关,后者则要求信仰间的交流与互动。印度教认为终极来说,“梵”超越名相,有限人力无法给予充分的界定与描绘,也不能为某一个传统所独占或控制,有丰富的宗教多元的资源。正因如此,我们永远可以向他者 学习 。然而印度教坚信世界宗教的祈向与追求终究是同一的,尽管不同的语言与表达是互相矛盾的。黎俱吠陀云:“真实为一,但圣哲给与之名为多。”印度教容许人人信自己所选择的神,可以容许语言文化的差异,但终极来说,神乃是一。印度教也容许

5、个人追求四种不同的解脱道:“业解脱道”,“行瑜珈解脱道”,“信解脱道”,与“智解脱道”。这可以让印度教与世界其他宗教找到会通之道。譬如基督宗教使印度教信众提高 社会 层面的觉知,印度教则使基督宗教重新发现其玄思默想的传统。当然印度教也有其不足之处。一般来说,容易忽视差异,混漫归一。但到 现代 ,甘地明白,不同传统不必归一,但也得各自批评自己的局限所在。当前的情势更是不同,宗教间的对话变成日常经验,而世界的问题需要世界性的合作来解决。印度教内部有太多歧异,缺少代言人,晚近才有“世界印度会”的组织。印度教对堕胎、同性恋、安乐死、环境等问题也还缺少足够的回应。而印度教今日能成为不必印度人也可以信的宗

6、教,会进一步突出其本质与普世性的成分乃是不言而喻的。它也应作更深入的自我批评以求对于人的情状,建造正义、和平、快乐的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米德拉则应史威德勒之约撰文,对于世界伦理宣言问题做出回应。4今日的全球情势即是要在差异中求统一,现在流行“视域主义”。有俗世的视域,也有宗教的视域。先由俗世观点看,又有欧洲与美洲原住民视域的差别,对欧洲来说,近代是“发现与富足的 时代 ”,对原住民来说却是“解体和灭亡的时代”。现在有了人权的觉醒,四八年的人权宣言的基础是俗世的人文主义,还有了“国际大赦”的组织。但还是难以克奏其功。宗教的精神层面有其独立自主性,不可以化约为俗世因素。当宗教与 政治 、 经济

7、 、社会因素结合,牵涉到个人与群体的认同问题,就会造成实际效果,成为争斗和暴乱之源。宗教信仰不是 法律 ,但通过信众有转化的力量,不可加以忽视。在原则上,人权宣言背后的道德原则,与宗教强调的责任义务并无冲突。各传统的金律均植根在超越的信仰之上,其道德规条却大同小异。人的意识需要不断地扩张,变化气质恰正是宗教的核心。而不同传统的差异与交流互济可以激发活力。而印度教历来是“多元统一”的传统,有丰富的资源可以援用。瑜珈行的初阶,七个步骤中的前两个步骤正是道德文化层面。“夜摩”,意即实行五戒:不杀、不诳、不盗、不淫、不依靠他助或自助。“尼夜摩”,提示洁净身心,无怨尤,修练勤学,委弃于神。这些都与金律或

8、世界伦理宣言的精神无背。当然理想与与实际永远有巨大的差距,也不能株守旧文本,压迫贱民与妇女,重要在意识之扩充与转变,与孔汉思倡导的“典范转移”,柯慎士倡导的“第二个枢轴时期”,史威德勒的“对话时代”互相呼应。 锡金教是由印度教派生出来,主张印回融合、更具普遍性的信仰。阿洋基柏辛撰文论锡金教的普世理想。5该教创立者南纳克,生于五河流域的旁遮普,当时统治者信伊斯兰教,一般民众则信仰印度教。三十岁那年得到天启,澈悟神超越回教与印度教的差别,乃宣称非印非回,大家都来自同一精神泉源。故锡金教一开始即有普世性格,强调全体对话与推 理论 证,以及宽容、理解、同情、互济的精神。南纳克强调笃行,他并不要人改宗,

9、只要诚信。印、回、耶、犹、佛、耆那教,并无妨碍。表面上看是一种折衷主义,其实是富有原创性、涵容多层面的思想,体现人生的整体观。终极来说,只有一创造者和他的创造,大家由无私之爱团结在一起。南纳克之后,二百多年间传了九位精神导师,第十位是哥宾辛。他宣称,只有通过超越私利之爱,人才能与WaheGuru相会合。哥宾辛之后不再有导师。但第五任导师阿洋,完成了建造金庙,编纂锡金圣典的大业。阿洋虽不幸为莫卧儿的统治者所弑而殉道,却成为了锡金教 历史 的转折点,以后的锡金教信众持干戈以卫教。哥宾辛于一六九九年组织了锡金王国,从此有了宗教与国家的认同,在其治下享有宗教自由与人权,此后不再有导师,唯一的精神权威在

10、锡金圣典。“锡金”一字的涵义即对于超越的终极真理与真实的追求者。而Gu的意思是精神上的盲目,Ru的意思则是精神黑暗的摧毁,故Guru有启发者的涵义,即永恒、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神也是奇妙的导师,非言所及,非解所到。在他的光照之下,没有种性与性别的歧视,而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尊严,享有人权。所有一神教均指向同一真神信仰,个人可以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又强调现世性,而把精神性社会化。创造是真实的,决非虚幻,有乐观信念,生命的障碍终必可以克服。锡金的生活方式,首先要以工作、依循正当的合乎道德的方法赚取自己的生命所需;有余钱即与有需要者分享,而不容许任何信仰、阶级、种族之歧视;常颂WaheGuru之

11、名,与他的精神力量感通。无论个人、社会都应遵循道德原则,克服五恶:“欲”,“怒”、“贪”、“痴”、“傲”。而众恶之根源在“私”。在锡金社会中,男人都叫辛,意思是狮子,女人都叫高,意思是公主。男女平等,武力是用来卫护正义与自由。进入后现代,一切都变得不确定,锡金的生活方式也受到威胁。但锡金教一向顽强自立,宽容、适应。如今又到了重新自己反省、调适的时代。XX年全世界的锡金教徒将参与盛典,纪念圣典存放于阿迩里察的金庙。圣典既示人以内圣外王之道,汤恩比乃断言其在未来的世界会有重要的角色要扮演。此文作者深信,其世界观内涵的精神、道德力量,普世的爱与对一切的关怀一定会有其效验。 锡金教的缘起在融合印回,但

12、仍守一神教的规模,故仍可视为由印度教派生出来的一个支脉。佛教虽也源出印度,但佛陀却反对正统,倡导“无常”、“无我”,而开出了一个不同的局面。佛教是一个极端复杂的题目。释迦牟尼早年所传原始佛教,有巴里文的经典,现仍流传于东南亚,可谓南传佛教。而佛陀晚年宣教,却通过新疆、西藏,乃至海路传入中土,以后又通过韩国,传到日本,所推重者为大乘佛教,以南传佛教为小乘佛教,仅属初阶。佛说自佛灭以后,争议不断,此处并无意介入这些复杂的争论之中。但各派佛说均强调“悲智双运”,也有某种宽松的共识,本文只就晚近参与世界伦理与宗教对话讨论的几篇论文提出的观点做出报导,并略作回应与评论。 让我们先看原始佛教的回应,驻锡曼

13、谷的比丘默顿难陀应约撰文论佛教与信仰之间的对话。6他对佛教的介绍多属例牌, 文献 的根据在于巴里文的经、律、论三藏,信众皈依佛、法、僧三宝,其特色在否定宇宙为上帝所创造,生住异灭,无常无我。有以独觉方式开悟,成就辟支佛果。在我们的世界中,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者为释迦牟尼佛,是第四位成道的佛祖。未来世界最后第五位成道的佛祖是Lord Metteyya,在烈火毁灭世界之前拯救人类脱离苦海。有幸得亲炙佛陀通过声闻方式开悟者,得证阿罗汉果。但人人都有开悟的机会,关键在于自己克服贪、嗔、痴三毒,勤修正道,体现中道第一义谛,既破常见,也破断见。但不信佛并不是罪,佛教也没有禁令不许佛徒研究其他宗教传统教义,同时

14、身、口、意三业都可以转变,生天、下地狱都不是永恒的。佛教强调悲智双运,由慈悲的强调凸显出关连性与对他者的责任,这就有了与其他信仰的兄弟姊妹展开对话的基础。佛教也不是绝对无神,它否定的只是创世的上帝,世界的来源不外“如是”。佛教的神无人格性,就在大 自然 与每一个人之中,或者也可以由这一方面与一神教展开对话。 很遗憾,这个比较宗教专辑找不到 中国 大乘佛教的代表参与宗教对话。史威德勒则邀请了韩国的圆教与承袭日本禅宗的代表,对于起草世界伦理宣言问题作出回应,让我们先由前者开始。Chung Ok Lee撰文由佛教观点论世界伦理宣言。7圆教是当代韩国由So-Tae-San所创立的一个教派。他有“世界一

15、体”的乌托邦远景。佛教笃信通体相关,众生一性,万法一源,所有人类将联合面对同一未来。其道德原理为和平共存、正义、慈悲。他的继承人提出了“三重原理”。首先是“同栏一理”,其次是“一宅一家”,再次是“工作伙伴”。故极力推动宗教间的理解与合作,天下一家,和衷共济。大家一同努力建造“净土”。外在的物质进步必须配合内在的精神启蒙。以此我们有必要建立世界伦理,天涯若比邻,未来得学习做世界公民,民主、安全,保育环境。究竟是天堂或地狱?在于吾人之自择。此心可以流放;但也可以有内在安宁、体现良知,实现人权,克服贪欲、愤恨、疑惑,强调学不厌,教不厌,突出以天下为公的襟怀。而吁求体现修心、全球一体、正义、自由,两性

16、平等的责任。作者身为女性求求特别强调女性可以作出的贡献。她也指出联合国与世界宗教的确是在追求共同的理想,只不过四八年的人权宣言仍然不足,各地人权仍继续遭到践踏。如今需要进一步的精神觉醒,建立道德基础。佛教的通体相关情怀应可作出重大的贡献,知行合一,在未来建造一个更好的乌托邦世界。 美国的大禅,本名白莱恩维多利亚,曾留学日本习曹洞禅,他应约撰文论禅之世界伦理进路。8他首先澄清一般人对禅的误解,以为禅是非理性,反逻辑,随心所欲,率性而为。事实上禅宗是佛教的一个分支,预设了佛家的基础教义。日本道元禅师即强调慈悲,菩萨渡世心肠。当然禅宗也自有其特色,所谓“教下别传,不立文字,直指见性,立地成佛。”最强调现世性,径直回到释迦牟尼所开示的方便法门而拒绝任何教义之崇拜。世界伦理也当作如是观,不可将之绝对化,否则立致恶果,佛教的历史可为明鉴。1904-5年发生日俄战争。临济宗的Shaku Soen即支持义战,其实早在明治时代,Inoue Enryo已有此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