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的问题探讨(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22697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的问题探讨(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的问题探讨(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的问题探讨(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的问题探讨(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的问题探讨(1)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的问题探讨(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的问题探讨(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的问题探讨(1)摘要:通过对我国近年来各地编写出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比较分析,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教材出版品种繁多,但缺乏特色教材;教材评价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选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教材修订周期过长,推广使用不够及时;教材编排的零起点与模块化,导致教学内容很难体现螺旋上升;教材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材过分强调“任务”或“活动”,忽略知识的系统性;教材过分强调基础或创新,不能正确处理两者

2、的关系;教材过分强调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削弱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注重纸质教科书,忽视教材的立体化。中国编辑。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问题Abstract:By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recently publish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aterials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we have found there exit the following problems:more publications,less characteristic

3、s;lacking of the scientific and standard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the regionalism in selecting teaching materials;too long cycle in revising,not prompt enough in Promotion and use;Compilation from the zero starting point in the form of modules,less attention bEing paid on the spiral transcendence of

4、 the contents;over emphasizng student-centered ideology,neglecting teachersguidance;over emphasizing tasks and activities,neglecting systematic knowledge;over emphasizing bases and innovation,neglecting the negotiation of both aspects;over emphersizing the integration with other subjects,weakening t

5、he knowledge and skill of information technonogy;attaching more importance on paper publications,neglecting the three-dimens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Key words: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information teachnology teaching materials;probl跨入21世纪,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在我国,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小学

6、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材作为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物化形态,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各地编写出版了数百种不同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但编写水平参差不齐,选用体制不完善,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教材出版品种繁多,但缺乏特色教材教育部XX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和XX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中都鼓励信息技术教材多样化,可以是“一纲多本”甚至“多纲多本”。这本来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一大历史性进步,但由于信息技术教材市场的开放与巨大的需求量,使之成为众多机构关注的焦点和追逐的目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出版了200多种不同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从总体情况来

7、看,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呈现多样性、多层次、综合性等特点,加之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石尚未形成,没有一整套成熟的编写经验可供借鉴,目前出现了大量低水平重复的教材,甚至不合格的教材,许多学校感到“信息技术教材版本多、品种多,但编排形式大同小异,很难找到符合自己需要的教材”。事实上,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受地区经济条件的限制,设备配置相差悬殊,师资水平差距较大,学生能力基础不同,使得各地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很难在全国甚至一个省市、一个地区范围内作统一的要求,也很难编写出一套完全符合各地需要的统一教材。因此,除了追求编写不同品种的优质教材,还要编写不同层次的优质教材,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正

8、如前面所述,信息技术教材出版品种之多,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意料,但是,低水平重复的多、内容雷同的多、编排不合理的多,事实上至今仍然缺乏多层次、多品种的特色教材。为此,需要有关部门合理、科学地设计、编写、出版、评价、管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由具有专业素质的编写队伍和编辑队伍来从事编写出版工作。同时,编写出版单位要保证教材推广使用后的市场服务体系,能够做到培训到位、配套资源到位、修订更新到位,把教材质量的稳步提高作为自己的生命线,切实为教与学做好全方位的服务,真正推出高质量、多层次、多品种的教材。目前,从编写机构看,信息技术教材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由国家、各省教育机构组织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具有较

9、高的质量和权威性,但由于要考虑到大部分地区的教育状况与设备配置,往往针对性不够强,很难完全适应各校的具体要求。二是各地、各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发的教材。这样的教材基本能适应当地教与学的实际需求,但是很难保证编写质量以及总体培养目标的落实,而且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难以控制和规范,不利于该课程的整体发展。笔者认为,要在保证总体培养目标和教材质量的前提下,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可以采用协作互补的开发模式,由国家或各省的教育机构与地方教研部门共同协作来进行教材的研究、开发与试验。这样做,不仅可以组织跨区域的一流编写队伍,还可以充分调动地方教研人员的积极性,共同研究与实验。我们在过去几年中,先后在南京、

10、深圳、内蒙古等地进行了这种协作开发模式的探索与尝试,不仅推出了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地方教材,还推动了地方信息技术教研工作的开展,培养了一批教研骨干,为教材实验后的师资培训、教学研讨与指导铺平道路,也为进一步组织条件均衡的跨区域合作开发奠定了基础。二、教材评价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选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为规范起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教材评价与审查准用制度,在教材的立项、编写、推广、使用等方面建立了管理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材质量的提高。其中,通过教材审定委员会对送审教材进行封闭式的“审查”,以是否“通过”为选用的基本条件,是目前采用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目前缺乏科学、规范、成熟的信息技术教

11、材评价标准,仍有一些不合格的教材通过审查并流向市场。为确保教材的开发、推广、选用做到公平、公正,应尽快研究确立科学的信息技术教材评价标准,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标准和制度的落实。在教材选用体制上,由于利益驱动,有些地区通过下达行政命令、统一考试等手段,强行推广本地区编写的信息技术教材,限制其他教材进入,在教材“多样化”的幌子下大搞地方保护主义,导致许多优秀的信息技术教材不能正常推广和使用,出现了地方上的“小一统”,其危害不可低估。因此,要实现信息技术教材的合理选用,就必须打破地区封锁,为优质教材打开流通渠道。三、教材修订周期过长,推广使用不够及时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一日千里,在该领域不断涌现新

12、技术、新观点、新理论,这使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需要不断更新、发展现有的教学内容、理论、方法和手段。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以说信息技术课程是各学科中内容最新、发展最快的一门课程。这无形中对信息技术教材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及时修订更新,基本上必须每年小修订,三年大更新。也就是说,一套信息技术教材的生命周期往往是两三年。然而,很多教材编写完成后,作者队伍就解散了,根本谈不上跟踪和研究、修订和更新,更谈不上师资培训、配套资源服务等,导致一些过时陈旧的内容仍然出现在教材中,不能适应学校的教学需要,给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造成极大的困难。鉴于信息技术教材极强的时效性,编写出

13、版后,要及时推广使用,否则就会过时。目前,由于各地的教材选用机制仍然是多年来适用于其他学科教材的机制,导致信息技术教材从出版到选用,往往需要至少一年左右的时间。今年出版的教材,往往要等到一年甚至两年后才能进入教材选用目录,严重地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此,需要有关部门积极应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保障,建立相应的“绿色通道”,缩短信息技术教材从出版到选用的周期,使编写完成的合格教材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学生手中。四、教材编排的零起点与模块化,导致教学内容很难体现螺旋上升教育部XX年颁布指导纲要时,考虑到当时全国大多数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师资队伍、设备投资、学生基础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提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

14、教育的零起点方案。为此,很多信息技术教材都采用了零起点方案,即在小学、初中,甚至高中都从零开始讲授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内容,初中要学,甚至高中还要学,造成了大量的知识重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教育的快速发展,指导纲要已不能适应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各地出现了许多自我构建教学内容体系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从而出现教材目标定位、内容选择多样化的格局,指导纲要的指导作用已经形同虚设。因此,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今天,非常有必要进行全盘考虑,开发小学、初中、高中教学内容有机衔接的教材。在研制高中课标的过程中,专家组经过多方面征求意见并充分论

15、证,确定了各学段信息技术课程任务的轮廓性分野,小学初步接触信息技术,形成感性经验;初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开始学习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高中在持续经历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发展,追求自由于信息文化的能力。1这一轮廓性的分野,除了为高中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一个支撑,也为我们重新审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提出了一个框架。从教材内容目标定位看,高中课标的目标定位也可为我们提供有力的指导,“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

16、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2教材的编排与设计要有助于落实这一培养目标。中国总之,随着高中阶段课程标准实验的推进与展开,有必要重新审视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在与高中阶段标准相协调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标准出台之前,可以参照高中课标的思想、理念、培养目标,开发、修订当前的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材,从而使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教材成为一个有效衔接的整体。最近两三年,我们尝试开发了小学、初中衔接的九年义务教育信息技术教材以及初中与高中衔接的中学教材,同时在一些中心城市进行了试验,满足了这些实验区教学的需要,为下一步开发与推广小学、初中、高中衔接的教材奠定了基础。教材内容编排的模块化,也是目前很多信息技术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