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厌学现象心理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22420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厌学现象心理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学生厌学现象心理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学生厌学现象心理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学生厌学现象心理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学生厌学现象心理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厌学现象心理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厌学现象心理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中学生厌学现象心理研究一、问题的提出素质教育的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即能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指出,这次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每位教师神圣的责任。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每个学生理应完成。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厌学情况突出,有些学生甚至辍学,到底是哪些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不爱学习呢?二、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调查对象四塘中学初中一年级150人,初联盟中二年级1

2、50人,初中三年级100人,初中教师23人,家长20人。调查方法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厌学的程度。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中学生厌学的现状经调查,初中学生厌学约占总数的20%30%,其中初一为20%,初二为25%,初三为30%,由此看出初一到初三随着年级的提高,厌学的比例也逐年提高,并且整个初中的辍学率每年为%。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1.主观原因占%主要有: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基础知识差,成绩跟不上。学习方法不当,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让人疲倦、厌烦的事情。2.外在因素社会因素占%。主要有:受社会“黄色文化”影响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受校外玩乐场所如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等影

3、响,使贪玩的学生学习分心。受毕业分配、就业难及滥招生影响。受一些知识群体如教师等的生活仍然较为清贫、待遇较低的影响。家庭因素占%。父母不管教或不善于管教,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强制型的家长对子女用压的办法,按其主观愿望逼迫孩子学习,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放纵型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导致子女懒学勤玩;宠爱型家长对子女百般溺爱,过度迁就,使孩子滋长了依赖性和懒惰性。此外,家庭关系不和或家庭破裂,会给子女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子女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学校因素占%主要有:学校办学方向有偏差或教育方法不当。一方面,在应试机制的作用下,许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学生身心负担过重,造成精神高度紧

4、张,难以应付各种压力,由此产生厌学心理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学校对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人格等教育长期等闲视之,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此外,一些教师厌恶,歧视后进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情绪低落。教师教学观念陈旧,课堂教法不当。如重知识传授,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轻思想政治教育、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重学习尖子,轻多数学生的培养;脱离实际,讲课枯燥无味等。四、解决厌学心理的对策鉴于以上对厌学原因的分析,我认为解决厌学心理问题,应采取如下相应的对策。把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的教育放在突出的地位来抓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能激发爱国热情,在学习上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强烈的责任感,有发奋进取的欲

5、望。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言行、活动的指导、推动和制约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它可以使个体正确地认识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身份和作用,可以帮助个体确立起正确的生活目标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可以使个体建立起正确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推动个体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加强中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教育,应渗透在各科课堂教学中,着重抓好如下几个具体方面的教育:学习是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人类知识迅速增加的形势下,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不仅不能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而且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一般地说,文化程度、水平高,致富门路多,致富速度快;反之,

6、往往致富无门,或致富较慢。在当代,只有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学习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的社会是信息社会、急剧变化发展的社会,新时代的发展,客观上要求,迫使人们具有更高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就在更宽泛的领域里向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因此,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学习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是立国、强国的需要。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受教育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技术业务水平,力争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多作贡献。只要努学习,掌握科学技术,才能使我国走向繁荣富强,永远立于不败

7、之地。榜样教育、爱国主义和艰苦创业教育。榜样的力量无穷,它对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起事半功倍作用。学生如果具有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有艰苦创业精神,就会为振兴中华而读书。学校诸多的德育内容中,这些教育应处于突出的重要位置。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十分重要。为此,作为学校或班主任应定期召开家长会,班主任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多些与家长接触,使双方的信息及时得到反馈,发现学生有厌学等情绪,教师应及时进行心理诱导。作为家长,首先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因为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其次,发现孩子

8、有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并积极主动地与校方联系。学校、家长应相互配合,建立疏导型的教育方式,根据学生或子女的年龄特点、生理和心理发展情况、兴趣、要求等,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启发式引导,绝不能采取强制型的管教方式。但学校对在行为上过于放荡,思想工作又长期失控的个别学生按有关规定给予恰如其分的处分是必要的。也应给学生或子女一些挫折教育、自立锻炼以及心理调节培训,想方设法增强学生或子女抗御精神负担的能力,以增强学习信心。学校要重视激发、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社会群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否重视激发、培养和发挥其成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工作或学习上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大一

9、样的。只有使那些厌学的学生充满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才能使其严于律己,勤奋学习,推动其努力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学校是执行社会化使命的专门群体,教师对于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自我意识的社会化方式去影响学生,多做点思想教育工作,多启发诱导,排除其自卑、厌学等心理障碍。其次,学校要用得当的奖惩方式促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和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由于奖惩方式的实施,个体受到感化,久而久之,个体就会慢慢地从社会群体的心理行为规范变成个体的心理行为规范,达到改变厌学的目的。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作为思想活跃的中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接受,而企望通过课外活动或有参与实践的机

10、会来获取其需要,印证所学的知识,这就大大激发其学习动机。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勤学成才”等为主题的讲故事、演讲、读报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社会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也可以结合教材组织,布置或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到外地或家乡进行社会调查,搞一些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竞赛,在实践中培养其学习兴趣。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分类组织兴趣小组或特长班,让学生充分施展其才华,以此推动学生勤学。运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得当的教学方法,对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如何付诸实施呢?实行民主教学,变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为表演、演讲、辩论、讨论、

11、竞赛等和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来激活课堂。让学生尤其厌学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做课堂的主人,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班主任上班会课也应如此。要多检查,指导厌学者的作业。这样,才使他们体会到平等观念,感受到老师的慈爱,好学上进。布置作业应适度、新颖,体现能力培养,杜绝“题海”。多指导学法,教给学生学习“钥匙”。教给学习的方法,能使学生克服学习的盲目性,提高自学能力,诱发学习的学习兴趣。联系社会热点。社会热点富有时代气息,教师应把它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情感,教态要得体。用发人深省的漫画、插图、用工整

12、、美观、精巧的板书,也能增强趣味性,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情感的融洽,不仅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心理学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教师若能与学生平等相处,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平等、互尊互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缩短心理上的距离,变课堂上接触学生为平时多主动接触学生,变守住讲坛授课为深入到学生座位中间讲课,缩短师生之间在时空上的距离,真诚地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充分挖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表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那颗慈母般的爱心,这样的教师一定得到学生的尊重,使同学们专心致志地听课,以积极的态度、加倍的努力对待学习。“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学,以情育情,以情引情,以情换情,就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热情。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