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22336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学教育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学教育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学教育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学教育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中学教育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大众媒体对中学教育的冲击多年来一直是我国教育界所面对的一个难题。当前,网络及移动通讯技术突飞猛进使这一难题愈发突出。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统计,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网民已达2亿多,是网民中的最大群体,其中未成年网民规模达到9858万,占青少年网民的%。其中,手机上网已升至80%多,且持续向低龄人群渗透。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溺网络,据第三次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青少年网瘾青少年已逾2400万,占青

2、少年网民的%,其中1317岁的网瘾人数占%,如此庞大的数字说明网络已经对未成年人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未成年人处于人格、心理逐渐定型的关键时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树立,意志力、自控能力相对薄弱,如长期接触大众媒体,极易导致以下几方面问题:习惯接受大众媒体碎片化、即时性的知识信息,难以深入而持久地学习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容易接受大众媒介传播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从而对社会现实产生错误的认知;随意模仿大众媒体中一些缺乏文化道德素养的行为,如窥探隐私、随意发言、言语粗俗暴力、低俗恶搞等,不利于公民素养水平的提升。中学生是未成年网民中的主要群体,因而,如何引导中学生正确接触、认知、使用及参与大众媒

3、介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当前共同面对的问题。不少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将媒介素养教育正式纳入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中,探索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做法。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的提出有十余年时间,在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目标、意义等层面的讨论已达成一定共识,然而,有关媒介素养教育中一些更加具体细微的问题,如针对不同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媒介素养教育在不同时间段的具体实施策略等的讨论还较为欠缺。那么,中学媒介素养教育有何必要性?媒介素养教育在中学具体开展、实施的途径有哪些?下面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做具体的构想。二、中学媒介素养教育实施途径构想国外针对中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开展较早,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如加拿大的

4、安大略省在中学教育中已经设计出一套相当成熟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并付诸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我国,媒介素质教育还没有作为一门课程进入中学教育。面对应试教育制度的强大压力,中学教育多围绕着应试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对于中学教育管理者来说,若开设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课程,势必要占用主要课程的时间,影响教学及应试效果;另外,虽然“素质教育”这一口号的提出已有多年,一些学校开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如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等的培养,但作为公民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媒介素质教育仍未引起中学教育者足够的重视。考虑到目前我国中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将媒介素质教育作为一门独立课程直接加入中学课程体系尚有一定的

5、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内容渗入的方式开展媒介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在原有学科课程体系及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有机融入媒介教育的内容,以期实现中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具体的实施方式有以下几种。1.媒介素养教育与课堂教学融合。与媒介素养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应属语文课堂,因为“媒介素养是语文素养的延伸,这不仅是由于媒介文本的变化,人们必须对电子媒介的文本具有解读和交流能力,还在于人们必须对媒介如何影响文化有批判性思考能力,对文字素养的特殊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媒介信息产品的表现形态以语言文字为主,语文素养要培养的正是学生对语言文字在发挥表情达意、传递观点及建构现实等作用的全面认知能力,因而,

6、分析不同媒介对同一事件、人物的呈现方式,探讨其中的措辞、结构等文字组织手法,进而了解其背后的情感、态度立场,既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又能使他们对媒介信息产品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媒介素养建立于语文素养之上,同时又超出了语文素养。媒介信息包罗万象,其文本呈现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语言文字,图片、动画、视频、音乐等侧重于视觉和听觉的信息形态也成为媒介文本的重要组成。相对联盟于语言文字,这些视听信息对人的影响更为隐蔽,能更有效地作用于人的无意识。例如电视广告就是通过一系列动态图像构建起一套价值观念进而诉诸人的消费欲望,包含了复杂的视觉修辞手法,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广告作品,

7、分析其信息组织和修辞方式,进而帮助学生反思广告中宣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促进他们对大众媒介及其产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媒介文化由于公众的普遍参与而包含着平等、民主等积极因素,但应看到,媒介文化尤其是网络文化的草根、狂欢特质也会对文化经典产生相当大的负面作用,如网络上对文学名著、文化人物的揶揄调侃,对古典诗词名句的低俗挪用,等等,这在无形中消解了传统文化的教化功能。而长期以来的学校教育基本上都是以精英文化、经典文本为价值导向的。在媒介文化的强大影响力面前,老师在课堂上应给予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正确地看待这些现象,不能一味地陷入恶搞、娱乐之中。思想政治课堂同样可以有机融入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在媒体关

8、注、报道的众多事件的背后,都能挖掘出相当多的道德因素,这就意味着老师可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媒体报道中的焦点人物、热点事件进行个案分析,配合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如轰动一时的“小悦悦事件”、网络人物凤姐等事件或人物,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就这些对象议题所涉及的道德问题展开讨论,让他们呈现观点,在听取学生意见态度的基础上最后进行总结评点。相较于课本上稍显理论化的文字论述,这些现实中的人物事件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也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塑造道德价值观的目标。中学计算机课程以向学生普及最基础的计算机知识为主,也能与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相结合。以广告影像或明星照片为例,老师可以先为学生简单讲解图片的制作,再通过软件

9、操作对比不同图片的视觉效果;或者,老师还可以进行图像对比测验,先让学生观看一幅图片并猜想其含义,再为图像配上不同的文字,使图像表现出不同的含义。通过类似的测验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图像的人为性及图像信息的不可靠性,从而破解图像所指的神话。这个破解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培养学生质疑、反思及批判媒介信息的能力。2.利用班会活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是集中向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具体来讲,老师可以围绕“认知媒介”这一大的主题给学生设置一些具体的班会主题,例如怎样理性地看待明星,如何正确地对待媒体上的暴力与色情,文明上网、网络游戏的利与弊,等等,让学生围绕主题搜集资料,构建形式自由的班会活动

10、。还可以在整个学校层面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利用比赛竞争的机制评选出优秀班会活动,再在全校范围公开展示。这样能够通过各年级之间的关联互动形成合力,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3.学生的课外活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有两种最主要的活动方式。一种方式是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研究性学习小组是当前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中的一项指标,要求学生能通过小组协作开展较初级的研究活动。以这种方式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主要体现为研究学习小组对大众媒体的关注,选择某一个与大众传媒有关的具体问题进行钻研,老师在研究过程的始终都给予指导,研究成果可在学校公开展示。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学生社团的各项活动开展媒介素养教育,这种方式主要侧重于锻炼学生

11、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往的类似实践多为学生参与黑板报、宣传板制作,现在很多城市中学都具备了创办学生媒体的条件,如报纸、电台、网站等,学校可以将这一资源与学生社团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策划、制作报纸,创办电台,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其他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加深他们对媒体信息制作、传播的认识。4.积极加强与校外机构的联系。学校可以与媒体、高校等机构加强联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对中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例如,可以组织带领学生参观媒体,使他们直观、较深入地了解大众媒介的组织、运作及信息产品的生产过程,去除他们头脑中关于大众媒体的魅力神话。与此同时,还可以聘请媒体从业人员或高校从事传媒教育的老师就大众媒体的

12、相关问题,如媒体与社会政治、国际关系、商业经济、社会群体、文化潮流等领域的关系等进行专题讲座。相较于中学教师,传媒及传媒教育专业人员传媒经验丰富,视野广阔,思考更为深入,能够对学校教育形成有效的补充。上述关于中学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具体途径的几点构想,考虑到了当前的中学教育实际,尽可能避免对现有课程体系及教学任务的干扰,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方法上侧重于启发和促进,老师主要起答疑解惑和引导作用,力图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起对大众媒体及其信息产品的独立思考、质疑和批判的能力,这与现代社会公民素养培养的目标也是一致的。三、相关问题及建议当然,这些构想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理想性,具体实施过程势必会出现种种问

13、题,如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学校硬件设备无法提供支持,等等,可能都会影响到中学媒介素养教育的顺利开展。然而,以下两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其解决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学媒介素养教育的成效。首先,中学教师在媒介素养方面的相关素质是否能跟上,作为教育者,老师要培养学生对大众媒体正确理性的认知方式,自己应该具备传媒方面足够的知识储备及较高的素养。如果老师没有较高的媒介素养,无法理性、正确地认识和使用大众传媒,那么针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只是天方夜谭。这一问题可从两方面去解决:一方面,老师需要自身有意识地学习,多阅读有关大众媒介方面的书籍,关注大众传媒的动态,搜集其中能为媒介素养教育所用的素材。另一方面,学校可以

14、组织老师参加相关培训,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只有老师具备了足够的媒介素养,对中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才能有基本的保证。其次,家庭教育能否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机配合?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毋庸置疑,家庭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我国,由于公民媒介素养水平整体较低,很多家长并未意识到对孩子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无法正确引导孩子接触媒体,认识媒体;还有些家长虽然意识到了大众媒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但找不到有效的教育方法,这些都会造成学校教育与家庭的严重脱节,学校教育的效果无法得到巩固。要想改善这一局面,学校与家长之间就要形成关联互动,在媒介素养教育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合力推动中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家长应意识到过度依赖大众媒介对中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地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环境,防止他们与网络等媒体的过度接触,发现问题应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共同协商解决。归根结底,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学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作为一个长期的教育目标并付诸实践。与之相应的,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思维的转变。只有这样,中学媒介素养教育才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