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诗意教学改革探索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2104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诗意教学改革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诗意教学改革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诗意教学改革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诗意教学改革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诗意教学改革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诗意教学改革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诗意教学改革探索(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诗意教学改革探索中国古代文学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中华古老民族的一部心灵史。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将其设置为最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因其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以及作品所涵盖的传统文化及人文精神。然而近年来社会上实用性和功利性思想和快节奏生活对大学生影响很大,而在教学中教师更重视理论开拓而忽略原生态作品的积累感悟,强调创新而忽略了对基础文本的学习和审美感悟。浮躁心态情境下的古代文学渐失天生丽质,教学也失去了灵性,变得越来越枯燥,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学习效果

2、很不理想。要走出困境,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探究和实践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套路,即回归到古典文学的本质,实行诗意教学。一、诗意教学的内涵及实施的必要性古代文学的诗意教学不是狭义的诗歌教学,更多的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诗意教学观。诗意教学首先表现为诗歌教育,以诗意的目光欣赏古代文学;其次表现为哲学意义上的教育,只有从文学意义上升到哲学意义才能把握住真正的诗意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诗意教学应是人性的教育与生命的教育,更是灵魂的教育,是更高层次的心智活动,其独特的诗意思维能够激发出大学生内在的诗性智慧。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传统古代文学教学强调知识性、专业性,却忽略了它最本质的一面诗意本质

3、。古代文学课程本身典雅涵咏、天生丽质,它不仅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更是“珠落玉盘的琵琶,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大漠孤烟的雄浑,是小桥流水的婉约”。诗意教学的本质就是通过一系列诗意的教学活动,使得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达到自由和谐的统一。实施诗意教学不仅需要而且必要。首先,中国古代文学课的诗意教学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手段。高校教育的灵魂在于培养创造性,一流的高校犹如高品的大诗,古代文学的诗意教学是高校奔向一流的开始。其次,中国古代文学课的诗意思维有助于优化大学生的情绪结构。高考应试模式下的大学生,中学时代大多无暇顾及文学的魅力,艺术之门还未打开就进入高校大门,而大学时代学生有了

4、自由的空间,正值青春焕发追求诗意美的季节,诗意教学使学习变成一次追求知识之美的人文旅程: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诗意、体会诗意,在诗意的氛围中,找到精神的栖息地。最后,中国古代文学课的诗意教学联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需求。二、诗意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提高教师自身的诗意素养。自学积累。教师是高校教育的主导力量,教师自身的诗意素养高低决定一所大学的精神品格,并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及接纳程度。教师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是自主提高的动力和源泉。首先,业余时间博览群书。品诗获得的美,这种美就是诗意。对充满诗性的知识积累,尤其对古典文学本身的钻研,经典作品达到烂熟于心,对相关经典

5、哲学书籍也有深刻的了解,领会其精髓,厚积薄发,在研读作品中提高自己的诗性修养及诗性水平,才能使教学深刻。另外,要向学者型智者型教师学习,向大师级的人物看齐。于丹老师的灵性优雅、马瑞芳教授的诙谐幽默、周汝昌先生的渊博智慧、周思源先生的缜密深刻都是古典文学教师应当具备的。广泛汲取营养,不断充实自己,增加教学的底气,才能形成教学的软硬实力。以研促学。以研促教、以研促改是保证质量的手段。与中学不同,高校应占据文化制高点,引领学术潮流,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学术研究能提升教师的学术层次,开拓教师的学术视野,能使教师形成深邃的思想、更加高尚的人生态度以及更加广博的诗意审美意蕴。因为高质量的学术活动往往围绕

6、一定主题进行,有的是当前的争鸣热点,有的是古典学科的前沿问题,能够推动学术进步,使诗意教学的底蕴更加坚实,而不流于肤浅。同时不断更新教学理论,汲取最新学术成果,并应用于实践。利用访学进修的机会,通过更加广阔的学术平台进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理论水平,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打造诗意课堂。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得课堂的宽度深度有了无限拓展的可能。合理正确运用多媒体能使得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声像俱佳,表现形式多姿多彩。巧妙利用多媒体,或直接引入,或间接穿插,或视频交流,进行诗言、诗情、诗境三方面的教学,能够大幅度提高诗意教学质量。诗言,用诗意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诗

7、意语言是诗意思维的外在表现,是诗意教学的桥梁。古典文学或诗情画意,或宛转流长,“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意语言最能体现古典文学的学科特点。例如红楼梦是古典小说中最具诗意的小说,它所追求的境界,就是诗意恋情、诗意栖居和诗意生命永存永在的梦。红楼梦发现了一个具体的就在每个人身边的诗意源泉,这就是女儿身上所负载、所蕴含的诗意。贾宝玉、林黛玉、妙玉、香菱都向往诗意栖居,丰富细腻、立体复杂、优美动人的红楼世界。对于这部小说的讲解,除了要深谙曹雪芹的悲天悯人的情怀之外,更重要的是把握流淌在字里行间的优雅的诗意,并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对人生终极意义进行思考。诗情,用诗意的情怀营造诗意的课堂气氛。荀子

8、曰:“麻生蓬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巨大的影响和渗透作用,“润物细无声”如春风化雨般,充满诗意的灵气韵致,自觉遵循了教育规律和人性发展的规律,使大学生在诗意涵咏中得到启发,在多种情感交织中提升能力。诗境,培养诗性之思。教师的引导不能停留于字句段的层面上,而是要着眼于天地大境界。古典文学中不乏这样大心胸大境界的人物及情节。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魅力四射,光彩照人,他是具有大智慧、具有超凡力量的人。中庸曰:“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这种人生境界,进入这种具有哲学意蕴的诗境诗情中,使人胸襟开阔,气吞山河。拓展学生课内外活动空间,感悟践行诗意人生。构

9、建经典阅读模式。朱永新说过:“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物质生活在不断提高,书面阅读却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电子设备,更多的是快餐式文化,很多学生陶醉于视觉的享受中,很难进行深入思考,对古典作品经典原创真正潜心研读者少之又少。建立书香校园,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推荐经典必读书目,建设古代经典阅读体系,并制定监督机制,让经典与学生相伴相随,每天读一篇,日积月累,小流终会聚成大海。打造一流水平的古典诗词小说等社团,并以文学社团为平台,积极开展文学经典讲解和阅读活动。在形式上争取多样化,如古典诗词吟诵社团,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音长、音高、节奏以及古音吟诵的基本规律和要求,在

10、吟诵中感悟古典的魅力。建立古典小说演讲社团及各种文学社,比如三国演义学社、红楼梦学社、水浒学社、聊斋志异学社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比如经典讲堂、经典沙龙,既提高了阅读水平又促进了师生交流和沟通。利用多媒体拓宽研究领域,有效利用网络优势,努力争取与北大清华等一流院校学社联合,取长补短,向一流院校看齐。改传统考试模式为“引导、体验、提升”三位一体的诗意考核评价模式。现代古典文学课堂依然是“上课记笔记,课后对笔记,复习背笔记,考完丢笔记”,依然是传统的一试定终身模式。古典文学诗词歌赋、小说戏曲,风格迥异,仪态万千,可以尝试打造一台晚会,包含诗词表演,重温经典片段等;也可借鉴央视节目成功模式:变“直通春晚”为“直通经典”,变“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为“梦回大唐”“古典音韵”;或是采用答辩形式“大学生百家讲坛”,由学生亲自导演设计,亲自参与,参与即是考核的开始。变理论讲授为理论实践相结合,变平面为立体,使枯燥乏味的答卷考试实现华丽转身。生命的本身就是诗,大学的教育应该是诗性的教育,大学精神应该是诗意精神,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就应该走诗意教学之路。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