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之形势分析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20699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之形势分析_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之形势分析_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之形势分析_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之形势分析_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之形势分析_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之形势分析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之形势分析_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之形势分析摘 要:本文通过对世界造船业的形势及我国造船业发展 状况进行分析 , 得出船舶配套设备落后是我国目前 造船 工业 发展瓶颈的结论; 分析了中国 企业 进入船舶 电子 及导航设备产业的形势; 确认中国企业应该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 为中国造船业及 中国 经济 的发展作出贡献; 并给出中国企业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之基本设想。关键词:形势分析 电子及导航设备 造船业 船舶配套设备 本土化中国编辑。作为船舶配套设施

2、的电子及导航设备主要包括如下这些设备:中高频组合电台、INMARSAT-C/F/B/mini-M卫星 通信 船站、GPS、EPIRB、SART、气象传真接收机、AIS、SSAS、VDR、电罗经、船用雷达、多普勒计程仪、回声测深仪、船舶内部通讯网络 系统及电子海图等。目前这些设备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英国、丹麦、挪威等;以及亚洲的韩国和日本, 我国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这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造船工业的迅猛发展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反差。一、我国船舶电子与导航设备的研发、生产和本土化的契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正在面临着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据

3、称,未来10年里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1。但是,作为附加值很高的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仍然依赖进口,目前我国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本土化率不到10%,这无疑是中国造船产业的缺憾,中国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化已迫在眉睫。自1996年以来,中国造船工业连续8年列世界第三2;XX年全国造船完工量超过600万载重吨,首次突破世界份额的10%;XX年造船完工量将占世界份额的15%;XX年造船完工量将达到世界份额的18%。但是,目前我国常规船舶国产设备的实际配套率只有30%左右,高新技术船舶国产设备的实际配套率仅20%左右,特别是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类更为突出,本土化率还不到10%。而日本、韩国的船舶配套产品

4、国产化率高达90%以上。因此,专家警告说,如果我国船舶配套产业得不到大的发展,中国船舶制造工业将沦为“船壳工业”。最近,全国船舶工业行业 管理 部门提出加快我国船舶配套工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提出了船舶配套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为加速我国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的研发、生产和本土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船舶电子及导航产业化不仅能加快国防的现代 化建设,而且将推动造船工业的快速发展,还能带来很可观的经济效益。二、中国造船跨入高速增长时代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造船的年产量仅30余万载重吨,列世界第17位。XX年中国造船开创了超出想象的兴旺局面,据 统计 ,XX年造船完工量突破800万吨,占世界份额的15%

5、;XX年造船完工量突破1000万吨,占世界份额的18%以上;据国防科工委称,到XX年将达到2400万载重吨,占世界 市场 份额的35%。从XX年至今,世界造船业可以用“火暴”来形容。在上海,XX年12月28日中船集团与上海市政府合作斥资36亿美元在上海长兴岛兴建世界最大的年产800万吨的造船基地;到XX年中船集团在上海的造船能力将突破1200万吨。在渤海湾,中船重工正在环渤海湾沿海一线在建两座30万吨船坞的同时,争取再上两座大船坞;到XX年中船重工的造船能力将到达900万吨。在广州,中船集团与广州市政府合作在南沙兴建华南最大的修造船基地,预计XX年建成,造船能力将到达200万吨以上。此外,在江

6、苏、山东、浙江、广西、湖北、重庆等地都有自己的造船规划。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历程来看,中国已经迎来了造船业的蓬勃发展时期,未来20年将是中国造船业的黄金时代。造船工业的高速发展掀起了对船舶配套设备的极大需求,包括对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的需求。三、船舶配套设备落后是我国目前造船工业发展的瓶颈与造船业正在建设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快车道上飞奔相比较,作为造船业重要支撑的我国船舶设备配套业一直在走下坡路,国产船用设备的实际装船率持续下降,我国船舶配套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例如,在柴油机发电机组、机舱自动化及遥感、通信导航和吊车锅炉等方面设备基本依赖进口;新船重工建造的30万吨VLCC,国产设备仅占%。

7、技术含量越高的船舶国产设备的装船率越低。据统计,我国船用产品的装船率不到30%,而日本是98%,韩国是90%。船舶配套产品的落后,不仅将使国内船厂在参与国际竞争和承接出口船订单时受制于人,同时大大降低了造船业的附加值水平,并且将对我国争创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进程造成严重制约。例如,一艘船其配套设备产值占整艘船产值的65%,其主要利润从配套设备进口流了出去。表面上看,中国造船位居第三,可从利润上看,中国则是处于倒数的位置。专家指出,中国船舶配套业发展不上去,劳动力价格优势将会逐渐被抵消,从而降低国际竞争力。四、我国船舶电子 及导航设备的发展 现状和市场机遇船舶电子及导航配套设备的制造是我国船舶配套

8、工业 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我国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自主研制的项目仅有,磁罗经、陀螺罗经、计程仪、测深仪等,不到整船电子及导航设备的1/3,且国产设备均存在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品牌、没有网络 ,设备单一、不成系统、技术老化、工艺落后、没有维修网点等突出问题 ,仅能在部分国内船舶上使用。海外少数发达国家的电子及导航生产厂商由于相对垄断,在雷达、GMDSS设备3、罗经、自动舵等方面不愿意签署专利协议,使电子及导航设备的生产引进专利协议谈判具有一定的难度。目前 中国 的造船市场为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提供将近每年10亿人民币的市场份额,修船市场提供超过每年10亿人民币的市场机遇,但90%均被进口产品垄断。每年

9、全球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需求超过250亿人民币。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关注这一市场, 这也正是我国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的发展机遇。五、中国企业 进入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产业之设想欧洲是现代 航运业和现代造船业的发祥地。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强大的造船工业及船舶配套工业体系。近年来,虽然世界造船中心向东方转移,但欧洲仍具有强大的船舶配套工业势力,仍处于领跑地位。日本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取代欧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主要是通过引进欧美国家的先进技术,实施保护改革,将船舶配套企业逐步整合,按专业分工形成集中生产优势,加强协调,才得以使造船配套设备国产化率大幅度提高。目前,日本造船配套设备国产化率达98%。

10、韩国70年代建造的船舶几乎全部使用进口 材料 和设备,到80年代韩国在引进设备和技术的同时,积极推进船用设备国产化,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减少进口,促进船舶配套工业的发展。目前,韩国造船配套设备国产化率已达90%。中国船舶电子及导航产业化可以吸收日、韩发展船舶配套业的思路,采取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 指导 、梯队推进的方法 。具体措施是:一、建立高水平的船舶电子及导航研发技术平台;二、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及导航设备生产企业;三、协调电子及导航设备生产企业与造船、航运企业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四、选择引进国外电子及导航先进技术和知名厂商,五、推进电子及导航企业体制整合和多元化,六、以本土化扩充国

11、产化内涵。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提高研发和生产的能力和规模,规范市场准入标准,从发挥劳动力优势的环节入手,加快形成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争取占据国际船舶电子及导航产业的制高点。六、结束语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 环境 ,面对国外强劲的竞争对手, 从事船舶电子及导航设备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中国企业应当采取适合本 企业战略 目标,增加投入, 提高竞争力,赶超世界先进企业,才能够在市场经济 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赢得先机,保持企业的长期发展,为中国在船舶电子与导航设备的生产领域占一席之地作出贡献。参考 文献1 杨培举船舶配套高消费压痛造船人J中国船检,XX(10)2 崔连德造船强国路漫漫其修远J中国船检,XX(2)3 杨广治GMDSS船用通信设备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1998中国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