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状况及对策分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20364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状况及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状况及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状况及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状况及对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状况及对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状况及对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状况及对策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状况及对策分析中医教育是中医事业发展的基础,中医事业能否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关键取决于中医人才素质的提高,研究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状况对当前教育改革和中医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拔尖创新人才的提出XX年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引发了国内高校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度思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解决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为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部实施了“基础学科拔

2、尖学生培养实验计划”,并对基础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的定义是成长为未来的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能够逐步地跻身于国际一流科学家的队伍。根据朱旭红1等人的研究,提出中医拔尖创新人才的定义为:在中医领域,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国家发展或中医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国内特别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的带头人和杰出人才。中医拔尖创新人才现况 国医大师和名老中医在中医界,“名老中医”是将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前人经验与当今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的典范,代表着当前中医学术和临床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当代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杰出代表。目前全国首批名老中医数量约500人,按地域分布东中西部地区比例约

3、为:1。XX年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了首届“国医大师”的评选,全国共有30位名老中医入选,入选者均从医55年以上,年龄均已愈古稀,最小的年龄也76岁。2.医学杰出人才根据XX年中国高校杰出人才培养调查报告2,将人才队伍主体按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分类,其中党政类以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为指标,企业管理类以中国富豪榜和深沪上市公司董事长、总裁或经理为指标,专业技术类以两院院士、和创新团队学科带头人,联盟以及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的情况为指标,创新类以获高校“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英

4、语演讲竞赛为指标。其报告显示自1952年的50年期间,中医院校毕业生占杰出人才的%,其中创新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党政人才为0。中医人才在各类杰出人才中可谓凤毛麟角。2.高等教育随着中医现代教育体系的形成,中医高学历人才队伍初具规模,截止XX年,全国有273个开设有中医药专业的院校和机构,其中高等中医院校有46所,具有培养博士生资格的院校15所,硕士生资格的院校24所,每年培养输送中医人才近12万人,其中硕士以上人员9千多人3。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现况 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医教育模式主要有家传或师承教育、现代院校教育、西学中班等。在家传和师承教育为主导的中医人才培养时期,中医人才

5、的成长主要依靠师傅的学术传授水平和弟子个人的努力,培养出优秀杰出人才极其有限。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在解决中医高学历人才培养量的问题上同时也凸显了中医人才质的问题,从而引发了一系列旨在探索培养中医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探索。如:国家教育部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计划。XX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高端论坛,就中医院校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及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议题进行了总结交流。“十二五”又开展了卓越中医师培养计划,旨在进一步推进中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和改革。在继续教育方面,有西学中模式、以继承为创新的研修模式等。如:XX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中医传承培养工作试

6、点项目”中医高级临床医师培训班“中医大师班”。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的名医工作室项目等等。3.主要问题 大师级中医人才匮乏,优秀后备人才不足如前所述,国医大师、名老中医等大师级人物大多年逾古稀,亟需发展后备人才。由于中医学科的特殊性,培养一名真正的优秀中医后备人才至少需要10-20年的周期4。而现代中医教育体系无法输送优秀的中医后备人才,中医后继乏人的现状令人堪忧。中医院校教育急需改革,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如前述中医杰出人才现况可以看出,近50年来,从中医院校培养的杰出人才仅占%。当前院校教育大多模仿西医学教育的“三段式”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制约了中医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统一,造成理论学习

7、和临床实践脱节。在高层次中医人才培养上,中医教育在培养目标、教育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等许多方面都单一僵化,研究生论文既不能很好地体现导师的学术思想,也无法体现学生个人独到的学术思想和才华,缺乏学术个性,丧失创新能力。中医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自西学东渐以来,中医事业受到西方医学的冲击,发展相对滞后。一是政府财政投入远少于西医院;二是从事中医收入也相对较低,中医诊断价值没有体现;三是在医疗纠纷处理中,中医的望闻问切和诊断不能作为法律依据,依赖现代仪器检查越来越强,削弱了中医思维能力;四是中医行业内部也存在对中医缺乏信心的现象。种种原因影响了青年人从事中医的动力,根据

8、有关调查显示,28%的高年级中医学专业的学生表示不将中医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中医继续教育政策体系不完善,不利于中医人才的成长继续教育是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是学历教育基础上的提高与升华,现行的中医执业资格认定、职称晋升条件、继续教育学分的使用价值未能完全符合中医发展的需求,既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也不利于中医药为主的医疗保健服务的发展与质量。思考与对策任何事业的兴衰都取决于人才,惟有立足人才培养,才能致力事业发展。高层次中医人才的匮乏是当前中医事业发展的瓶颈,针对目前中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加大中医院校教育改革力度当前中医院校教育模式的弊端已毋庸置疑,中医人才的培养除了在培养模式上要不

9、断改革,在专业布局上也要扩大中医专业在一流学校的设置面。让一些优秀青年有机会接触中医专业,为中医事业吸引更多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建议一些有条件的综合性院校积极开设中医专业。4.加大对中医院发展的支持力度中医院是中医事业发展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优秀中医人才的重要基地,政府在扶持医院发展时,要考虑中医院与西医院各自不同的特点,在政策上保证经费投入一致,医保和新农合定点医院的相关政策一致,同时增设中医诊断收费项目,以体现中医思维的价值。4.做好中医继承,不断完善中医继续教育模式中医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名老中医是中医优秀人才的代表,应积极做好中医继承工作,在“十五”“十一五”之后,将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研究列为持续科技攻关项目,每五年确定一个阶段目标,逐步提高,逐步扩大范围。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