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研究述评_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19580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研究述评_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研究述评_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研究述评_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研究述评_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研究述评_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研究述评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研究述评_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研究述评编辑。 一、审计失败与外部环境关系 研究 法律 制度对审计失败 影响 这类 文献 主要探讨法律诉讼的严厉或宽松、损失分配原则和责任原则对审计失败的影响。主要包括HillegEist 分析 法律制度的三个纬度:损失分配原则、责任原则和是否对损失支付双倍赔偿,通过博弈模型分析发现法律制度越严厉,审计失败率越高。Kevin Lam&发现保持高诉讼环境并不是保证高质量审计的必要前提。Yu通过实验的 方法 ,研究法律制度、损失分配原则与审计质量之间

2、的关系。发现法律制度和损失分配原则的联合作用是提高审计独立性的有效机制。刘峰、许菲研究表明,我国审计市场上,注册 会计 师和事务所的法律风险、特别是民事赔偿责任风险近乎于零,对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处罚主要是行政处分。余玉苗等认为1933年美国证券法将举证责任转移给审计师,个人投资者只要可以证明财务报告存在重大不实就可以向法院诉讼,这样的诉讼制度使得个人投资者诉讼成本非常低,诉讼收益非常高导致美国的审计“诉讼风暴”。郭晓梅、荣耀武在对我国审计师法律责任立法现状的评述中认为我国法律环境在相当多的时间处于“无法可依、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等状况,宽松的法律环境是导致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3、政府行为与审计失败的关系 由于我国 经济 正处于转型期,地方政府行为的错位和越位是导致审计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文献回顾发现,国外 目前 还没有专门的文献研究政府干预与审计失败的关系,而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丰富。这类文献主要将政府作为监管者、作为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和作为事务所的挂靠者等视角来研究对审计失败的影响。刘峰从我国现有制度安排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我国上市公司以国有 企业 为主体改制而来且总体业绩不佳,承担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基本由原隶属财政、审计或其它政府部门后经脱钩改制而来,他们受当地政府左右的程度较高。在政府管制的证券市场,审计不是一种自发的市场需要,而只是政府管制

4、机构“模仿”“国际惯例”的一个附带产物。这样的制度安排本身排斥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并诱发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高克智认为证券发行市场对高质量审计的自愿需求不足是导致审计失败的主要制度根源。高明华和袁清波认为监管过度和监管不力是间接引发审计失败的外部因素。张立民等(XX)认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处罚制度有可能掩饰造假行为和减少虚假财务报告被发现的概率,甚至可能形成上市公司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合谋。宣言从审计执业环境缺陷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认为 社会 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行政干预还一定程度地存在是导致审计失败的环境因素。 审计规定与审计失败的关系 我国审计准则处在不断 发展 和完善阶段,国内

5、研究审计准则的缺陷对审计失败影响的文献比较丰富。这类文献主要研究与审计有关的注册会计师法、独立审计准则、上市公司章程、 中国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等相关法规的缺陷与审计失败的关系。左田芳等指出了注册会计师法在审计主体资格限制方面存在的 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章程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规定方面存在的问题、独立审计准则在注册会计师执业权限规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在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规定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等相关法规在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李首文和卢洪斌认为

6、职业规范体系与配套法规的建设滞后审计实务发展是审计失败的制度性缺陷。 二、审计失败与上市公司特征关系研究 公司经营状况与审计失败的关系 上市公司发生破产和经营失败、处于财务困境或高速成长期都可能导致审计失败。国外文献研究现实的破产、潜在的破产、财务困境与审计失败的关系,同时还研究处于高成长阶段公司审计失败的原因。而国内的文献以ST公司即现实的经营失败公司为样本,研究经营状况与审计失败的关系。具体包括:&Anderson (1984)发现在审计诉讼案件中几乎近一半的客户发生破产或重大的损失;Palmrose(1987)也发现了客户的经济状况与审计诉讼的相关性,她发现随着经营状况的恶化,审计诉讼的

7、比例上升,在近一半的审计诉讼案件中涉及到经营失败或客户存在财务困境;Palmrose还发现破产的案件没有不涉及事务所赔偿的。Lys&Watts(1994) 、Carcello和Palmrose(1994) 以及Stice(1991)也发现破产概率与审计诉讼的相关性。其次,还有一些关于其他财务困境指标与审计诉讼关系的研究。Francis et al.(1994)发现审计诉讼与高股利支付和高系统风险有关。Kellogg发现资产可实现价值的下降与审计诉讼相关。Summers&Sweeney(1998)发现发生舞弊的公司与非舞弊的公司在财务困境指标和内幕交易活动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研究上市公司存在高成长

8、阶段发生审计失败的原因方面,Bonner et al.认为审计诉讼更有可能在快速成长的公司发生,原因在于公司的内控控制系统不能应付公司的快速增长;Lys&Watts(1994)发现高成长的公司比低成长的公司更容易发生审计诉讼。在国内文献中,马兰、王延明以我国XX年暂停上市21家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经营失败、审计失败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发现经营失败并不必然导致审计失败和审计损失的产生。经营失败导致审计损失的概率较高,即经营失败易使或然的审计损失现实化。受处罚的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均是因为在执业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职业关注,对样本公司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未发表公正意见而导致审计失败。 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诉讼的关

9、系 国外的文献研究财务报告舞弊对审计失败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失败的关系,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不同舞弊类型对审计失败的影响程度,同时还分析了影响财务报告舞弊的内外环境因素。而国内的研究以描述财务报告舞弊的特征为主,定性地分析财务报告舞弊的原因及其与审计失败的关系。主要包括:Carcello和Palmrose(1994)、Palmrose(1997)和&Anderson(1984)的研究支持将财务报告舞弊作为审计诉讼的主要影响因素。Bonner et al(1998)拓展了舞弊与审计诉讼的研究,发现当公司涉及虚构交易和事项或发生常见的舞弊时,会发生高的审计诉讼同时,舞弊的类型会影

10、响陪审团对审计师发现舞弊责任的判断。Michael Firth&Phyllis &Raymond (XX)对1996XX年间中国证监会72次财务报告舞弊的处罚决定进行研究,发现如果审计师不能发现和报告实质性误报的舞弊比信息披露舞弊使得审计师更可能受到处罚。这种实质性误报的舞弊包括收入或资产的虚增,负债与费用的低估,虚构交易等;进一步分析发现如果审计师不能发现和揭示与收入有关的舞弊比不能发现和揭示资产有关的舞弊更容易受到处罚。即监管者认为审计师有责任发现和报告异常的以交易为基础的与收入有关的舞弊。Palmrose&Scholz(XX)以美国19951999中期416家因报表重述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11、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报表重述与审计失败的关系,发现因经济事项的重述而起诉审计师比因技术事项的重述要频繁得多,特别是经济事项的重述中收入的重述更容易引起诉讼。Palmrose(1987)使用了保守的舞弊定义对受到美国证监会处罚的审计诉讼案件进行分析,发现近一半的审计诉讼案件与管理层舞弊有关。Panka Saksena发现财务报告舞弊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与非舞弊公司比,舞弊公司的经营业绩较差,受到破产威胁较大,组织的松散程度较低,公司规模较大,所处的外部环境具有动荡、不友善和异源的特点。国内文献中,林钟高等认为财务报表的不真实是引起审计失败的原因之一。秦荣生认为审计失败成因之一是企业错误与舞弊或

12、经营失败,并进一步指出了被审计单位舞弊的具体情况、心态和动机,认为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因素才会发生舞弊。宣言认为重组、关联交易和盈利预测成为上市公司掩饰谎言的工具。彭毅林认为企业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活动越来越复杂,舞弊、欺诈手段越来越多样化,企业重大会计舞弊行为存在着舞弊人员的群体性、舞弊范围的广泛性、舞弊方式的复杂性和隐蔽性、舞弊损失的严重性等特点,使审计职业的技术难度越来越大,审计风险不断提高。 公司治理缺陷与审计失败的关系 公司治理的缺陷也会导致审计失败,主要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导致审计关系的扭曲,审计师的独立性受到影响最终造成审计失败。国外虽然有大量文献研究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关系

13、,但是没有专门的文献研究审计失败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国内存在大量文献定性的分析公司治理与审计失败的关系,认为国有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造成审计关系的扭曲,变成管理层自己聘请事务所审计自己,极大地影响了审计师的独立性,审计师不能监督和制约管理层,从而导致了审计失败。研究主要集中于国有上市公司的审计失败,没有对民营上市公司的审计失败进行分析。主要文献包括李首文和卢洪斌认为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上的缺陷导致被审计单位与审计机构之间的监督与制约关系失衡,是审计失败的结构性缺陷。高明华和袁清波认为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影响了其事务所的选择, 现代 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为舞弊提供了动机和可能,也造就了审计失败的温床。高

14、克智认为内部人控制严重制约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公允表达。在“内部人控制”这种执业环境下,注册会计师无法公允地发表审计意见,“内部人控制”问题是导致审计失败的一个重要外因。宣言从上市公司的制度缺陷分析审计失败的原因,首先是公司上市先天不足;地方政府往往用行政方式推动其上市,并附加一些帮助其他企业脱困的条件。大多数国有企业上市前不是股份公司,导致上市公司基础不牢,与上市公司本身的运行机制要求相比差距甚远,漏洞和缺陷很多。其次,企业产权所有者的缺位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提供了极大方便。 三、审计失败与注册 会计 师特征、事务所关系 研究 注册会计师与审计失败的关系 国外的 文献 主要从审计技术的角度 分

15、析 审计失败的成因,认为审计程序、专业胜任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对客户的行业、 经济 活动的了解不多是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国内的文献,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独立性和审计技术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比国外的文献研究的视角更广阔,分析更系统全面。从审计师的角度分析造成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违反职业道德、违反独立性、缺乏专业胜任能力和未能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要求执业等方面。从违反职业道德来研究审计失败的文献包括:秦荣生认为审计失败成因之一是注册会计师的过失和欺诈;候海燕认为审计失败很大比例是由于审计人员在很简单的 问题 上犯错误而导致的,审计人员的舞弊审计意识不强是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高明华和袁清波认为导

16、致审计失败的内部根源是注册会计师忽视职业道德。从违反独立性角度分析审计失败原因的文献有:高明华和袁清波认为客户压力使得事务所丧失独立性导致审计失败;谢国珍通过对数家上市公司的个案分析,得出诚信缺失是造成CPA审计失败的根本原因。从缺乏适当的专业胜任能力、审计技术角度探讨审计失败的文献也相当丰富,如St. Pierre和Anderson通过分析大量针对注册会计师的诉讼发现,审计程序层次的问题并不十分突出,更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解释并运用会计和审计准则;该研究还发现大量诉讼涉及了不充分的信息披露,包括应收款项的类型、抵押项目、期后事项以及表外负债等情况。Filex &Pomeranz认为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专业的及个人能力的缺失、对客户的业务经营了解不够和审核程序不妥。Erjckson,elt通过对伦敦储蓄和贷款公司案件的分析得出,审计师没有获得客户行业、经济活动等情况以及对客户的经营活动了解不多是造成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李若山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