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改性与测试实训》课程的校内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1906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分子材料改性与测试实训》课程的校内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分子材料改性与测试实训》课程的校内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分子材料改性与测试实训》课程的校内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分子材料改性与测试实训》课程的校内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分子材料改性与测试实训》课程的校内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分子材料改性与测试实训》课程的校内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分子材料改性与测试实训》课程的校内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高分子材料改性与测试实训课程的校内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摘要: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入真实的科研项目,按照企业项目的运作模式开展教学,并依据企业绩效考核的形式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对高分子材料改性与测试实训课程进行了校内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关键词:教学改革 职业技能 高分子材料对于“工学结合”各国都有自己的称谓,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等。工学结合的形式是多样化的,主要有半工半读、

2、工学交替、勤工俭学、定单培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顶岗实习等。近年来,许多职业院校对“工学结合”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校企合作层面。校企合作关键在于企业有效参与,离开企业、行业的支持,工学结合职教模式就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但是,因学生的安全、管理及企业的技术保密和生产效率等问题,校企合作时普遍面临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职业院校在工学结合中,一般很难找到合作企业,即使找到了,合作也往往是浅层的、一次性的或短期的,而不能深入、持久。此外,校企合作过程中还面临教学组织管理难、教学效果不一致、教学目标难以达成等问题。为了避免校企合作的种种问题,在该课程中,我们尝试把企业的模式搬进课堂,对实训

3、教室进行车间化,对学生进行员工化。在校内开展“工学结合”,将校内强有力的教学管理和企业的职业情境有机结合起来,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企业化,在校内进行工学结合教学改革。该课程通过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对学生的教育从原来主要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转变为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综合应用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长为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教学目标突出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该课程是为期3周的整周课,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在修完所有专业理论课的基础上对前面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是学生毕业论文的预演,是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

4、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该课程的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了解高分子材料科研项目的研发和科技论文的写作过程,培养学生资料检索、制订方案、实施项目、总结汇报等能力,并在这些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科技创新的能力。这些能力直接与工作岗位要求无缝对接,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教学内容来源于真实的科研项目为了体现工学结合的思想,该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所有的项目均来源于企业在研项目、企业的成熟项目或教师的科研项目。例如,ABS/PVC阻燃合金的研制、液晶显示器用遮光聚碳酸酯的研制、导电聚丙烯的研制等9个项目,每个项目依据产品和客户的需求,制定相应的项目最终达到的指标。三、教学内容设计强

5、调企业的工作要求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内容要与企业相一致外,还要充分地利用实训课堂,模拟企业的工作情境,在教师的指导和要求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企业的工作要求,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职业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贯穿在课程的全过程。按照企业项目的运作流程,设置若干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进行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训练,最终使学生习得相应的职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学生通过班组管理、收集资料、制定方案、项目实施、总结汇报和卫生

6、清扫等学习情境的学习,完成整个实训项目,了解企业生产与管理的基本规则、运作模式,培养和锻炼服务意识、敬业精神、沟通协调、严谨细致、安全生产、严守规章等职业素质。四、教学实施按照企业项目运作过程进行基于行动体系教学设计的要求,教师遵循“资讯、决策、计划、 实施、检查、评价”这一完整的企业项目运作过程。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而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等一系列实践,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特别强调学生是行动者,确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本课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将全班分为9小组负责一个项目,每组设组长一人,

7、组长对教师负责。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扮演好技术专家、技术管理者和企业领导者等多重角色,而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作为一名企业职员或项目经理,完成各个项目节点的工作,学会各个阶段的技能,培养相应的职业素质。五、教学考核与企业绩效考核相联系绩效考核是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常用来评价员工绩效的制度。它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评定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是管理者与员工之间进行管理沟通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绩效考核的模式和概念。教师作为项目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对学生的工作过程进行评估和督促,纠正员工的不良工作表现,促进员工的学习和发展。本课程按照德、能、绩、勤等四个方面,依据不同的权重对各个绩效点

8、进行全面评分,总得分=各绩点的评分权重。通过模拟企业的绩效管理,使学生注重工作学习过程中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和训导。该课程以项目为驱动,行动为导向,将真实的科研项目引入课堂,实现课堂企业化,学生员工化,在校内实现工学结合。按照企业的项目运作模式开展教学,使学生经历了高分子材料科研项目的过程和科技论文的撰写的过程,提高了学生资料收集、制定方案、实施项目以及总结汇报等能力,全面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证明,在校内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是可行的。通过两届学生的校内工学结合的教学,学生反馈十分良好,多名学生认为该课程是对前面各门课程的总结和提高;10多名同学表示毕业后愿意从事高分子材料的改性

9、研究;有5名毕业生利用该课程所学的项目运作方法找到了好工作,成为企业的高分子材料改性项目的实验工程师。参考文献: 1姬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XX,19(9):105-107. 2陈海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及其内涵,科技经济市场J.XX,(2):87-88. 3耿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XX,(264):13-15. 4戴晓星.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XX,(465):100. 5张颖.论高职教学中的行动体系课程模式以成本管理会计课程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XX,27(29):44-46. 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