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诗类比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418768 上传时间:2018-11-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诗类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诗类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诗类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诗类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诗类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诗类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诗类比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本学科出发,应着重选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的课题。课题具有先进性,便于研究生提出新见解,特别是博士生必须有创新性的成果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诗类比较成书于东汉的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献目录,它反映了中国学术的源头。继汉书艺文志之后,唐贞观年间魏征等编写的隋书经籍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二部史志目录,在我国目录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清乾隆年间皇上又组织人编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它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目录学著作。它们是中国古代目录史上的三大里程碑,彼此在著录上既有传承关系又各有特色。现就三部书中诗类书的著录情况进行简单比较。三部书在性质上都属于综合目录

2、,其中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又属于综合目录中的史志目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属于官修目录。汉志是包括六艺百家文献的总目录,在分类方法上,汉志采用六分法,其内容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略。隋志确立了四部分类法,总目继承了这一分类法。隋志和总目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编排。诗类书在汉志中从属于六艺略,在隋志和总目中则从属于经部。在编制体例上,汉志、隋志的部类后面有小序而篇目下面无解题;总目小序和解题都有,解题详细地揭示了图书的内容、特点和价值,可以为研究提供很多有意义的信息。一、诗类书的数量以上是对三部书整体的简单把握和比较,具体到诗类书目方面:首先是关于诗类书的数量。据班固统

3、计,汉志诗类“凡诗六家,四百一十六卷”。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按语:“今计六家,四百一十五卷,少一卷。”但是在汉志中只有鲁、齐、韩、毛四家诗。不过注释汇编做出了解释:“按:周寿昌汉书注校补:六家者,鲁、齐、韩、后氏、孙氏、毛氏也。然后氏故與传、孙氏故與传仍说齐诗也。实则止四家。”至于卷数,我据汉志的记载亲自统计:若只计算书中实际记载的篇卷数,只得出三百五十九卷。如果加上注文中辑佚出来的篇目,也不过四百一十五卷。这种现象在汉志中很普遍。汉志六艺略的其余八类,只有乐类书数量一致。陈国庆在注释汇编里对数量不一致的另外几类书做了重新统计,都以按语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易类书班固记“凡易十三家,二百九十四

4、篇”。陈按:“计十三家,二百九十四篇。顾实汉志讲疏:今计施、孟、梁丘今文经及章句共三家合计适符十三家之数。其施、孟、梁丘三家经三十六篇除图不计外,故合计适得二百九十四篇。”关于数量不一致的问题,注释汇编序文也提到:“师古曰:其每略所条、家及篇数,有与总凡不同者,转写脱误,年代久远,无以详知。”注释汇编易类注文:“杨树达汉书窥管:凡数多不合,盖因传写讹夺致然。不复详校。”关于书的篇目数量,至晚在唐代就已经是一个问题。那个时代印刷术不够发达,书籍的保存与流传很困难,应该也是原因之一。关于这个问题,尽管可能暂时得不出正确结论,但应该有一个交代,因为初学者在这联盟个问题上会有所困惑。隋志也存在数量问题

5、。隋志诗类篇目之后小序之前记:“右三十九部,四百四十二卷。”我统计是四十部,四百五十二卷。隋志经部其他五类书,只有书类书目数量前后一致。四库总目诗类书目多且杂,分诗类一和诗类二两个部分。四库总目也存在数量不一致的问题,这里不再举例。二、书目编排次序在书目编排次序方面,注释汇编序言:“班固作艺文志,盖以刘歆的七略为蓝本。”而七略在分类上又依据这样几条原则:同类书籍约略依时代先后为次;学术性质相同者再依思想派别或体裁歧异分类。具体到班固汉志的诗类书,一定也是遵循这个原则。汉志:“诗经二十八卷,齐、鲁、韩三家。”后面依次是鲁、齐、韩、毛四家诗。至于前面提到的只有三家诗,后面是四家,大概因为毛诗是古文

6、经,所以诗经二十八卷里没有毛诗。隋志基本遵循这个原则,只是到了隋志编写的唐代,前代的很多书籍已经散佚,而且新出现了很多著作。隋志实际收录的四十部书里,有关毛诗的三十六部。因为到唐代,四家诗里只有毛诗一家传了下来。这些书的排列顺序应该是按照各自的体裁。四库总目因为出现的时代较晚,所收书目更丰富,编排更复杂。在具体的编排上,四库总目“以帝王各冠其本代”,“其余概以登第之年、生卒之岁为之排比。或据所往来唱和之人为次。无可考者,则附本代之末”。“诸书次序虽从其时代,至于笺释旧文则仍从所注之书而不论作注之人”。这样的编排方式其实更凸显其作为一部目录学著作的特点和作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三部书在编排次

7、序上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总目凡例:“至其编次先后,汉书艺文志以高帝文帝所撰置诸臣之中,殊为非体。隋书经籍志以帝王各冠其本代,于义为允。今从其例。”由此可知,汉志大概是纯粹按照时间先后编排的,没有掺杂作者地位尊卑的因素,所以帝王的作品和普通作品一样排列。而到隋志,编书人已经有了要将“历代帝王著作,冠各代之首”的意识。四库总目继承了隋志的这一做法。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封建程度日益加深的政治现实。三、解题前面介绍过,汉志和隋志在编排上都没有解题,但有不同:隋志每于书名之下注明作者、相关书目及书的存亡情况等。汉志大概因为几家诗都是个人所传,所收之书又都是当代所见之书,所以既没有注明作者

8、又没有注明存佚情况。如汉志:“鲁故二十五卷。”隋志:“韩诗二十二卷。汉常山太傅韩婴,薛氏章句。”总之,两部书对所收之书的具体情况交代得都比较简单。四库总目有解题,与汉志隋志比起来,它对所收录每部书的情况介绍得更具体详细全面。四库总目凡例:“每书名之下,钦遵谕旨,各注某家藏本,以不没所自。每书先列作者之爵里以论世知人。次考本书之得失,权众说之异同。以及文字增删,篇帙分合,皆详为订辨,巨细不遗。而人品学术之醇疵,国纪朝章之法戒,亦未尝不各昭彰瘅,用著劝惩。其体例悉承圣断,亦古来之所未有也。”如四库总目“毛诗正义四十卷”的解题,所有内容都意在理清学术源流,“以昭六义渊源,其求有自。孔门师授,端绪炳然

9、,终不能以他说掩也”。同时彰显“我国家经学昌明,一洗前明之固陋”。无疑,相比汉志和隋志,总目在这一方面有很大的进步。除了著录形式外,具体到著录的书目内容,还有很多不同,此处列举一二。汉志由于年代久远,它收录的很多书在流传过程中已经散佚,因此直到清代仍被四库总目收录的诗类书只有韩诗外传一部。汉志载韩外传六卷。注释汇编按:“周寿昌汉书补注:此书隋唐以来俱著录,今世所行本皆作十卷。缪荃孙云:外传世行本十卷,然尚有佚文,赵怀玉曾辑之,附本书后。”隋志载韩诗外传十卷。四库总目在诗类二后面将韩诗外传十卷作为附录单独列了出来,并且在解题里面记录了汉志曾记载过的其他几部韩诗著作的散佚。韩诗从六卷到十卷的变化,

10、以及之所以被称为“外卷”,总目有云:“然自隋志以后,即较汉志多四卷,盖后人所分也。其书杂引古事古语,证以诗词,与经义不相比附,故曰外传。”这同时也解释了将其作为附录记载的原因。案语重申一遍:“王世贞称外传引诗以证事,非引事以明诗,其说至确外传已无关于诗义以其舍诗类以外无可附丽,今从易纬尚书大传之例,亦别缀于末简。”四、小序关于小序的内容。三部书的诗类都有小序。汉志的诗小序,文字虽少但反映了古代诗乐不分的状态、孔子采诗及诗在汉代的传播等很多内容;隋志的诗小序除了对汉志的继承之外,又叙述了诗在汉代以后直到隋唐的师承、传播和发展;四库总目的诗小序侧重评说考据学派争论,这一点应该与清代注重考据的学风有关系。这三部目录学著作的成就和价值是学术界公认的,我们应该作为重点来把握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课题份量和难易程度要恰当,博士生能在二年内作出结果,硕士生能在一年内作出结果,特别是对实验条件等要有恰当的估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