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氯化消毒实验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396694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用水氯化消毒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饮用水氯化消毒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饮用水氯化消毒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饮用水氯化消毒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饮用水氯化消毒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饮用水氯化消毒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用水氯化消毒实验报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饮用水氯化消毒实验报告一、整体解读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

2、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

3、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二次供水消毒一、定义:集中式供水在入户前再度加压、储存和消毒或深度处理,通过管道输送给用主户的供水方式。二、使用含氯消毒剂对二次供水消毒方法1、二氧化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器、和二氧化氯发生器2、氯消毒3、氯胺消毒三、以二氧化氯为例介绍含消毒剂消毒1、优点:灭菌效果好且不易出现细菌再生,消毒过程不产生总有机卤化产物,有一定的除臭作用。2、二氧化所消毒器和二氧化氯了生器二氧化氯了生器采用次氯酸钠和盐酸或硫酸两种化学剂经过精确计算成溶液,再通过精密计量泵将两种药剂溶液注入反应器生成二氧化氯。四、使用含氯消毒剂对二次供水消毒注意事项:1、使用的

4、消毒剂应当在保持期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件贮存。2、严格按规定深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当记分溶解。3、本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4、保证末梢水余氯不低于/L5、选择消毒剂时要选择包装上有卫生行政部门消毒产品批号有效期和厂名、厂址的产品,这样的产品经过国家审批、消毒效果和安全性都有保证上,采购时向供货商索取生产厂家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卫生许可批件、检验报告复印件。6、水箱、水池必须密闭,必须采取安全防范措施,24小时加锁。饮用水消毒技术消毒是指杀灭外环境中病源微生物的方法。其目的是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据研究,可污染饮用水的致病微生物有上百种,为杜绝介水传

5、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证人体健康,生活饮用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方可供饮用。目前我国用于饮用水消毒的方法主要有氯化消毒、二氧化氯消毒、紫外线消毒和臭氧消毒。一氯化消毒1常用氯消毒剂的种类11氯分子式为Cl2,分子量是7091。氯是一种强氧化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呈黄绿色气体,氯气较空气重25倍,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氯臭味。当加压至67个大气压时可液化,体积缩小457倍,可灌入钢瓶中贮存,故又称液氯。液氯较水重15倍,将液氯置于大气中,立即变成气体,将氯气通入水中可得氯水。氯加入水中可变为盐酸和次氯酸。12漂白粉漂白粉又称含氯石灰、氯化石灰。它是将氯气通入熟石灰中而制成的混合物,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含32%

6、36%),还含氯化钙(29%)、氧化钙(10%18%)、氢氧化钙(15%)及水(10%),通常以Ca0Cl2代表其分子式。漂白粉为白色颗粒状粉末,有氯臭,能溶于水,溶液呈碱性,有大量沉渣。漂白粉稳定性差,在一般保存过程中,有效氯每月可减少1%3%,因此不宜保存过长时间。13漂白粉精将氯化石灰乳经过结晶分离,再溶解喷雾干燥即制成漂白粉精,漂白粉精含次氯酸钙约80%,还含少量的氯化钙(274%)、氢氧化钙(19%)。漂白粉精为白色粉末,有氯臭,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有少量沉渣,稳定性较漂白粉好,有效氯含量是漂白粉的一倍。14有机含氯消毒剂目前最常用于各种物品消毒的是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二氯异

7、氰尿酸钠为白色粉末,有氯臭气,有效氯含量为60%64%,性质稳定,易溶于水,溶液呈弱酸性。但据研究报道有机氯毒性危害程度比无机氯大,且可能有致癌作用,因此,采用有机含氯消毒剂作长期饮用水消毒是不适宜的。15次氯酸钠电解食盐所得氯气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次氯酸钠,分子式NaOCl,分子量为7444。次氯酸钠为淡黄色液体,有氯臭,有效氯含量为12%14%,易溶于水,稳定性差,受热及阳光照射有效氯易丧失,故不宜长时间保存。2.氯化消毒的基本原理氯的杀菌机理氯的杀菌作用是由于次氯酸体积小,电荷中性,易于穿过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并影响多种酶系统

8、(主要是磷酸葡萄糖去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从而使细菌死亡。氯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损害。有资料指出病毒对氯的抵抗力较细菌强,其原因可能是病毒缺乏一系列的代谢酶;氯较易破坏SH键,而较难使蛋白质变性。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氯化消毒的效果受下列各因素的影响:加氯量、接触时间、PH值、水温、水的浑浊度和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221加氯量:用氯及含氯化合物消毒饮水时,氯不仅与水中细菌作用,还要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其需要的氯的总量称为“需氯量”。为保证消毒效果,加氯量必须超过水的需氯量,使在氧化和杀菌后还能剩余一些有效氯,称为“余氯”。一般要求氯加入水中后,接触30分钟,水中至少应保持

9、游离性余氯03mg/l。在配水管网末梢,游离性余氯不应低于005mg/l。余氯分为游离性余氯和化合性余氯两种,游离性的HOCl、OCl-和Cl2;化合性如NH2Cl和NHCl2。前者杀菌力较强,后者杀菌力较弱。222接触时间:氯加入水中后,必须保证与水有一定的接触时间,才能充分发挥消毒作用。用游离性有效氯(指HOCl和OCl)消毒时,接触时间应至少30分钟,游离性余氯达0305mg/l;采用氯胺(指NH2C1和NHCl2)消毒时,接触时间应在l2小时,化合性余氯达12mg/l。223水的PH值:次氯酸是弱电解质,其离解程度取决于水温和水的PH值。当PH值50时,HOCL呈100%形式存在于水中

10、,随着PH值的增高,HOCl逐渐减少而OCL-逐渐增多。PH值在60时,HOCl在95%以上;PH值70值,H0CL含量急剧减少;PH75时,HOCl和OCl-大致相等;PH值9时,OCl-接近100%。根据对大肠杆菌的实验,次氯酸(HOCl)的杀菌效率比次氯酸离子(OCL-)高约80倍。因此,消毒时应注意控制水的PH值,不要太高,以免生成OCl-较多,H0CL较少而影响杀菌效率。用漂白粉消毒时,因同时产生Ca(OH)2,可使PH值升高。故当漂白粉因保存不当或放置过久而使有效氯含量低时,消毒效果会受影响。二氯胺的杀菌效果较一氯胺高,三氯胺则几乎无杀菌作用。它们之间的生成量比例,取决于氨和氯的相

11、对浓底,PH值和温度等因素。一般而言,当PH值7时,一氯胺的生成量较多;PH70时,一氯胺和二氯胺近似相等;PH值65时,主要为二氯胺;三氯胺只有当PH值44时才存在。224水温:水温高,杀菌效果好。水温每提高10,病菌杀灭率约提高23倍。225水的浑浊度:用氯消毒时,必须使生成的次氯酸(HOC1)和次氯酸离子(OCl-)直接与水中细菌接触,方能达到杀菌效果。如水的浑浊度很高,悬浮物质较多,细菌多附着在这些悬浮颗粒上,则氯的作用达不到细菌本身,使杀菌效果降低。这说明消毒前混凝沉淀和过滤处理的必要性。悬浮颗粒对消毒的影响,因颗粒性质、微生物种类而不同。如粘土颗粒吸附微生物后,对消毒效果影响甚小,

12、而粪尿中的细胞碎片、或污水中的有机颗粒与微生物结合后,会使微生物获得明显的保护作用。病毒因体积小,表面积大,易被吸附成团,因而颗粒对病毒的保护作用较细菌大。226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微生物对氯的耐受性不尽相同,除腺病毒外,肠道病毒对氯的耐受性较肠道病原菌强。消毒往往达不到100%的杀灭效果,常以99%、999%或9999%的效果为参数。故消毒前若水中细菌过多,则消毒后水中细菌数就不易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3氯消毒的几种方法31普通氯化消毒法当水中需氯量较低,且基本无氨(03mg/L)时,加入少量氯即可达到消毒目的一种消毒法。此法产生的主要是游离性余氯,所需接触时间短,效果可靠;但要求源水污

13、染较轻,且基本无酚类物质(氯能与酚形成有嗅味的氯酚);游离性余氯较不稳定,不易在较长管网中保持至管网末梢。32折点氯消毒法采用超过折点的加氯量,使水中形成适量的游离性余氯,称为折点氯消毒法。本法的优点是:消毒效果可靠;能明显降低锰、铁、酚和有机物含量;并具有降低臭味和色度的作用。缺点是耗氯多,因而有可能产生较多的氯化副产物三卤甲烷;需事先求出折点加氯量,比较麻烦,有时水样折点不明显;会使水的PH值过低,故必要时尚需加碱调整。33氯胺消毒法在水中加入氨(液氨、硫酸胺或氯化胺),则加氯后生成一氯胺和二氯胺,这种方法为氯胺消毒。氨与氯的比例应通过试验确定,其范围一般为1:31:6。本法的优点是:三卤

14、甲烷类物质的形成明显较普通氯化法低;如先加氨后加氯,则可防止氯酚臭,化合性余氯较稳定,在管网中可维持较长时间,使管网末梢余氯得到保证。缺点是:氯胺的消毒作用不如次氯酸强,要求保证足够长的接触时间(2小时)和较高的余氯量(12mg/l),因此接触时间长,费用较贵;需加氨而操作复杂;对病毒的杀灭效果较差。34过量氯消毒法当水源受有机物和细菌污染较严重时,或在野外工作、行军等条件下,需在短时间内达到消毒效果时,可加过量氯于水中,使余氯达l5mg/l。消毒后的水需用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硫代硫酸钠)或活性炭脱氯。4加氯地点和加氯设备41加氯地点在水的净化处理流程中,加氯地点可选择为:411滤前加氯指在

15、混凝沉淀前加氯,其主要目的在于改良混凝沉淀和防止藻类生长,但易生成大量氯化副产物。412滤后加氯指在滤后水中加氯,其目的是杀灭水中病原微生物,它是最常用的消毒方法。也可采取二次加氯,即混凝沉淀前和滤后各加一次。413中途加氯在输水管线较长时,在管网中途的加压泵站或贮水池泵站的补充加氯。采用此法既能保证末梢余氯,又不致使水厂附近的管网水含余氯过高。42加氯设备大中型水厂一般均采用液氯消毒。液氯和干燥的氯气对铜、铁和钢等金属没有腐蚀性,但遇水或受潮时,化学活性增强,对金属的腐蚀性很大,因此为避免氯瓶进水,氯瓶中的氯气不能直接用管道加入水中,必须经过加氯机后投加。氯的投加设备种类很多,常用的有真空加氯机和转子加氯机。消毒是指杀灭外环境中病源微生物的方法。其目的是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据研究,可污染饮用水的致病微生物有上百种,为杜绝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证人体健康,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