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脱离世俗的材料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383334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陶渊明脱离世俗的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陶渊明脱离世俗的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陶渊明脱离世俗的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陶渊明脱离世俗的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陶渊明脱离世俗的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渊明脱离世俗的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陶渊明脱离世俗的材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陶渊明脱离世俗的材料有关陶渊明的作文素材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评价:1、鲁迅:“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2、梁启超:“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3、林语堂说:“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

2、上最和谐最完美的人物,他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是简朴的,令人敬畏,使那些聪明与谙于世故的人自惭形秽。”4、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在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中,把陶渊明引为知己。在水龙吟词中说:“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辛弃疾留下的词作626首,其中吟咏、提及、明引、暗引陶诗陶文的有60首,几乎每10首词中就有一首与陶渊明有关。辛弃疾在念奴娇中称:“须信采菊东篱,高情千载,只有陶彭泽”。给予了陶渊明千古一人的最高评价。素材运用示例他来了,带来了一阵阵菊香,带来了与自然相合的阔达心境。面对官阙,他选择了归园,选择了自然的那份恬适。他追求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有着“阡陌交通,落英

3、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压在心底的那份“自然”。他的丰碑永远树立在田园郊野之上。高考作文优秀片段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什么?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2.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也曾热衷于官场,想在仕途上一展自己的抱负。但当他做了彭泽县令,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以后,便毅然辞官

4、归隐,“羁鸟倦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从此躬耕农田,不问世事。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3.陶潜伴着“庄生晓梦迷蝴蝶”中的翩翩起舞的蝴蝶在东蓠之下悠然采菊。面对南山,渊明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官场的丑恶,忘记自己遇到的所有不快,这是心灵的选择,这是过河人在“河”的两岸所做出的明智的选择,这更是明智的“摆渡”。4.是那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是那个“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雅人,是那个“戴月荷锄归”的农夫,对!是他,是这享誉文坛百千年的陶渊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印归田园。他忘却了官场的失意,忘却了仕途的不达,却记住了世人的愿

5、望,写出了心中的圣地桃花源。5.远离尘世,隐归田园,看花开花落。陶渊明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因为有菊,那颗渴望自由的心被官场的牢笼束缚太久了,难道没有什么寄托?选菊吧!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不正像他不羁的性格吗?是陶诗将心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也是陶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姿态帽子流传至今。6.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7.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

6、耕耘自给自足。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相枕相依,乐在其中。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与众不同清闲与旷达!8.背负了太多岁月的阴影,真的让他好累。沉溺于过去,也必将让他丧失了现在和未来,于是,他选择了离开。酣眠的午夜,他一个人,随着孤零零的帆影,踏上了回乡的小船。月光还是黯淡的,四周还是静谧的。他的衣袖随风飘摇,但此时,他却拥有几分坦然,几分欢喜。全新的生活随着初升的太阳,就要开始了,他与朋友、家人一同早出晚归享受着田园之乐,他与他们一起品尝着粗茶淡饭,享受着那一分简单无忧的友情以及难得的亲情。9.小船在水面轻轻摇荡、漂浮着,微风飘飘柔柔地吹拂我的衣衫

7、,轻轻暧暧地爱抚我的面颊,踏着山雀的歌韵,我醉饮船前船后的山泉。青山回响着船桨的激水,将我所有的乡愁揉碎。眼前是一帧浓浓淡淡的黑白照片,两岸静卧的野草是它的背景。我倾听鸟的对唱,虫的独吟。阳光斜洒,洒满我回家的路。远远的,能看见那个宁静而温馨的茅屋,笼罩在淡烟里,飘渺虚无10.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陶渊明大约是很寂寞的,把他引为知己者应该已经很少。人们要关心收入、职称、住房,关心孩子的学习、就业、婚姻,关心上司的意图甚至神情,关心自己的仕途升迁心被各种现实问题塞满的现代人,哪里有闲工夫如陶老夫子一样去观松赏菊,引酒赋诗呢?特别是在某些以所谓弘道济世、气干青云自诩的人的心中,这“中国第一大隐

8、”官场失意便避世无为的态度更让他们不屑,比起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来,那不啻有霄壤之别。11.我们怎样在喧嚣的尘世让心中积郁的块垒消散,怎样在繁杂的市声中让浮躁的心灵宁静,穿越时间隧道,在陶渊明的南野田园中飘荡,与寂寞的诗魂倾心交谈,或许能让甘泉涌过荒漠,在胸中流出一片绿洲。且让我们想像一下陶夫子归家时的情景。宽袍大袖,迎着轻爽的河风,立于船头的陶公,在这样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温馨的家居。他的神态是那样的幸福、轻松、安详、超脱,这时的他实实在在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呢!陶渊明与归园田居陶渊明,东晋浔阳柴桑人,名陶潜,字元亮。“潜”是他进入刘宋时改的

9、,也就是说他生活在东晋末期,南朝宋早期。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他是晋代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在文学史上,他被誉为“平淡之宗”,因为他的创作风格平淡自然,这种风格在当时并不受推崇,所以钟嵘在诗品里仅把他的诗列为中品,但是这种风格对后来的创作却产生的极大的影响,可以说,他这种平淡自然、质朴的风格开启了隋唐诗风的先河。因此在文学史上他的地位是很高的,而且他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有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呢?他是一个清高傲岸,有骨气的人。用晋书陶潜传的记载“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少年也曾胸怀“大济苍生”的愿望,但是出身低微,在官场里被

10、排挤,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失望,最终绝望,辞官归隐。他在彭泽做县令,郡里的督邮来视察工作,这个督邮很傲慢,也没瞧得起陶渊明,派人找到陶渊明,让他来见。陶渊明只好去见,刚要走,派来的差役说:“你这样见督邮不成体统,你得穿得非常正规才行。”陶渊明当时就把官印拿出来了,写了一封辞职信,不干了,我才不见你呢,算老几呀?而且说了一句话: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意思是我不能为了五斗粮向你低头奉承,去伺候你这样的小人。为什么说“五斗米”呢?因为当时,晋代一个县令的俸禄是“五斗米”,结果他在彭泽只做了八十一天的县令,就为了这件事不干了。民间有一个顺口溜:此处不养爷,自有养爷处。处处不养爷,爷去卖豆

11、腐。这个倒蛮像陶渊明的脾气。他放弃了“五斗米”的县令不做,但没有去卖豆腐,他回家种田去了,过隐居的生活。“夫耕于前,妻锄于后”,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在生活中,他爱菊花,房子周围种了很多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他的诗句。他喜欢饮酒,不分尊卑贵贱,只要是对心思的朋友,他都喜欢找到家里喝酒,一喝必醉,但他很潇洒“我醉欲眠卿且去”。晚年他生活很窘迫,因为他是读书人,种田他并不在行,因此晚年经常靠朋友周济度日。归园田居是他辞官归隐后第二年写的,一共五首,此为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句交待了劳作的地点:南山下;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意思是: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12、。“盛”和“稀”形成强烈对比,说明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句交待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从早到晚。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是“带月荷锄归”分明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看上去是那么悠闲,可见在诗人眼中,虽然劳作辛苦,但内心是快乐的。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这句同样表现了劳作的艰辛。同时“夕露沾我衣”为下文“衣沾不足惜”作铺垫。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是全诗的主旨。衣服沾湿了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那么“意愿”是什么呢?是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全诗一再反映劳作的艰辛,但又一次次地表现出内心的快乐,都是为了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

13、的热爱,暗含着对现实社会和官场的批判和不满。反映了诗人清高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1.坚守自我蔚蓝的天空,白云依旧;狂怒的海浪,礁石依旧;纷扰的人群,我心依旧。或许经历了太多的苦难,面对远方,我们开始选择沉默;也许有太多刻骨铭心的挫折,我们曾经的梦想似乎已成了空中楼阁;抑或是这世间繁华太多,我们曾经坚定的心也不再永恒。面对浮躁喧嚣的社会,面对这物欲横流的人世,有一种行为叫做坚守,坚守自我。它是人生的意志和智慧所在,是人立于天地之间最后一份责任所在。【引出话题中心】坚守自我是对人生理想追求不止的彰显。它来源于对自我生命的信任,对人生旅途的泰然。曾经听到过一句令人心灵为之一颤的话:“全

14、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支小蜡烛失去光辉!”全世界的污油也不能玷污我们心中那片纯洁的伊甸园。在纷乱和世俗中,坚守注定着孤独,这种孤独的心境无需与人共享,只能独自品味,独自诠释,独自坚守。喜欢苏东坡,因为那份“一一烟任平生”的放达与洒脱,因为他“拣尽寒枝不可栖”的超然旷达,因为他“唯愿孩儿愚且鲁”的愤世疾俗,正是因为这些,他才会如此顽强地生活和写作,他的人性光辉也因此熠熠耀眼。在充满坎坷和磨难的一生中,他坚守信了自己,他的人生也在坚守中升华。坚守自我,其实就是守住那些不能放弃的追求,守住对人生价值的认可,而守住自我正是积极人生中一种不可或缺的信念。坚守自我是一种透彻人生的智慧。在人生的荣誉和光环之下

15、,我们需要坚守自我。如果说成功这前的坚守是意志的体现的话,那么成功之后的坚守则是智慧的象征。翻开厚重的中国历史,有多少始俭终奢的例子,晋武帝、李自成、洪秀全,还有建国初期的刘青山、张子善。当然还有最令人叹惋的唐玄宗,初期他励精图治,求贤若渴,创造了令后人不限神往的“开元盛世”,然后后期他的骄奢淫逸,宠幸杨贵妃,沉于声色,最终又让那个时代的辉煌永远只是回忆,个人的悲剧成了民族的悲剧,个人的错误成了时代的悲哀。魏征曾曰:“善始者始繁,克终者盖寡。”正是说的这样的道理。他们的事实无一不验证着一个朴实的真理: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需要一份人生的智慧,唯其如此,才能使自己无愧于生命。坚守自我是一种高尚的人

16、生境界。有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在那个知青普遍下乡的年代,他也被命运之车送到了东北蛮荒之带,在物质和精神都极度贫乏的条件下,许多人都选择了偷、抢。唯有他,坚守着道德的底线,坚守着做人的基本原则,在冬天食物缺乏的情况下,他独自啃着草根,饮着冰雪。最后,当他终于得以归来的时候,有人问他为什么独自忍受,他说:“我没有忘记,我与他们不同,我是一个读过书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并非仅仅是外在的才华,而是那种内敛的气质素养和人格,能够坚守自我确实是种能得的人生境界,它能超脱于世俗,傲然于天地之间。喜欢读庄子,尤其是他那执着的坚守,他甘愿做一棵守护月亮的树,甘愿“曳尾于途泥,”为的是守护心灵的纯净。这也许是他为什么比普通人领悟得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