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共6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365820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共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共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共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共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共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共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共6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共6篇)实验室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一、封面实验室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主任姓名:通讯地址:电话:电子邮件:日期:二、内容市级重点实验室简介1、批准认定时间。2、学科类别。3、实验室正、副主任。4、学术委员会正、副主任5、主要研究内容。6、仪器设备情况。7、附固定工作人员名单、学术委员会名单。市级重点实验室本年度运行情况1、研究工作进展,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业绩。2、获奖情况。3、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4、大型设备仪器完好率及使用率。5、实验

2、室开放情况。6、学术委员会开展活动情况与发挥作用。7、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8、科研管理与规章制度执行情况。9、各种拨款经费使用情况。10、横向收入。市级重点实验室本年度发表的论文、著作和研究报告的目录,重要论文、著作和研究报告的摘要,专利情况明年工作计划三、主管部门审核意见实验室年度工作总结报告一、封面实验室年度工作总结报告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主任姓名:通讯地址:电话:电子邮件:日期:二、内容市级重点实验室简介1、批准认定时间。2、学科类别。3、实验室正、副主任。4、学术委员会正、副主任5、主要研究内容。6、仪器设备情况。7、附固定工作人员名单、学术委员会名单。市级重点实验室本年度

3、运行情况1、研究工作进展,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业绩。2、获奖情况。3、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情况。4、大型设备仪器完好率及使用率。5、实验室开放情况。6、学术委员会开展活动情况与发挥作用。7、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8、科研管理与规章制度执行情况。9、各种拨款经费使用情况。10、横向收入。市级重点实验室本年度发表的论文、著作和研究报告的目录,重要论文、著作和研究报告的摘要,专利情况明年工作计划三、主管部门审核意见XX年度总结报告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XX年接受了科技部的评估。实验室全体成员深入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发展经历,充分认识成绩和不足。总的来说,五年来,在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以及北京大学的大力支

4、持下,依托北京大学“力学”一级重点学科和985二期“湍流与复杂系统”科技创新平台,结合XX年评估的整改工作,实验室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尤其在下列几个方面,本实验室具有显著的特点:1)在湍流基础研究中勇于创新;2)在结合国家重大需求方面锐意进取;3)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成果显著;4)在国内外交流和合作方面表现突出。目前,实验室的发展显现出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一、面向学科前沿,力争原始创新湍流研究一直是力学基础研究的前沿,解决我国重大工程中的关键问题,在流体力学和交叉科学领域做出原创性工作,是本实验室的特色。实验室在湍流结构理论、湍流多尺度作用机理和湍流计算方法方面拥有国际知名的学者,在国际

5、湍流基础研究领域拥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我们在这一高起点上,面向航空航天工程实际,提出开发原始创新的、能够适用于工程复杂流动的新型湍流模型和计算方法这一大目标。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实验室在复杂流动的物理机理、湍流工程模型、航空航天复杂力学系统及交叉学科中均取得重大进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流体力学及其它学科的发展,而且为我国航空航天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持。二、明确国家目标,开展结合航空航天工程需求的基础研究实现力学基础研究的战略转移,是实验室工作近五年来最突出的进展。北京大学的力学研究长期以来基础积累雄厚,目前实验室发挥北京大学的优势,致力于解决工程实际中重大湍流问题。XX年,实验室主持大飞机等三个国家

6、重大专项研究,五年承担国家项目总经费超过8000万,是上一个周期的4倍。新近获批的基金委重点重大项目和创新群体项目都紧扣可压缩湍流、发动机、飞行控制这几项航空航天基础研究的急需。可以说,重点实验室围绕国家空天安全事业开展基础研究的战略转移取得显著进展。值得指出的是,我们在明确国家目标的同时,十分注意基础研究的定位,充分尊重基础研究的规律,为工程实践提供原理性支撑。三、重视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对人才的重视,特别是大胆吸引人才,尽力留住人才,是本实验室创室以来就形成的优良传统。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48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学者4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奖

7、励计划”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以及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的优秀青年学者5人。XX年度,张东晓、刘锋两名学者到职。高水平学者带来了实验室的高起点和国际视野,形成实验室的一个重要特色。与此同时,8名杰青学者组成了实验室研究的中坚力量。XX年周超和裴永茂两位发动机和航空航天材料方面的年青学者加入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聘请中国商飞陈迎春总师,航天三院汤龙生总师为北京大学兼职教授。更为可喜的是,一批70后学者也在迅速成长,段志生、郑玉峰、陶建军、段慧玲、朱怀球等年轻的教授、副教授不断在本领域最好的国际杂志独立发表论文。四、依托“力学”国家一级重点学

8、科,形成培养力学人才的重要基地北京大学的力学一级学科在我国力学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传统,在全国高校中它唯一拥有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三个重点二级学科。现有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工程力学、力学系统与控制、生物力学与医学工程等多个博士点和硕士点。五年来,实验室培养的研究生人数也是上一个周期的4倍,重点实验室为北大力学一级学科的发展做出的突出的贡献。XX年,实验室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共培养出21名硕士,33名博士,另外有8名博士后出站。五、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创建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基地实验室依托知名学者陈十一、佘振苏的国际影响,使实验室在具备高起点和国际视野中具备特

9、殊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实验室积极向国内外开放,深入开展国际国内合作和交流,充分融入国际学术界,是实验室发展的战略举措。五年来,我们与美国、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奥地利等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科技合作和人才培养交流关系,开展了经常性的人员互访和深入的合作研究。XX年,陈十一教授获邀在XX年8月北京举办第23届理论及应用力学国际会议(ICTAMXX)做一小时大会开幕报告。XX年,实验室共主持举办了6次全国性会议,邀请国际学者来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访问超过50人次,邀请国内学者的学术报告超过30人次,我室人员出访报告超过30人次,有14人次在国际大型学术

10、会议做邀请报告。广泛的国内外交流使实验室始终处在国际学术前沿,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学术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六、科研活力成倍增长XX年度,北京大学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实验室在湍流基础理论研究、航空航天复杂力学及实验研究、前沿交叉学科等研究方向上获得迅速发展,并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发表的SCI学术论文164篇。值得指出的是,XX年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重大的奖项上有显著的收获,方岱宁荣获“徐芝纶力学奖”一等奖,段慧玲获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黄琳团队获XX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实验室多年以来缺席国家重要奖项的局面得到显著改

11、善。段志生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XX年黄琳院士、张东晓教授两篇论文获评XX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实验室在国内外学术影响力得到迅速提升。总结起来,XX年度,重点实验室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果有: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陈十一教授获邀在XX年8月北京举办第23届理论及应用力学国际会议(ICTAMXX)做一小时大会开幕报告科研经费总共6131万(到账),比XX增长超过20%。结合整改,进一步凝练科学问题,集中研究力量,突出主攻方向,形成10个重点研究的自主课题和41个开放课题。3项国家重大研究项目顺利开展。参与重大工程问题的解决,在发动机,飞机气动力和材料科学研究中开展与工程单位的重大合作项

12、目。发表SCI论文164篇,影响因子稳步提高。方岱宁和佘振苏各出版专著一部。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发展,“”学者累计达到4人。张东晓:历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教授,讲座教授。领导了多项水资源、能源资源和全球变暖方面的跨学科跨行业研究。刘锋:历任美国加州大学尔文分校教授,师从著名航天计算学者Jameson,在航天航空计算领域有杰出的成果。实验室在国家重大奖项上实现突破,2篇论文获评XX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国际学术论文国家重点实验室现状调查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XX-2021年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第1章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概述20国家重点实验室概述20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定义20国家重点实

13、验室研究类型20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背景21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模式21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框架22试点国家实验室22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23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3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3军民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5港澳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25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功能定位26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地位26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作用26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依托单位27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对独立性27依托单位的作用27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依托单位的互动发展27第2章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环境分析28创新基地建设发展需求分析28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需求28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分析28创新型国家基本特征28创新型国家建设目

14、标29创新基地建设基本框架分析29创新基地体系29创新基地类型29创新基地建设发展需求分析30我国科技研发投入情况分析31全社会R&D经费投入规模31全社会R&D经费投入结构31从研究类型来看31从投入主体来看32从产业部门来看32从地区分布来看33中央和地方R&D投入情况35中央R&D投入情况35地方R&D投入情况36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状况分析36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规模36投入研发活动人员数量36与全球科技人力资源比较37研发人力投入强度分析38基础研究人员规模分析38不同部门研发人员结构39我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情况39计划40项目简况40项目安排40经费安排41人员投入42主要进展和成效4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43项目安排43经费投入44人员投入45总体进展46计划47项目个数47经费投入48人员投入49科技成果49其他国家科技计划49项目情况49资金投入情况50计划主要成效51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