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的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363741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酵母菌的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酵母菌的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酵母菌的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酵母菌的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酵母菌的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酵母菌的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酵母菌的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酵母菌的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微生物实验报告酵母菌的培养及观察实验刘欣怡XX生物科学基地班组别:周一下午三组同组者:曹平平,周楠,刘艺,刘希伟实验完成时间:XX年11月19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方式2、学习区分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3、掌握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方法4、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和无菌操作技术二、实验器材1菌种:酿酒酵母7d麦氏培琼脂斜面培养物,酿酒酵母2dYPD液体培养物。2.培养基:酵母合成培养基,麦氏琼脂斜面3、试剂:%美蓝水溶液,5%孔雀绿水溶液,%番红水

2、溶液,95%乙醇,蒸馏水、香柏油、去离子水等。4.仪器试管,锥形瓶,酒精灯,显微镜,擦镜纸,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双层瓶,接种环,滴管,滤纸,镊子、培养皿等。三、实验原理1、培养基:酵母菌的能源主要是糖,一般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培养。但实验要求不是很严格时,可以用由酵母膏、蛋白胨、葡萄糖配置的培养基来培养;但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要用麦氏培养基,其有利于子囊孢子的形成。2、酵母菌: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细胞核与细胞质已有明显的分化,菌体比细菌大。繁殖方式也较复杂,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仅裂殖酵母属是以分裂方式繁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浸片来观

3、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3、酵母菌的形态、大小、结构: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为圆形、卵圆形或椭圆形。也有特殊形态,如柠檬形、三角形、藕节状、腊肠形,假菌丝等;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微米5-20微米;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有的还具有微体。4、美蓝染色液:美蓝为无毒性染料,其氧化型为蓝色,而还原型为无色。用它对酵母菌染色时,由于活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对于死细胞或

4、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5、水-碘液染色液:该染液将革兰氏染液用碘液用水稀释4倍后得到的,亦可用于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的观察。6、子囊孢子的观察:酵母菌形成子囊孢子需要一定的条件。麦氏培养基有利于酿酒酵母子囊孢子的形成,能否形成子囊孢子及其形态是酵母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孢子染色原理:孢子壁厚不易着色,但是一旦着色就很难被脱色。因此先用强染色剂下染色,使染料进入菌体和孢子,水洗时菌体中染色被洗脱而孢子中染料保留。在用对比度大的复染色剂染色后,菌体染上复染色剂的颜色而孢子保留原

5、来颜色,这样可将两者区别开来。酵母菌子囊孢子的形成过程为:两营养细胞各伸出一个小突起而相接触,使两个细胞结合起来,而后接触处的细胞溶解,经质配和核配后,形成双倍体核,原来的细胞形成合子。此双倍体细胞可以进行芽殖。在适宜条件下,合子减数分裂,双倍体核分裂成4-8个单倍体核,核外再围以原生质逐渐形成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包含在由母细胞壁演变而来的子囊(即原来的二倍体细胞)中。子囊孢子的形成与否及其数量和形状,是鉴定酵母菌的依据之一。将酿酒酵母从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移植到含有醋酸钠和葡萄糖(或棉籽糖)的产孢培养基上,于适温下培养,即可诱导其子囊孢子的形成。本实验即以酿酒酵母为材料观察酵母菌的子囊孢子。7、

6、酵母菌是少数能在缺氧环境里生存较长时间的一种微生物,它属于兼性菌类。在一般情况下进行有氧呼吸。如环境中有丰富的糖类,它进行缺氧呼吸。其过程如下:C6H12O6+6O26CO2+6H2O+103兆焦.C6H12O62CO2+2C2H5OH+109103兆焦四、实验内容用酵母合成培养基培养酵母菌后,进行制片并用美兰染色,进行酵母菌出芽及细胞死活的观察;用麦氏培养基培养酵母菌一周后,涂片制片,然后依次用孔雀绿、番红水进行染色并水洗,用油镜进行镜检,观察子囊孢子。五、实验步骤1、两种培养基的配置分别配置100ml麦氏培养基和120ml酵母合成培养基,其成分配比详见附录。其中,麦氏培养基在将称量好的成分

7、都加入后,放在加热器上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稍稍冷却,用漏斗胶管装置分别向十只试管中加入麦氏培养基各不超过10ml,加塞并用牛皮纸包扎好;对于120ml的酵母合成培养基,用两个300ml锥形瓶各盛60ml,称量好各自的成分后,分别加入两个瓶中,轻轻摇晃匀,加塞并用牛皮纸包扎好。2、灭菌将需要灭菌的培养基和培养皿放入高压灭菌锅中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取出。3、制备斜面培养基将灭菌的试管的牛皮纸解开,将十只试管分开来,均垫在一个试管上,静置冷却凝固,便形成了斜面。4、准备无菌操作台打开无菌操作台的电源开关,开始通入无菌风,打开紫外线灯照射20分钟,期间,玻璃门紧闭。操作开始前,关闭紫外线灯。5、接种

8、酵母菌在无菌操作台上,酒精灯旁无菌操作用灼烧好的接种环稍稍冷却,在酵母菌培养液中轻轻蘸几下,然后分别在十支斜面划线接种,6、培养将接种的十只试管重新用牛皮纸包扎好,放置于27下培养7d。将灭菌的两个各装有60ml酵母合成培养基的锥形瓶放置在摇床上。7、美蓝浸片法观察死、活菌体及出芽A。取液:先用滴管取一滴美兰染液滴在载玻片中央,再无菌操作从液体的酵母合成培养基中取菌。B。盖片: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将其一端与菌液接触并倾斜相切,缓慢将盖玻片继续倾斜并覆盖在菌液上,避免有气泡产生。C。镜检:制片成功后,即可放置在显微镜上观察,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但是40倍镜最适宜,观察酵母菌形态和出芽情况,而且

9、根据细胞颜色区分死活细胞并大致判断死细胞和活细胞的比率;然后将制片放置5min,再进行观察,大致判断此时死细胞和活细胞的比率。D。长时间放置观察:载玻片放置30min后再次进行观察,注意此时死活细胞比例的变化。8、子囊孢子染色观察A。制片: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取在28培养7d斜面培养物,涂片,并干燥固定。B。染色:在载玻片片上的有菌处滴加数滴5%孔雀绿水溶液覆盖有菌部位。开始计算时间约。山东大学实验报告XX年11月日姓名郑冲冲系年级08级生科一班组别同组者张健康于政达学号XX题目酵母菌的培养、形态观察、死活鉴定和子囊孢子的观察一、目的要求1、掌握酵母培养基的配置和酵母菌的接种方法2

10、、观察酵母菌的细胞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3、学习掌握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4、学习并掌握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方法。二、基本原理1、培养基:酵母菌的能源主要是糖,一般用麦芽汁琼脂培养基培养。但实验要求不是很严格时,可以用由酵母膏、蛋白胨、葡萄糖配置的培养基来培养;但酵母菌子囊孢子的观察要用麦氏培养基,其有利于子囊孢子的形成。2、酵母菌的形态:酵母菌是多形的、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菌体比细菌大。繁殖方式也较复杂,无性繁殖主要是出芽生殖;有性繁殖是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浸片和水-碘液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3、美蓝染色液:美蓝为无毒性染料,其氧化型为蓝色,

11、而还原型为无色。用它对酵母菌染色时,由于活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对于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4、水-碘液染色液:该染液将革兰氏染液用碘液用水稀释4倍后得到的,亦可用于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的观察。4、子囊孢子的观察:酵母菌形成子囊孢子需要一定的条件,麦氏培养基有利于酿酒酵母子囊孢子的形成,能否形成子囊孢子及其形态是酵母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三、实验器材1.菌种:酿酒酵母培养数天的酵母

12、-麦氏培养基斜面2.溶液与试剂:%吕氏碱性美蓝染液,5%孔雀绿,%沙黄、95%乙醇,水-碘染液3.培养基:酵母液体培养基,麦氏培养基。4.仪器或其他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接种环等。四、实验步骤1、酵母(转载于:写论文网:酵母菌的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培养基的配置:蛋白质2%,酵母膏1%葡萄糖2%,加冷水100Ml,自然PH,在115下高压蒸汽灭菌30min。2、接种和培养:无菌操作下,在灭菌的培养基中倒入少许酵母菌液即可。在28下培养48h左右。3、美蓝染色操作:1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吕氏碱性美蓝染色液,用接种环挑取少量酵母菌液,混合均匀;2用镊子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

13、然后慢慢将盖玻片放下使其盖在菌液上,避免产生气泡;3将制片放置约3min,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酵母形态和出芽情况,并根据颜色区别死活细胞。4染色开始到过30min期间,观察死活细胞数量的变化;4、水-碘液浸片法:滴加一滴水-碘液在载玻片的中央,无菌操作挑取少许酵母菌液至于染液中涂匀,盖上盖玻片后镜检。5、子囊孢子的观察:1.制片:取经产孢培养的酵母斜面培养物,在洁净载玻片上按常规涂片、干燥固定。2.染色:滴加孔雀绿染液染色1min,水洗。3.脱色:用95%的乙醇脱色30s,水洗。4.复染:用番红复染1min,水洗,干燥。5.镜检:干后用油镜观察子囊孢子的形态。五、实验结果及分析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14、课程名称:学院:机电与控制工程实验报告提交时间: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常见的微生物及其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加深对微生物分布广泛性的认识;2.学习细菌、酵母、霉菌等临时制片和染色方法,观察了解其形态结构特征。二实验原理:微生物形态观察主要包括群体形态和个体形态的观察。群体形态包括:1、培养特征:是,染色等,制作临时或永久性标本,观察单个微生物细胞结构指微生物在培养基上所表现的群体形态和生长情况,包括菌落特征和液体培养时的生长特征,是认识微生物和微生物分类的重要依据。2、菌落:是指个体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繁殖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个体形态:主要通过固定、染色,油镜观察结构特征,并了解生活史等.三

15、、实验过程及内容:1、学习细菌的染色制片并观察具体形态;2、观察霉菌菌落特征,学习霉菌的制片方法,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孢子的形态,了解生活史;3、酵母菌的培养特征及形态观察;4.各种微生物装片的显微观察。四、方法、步骤:(一)细菌的观察1、涂片:取洁净玻片一张,在中部用吸管取极少量菌液涂布,制成直径lcm左右的菌膜。2、干燥:涂片在室温中自然干燥。3、烤片:干燥后的涂片,让无菌膜的面向酒精灯火焰约5cm高处通过三次,使细菌蛋白变性,菌体牢固黏附于载玻片上。4、染色:平放载玻片,在菌膜上滴加结晶紫染液2滴,覆盖全部菌膜。染色1分钟,细流水冲冼剩留染液,滤纸吸干其它部位水份5、先用低倍镜寻找染色区域,换高倍镜,再换用油镜观察.6、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大肠杆菌菌落形态,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