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361292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川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川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川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4南宋的戴表元说: “名卿士大夫,十有八九,出于场屋科举。 ”有人曾统计过文天祥为状元的宝祐四年(1256)那榜进士,来自平民家庭与出于官员家庭的人数比约为7比3。据此可知,南宋科举制A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致力于维护下层民众权益C实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D有利于社会阶层间的流动25雍正十三年规定:“京城一切无帖(龙帖,即营业执照)铺户,如有私分地界,不令旁人附近开张;或将地界议价若干,方许承顶;至发卖酒斤等货物,车户设立名牌,独自霸揽,不令他人揽运,违禁把持者,枷号(拘留)两个月,杖一百。”这表明当时政府A限制商业活动 B抑制商业兼并

2、 C加强商业监管 D鼓励商人竞争261839年9月,在广州禁烟已有9个月的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指出:此蕞尔小邦,若大军远征,势必路途遥远、补给困难,绝对不会出此下策。据此可知,当时的林则徐A盲目排外不了解敌情 B思维固化看不透本质C顽固守旧排斥新知识 D愚昧无知且刚愎自用27.明朝万历皇帝尽管多年不上朝,但国家政务仍旧照常运转,这主要得益于A.宰相制度的废除 B.内阁逐步成为法定机构C.君主权力的集中 D.六部运作的高度程式化28.以“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世循环为主要思想的汉代儒家公羊春秋学派,魏晋以后虽经一千多年的消沉,近代以来却出现了复兴。该学派的复兴主要体现了A.民主革命的需要 B

3、.对“中学为体”的强调C.救亡图存的需要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维护29.1914年美国运到中国的货物价值为3600万元,1915年则超过了8000万元,1920年更达19300万元之巨。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军阀混战的影响 B.国际局势的影响 C.美国经济的崛起 D.中美关系的缓和30.从1937年9月到1938年10月,华北八路军与敌人战斗一千五百余次,毙敌五万多人,牵制敌人兵力三十万以上。八路军迅速发展到十五万多人,发展到二万五千人。这说明A.全面抗战路线取得重大成果 B.华北侵华日军遭受空前重创C.八路军成为华北抗日的主力 D.国共合作推动相持阶段到来31.1950年,教育部接管了

4、天主教会开办的辅仁大学,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随后,又接收了受帝国主义津贴的燕京大学等二十所高等院校、五百多所中学、一千一百多所小学。这一举措A.彻底改造旧教育 B.对教育拨乱反正 C.提高了教育质量 D.收回了教育主权32.公元前5世纪初,雅典出现了一个新词isegoria,意思是“言论自由”,但这一“自由”只意味着在所有公民的集会上就最重要的问题拥有发言权,而不是“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这说明古代雅典A.公民言论自由权被剥夺 B.倡导公民关注公共事务C.直接民主制度存在弊端 D.缺乏对公民权利的保障33.美国史密斯作品俄国人中描述:“这里是工人的乐园,一个俄国青年向我说:“他们不能把我们解雇

5、”、“即使在苏联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时,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尽管排队是那样辛苦受罪,但是,一个俄国妇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队,她的本能反应就是立即排了进去,甚至她不知道到底在卖什么!”这些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苏联工人生产积极性极高 B.苏联生产的产品质量比较差C.苏联的生活消费品很匮乏 D.是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结果34.英国议会于2017年4月19日表决通过有关提前举行大选的议案,为后续脱欧谈判奠定了基础。关于英国“脱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随即退出欧元区 B.多极化格局指日可待C.欧盟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D.新一轮冷战来临35.历史概念是反映

6、历史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下表中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概念:重农抑商 理解: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压制商业活动B.概念:现代化 理解:在我国现代化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化C.概念:实业救国 理解: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挽救封建统治D.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 理解: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倭寇之患从明初以来就一直存在。随着明朝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偻寇气焰便日益嚣张。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一带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相当发达。沿海一带私人经营的海上贸易也十分活跃。一些海商大贾、淅闽大姓为了牟取暴利,不顾朝延的海禁命令,和“番舶夷商”相互贩卖

7、货物,他们成群分党,形成海上武装走私集团,有的甚至亡命海外,勾结日本各岛的倭寇,于沿海劫掠。在倭寇长期为患之时,明朝军队中涌现了执倭名将戚继光。他鉴于卫所军有不习战阵的弱点,恳请荻准后亲赴“俗称慓悍”的义乌招幕农民和矿工,组织训练一支3000多人的新军。他治军有方。教育将士要杀贼保民,严格军事训练,搏演自己创制的鸳鸯阵。威继光还注重研究葡萄牙和日本的新式火器,仿制出鸟镜和“佛朗机”炮,从而使明军进入了冷热兵器混用的阶段。由于新军将士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戚家军”。嘉靖四十年,倭寇梵掠渐东,他率军在龙山大敗倭寇、继之在台州地,扫平渐东。次年率6000精兵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今宁德东北)的

8、老巢。嘉靖四十二年再援福建,升总兵官,与刘显、俞大猷分三路进攻平海卫。次年春,相继败倭于仙游城下,福建倭患遂平。嘉靖四十四年又与俞大猷会师。歼灭广东的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完全解除。抗倭斗争的胜利,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其他抗倭将领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在剿倭战争中,威继光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其苦,严格要求士兵,不准扰害百姓,做到兵民相体;在战略战术上,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进攻中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防御中积极主动而不是机械地死守,在防御中伺机反攻。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鸳鸯阵”。发辉集体互助、长短兵器结合的机动,灵活、严密的作战力量,有效地打击敌人。这是戚家军屡敗倭寇的重要原因,也是威继光和威家军留给后人

9、的一份宝貴財富。摘编自威继光评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倭寇之患出现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维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和意义。(15分)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分别是战国时期中国的法经与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结构与内容归纳表。内容 说明 盗 “盗”是指窃取财货 贼 “贼”是指对人身的侵犯,也包括犯上作乱 网 “网”即“断狱”,是审断罪案的法律 捕 “捕”即“捕亡”,是有关追捕逃亡的法律 杂 “杂”是对“轻狡、越城、博戏、假借、不廉、淫侈、逾制”等七种违法行为的惩罚 具 “具”是根据犯罪情节和年龄情况,对判罪定刑加重或减轻的规定,相当于现代

10、刑法典的总则部分 标题 主要内容 备注 第三表:执行 有关裁决执行的规定 主要是有关债务的执行 第四表:家长权 有关家内身份的规定 第五表:继承和监护 有关遗产继承和债务继承及监护的规定 第六表:所有权和占有 有关所有权的转移、占有、纠纷裁定、债权占有等规定, 出现了“现金借赁”“要式买卖”等契约 第七表:土地和房屋 有关相邻关系的规定 第八表:私犯 有关伤害、盗窃、诈骗等规定但以刑罚制裁的共有10条,其余作民事处罚 第十条:宗教法 有关丧葬方面的宗教仪式和习俗的规定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论,条理清楚,逻辑严密)44.历史选修1:

1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据统计,建国伊始,全国拥有各类知识分子仅200万人,当时有限的知识分子队伍远远不能满足各方面建设的需要。事实上,党中央已预料到中国知识分子匾乏的问题。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说:人才缺乏,己是我们各项建设中一个最困难的问题。除此之外,就其思想状况而言,他们有着程度不同的革命性。但是他们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思想以及崇美、恐美思想的影响,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对共产党的政策等还不了解,不熟悉。针对上述情况,党对知识分子实行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 党对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根据其实际情况安排了适当的工作,并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专门召开了知识分

12、子问题会议,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体现了党对知识和知识分子的重视与尊重。这一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从整体上看,是比较正确的,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启动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杨乔萍建国以来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改革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改革的作用。(7分)45.(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14年9月,严复在给熊纯如的信中说:“德意志联邦,乃不幸居于骄王之下,轻用其民,以与四五列强为战顾计所不及者, 英人之助比、法也,列日之致

13、死为抗也,奥人之节节失败也。至于今,曩所期于半月十日之目的,乃遥遥而犹未达(谓巴黎之破),而比、法乃皆迁都矣,英人则节节为持久之画,疏通后路,维持海权, 联合三国,不许单独媾和。” 1917年2月,严复明确主张对德断交,并认为若坐失对德宣战良机,甚或“一无所得,两不讨好”,将殆害无穷。严复学贯中西,前期着力对西学译介工作,后期对西方文明尚武、自私的揭露。从谴责战争的罪恶走向反省西方文明的缺陷,再到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严复这些对西方文明的批评言辞,与战时在西方出现的“西方的没落”的声音相似。摘编自欧阳哲生严复看第一次世界大战(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对一战形势的基本判断及其对中西方文化的反

14、思。(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一战形势判断及其反思的意义。(6分)46.(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西晋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武帝纪中评价道:“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览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由于陈寿定下了基调,在唐朝以前对于曹操的评价是以颂扬为主的。宋朝南迁之后,曹操的形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曹操被认为是欺世奸雄,撰写三国志的陈寿也受到批判。四库全书总目对于三国志评价加以说明:“其书(指三国志)以魏为正统,自朱子以来,无不是凿齿而非寿。盖凿齿时晋已南渡,其事有类乎蜀。为偏安者争正统,此乎于当代之论者也。寿则身为晋武之臣,而晋武承魏之统,伪魏是伪晋矣,其能行于当代哉!此犹宋太祖篡立近于魏,而北汉、南唐迹近于蜀,故北宋诸儒皆有所避而不伪魏;高宗以后,偏安江左,近于蜀,而中原魏地全入于金,故南宋诸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