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速记宝典)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349698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速记宝典)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速记宝典)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速记宝典)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速记宝典)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9课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速记宝典)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知识框架】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自由和自治的城市背景特点城市自治城市居民的身份居民来源手工业和商业城市的作用大学的兴起形成自治地位课程【重点梳理】1.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城市兴起(1)背景: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2)概况: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1)背景: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农一样履行义务(2)手段

2、: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3)结果:到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一种证书。这种证书就是“特许状”(4)典型:法兰西的琅城取得自治的过程最为典型2.城市居民的身份居民身份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很多人进入城市以前还是农奴,当他们在自由城市住满

3、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重新变成农奴。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通常比手工业者富裕影响(1)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而且,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2)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级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3.大学的兴起兴起12世纪,西欧的教育

4、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大学自治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教师私人办校也必须从教会那里得到授课许可证。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巴黎的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课程设置中世纪大学生须先上基础课程,它们是: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完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知识延伸】1.为什么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从政治角度说,乡村农奴缺乏人身自由,基本上被束缚在土地上,与庄园主人有依附关系,而城市市民有较大自由;从经济角度来说,乡村的庄园生活是自给自足的封闭生活,而城市工商业发达,贸易繁荣,十分开放。2.大学兴起的历史意义。大学的诞生标志着西欧社会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高等教育与研究单位,形成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队伍。大学不仅成为整个社会知识积累与传承的重要场所,而且逐渐成为新思想和新发明的中心,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近代大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办学经验。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