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340714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乾安七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考试高二政治试题1、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世界是普通联系的2.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民以食为天 B.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C.存在即被感知 D.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3.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其观点是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4.“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的发展利大于弊,其

2、积极作用是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说,则弊大于利。”人们的这一评论说明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B.哲学是对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社会的首要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5“对于中央的政策,有的同志习惯于照搬照抄,大而化之,不注意认真落实;有的同志主观随意,不切实际,不求实效,不考虑后果。”从唯物论角度看,上述做法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 B. C. D.6.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A.事物的运

3、动是相对的、有条件B.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7.人们在基因工程方面的成果,引起“绿色革命”。高产优质物种培育成功使富足成为事实,然而由此带来的大批物种的消灭,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给人们带来新的困扰;人们刚在法律方面完成了对人类行为的初步规范,道德方面的问题又突出出来,如何解决和法律问题不同的道德问题,成为人类的新课题。凡此种种,使人们认识到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应该不断深化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在广度上都是不够的,应该不断扩展环境问题的内容变化了,人们的认识也要随之变化,不断向前推移物质世界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

4、中,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没有穷尽的A. B. C. D.8.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因为A.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B.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C.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9.“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这是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了时代的实践经验正确地概括了时代的认识成果A. B. C. D.10.目前我国兴建的三峡工程,拦河大坝全长1983米,坝高185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它

5、对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是极为有利的。这件事说明A.人们能认识规律,改变规律,使规律发生的作用有益于人类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重新创造规律,变害为利C.人们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以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D.只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客观规律1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A.诗人的感受是完全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由客观存在决定12.下列对静止的看法正确的是A.静止是绝对的不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静止在一

6、定条件下,可以是指永恒不动C.静止不是绝对的不动,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无条件的、相对的运动13.“刻舟求剑”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是物质是运动的要注意相对静止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不能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A.B.C.D.14.“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15.有人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这个观点A.夸

7、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消灭或创造规律B.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D.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16.“挑战世界极限,雪域筑路,笑谈今生何为天堑:饮马长江源头,高原奋战,托起明天青藏通途。”这是青藏铁路建设者们青春无悔的誓言。这一誓言说明A.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战胜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C.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也是可以改变的D.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百折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17.就意识所反映的内容来看,意识是A.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

8、阶段的产物B.人脑的机能C.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娃娃日记中写道:“儿童最初的世界是完全以他自己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然而这种无意识并不类似于洛克所说的白板,事实上,主体的心灵上不可能是一张白纸,它没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就不可能具有任何认识能力,他具有遗传得到的心理本能结构,并用它来同化客体的信息。”阅读材料,回答2223题。18.上述论断说明A.人脑天生就具有意识 B.意识的内容来自于人脑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机能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9.材料蕴涵的唯物论道理是A.自然界的发展是客观的 B.意

9、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C.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性 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20.一些地方出现过“狼孩”、“熊孩”、“豹孩”,他们虽为人所生,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长期与人类社会活动脱离,所以他们没有形成人的意识。这一事实说明A.人脑不一定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B.有了人脑一定会有意识C.脱离社会实践,人脑不会有意识功能D.意识是大脑的产物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各国科学家携手奋战,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非典”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排序。但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未能完全识破它的“庐山真面目”。据此回答2122题21.“科学家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了非典病原体,并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基因

10、排序。”这一事实体现的哲理是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 D.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22.直到今天,人类仍然未能完全识破它的“庐山真面目”。这说明在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任何意识都根源于物质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人们应不断扩展和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A. B. C. D.23.近20年来,约有7000条新词产生。诸如外资企业、知识经济、经济特区、电子邮件、多媒体、软件、信用卡、再就业等。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A.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

11、识24.被誉为“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说,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电脑将像人的大脑一样发达,甚至能够自行设计出新的“智能”电脑。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电脑能够模拟人脑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电脑与人脑的功能趋于一致25.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的共同点是A.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B.他们都是一个知识体系C.客观事物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D.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26马克思从青年时期起就对哲学怀着浑厚的兴趣。他在写给他父亲的信中曾激情地宣告:“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说明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哲

12、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正确反映D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7与“心外无物”的哲学观点相一致的是A存在就是被感知 B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C理生万物 D上帝创造了世界28.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下列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A、变革社会 B、观看演出 C、科学实验 D、兴修水利29.从前有一只小马,来到一条河边,要过河。但他不知道河水有多深,于是他去问小象河水深不深,小象说:“河水很浅,我淌着就过去了。”小马又去问小羊河水深不深,小羊说:“河水很深,千万别去,上次差点把我冲走。”最后小马自己去过了一下河,才发现,河水不深不浅,他正好可以渡过河去。材料体现了

13、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认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30.“人们曾用求神膜拜自然,用思维证明自然,后来用观察、想象和检验,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但景象不断变幻,大自然在微笑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如果对这段名言加以概括,以下最恰当的是A.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B.终极的真理难以获得C.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 D.真理总是相对而言的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南北朝时期范缜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物质实体乃产生精神的基础。十八世纪英国主教贝克莱说:“我说我写字的桌子存在,就是说我看见它,摸到它。”(1)从哲学上看,范缜和贝克莱分别属于什么派别?(6分)(2)这两个派别的根本分歧是什么?(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