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约前21世纪——前11世纪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337354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PPT 页数:151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约前21世纪——前11世纪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约前21世纪——前11世纪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约前21世纪——前11世纪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约前21世纪——前11世纪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约前21世纪——前11世纪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约前21世纪——前11世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约前21世纪——前11世纪(1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中国早期国家,第一章 夏朝早期国家的形成 (约前21世纪前16世纪) 第二章 商朝早期国家的发展 (前16世纪前11世纪) 第三章 西周早期国家的繁荣 (前1046前771年),第一章 夏朝国家的形成,第一节、 夏和夏王朝的建立 第二节、夏代的社会生产和文化 第三节、内忧外患与夏朝灭亡,第一节 夏和夏王朝的建立,第一节 夏和夏王朝的建立,一、夏和夏族活动的地区 1、说文云:“夏,中国之人也”,夏就是中国或中国人的意思。中国另一名曰“华”。合曰:华夏,也有中华、中夏之称。称华有“服章之美”,称夏有“礼仪之大”。,2、夏属山西南部、河南中部的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其最先活动的地带是河南登封县

2、郜城(嵩山之阳也)一带,即古书所云:“禹都阳城”,后迁阳翟(河南禹州)。均在颍水上游,西连伊洛、东邻河济、南接淮上。 3、这里发现有许多遗物属偃师二里头文化类型。其范围:东到山东济水流域,西到渭水,南到南阳,北到汾水。,二、夏王朝的建立,1、过程 夏后氏为黄帝后裔。在尧、舜时,夏部落中有崇氏一支强大起来,鲧为其首领。当时经常发生洪灾,尧派崇伯鲧治水未成。其子禹继续治水,采用“高高下下”大方法,“禹疏九河,沦积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诸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大禹治水为夏建国奠定了基础,因而被称为“夏后氏”。,夏禹王像,2、标志 左传哀七:“禹合诸侯于涂山(今安徽怀远县),执玉帛者万国。”

3、臣服也。即“涂山之会”(P39)为夏王朝建立的标志。,3、夏代国家和氏族的区别,(1)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居民,而不是按血缘来区分。如左传曰:“芒芒禹迹,划为九州,经启九道。” (2)禅让变为王位世袭。竹书纪年:“益干启位、启杀之。”,(3)公共权力的创设。礼记明堂位:“夏后氏百官”。夏官制有:夏后氏(王)、六卿(又称六事之人) 。左传宣公三年春:“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又左传昭公六年曰:“夏有乱正,而作禹刑。”有圜土(监狱)。 (4)长备兵的存在。有车兵、左军、右军。如尚书云:“左不攻于左,女不共命;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 (5)赋税出现。如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

4、十而贡”。,第二节、夏代的社会 生产和文化,一、从偃师二里头看夏代生产发展水平,夏代已处在金石并用时代,如偃师二里头发现有金属制造的“锛、凿、刀、锥、鱼钩、镞”等,还有了制造铜的遗迹,如渣、坩埚等。在文献记载中也有如越绝书卷11:“禹穴之时,以铜为兵。”说明已有金属器的出现,但当时人们多使用石器。,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境内发掘出许多属于夏文化的古城。在二里头文化遗址发掘出时间相当于夏代的宫殿遗址。宫殿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总面积为10000多平方米。其建筑有主体殿堂,四周环绕廊庑式建筑,有开阔的庭院,有牌坊式大门,布局严整,主次分明。夏代筑城已使用了夯筑技术。在筑城前先在地面挖基槽,从基

5、槽开始起夯,构筑城基,地面以上的墙则采用版筑而成。,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二、夏代的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是夏代的主要产业,比以前有所发展。偃师二里头文化的洛阳王湾遗址第三期有镰刀的发现,还有一些锄头(比镰刀少一倍),收割的工具比耕种的工具多,说明粮食收获大;另外还发现了造酒的爵,作秫酒(少康善酿酒),说明粮食多而且有了剩余。,三、手工业和畜牧业在夏代 开始发展,夏代有专门管理手工业和畜牧业的官吏,如“牧正、车正”,分工较细,有制造骨器、铜器、陶器等,如昆吾就是因制陶有特长而著名。考工记曰:“夏后氏尚匠”。,河南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合金铜爵,四、商业 发现“贝”为货币(交换业)。 五、文化 手工业、农

6、业业的发展引起了天文、历法的相应发展。人们经过长期生产实践认识到禾苗生长有季节性的变化,因此创制了历法,称“夏时”,又称“夏小正”。据说保存在礼记中的夏小正即是此文字记载。孔子主张“行夏之时”,可见夏代的立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天象。,第三节、夏王朝的灭亡,夏王朝是建立在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的,因此它时常受到奴隶反抗的撞击,其斗争表现在: 一、太康失国 太康是启的儿子,继位后“不恤民事”而常居外地打猎游玩,朝内斗争激烈,最后他不得回来而死于洛水之滨,史称“太康失国”。,二、后羿代夏政,就在“太康失国”之时,夏政权被东夷所代,太康之子中康继位,中康死后其子相继位。这时东夷势力向西发展,其首领后羿“因夏

7、民以代夏政”,后羿善射又恃其武不修民事,不久便被其亲信寒浞所杀。,三、少康中兴,寒浞掌权后杀夏后相,相的老婆逃走而生下少康,少康初为有虞氏庖正,得其二女为妻。“有一城,有众旅”。少康又争取夏众和夏臣。不久夏相遗臣靡杀寒浞,立少康,少康夺取了夏政。少康死后其子杼继位,曾征于东海,统治得以巩固,势力渐大,东夷臣服于夏。,四、夏朝灭亡,从十四王孔甲时起,夏王朝开始走向崩溃。孔甲淫乱、夏“德衰”。到第十七王夏桀时,政治残暴,宠妹喜。出现了“诸侯畔(叛)夏”的局面。尚书汤誓“时日曷丧?予与汝偕亡” 。史记夏本纪曰:“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官),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

8、遂率兵以伐夏桀,桀走鸣条,放南巢而死,夏亡。”,第二章、商朝早期国家的发展,第一节、 商的兴起及其历史沿革起源 第二节 、 商代的经济与文化 第三节、 商代的社会关系和国家机器 第四节 、 商王朝的覆灭,商全图,第一节、商代的兴起及其 历史沿革,一、起源 商是夏统治下的一个古老部族,它的发祥地是黄河中下游及沿海一带。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的第一个祖先是契,契的母亲名简狄,吞玄鸟卵有孕生契,即“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说明当时还是母系氏族公社,并反映出商族以玄鸟为图腾,自契开始商族才有了以父子相承的世系,从此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契大概生在尧舜之际,是公元前二十世纪前的人。我国沿海一带发祥起来

9、的部族大都以鸟为图腾。如扶余、高丽等,而商族也以鸟为图腾,说明商是发祥于沿海一带的,另外还有诗经商颂长发记载的“相土烈烈,海外有截”的沿海战争也说明了这一点。,商人之所以称为商:,一说:因商属夏统治下的一部族,被夏封在商地,所以称为商。 二说:商是舜的后代,因为他的儿子名商居,所以称为商。 商后期又称殷,商从太乙(第一王)到纣王共31王,有父死子继的,有兄终弟及的。,二、商代的历史分期,1.先商时期(契商汤前) 14代,八迁居亳 2.前商时期(汤灭夏至盘庚前) 五迁而都殷 3.后商时期(盘庚到帝辛) 273年,12迁,三、商代的历史演变,1.先商时期 商汤灭夏以前的时期称为“先商时期”,从契(

10、都在商丘)至主葵历14代,是在夏王朝统治之下而在东方独立发展的时期。这时过着“不常厥邑”“迁徙无常”的生活。从契至汤有八次大迁徙,大都在山东、河北、河南一带,至汤时“汤始居毫”。,商汤像,为何迁徙无常?其原因: (1)由于它处于“抛荒农业”的阶段。 (2)由于处在黄河中下游低洼处,水灾频繁,需逃避水害。 (3)畜牧业发达,出于游牧经济的考虑。 (4)商在向上发展的阶段,总要有一个从小范围活动向大范围活动的过渡。 所有这些都属经济原因而非政治原因。,先商时期有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它处在积极准备灭葛的发展过程中,也就是灭夏的准备过程。汤居毫与葛为邻,葛是夏外围的屏障,说明商已靠近夏,并且将夏的外围

11、部族一个个征服,然后灭夏。 “ 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孟子滕文公下),2、前商时期即商朝前期 (从汤 灭夏到盘庚迁殷之前),这一时期是商王朝的发展时期。商灭夏以后,势力以毫为中心,向四面扩展。东到山东,西到陕西,南到湖北、江西,北到河北以至松辽平原。,从汤到盘庚迁殷经历了10代19王,这个时期有五次迁徙,与以前的迁徙原因有所不同,主要是政治原因而非经济原因了。尚书盘庚说明了这些问题。,从夏至汤的政治清明,传说汤有两个贤臣:伊尹和仲虺。到太甲时情况有些恶化,传说太甲“暴虐不尊汤德”,曾被伊尹流放后才重新掌权,其实只能是相对的稳定。,伊尹像,到太戊王时情况又进一步恶化。传说这时有两个

12、贤臣:伊陟、巫咸,辅佐朝政,有所好转。历史上称为“殷复兴”,有时把太戊称为中宗。但也并没能彻底改变“仲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而诸侯莫朝”的局面。,从仲丁后有九代发生王位争夺,一直到盘庚之时,且有数此迁都。如河亹甲迁都于相,祖乙迁都于邢。 盘庚为一贤王,他迁都是为了摆脱统治阶级的腐化生活,复兴商朝。行动曾遭到下臣的反对,但他想办法说服臣下,迁都于殷,此后两百多年时间,“更不徙都”,稳定了下来。,3、商的后期(武丁盛世) 共12王273年,后期是指从盘庚迁都到纣王时都城稳定在殷的时期。 盘庚到武丁是是商代的极盛期,传说武丁用奴隶出身的傅说为相,“殷国大治”。统治范围大为

13、扩展,南达长江流域,北到松辽平原,西达甘肃、青海。武丁使商代兴盛达到顶点,被尊称为高宗。武丁的妻子妇好是巾帼英雄,率众攻打鬼方(陕西、内蒙),兵力达五千人。其时,“昔比氐羌,莫敢不享,莫敢不王”。 统治阶级统治的兴盛,说明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处于低潮。,商王朝到孔甲时又渐衰了。国语载曰:“帝甲乱,七代而损”尚书曰:“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促。自时厥后,亦罔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三四年”。,第二节、商代经济与文化,一、发达的社会经济 1.农业 农业是商代的主要生产部门。 (1)其耕作方式是井田制。井田为国有制。各层奴隶主贵族也有少部分的田地

14、。他们强迫奴隶耕种,奴隶是当时的主要生产者。,(2)金石并用时期,使用工具大都是木器、石器,金属工具较少。青铜器只用于生活用具和祭祀器具。很少用于生产。,其原因是: 1、青铜在当时是一种贵重的金属,奴隶主不肯用于生产。 2、青铜的硬度比木器石器差且脆而软。 3、奴隶主只让奴隶们使用最难损坏的劳动工具。 4、铁器在当时是否应用成为人们应答的问题。为什么有人判断当时有铁器呢?第一,恩格斯说:“文明时代一开始就有铁器的应用”。,第二,商代已出现了铁兵。1972年在河北营城县台西村两次发现了铁刀铜钺。1973年又发现了炼铜的铁渣。在北京郊区也有铁器的发现,说明当时人们已懂得了铁的性能比铜硬,且掌握了把

15、铁合到铜上方的技术了。第三,恩格斯讲“文明时代”一开始就有家畜拉的铁铸犁,商代甲骨文里已有“犁”字出现,可见犁是当时一种铁农具了。第四,从商代遗址里发现有许多粮食,甲骨文里也记载有装粮“亩”等。,(3)作物增加,产量提高(P60) (4)畜牧业发达,2、手工业,(1)、商代手工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在已经出现了各种手工业作坊,有制铜、制陶、制玉、骨器等作坊。,四羊方尊 商代,(2)、其次是青铜制造技术相当高,已掌握了用铜制作零件,然后焊接成器。(P62)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重875公斤,高133厘米。郭沫若说:“商代青铜器的制造技术是我国青铜工艺的第一个高峰”。,(3)、再次就是制陶业的发展。其发展的

16、标志在于当时制陶已达到制造原始瓷器的程度了,用高岭土(瓷土)而不是用粘土,在火候上也不一样。陶器不超过1000,而瓷器则需1000以上,而商代的白陶已达1200 。,3、建筑业,商朝的建筑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商代的都邑建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布局规则。在殷墟发现宫殿遗址53座,其宫殿大都建在宽阔的夯土台基上,台基边线笔直,角隅方正。有卵石为基,或以铜作柱础,上立木柱,然后安上梁架,构件间用榫卯结合,覆盖草顶,装上门户。这种建筑方法,确定了我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格式。,殷墟宫殿复原图,在湖北黄陂盘龙城发现了商代中期城址,有城墙残基和一完整的宫殿遗迹。这座宫室的台基东西39.8米,南北12.3米。台基中央有东西并列的四室,四壁为木骨泥墙。台基的周围一圈檐柱。根据这些遗迹可以复原成一座四周有回廊,中央有四室,四坡重檐,顶盖茅草的高台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