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336967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安顺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贵州省安顺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贵州省安顺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贵州省安顺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贵州省安顺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安顺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安顺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贵州省安顺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主要强调分封制()A. 扩大了西周的势力范围 B. 巩固了西周的统治C. 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D. 阻碍了中华民族的融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分封制促使中国中原文化形成和扩大,获得普遍认同,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中原文明传统向四夷蛮荒地区的传播,即C项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度对于中

2、国传统和文化的影响,没有涉及巩固西周统治。故B错误;材料提及中国文化获得普遍认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扩大了中原文明影响的范围,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融合。故D项错误。2.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古代封驳制度A.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B. 降低了行政效率C. 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D. 限制了皇权滥用【答案】C【解析】根据“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司的审查,才能

3、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可知,古代封驳制度纠正皇帝不恰当的诏令,驳回臣下有错误的奏章,对各部门重要公文进行审查,有利于公文权力运行的程序化,提高决策的正确性,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古代封驳制度提高决策的正确性,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封驳制度有利于制约皇权滥用,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D。3.下图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通商口岸示意图。通商口岸开辟的变化,反映出这一阶段A. 列强侵略集中于南方B. 被动开放走向主动开埠C. 列强势力深入中国腹地D. 中国融入世界步伐加快【答案】C【解析】【详解】图一是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图二是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从图一到图二正反映了

4、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重庆地区,故C项正确;列强侵略主要集中在沿海和沿江地区,A错误;马关条约中口岸开放仍然是被动开放,B错误;中国此时融入世界仍属于被动性质,两幅图比较难以说明加快的信息,故错误。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A. 从禁烟运动到鸦片战争B. 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C. 从维新运动到义和团D. 从戊戌变法到清末新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材料所言“战败”应是指的甲午战争的失败。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的洋务派进行了以自强、求富为口

5、号的自救运动。但甲午战败表明单纯学习西方技术无法达到“新生”之目的。所以应选B。AC无法体现“自强运动”洋务运动,D无法体现战败,故排除。考点: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5.张謇认为;历史上“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之姓之变革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更迥然不同。”材料中的“迥然不同”指辛亥革命A. 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序幕B. 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C. 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从材料“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可以看出作者肯定辛亥革命在于实现了制度的变革,即辛

6、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故D正确;戊戌变法运动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序幕,排除A;B无法体现“与一朝一姓之变更迥然不同”,排除;C材料均未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进行分析理解。6.“阎锡山把指挥部设于岭口,与八路军总政委周恩来、副总可令彭德怀共商作战计划;国民党高桂滋、陈长捷军正面布阵迎敌,115师抓住友军制敌之机,奇袭板垣师团第21旅团。”材料反映的战役是A. 百团大战B. 徐州会战C. 大原会战D. 武汉会战【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国民党高桂滋、陈长捷军正面布阵迎敌”、“115师抓住友军制敌

7、之机,奇袭板垣师团第21旅团”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提及的“战役”指的是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C符合题意;ABD均与材料信息不符。7.下面是1969年和1972年中国外交情况表,其信息表明中国()年份1969年1972年接待外国政府代表团的数量/个1248新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个124A. 重点建立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B.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政治舞台C.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经济、政治合作D. 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格局【答案】D【解析】从数据来看,无论是接待外国政府代表团的数量,还是新建立外交的国家数量,都是呈现出成倍增长的趋势,说明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破,故D项正确;A项是改

8、革开放后的外交方针,故排除;B项是应是始于50年代,故排除;C项应是在21世纪初,不符合题意,故排除。8.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重要的司法机关,负责有关国事罪、渎职罪的审判。对于“言论”犯罪等类型的重大公共案件,公民大会本身即组成一个法庭进行审判。这反映了古代雅典公民大会A. 破坏了三权分立原则B. 实质是一个司法机关C. 关注公民集体的利益D. 严格限制公民的权利【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民大会关注“重大公共案件”,其实是对城邦(实质为公民集体)利益的关注,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公民大会关注公民集体的利益,而非破坏三权分立原则,排除A。陪审法庭是司法机关,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

9、关,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严格限制公民的权利,而是强调公民大会关注公民集体的利益,排除D。9.一位学者认为,光荣革命实际上意味着英国政府有了永久的“专制权”。它“在1688年之前只能间或动用,但此后却可以一直享有”这份权力。材料反映了光荣革命后的英国()A. 君主已经统而不治 B. 实质是资产阶级专制C. 权力中心转移到议会 D. 民主只是寡头的政治【答案】C【解析】“光荣革命实际上意味着英国政府有了永久的专制权”是指此后议会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英国的权力中心转移到了议会。故答案为C项。当时国王还掌握较大的行政权,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不符,材料没有涉及英国政治的本质,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10、,排除。点睛:“光荣革命”不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而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但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国王还保留较大的权力,随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10.如图为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德国的未来,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该作品反映了()A. 王朝战争促进了德国统一 B. 普鲁士在联邦中占主导地位C. 传统因素影响德国民主化 D. 德国的未来完全由军队控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德国统一后,延续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德国的政治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人民群众不能决定德国

11、政治的走向。由图可知,德国民众处在普鲁士军盔的控制下,恰恰体现了军国主义压制民众,左右国家政治走向的现实。故C项正确;D项中“完全”表述有误,故排除D项;材料并非强调王朝战争的作用,故A项排除;材料反映普鲁士军国主义与德国民众之间的关系,不能说明普鲁士在联邦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11.在俄国历史上因一次革命造成政府同反对派的非对抗性模式,两个政权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俄罗斯帝国的传统观念:让人民讲话,让沙皇让权。这次革命()A. 推翻了沙皇封建专制统治 B. 迅速完成了俄国社会的转型C. 属于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 D. 开启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让沙

12、皇让权”的革命是俄国二月革命,这次革命推翻沙皇封建专制统治,在性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A项正确,C项错误;成功完成俄国社会转型的是十月革命。故B项错误;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俄国革命还未彻底结束,因此二月革命未开启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项错误。12.表:国家面积(万平方公里)人口(万)国民生产总值(亿美元)在联合国投票权俄罗斯1707.51470033791中国960.012390092891美国936.427000792131挪威32.440015211汤加0.089.91.71据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表中为1998年数据上表可用于说明()A. 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 B.

13、多极化趋势加强C. 国际关系法制化加强 D. 经济全球化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1998年俄罗斯、中国、美国、挪威、汤加的面积、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在联合国投票权,并不能体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故A错误;材料数据也没有反映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故B错误;虽然俄罗斯、中国、美国、挪威、汤加的面积、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各不相同,但在联合国投票权相等,这说明国际关系法制化加强,故C正确;材料数据也无法体现经济全球化的现象,故D错误。故选C。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2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与近代社会,政府运转一直是两大中枢点,一是中央权力,二是

14、君主权力,简言之,即地方权力归于中央,中央权力归于君主。这一政治结构的设计师是战国时期的韩非,韩非认为国家权力的运行与管理的实现,应当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一一摘编自齐涛集权与专制下的政府职能材料二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一一(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三 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

15、权利自20世纪70 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一一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两大中枢点”,分别指出西汉、唐朝政府运转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的内涵。(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主政治所进行的斗争和探索。【答案】(1)汉承秦制,地方郡国并行,导致王国问题,汉武帝采取推恩令、设置刺史等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中朝,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统一维护政治统一。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用分化相权的办法加强皇权;实行科举制,使官员选拔权集中于中央,并规范化制度化;节度使权力过大,导致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2)内涵:制订1787年联邦宪法;实行联邦制和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