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335874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育才高中部17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模历史学科试卷答题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命题:高三历史备课组第卷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共32题,每题1.5分,共计48分)1. 左传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授冠戴爵,进入仕途),人臣隶圉免(服杂役的各类奴隶因战功可成自由民)”。春秋时期这些现象的流行A. 促进了社会关系的调整B. 是新的生产方式得以确立的表现C. 是军功爵制实行的开端D. 说明郡辖县的行政建制日趋普遍【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 以军功作为封赏的标准,推行军功爵制,这种做法有利于促进

2、了社会关系的调整,A项正确。题干强调军功爵制促进社会关系的调整,与新的生产方式确立无关,排除B。题干强调军功爵制实行,没有说“开始”,排除C。春秋时期地方制度仍以分封制为主,D项说法错误,且题干无法体现,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2. 据史书记载:元朔元年,有司奏“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且“非有实行可见者,不容谬举”。这说明察举制A. 具有严格的选举程序B. 解决了官员空缺的问题C. 兼有社会教化的功能D. 使地方获得自主用人权【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汉武帝时期规定郡守、刺史等地方官应向朝廷举荐孝廉,在对荐举作出严格规定的同时,突出了“化元元、移风俗”的作

3、用,反映的察举制在选拔统治人才的同时,兼具社会教化的功能, C项正确。察举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以品德为标准,采取推荐的方式选拨人才,不能体现选举程序的严格,排除A。题干强调察举制在选拔统治人才的同时,兼具社会教化的功能,与解决官员空缺无关,排除B。察举制实行时受中央对举荐规定的限制,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点睛:理解题干信息“令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逐一分析排排除选项即可知道答案。3. 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规定:“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举见任(现任)通判。”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A.

4、 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B. 使通判绝对服从于中央C. 防止知州受到通判制约D. 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州府长官不能举荐、拔擢通判,实际上就是为了防止知州、知府与通判相勾结,导致通判无法有效监察地方,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在于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D项正确。题干强调州府长官不能举荐、拔擢通判,并没有体现地方军政权力分离,排除A。中央拥有通判的任免权,目的是利用通判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而不是使通判绝对服从于中央,排除B。中央拥有通判的任免权,实际上希望通过利用通判制约知州,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4. 有学者对“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

5、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观念”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所修的明史中是22.71%,越往后世“忠”的频次越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A. 专制主义日益强化B. 伦理教化逐步加强C.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D. 史官思想日益僵化【答案】A5. 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 唐代国力强盛,宋代经济衰弱B. 宋代以降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C. 唐代建筑技术高超,后代难以超越D. 宋代打破坊市界限,疏于维修城郭街道【答案】

6、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州县政府,即地方政府;题干中“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的原因主要是财力的不同,因为在宋代采取制钱谷的措施将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B项正确。宋代农耕经济发展繁荣,排除A。题干无法体现唐代建筑技术高超,且与题干强调的主旨无关,排除C。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坊市界限,并不是宋代打破坊市界限,疏于维修城郭街道,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6. 古代世界,等级制度或私有制的国家中上层社会对婚姻的约束大多局限在同等级之间的联姻,但古代雅典则规定了公民不能与外国女子结婚,而且他

7、们的公民权与土地占有权是一致的。公民身份是占有土地的前提,而占有土地又是公民身份的基础。这些规定A. 保证了雅典公民血统的纯洁性B. 表明雅典公民权以土地多少为衡量标准C. 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稳定性D. 表明农业是雅典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公民身份是占有土地的前提,而占有土地又是公民身份的基础”可知,无土地的人无资格成为公民,公民不能与外国女子通婚,这些规定体现了雅典重视公民群体的稳定,从而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的稳定性,C项正确。A项是对题干信息的片面解读,与主旨强调雅典民主政治的稳定性无关,排除。B项是对题干的错误解读,而是公民权与土地占有权是一致的,排除。D项的农业

8、只能和题干中的土地问题有关,不能全面反映题干信息,而且题干也没有反映出农业在雅典经济中的重要性,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7. 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说:“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效力呢?因为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给他的。”这反映了古代罗马A. 继承了雅典的民主政治B. 蕴含着近代的法治观念C. 是人民主权思想的源头D. 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一切权力都是从人民而来的。皇帝的命令何以有法律效力呢?因为皇帝的地位是人民给他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代罗马蕴含着近代的民主、法治观念,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罗马法继承了雅典的民主政治,故A排

9、除。人民主权思想的源头在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故C排除。古希腊智者学派标志着人文主义的兴起,故D排除。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特点8. 历史学家钱乘旦说: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称为“陈旧的制度”。这套政治制度成为“陈旧的制度”的原因是A. 君主立宪制不利于英国的工业化B.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加深C. 议会改革整合了社会的政治力量D. 烦琐的议会程序降低了行政效率【答案】B【解析】工业革命的开展使得

10、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巩固,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要求获得更多的权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矛盾加深,原来的制度成为“陈旧的制度”。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君主立宪制有利于英国工业化,排除A项;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成为“陈旧的制度”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开展,与议会程序繁琐无关,排除D项。9. 下表为英国政府议案在议会中被修正情况的统计,材料中数据的变化表明英国时间被修正总数年平均数1867-1869年17项5.7项1880-1885年11项1.8项1896-1900年1项0.2项A. 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增强B. 议会上院势力明显衰落C. 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D. 统治阶级政策趋于一致【答案】A【解析】

11、根据表格信息“被修正总数”、“年平均数”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府议案在议会中被修改的次数不断较少,说明内阁首相作为议会多数党领袖对议会的影响在增强,A项正确。题干所指的议会,应为下院,排除B。C项说法错误,政府议案在议会中被修改的次数不断较少,不能推断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排除。英国实行两党制,两党政策不一致,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10.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有权通过帝国预算并监督财政支出。然而,帝国政府的收入只需要投一次票,就成为固定税收;假如入不敷出,帝国政府就让各邦出“国库捐”,因此帝国政府是永远不用开征新税的。这反映了A. 帝国议会对政府无实际制约作

12、用B. 帝国议会掌握政府大权C. 军国主义传统深厚D. 君主立宪制已经确立【答案】A.11.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A. 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B. 地方各州自治权不断增强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D. 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联邦制是美国独立后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其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也保留了部分地方权力,很好的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从而

13、也就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所以选C。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12. 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时其中并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作为宪法主要起草人之一的汉密尔顿对此曾这样论述:“在公开宣称基于人民权力,由人民的直接代表与公仆执行的宪法之中,就严格意义而论,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既然人民保留全部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个别权利。”下列表述与汉密尔顿观点一致的是A. “人权法案”的缺失是宪法制定者无意疏忽所致B. “人权法案”的制定不符合建立强权政府的需要C. 公民权利通过主权在民的宪政原则受到充分保障D. 公民权

14、利通过政府权力严密的分权制衡得以保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注意从总结归纳题干的核心思想,即未包含保护公民权利的“人权法案”的原因是作者认为在“宪法中人民不交出任何权利自然无需再宣布保留任何权利”,反映出人民的公民权利都在宪法中,故C项正确。AB项不符合题意;D项题中没有涉及,排除。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13.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A. 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B. 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

15、主权C. 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D. 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等信息说明南京条约迎合了英国工业品自由进入中国市场的需要,体现了贸易自由化的要求,A项正确;“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按例交纳”反映了中国针对英国而制定了关税税则,不能说明失去关税自主权,B项错误;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并非立即出现出超现象,C项错误;材料所述的英国对华贸易未体现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D项排除。所以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14. 徐中约在评价甲午战争时指出:“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西方观察家就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从中可知A. 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B. 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C. 中国民族主义意识严重缺失D. 中国主要军事将领妥协退让【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史学家认为甲午战争基本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西方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