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中语文《文章写作与修改》备课精选:3-1《捕捉“动情点”》课件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60334592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中语文《文章写作与修改》备课精选:3-1《捕捉“动情点”》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2013高中语文《文章写作与修改》备课精选:3-1《捕捉“动情点”》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2013高中语文《文章写作与修改》备课精选:3-1《捕捉“动情点”》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2013高中语文《文章写作与修改》备课精选:3-1《捕捉“动情点”》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2013高中语文《文章写作与修改》备课精选:3-1《捕捉“动情点”》课件新人教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高中语文《文章写作与修改》备课精选:3-1《捕捉“动情点”》课件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中语文《文章写作与修改》备课精选:3-1《捕捉“动情点”》课件新人教版选修(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标导航 “欲筑室者先建基”,写作之“基”就是情感,无论感知体验,还是写作动机,都与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情感体验越丰富,就越能够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就越能够受到外界的激发,产生共鸣的冲动和倾诉的欲望。“动情点”即情感的触发点,通过它能够引起我们的种种情思。古人见柳思别离、望月念故人、赏秋悲人生、遇水生愁绪,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在那一刻,柳、月、秋、水就是诗人的“动情点”,就是和心境吻合的情感触发点。想抓住“动情点”就必须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正所谓经历得越多,感受得越多。,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人生经历,有的人过后就忘了,而有的人却在经历之后有所思索。想抓住“动情点”还必须注意它与文章结构的关

2、系,恰当运用“横断面”和“纵断面”。,与感性思维的“动情点”不同,理性思维是借助“概括”“判断”“演绎”“归纳”等逻辑形式体现着对客观现实认识的深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由此可见,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日益受到重视。高中生,理性思维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重要,因为理性是思想成熟的标志。,写文章要想有新意,第一,开拓思路,也就是拓展写作内容,包括寻找新的空间、寻找补充性空间

3、、寻找需要匡正的空间;第二,变换视角;第三,寻求新的形式。,学习建议 1首先应该明白,本章是从文章所表现出的感情和思想方面来确立写作训练内容的,要明白几个概念的内涵及其应注意的方面。 2弄清“动情点”的内涵、思维深化的要求、作文如何创新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3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丰富文学情感的积累;注意分析思考社会、生活、人生中的现象,逐渐提升自己的理性高度。,绘写几个“动情点”,感动亿万中国人 当时我是在晚自习后轮到看高山下的花环这本小说的,于是就着油灯,连夜看完,几次泪如雨下,感动得不能自抑。我们班都是接力赛似的轮着看,歇人不歇马,日夜不停,谁看了谁下泪,真是让人难忘。,

4、我想高山下的花环能够感动全中国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将普通战士、普通群众无私爱国和无私地关怀他人的高尚一面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出来。因为普通的老百姓不但熟悉、喜爱像梁三喜一样来自普通百姓的优秀的解放军战士,也喜爱赵蒙生那样的“空降”来的前劣后佳的领导,更钦佩梁三喜的母亲、妻子,自己再苦再难也不累赘他人的高尚情怀,叹服战士们在面对内部人员的猥琐与卑鄙的伤害时依然不改变他们保卫祖国、不怕牺牲的战斗意志,因此它才能够感动全中国。这部作品虽也有其时代的烙印,但是,对于一部经典作品来说,形式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它在缓缓地诉说中表现了一群又一群中国军人和中国老百姓的那一颗颗水晶般的心灵。,当下的军旅题材作品虽然越来

5、越多,题材范围也有新的开掘,其影视改作的视觉效果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力,但从感动人心、让亿万中国人下泪的效果上看,至今难有与之齐肩的作品。,1噪音的世界这篇文章,作者的“动情点”在哪里?动的是什么情? 语言是有感情色彩的,作者在文中使用了“烦躁的”“噪音”“热浪”“令人窒息的”“单调”等词语,带给读者的是一种干燥、炎热的憋闷感;一种嘈杂、枯燥的烦躁感;一种被困在水泥丛林里的压抑感。在文章最后作者说“怀想”“那幽静的山林”,与前文的描写铺叙形成鲜明对比,虽然寥寥几个字,却好像在灰暗的天空中开出一道裂缝,从裂缝中流泻下来一股难得的清凉。怀想和渴望一方面强化了前文的烦躁、厌倦情绪,同时又宕开一笔,留

6、给读者对清静之美的想象空间。,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动情点”在于外界环境对心情所产生的影响,即由“闹”而引发一系列的感受和感想。而情的具体内容就是对现实生活中充斥着钢筋水泥的纷乱嘈杂感到烦躁,转而向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清凉。,2如何捕捉“动情点”? 是否自觉地、有意识地捕捉自己的“动情点”很重要。当自己内心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波澜时一定要抓住它,以它作为写作的绝好契机,否则就会是雨打地皮湿,干了连一点儿痕迹都没有留下。抓住了“动情点”,就等于抓住了写作的“领子”,就再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不知从何说起,或是东拉西扯、乱说一通的情况。,想抓住“动情点”就必须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正所谓经历得越

7、多,感受就越多。就好像议论文的写作需要有论据的积累一样,情感体验越丰富,就越能够感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就越能受到外界的激发,产生共鸣的冲动和倾诉的欲望。经常朗读一些优秀的、饱含感情的文章,对某种情感反复揣摩;寻找旋律优美、歌词蕴涵丰富、情感意味浓烈的歌曲听,多个角度触动,激发心灵共振。作为在校学生,接触到的人是有限的,经历过的事多是重复的,这些无疑都是他们丰富自己人生经验的障碍,这时候就很需要我们通过情感移植,不断培养心灵的情感幼苗,让它茁壮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地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情素材库,这样,写作时情感才会自然流淌出来。,3“动情点”与文章的结构关系是怎样的? 选好材料之后,

8、如何处理材料内部结构就是谋篇布局的“横”“纵”问题。形象地说,把材料拉扁了就是“横”,把材料抻长了就是“纵”。细致生动的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就是“横”,前因后果、发展变化就是“纵”。少了“横”,文章就会干瘪无物,少了“纵”,文章就是几步平川,平淡无味,所以,文章的谋篇布局离不开“横断面”和“纵断面”。 作为写作的触发点,“动情点”可以作为文章的引子,即处于开头位置,但是“动情点”即闪光点,把最耀眼的光芒留给高潮是毋庸置疑的。,4回家一文修改后主要有哪些变化? 首先,作者强化了“动情点”。在原稿中,期盼与失落的“动情点”没有焕发出应有的光彩,照片这个“动情点”也只是寥寥几句,几乎被淹没在文章当中

9、,而为妈妈做饭的“动情点”更是平铺直叙,整个文章没有明显的高潮起伏,显得很平淡。,而在修改稿中,作者通过结构的调整形成情感波澜,又用两段文字描写照片前后发生的变化以及自己的联想,突出前后对比的效果,一下子就有了扣人心弦的情感节奏。在第三个“动情点”“我”给妈妈做饭的细节处理上,修改稿也做得很好,通过妈妈在极度疲惫的时候还是想着给“我”做饭,以及妈妈看到“我”为她做的饭时表现出来的惊讶和激动,淋漓尽致地传递出母女相互的爱和理解,掀起文章的第三次小高潮。,其次,作者调整了文章结构。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结构的错落有致能够更好地彰显情感的起伏变化。于是在修改稿中采用了补叙的手法,先写回家时的兴冲

10、冲,紧接着笔锋一转,描绘现实的寂寞冷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把作者当时内心情感的落差展现出来,让读者也不由得觉得遗憾,并且有一个疑问:难道她的父母就这么不关心孩子吗?当然后文给出的解释打消了读者的疑虑,而且更加清楚地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由兴奋到失望,由失望到理解,由理解到以实际行动关心妈妈。,再次,作者润饰了文章语言。在增加的文字上面,作者下了大工夫去描写妈妈年轻时的样子、现在的样子,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妈妈苍老的原因,表现自己因这种苍老产生的感动和震动。接下来的抒情像电影镜头似的一幕幕闪过,形成语言上和场景上的排比,感情充沛,有气势。,一、捕捉“动情点”是写作运思中的关键 1夺人心魄“动情点

11、”的使用效果 “动情点”即情感的触发点,通过它能够引起我们的种种情思。古人见柳思别离、望月念故人、赏秋悲人生、遇水生愁绪,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在那一刻,柳、月、秋、水就是诗人的“动情点”,就是和心境吻合的情感触发点。 “动情点”虽然并不排除理性思考,却注重情感的抒发。情感的宣泄往往完全发自内心,只有自己才能触摸自己的心灵深处。“动情点”虽然蕴藏在你的内心深处,但是否能自觉地、有意识地捕捉到它,在文章里效果是不一样的。,例如高考优秀作文好奇心中写由“奶奶过几分钟便唤相隔不过几米在藤椅上晒太阳的爷爷一声”这一生活场景引发好奇心,而奶奶发自内心的话语既解除了“我”的疑惑又形成了全文的“动情点”。

12、“丫头,你不懂的。知道他好好的,才心安的。”这质朴的话引发了情感的渲染。“心,被濡湿了。是花蕊中的一滴露。近日以来如同小虫一样不断噬咬我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你在,就心安。这是人世间最美丽的风景。粗茶淡饭有什么要紧?年华老去有什么要紧?你在,就心安。,我想,所谓爱,便是如此。就是我所爱的人,我惦念的人,必得在我看得见的地方,我手够得到的地方,我能够走到的地方,好好地存在着。” 结尾的这几段文字使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有极强的感染力。,2异彩纷呈“动情点”的渲染 “动情点”在文章中作用异乎寻常,但对其渲染的方法则无定规,可以是浓墨重彩,也可以是用白描。 例如高考优秀作文落叶是疲倦的蝴蝶的片段:

13、“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挨冻,她拾起一节节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坑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这段文字抒情气氛十分浓郁,通过对回忆中的母亲养育“我们”的生活极其细致的刻画,用心地渲染了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感念,可谓浓墨重彩、摄人心魄。 而白描的手法,渲染动情点一定要有充分的铺垫,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买橘子”一节的描写。作者用极简约的语言如“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

14、“深青布棉袍”等,寥寥数语,勾勒出“蹒跚”的父亲的背影,满载父爱的背影,背负父爱千钧重担的衰老的背影。一读即触动内心的情愫,读罢让人潸然泪下,读后丝毫不觉空洞无物、苍白无力。为什么会这样呢?无非是作者已在前面做了充分的铺垫,无非是阅读者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想起了围绕在自己身边的父爱。自己身上发生的故事会一个一个蹦出来,触动内心的情愫。,二、“动情点”牵动着全文结构 “动情点”不仅决定全文高潮,也牵动了全文的结构。理解这种结构处理上的变化,就需要用到叙事剪裁中的“横断面”与“纵断面”。,写作过程中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巧妙地运用“横断面”和“纵断面”: 1调整结构,突出“横断面”。 横断面是一种“浓缩”

15、的结构。“浓”,指情深意浓,为此,就要捕捉和突出动情点;“缩”,指压缩,使读者的印象更为集中。为此,常常需要在结构上进行一定的调整。如果把所反映的生活比做一支“前奏”“主段”“尾声”完整的乐曲,在一篇记叙文里,横断面的截取一般就是写“主段”动情点及其连带部分。,(1)横断面处理时结构调整的基本规则: 动情点是乐曲的最强音,最强音形成高潮,高潮要在全曲尾部出现才能余音缭绕。 (2)体现规则的手段: 为体现这一规则,我们就要善于处理一些不得不交代的连带内容。处理这些连带内容,常用的手段是倒叙、插叙和补叙。,(3)谋篇的要领: 除了“平叙”以外,在一个篇幅不太长的记叙文里,尽量让“动情点”延后出现,

16、并且让倒叙、插叙和补叙为之服务。 总之,写作中较精巧地利用“横断面”,就如同打开一个小小的窗口来看大千世界。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通过闰土和杨二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让我们看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社会现实。,2根据内容需要,巧妙配用“横断面”和“纵断面”。 形式要服从内容,能不能截取横断面要由表达的内容来决定。一般地说,短文宜写横断面。长文内容繁多,要反映出事件的全过程,或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就不得不写纵断面。但写作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从头到尾平铺直叙,“横断面”与“纵断面”结合起来使用会达到最佳效果。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全文以“我”回故乡、在故乡和离故乡的“纵断面”为线连缀成篇,又突出截取了与杨二嫂见面和与闰土会面的几个“横断面”,渲染了情感,强化了主题。,因此在选材、谋篇布局的时候就要处理好“横”与“纵”的关系。“横”与“纵”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如何用“纵”的结构把“横”的内容处理好,让“横”的内容更好地烘托、完善“纵”的结构。“横”让文章充实饱满,“纵”让文章跌宕起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