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技术操作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60325569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6.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毫针技术操作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毫针技术操作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毫针技术操作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毫针技术操作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毫针技术操作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毫针技术操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毫针技术操作(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毫针技术操作,讲解医师:,物品准备,消毒棉签,一次性针灸针,75%酒精(安尔碘),消毒干棉球,物品准备,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身 直径,物品准备,指力的练习 手法的练习 自身试针,毫针操作方法,针刺的练习,速刺练习 捻转练习 提插练习,长短粗细适宜,质量好,选择针具,皮薄肉少之处和针刺较浅的腧穴,选针短而细;,皮厚肉多之处和针刺较深的腧穴,选针长而粗。,选择针具,原 则,男性、体壮、形肥、病变部位较深者,可选用稍粗稍长的毫针,女性、体弱、形瘦、病变部位较浅者,就应该选用较短、较细的针具,选择针具,原 则,应刺入05寸,可选10寸的毫针 应刺入10寸时,可选1520寸的毫针,针身长度超过应刺深度,

2、选穴定位,取穴正确,定位准确,选择体位,选择体位的原则,仰卧位 俯卧位 侧卧位 仰靠坐位 俯伏坐位 侧伏坐位,常用体位,常用体位,医者手指消毒 施术部位消毒,常规消毒,进 针,持针方法 “刺手” “押手”,常用持针姿势,两指持针法,三指持针法,四指持针法,双手持针法,进 针,单手进针法: 多用于较短的毫针,夹持针柄进针法 夹持针身进针法,指切进针法,进 针 (双手进针法),短针,夹持进针法,进 针 (双手进针法),长针,提捏进针法,进 针 (双手进针法),皮肉浅薄部位,舒张进针法,进 针 (双手进针法),皮肤松弛部位,管针进针法,进 针 (双手进针法),针刺的角度,直刺:呈90角垂直刺入 斜刺

3、:呈45角左右斜刺入 平刺:呈15角左右沿皮刺入,头面部、胸部正中腧穴多用平刺; 颈项、侧胸、背部多用斜刺; 腹部及四肢多用直刺。,经脉循行方向 腧穴分布部位 所要求达到的部位,针刺的方向,原则:既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脏器。,针刺的深度,危险部位腧穴应特别注意: 如:延髓部、眼区、胸腹部、 肩部、大血管部位,捻转法 提插法,行针基本手法,捻转法 提插法,行针基本手法,循法 刮法,行针辅助手法,弹法 搓法,行针辅助手法,摇法 震颤法 飞法,行针辅助手法,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 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 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单式补泻手法,提插补泻

4、:针下得气后 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单式补泻手法,疾徐补泻: 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 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单式补泻手法,迎随补泻: 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的方向刺入为补法; 进针时针尖迎着经脉循行的方向刺入为泻法。,单式补泻手法,呼吸补泻: 当病人呼气时进针、转针,吸气时退针,为补法; 当病人吸气时进针、转针,呼气时退针,为泻法。,单式补泻手法,开阖补泻: 出针时速按针孔为补法; 出针时摇大针孔,不加按压为泻法。,单式补泻手法,平补平泻: 进针后均匀

5、地提插捻转。,单式补泻手法,烧山火: 治疗虚寒性疾病。 透天凉: 治疗实热性疾病。,复式补泻手法,针刺部位产生的经气感应,称为“得气”。,针刺得气或针刺感应,酸、麻、胀、重 感应扩散和传导 针下有沉重紧涩感 如鱼吞钩,现象: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欲呕、精神萎倦、脉象沉细,甚者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 原因:病人体质虚弱,精神过度紧张;或过劳、过饥、大汗、大泻后;或体位不适、医者手法过重。,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处理: 停,卧,温,饮,指压/温灸,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预防: 消除紧张 取卧位,舒适体位 取穴少,手法轻 过饥、过劳暂不针 注意观察,及早处

6、理,现象:在穴位内行针或出针时感到涩滞困难。 原因:行针用力过猛、角度过大,或一个方向连续捻转致肌纤维缠针身;或患者精神紧张及因疼痛致肌肉痉挛引起滞针。,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处理: 缓解紧张 邻近按揉 加刺一针 反向轻捻,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预防: 消除紧张和顾虑 进针避开肌腱 捻转角度不宜过大 不单向连续捻转,现象:针身弯曲,在肌肉内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向和角度,行针及出针困难,病人感疼痛。 原因:医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不匀;或患者留针时体位移动;或滞针未及时处理。,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处理: 缓慢退针 顺势退针 恢复体位 放松局部,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预防: 手法

7、熟练 指力轻柔 体位不变 及时处理,现象:针身折断,部分针身露于皮肤之外,或针身全部没入皮肤之下。 原因:针具质量差,医者用力过猛,致肌肉剧烈挛缩;或患者体位改变,外物压迫碰撞。或电针刺激强度过大。,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处理: 医者镇定 患者不动 镊子取出 外科手术,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预防: 仔细检查 及时处理 不可强拉 慎用电针,现象:出针后局部青紫或肿胀疼痛。 原因:针刺时损伤小血管。,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预防: 避开血管 手法轻巧 操作技巧,常见异常情况的处理与预防,处理: 及时按压 12小时之内行冷敷止血 24小时之后行热敷消散。,(一)中风病 中风病是以突然昏仆,

8、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 临床按病位深浅以及病情轻重,分为中脏腑和中经络。中脏腑病位较深,病情危重;中经络病位浅,病情轻,多无神志改变。 本病的形成,主要在阴阳失调的情况下偶因忧思恼怒,或以劳累、房劳等因,致风阳煽动,心火暴盛,风火相并,气血上逆;或因嗜酒,恣食厚味,脾虚痰热内盛,化火动风,风火挟痰上扰,蒙蔽清窍。发为中风。 具体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风病的诊断标准。本病相当于西医脑梗死、脑出血等脑血管意外疾病。,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中风病),1、半身不遂 治 法:取手足阳明经

9、穴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一 般均刺左侧,也先针健侧,后针病侧,即“补健侧,泻患 侧的治法。 取 穴:百会、风池、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 足三里。 随证配穴: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便秘加天枢;语言不利 加廉泉。 特别提示:急性期每日1次,恢复期及后遗症期隔日1次, 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l疗程。风池穴深部为延髓。 操作时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廉泉穴向舌根 斜刺0.81.2寸;廉泉穴向舌根斜刺0.81.5寸。,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中风病),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中风病),风池: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

10、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中风病),曲池: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中风病),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中风病),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中风病),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中风病),环跳:侧卧屈股位,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与中1/3的交点处取穴。,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中风病),足三里:犊鼻下三寸,胫骨旁开一横指。,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中风病),2、

11、口角歪斜 治 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取 穴:颊车、地仓。 随证配穴:按病情酌情配取牵正、下关、水沟、四白等穴。对于面部穴位,初起单刺病侧,病久可左右均刺。 特别提示:每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10次为1疗程。,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中风病),颊车:下颌角前上方约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中风病),地仓: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中风病),(二)头痛 临床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两类。针灸治 疗主要应用于原发性头痛,继发性头痛需根据 病因进行诊治。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不论 感受外邪还是犯于内伤,

12、皆可导致头痛。外感以 感受风、寒、热、湿邪为主,内伤与肝、脾、肾 三脏的阴阳失衡有关。此外,外伤跌仆,气血瘀 滞,经络被阻,也可导致头痛。 其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 关标准。本病相当于西医偏头痛、紧张性头痛 等,以及高血压、眼、耳、鼻等疾病引起的头痛。,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头痛),1、按头痛部位分经治疗 治 法:按头痛部位分经取穴。 取 穴: 太阳头痛(后枕痛):天柱、风池、后溪 少阳头痛(侧头痛):率谷、悬颅、外关 阳明头痛(前额痛):上星、印堂、合谷 厥阴头痛(巅顶痛):百会、前顶、太冲,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头痛),1、按头痛部位分经治疗 太阳头痛(后枕痛):,常见疾病的毫针

13、刺法(头痛),天柱: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风池: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图同前),后溪: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 横纹头赤白肉际。,1、按头痛部位分经治疗 少阳头痛(侧头痛):,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头痛),率谷: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悬颅:位于人体的头部鬓发上,当 头维穴与曲鬓穴弧形连线的中点处。,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 之间,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 (图同前),1、按头痛部位分经治疗 阳明头痛(前额痛):,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头痛),上星: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 际正中直

14、上寸。,印堂:在面额部,在两眉头连线 的中点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 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图同前),1、按头痛部位分经治疗 厥阴头痛(巅顶痛):,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头痛),百会: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 (图同前),前顶: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 直上3.5寸(百会前1.5寸)。,太冲:第1、2跖骨结合部之 前凹陷处。,2、按外感、内伤辨证治疗 (1)外感头痛 治 法:取足少阳、手太阴经穴为主。 取 穴:百会、太阳、风池、列缺。,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头痛),太阳: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

15、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 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 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百会、风池:同前,2、按外感、内伤辨证治疗 (2)内伤头痛 治 法:取督脉、足少阳、阳明经穴为主。 取 穴:百会、头维、风池。,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头痛),头维:位于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百会、风池:同前,2、按外感、内伤辨证治疗 (2)内伤头痛 随证配穴:肝阳头痛加太冲; 痰浊头痛加中脘、丰隆; 瘀血头痛加阿是穴; 血虚头痛加血海、足三里; 肾虚头痛加肾俞、太溪。 特别提示: 头部穴位多予以斜刺或平刺,肢体穴位多直刺。进针后行提插捻转手法,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

16、0次为1疗程。风池穴深部为延髓,操作时要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穴。,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头痛),(三)面瘫病 面瘫病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表现为一侧面部松弛,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被牵向健侧。不能蹙额、皱眉、漏齿、鼓颊等动作。部分患者初期耳后疼痛,还可出现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甚至外耳道出现疱疹等。 本病多由络脉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致经气阻滞,筋脉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其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标准。本病相当于西医的面神经麻痹。,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面瘫病),治 法: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为辅。对于面部穴位,初起宜浅刺、轻刺,一周后酌予平刺透穴或斜刺。 取 穴:风池、翳风、地仓、颊车、合谷。,常见疾病的毫针刺法(面瘫病),翳风: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风池、地仓、颊车、合谷:同前。,随证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