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形式年终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305653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形式年终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诗歌形式年终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诗歌形式年终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诗歌形式年终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诗歌形式年终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形式年终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形式年终总结(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诗歌形式年终总结蜀道难【简析】这首诗作于天宝初年。李白虽然托题古调,但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是创新的。全诗写出奇险壮丽的景象,将历史、现实、神话交织在一起,纵横捭阖,句式也随着感情的变化参差,充满极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通篇紧扣一个“难”字,瑰丽而又神奇,怪不得诗人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读此诗就大为赞赏,称之为“谪仙人”。【诗文赏析】本诗生动地描写了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并且描写了蜀道上的奇异风光,壮丽景色。表现出诗人对山河的热爱。同时将人间险恶与蜀道难进行了有机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担忧

2、。全诗豪情奔放,想像丰富奇异,极具夸张性,语言富于变化而且充满感情,有声有色,在艺术上具有极高的价值。【简析】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马玲转【

3、诗文赏析】本文通过马伶与李伶两次较量,马伶先败后胜的经历,说明文艺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熟悉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而想使事业获得胜利,还必须不断实践,吃苦耐劳,潜心钻研,精益求精。【诗文赏析】马伶的经验说明:文艺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和熟悉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而-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有吃苦耐劳、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这对当代的大学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诗文赏析】课后提示:伶:古时称演戏、歌舞、作乐的人。这是一篇人物传记,马伶的经验说明:文艺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和熟悉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有吃苦耐劳、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作者写本文,

4、意图还在于讽刺朝中权奸,于揭示出严、顾二人是一丘之貉。写作手法:文章略有度,剪裁得体;采用倒叙方式。作用:戏剧性的起落变化,吸引读者探究;以事实为铺垫;获胜原因的提示显得坚实、充分,令人信服;设一个悬念引起读者注意。【诗文赏析】文中讲述了马伶为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不断刻苦学习、努力探索的故事。马伶作为一位有名的演员,在经历一次演出失败之后,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励志奋发,远走几千里,不惜为人奴仆去深入生活,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终于塑造出了深受观众赞赏的舞台形象。这个故事表明,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家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深入生活,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探索,闭门造车是不能取得高度成就

5、的。文章选材集中,简繁得当,先叙两次会演,马伶始败终胜,后借马伶答同叙其缘由,颇有章法。新婚别【诗文赏析】新婚别通篇是人物语言,借用一位新人对丈夫的惜别表现主题。年轻的新娘面对即将奔赴前线的丈夫的窃窃私语,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诗作没有象其它几篇那样直奔主题,而是采用诗经中常用的艺术技巧,用比兴手法委婉地引出要表达意思。这样的说法十分符合人物身份,因为她是一位刚过门的媳妇。“暮婚晨告别”,或许新娘妆尚未卸下呢,于是在这位刚刚某面的丈夫面前说话还万分的谨慎小心。但又由于是生离死别,说着说着就胆大起来。语言中有埋怨气话如“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6、。有深深的遗憾如“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也有鼓励的话语如“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更有发自内心铮铮誓言如“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这位新娘的种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和情绪通过语言表露无余,第一人称的角度使得故事显得真实可信自然亲切。高祖还乡【诗文赏析】这是一首悲壮的诗章。婚礼刚刚完毕,新婚夫妇尚未拜见姑嫜,新郎却立即要奔赴战场出征打仗。诗中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她对爱情、对丈夫忠贞不渝,惟愿“与君永相望”;可是为了百姓的安康,对丈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鼓励丈夫“勿为新婚念”奋勇上战场。【作品鉴赏】高祖,即刘邦。首段写乡中接驾的准备,众人忙碌而“我”独不

7、解,一开头便为全篇定下诙谐,嘲讽的基调。耍孩儿五煞四煞三首曲子铺陈车驾的排场,本应是庄严高贵的场面在老百姓看来都怪里怪气,莫名其妙,这实际上讽刺了皇家气派和帝王尊严。三煞二煞一煞是数落汉高祖当年的寒酸和劣迹,一下子就揭穿了隐藏在黄袍之后的真面目,而他还在人前装腔做势、目中无人,两厢对比,更觉可笑。尾曲是全篇的高潮,“刘三”是作者根据史书杜撰的刘邦的小名,乡民呼出,形神酷似,妙就妙在它粉碎了“真命天子”的神话,所谓帝王之尊在辛辣的嘲笑声中荡然无存。这套散曲把不可一世的汉高祖作为嬉笑怒骂的对象,矛头直指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表现出对皇权至上的强烈不满和对封建秩序的无比蔑视。刘邦是一个很爱虚荣的人,

8、史记上说他看到秦始皇出巡时的气派羡慕不已,认为大丈夫应当如此。作者没有被史书中所记载的高祖还乡时嘉惠百姓的“浩荡皇恩”所迷惑,而是注重于史书中描写刘邦爱慕虚荣以及欠王媪酒钱不还、诳称贺钱万贯得以见到贵客等无赖行径的材料,通过艺术加工,无情地揭穿了封建帝王的丑恶嘴脸。当然,作者批判的锋芒不仅仅是指向汉高祖一人,而是指向所有欺压百姓却要装模作样的封建统治者及其爪牙,更是指向残酷地实行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元代统治者。散曲中借乡民之口说刘邦“也曾与我喂牛切草,拽坝扶锄”,流露出轻视劳动的意识,当然是不可取的。【鉴赏】全曲借用一个乡民的口吻,揭露了“帝王之尊”的虚伪与可笑。首段写乡中接驾的准备,众人忙碌

9、而“我”独不解,一开头便为全篇定下恢谐,嘲讽的基调。耍孩儿、五煞、四煞三首曲子铺陈车驾的排场,本应是庄严高贵的场面在老百姓看来都怪里怪气,莫名其妙,这实际上讽刺了皇家气派和帝王尊严。三煞、二煞、一煞是数落汉高祖当年的寒酸和劣迹,一下子就揭穿了隐藏在黄袍之后的真面目,而他还在人前装腔做势、目中无人,两厢对比,更觉可笑。尾曲是全篇的高潮,“刘三”是作者根据史书杜撰的刘邦的小名,乡民呼出,形神酷似,妙就妙在它粉碎了“真命天子”的神话,所谓帝王之尊在辛辣的嘲笑声中荡然无存。本篇制作新奇、角度独特,对比手法的运用,揭示本质,具有强烈的喜剧性与讽刺性。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口语化特点、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具有漫

10、画与野史的风格。唐诗分析派别李白李白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生于西域碎叶。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一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对今天的影响李白的诗歌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受历代读者的喜爱,得到了广泛的流传。李白对后世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诗歌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

11、凡自信,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那“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与自然冥合为一的潇洒风神,无不令人景仰。在中国古代的正统文化中,人的个性受到压抑和排斥,李白狂放不羁、率性而行的个性,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李白诗歌的特点李白诗歌的风格有多维度的呈现,但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具体说来,又具有雄壮豪放、神奇瑰丽、飘逸洒脱、天真率直、清新自然等特点。李白受儒、道、侠思想和盛唐气象的熏染,又一生怀才不遇,这对其诗风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杜甫杜甫,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

12、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主要成就:创作大量现实主义诗歌。杜

13、甫的诗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对后代的影响我们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一看杜甫对后代的影响。可以说自从产生了杜甫,中国古典诗歌就再也不能摆脱他的影响了,随便你什么人,你怎么写诗,他的影响已经潜在地含在一部诗歌史中间了。这个我们就不用再谈,也不是我们今天的话题。我们看一看杜甫在文化上面,在诗歌以外的文化领域的一些影响。1安葬地之争2杜甫草堂、3人文河山、4人格塑造这四点都是限于国内的影响,而实际上杜甫的影响早就超越

14、了国界。在他的晚年,他估计自己也活不了多久了,就专程来到中国,希望可以到杜甫的出生地河南巩县去朝拜,这是他一桩未了的心愿。他还专门为此用白布做了一件长袍,是他理解中的唐朝人所穿的礼服,他准备到了目的地以后,就穿上这件长袍向杜甫的雕像行礼。但是,到了咱们郑州,他的这次朝圣之旅就进行不下去了。当时中国还在搞文化大革命,按那时的规定,县以下的地方外国人是不允许去的,巩县是一个县,所以吉川没有能去成,很失望地回到日本。后来他病情加重,不久以后就带着这个遗憾与世长辞了。杜甫诗歌的特点:杜诗及时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剧变时期政治事件与尖锐社会矛盾,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强烈的现实性、政治性。正如新唐书.杜甫论赞所言

15、:“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衰,世号诗史”1.以深刻的同情写民生疾苦,达到前人与当代未有的深广度“穷平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笔下出现了老农、士兵、老妇、新嫁娘、负薪女子、贫苦寡妇、落魄文人、画家等一系列下层人民形象,大胆深刻地表达了人民的感情、愿望。如兵车行、丽人行、三吏三别等。2.对祖国无比热爱,为人民焦虑,感奋,渗透着爱国忧民之赤诚,如春望、闻官军收.三吏三别深刻反映了国家、叛军、民众三者的复杂关系,展现了战乱年代的悲惨画面。3.始终直面现实,对各种祸国殃民者痛加诛伐,讽喻时事,真实再现了权贵、军阀之专横与民众之苦难。如兵车行、丽人行、岁晏行。4.杜诗中秉承了太史公以来的史家精神,肩负起社会责任感与历史责任感,自觉地用笔记录那个时代。总之,由于杜甫长期身居下层,与百姓接触广,又常年飘泊不定,亲历了许多地方,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与社会情况,饱尝了丧乱之苦,因此能在诗中形象全面地反映了八世纪中叶半个世纪的唐代历史。另外,他的许多写景咏物诗,以诗论诗,画,音乐,书法,舞蹈,也从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艺术成就,不愧“诗史”之称。5.杜诗的写实反映深广,不逊于史,而有些诗更能补史之缺,成为研究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历史的重要材料。中华经典诗文朗诵竞赛活动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