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是好是坏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99732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划生育是好是坏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计划生育是好是坏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计划生育是好是坏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计划生育是好是坏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计划生育是好是坏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划生育是好是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划生育是好是坏(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计划生育是好是坏计划生育之利与弊法国国家人口研究所在会后发布的报告中指出,XX年6月,世界人口已达6477亿人,已很接近65亿人,但是全球人口分布并不均匀。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和巴基斯坦是世界上6个人口最多的国家,6国的人口总数达到了33亿,接近世界总人口的一半。大会提供的材料说,1800年地球人口达到10亿,1930年达到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9年达到60亿,人口增长速度在20世纪一直呈加速状态,不过在21世纪

2、人口增长速度将减缓。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在上个世纪加速增长,到了本世纪增长速度总算有所减缓,但是庞大的世界人口基数,使我们在面对减缓的人口增长速度时,并不感到轻松。再加上世界各地越来越严重的环境破坏,以及加速匮乏的资源,人口的压力越来越沉重。为保证人口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而在全社会范围开展的生育计划化,使每个家庭的生育行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因为人口过剩已构成当今地球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计划生育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所重视并付诸实施。但不同国家因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背景不同,计划生育工作的目的、内容、深度、广度以及技术、手段、措施等各方面均有很大差异。

3、计划生育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1850年,马克思在国际述评中这样评论中国的人口:在这个国家,缓慢地但不断增长的过剩人口,早已经使它的社会条件成为这个民族的大多数人的沉重枷锁。这时的中国正走到人口增长的第三个坡顶:总人口约亿,每年新增人数约为45万。但和新中国建立后的人口增长相比,1850年实在是不足挂齿。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经历了两次人口增长高峰,城市的就业和粮食供应都成为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再生产应该相适应的原理,结合我国国情而制定的重大战略决策。70年代初以来中国政

4、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宪法第25条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宪法第49条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婚姻法也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回顾中国近半个世纪来实行的计划生育的政策,我们看到了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的成效,看到了计划生育政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成果。1、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言,计划生育在全国或整个地区范围内实施,对人口发展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使人均拥有资源的比例增大,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对一个家庭或一对育龄夫妇而言,有计划的安排生育子女,以适应家庭与社会的要求

5、,促使家庭和社会更加和谐。2、在人口发展速度超过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时,应采取节制生育的政策、降低人口增长速度,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和经济发展滞后于人口发展,会导致人口过剩,而有限的资源满足不了人口的需求,整个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不利于国家的发展。3、针对我国的国情,计划生育不仅是对人口数量上的控制,而且是为提高人口素质把关。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以降低人口出生数量,使家庭有更充足的经济条件来培育下一代,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更有利于提高人口实体的各种素质,如思想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等等。为了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应采取如下措施:控制人口数量;积极提倡优生

6、;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扩大集体福利,保障妇幼健康。看到计划生育对国家发展的贡献,我们会感到欣慰,但是有利必有弊,我们肯定计划生育好的方面,而其不好的一面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如果把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权宜之计,我无可厚非。但是,将计划生育政策定位为长远的基本国策,我觉得值得商榷。一、社会老龄化加快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日新月异,人民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已经超过了73岁。据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日本的一份调查报告说,其平均寿命为82岁,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百分之二十一,15岁以下的儿童只占百分之十三。其严重的后果是,劳动力资源短缺,社会福利开支增大。我国九十年代

7、开始就进入了老年话社会。但是,我们的国情更加严峻。作为世界超级人口大国,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经济不够发达,社会保障制度如强制性的社会养老保险尚未普及和完善,老无所养的问题将日益突现;中国十三亿人口中,有八亿是农民,农民的温饱手段还是靠劳动力创造,而农民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根本没得到保障。也许有人会说,等到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之后就可行了。其实不然,就算完善了,劳动力资源创造的有限的财富也不足以满足庞大的社会需求。二、一胎制容易产生很多孤寡老人和孤儿一胎制无疑可以缓解人口压力,但是却使家庭生活失去很多欢乐的气氛。两个年轻夫妇要整合三个家庭不容易;一个儿童分给四个老人更难处理。中国人的传统

8、的家庭观念之下,必然造成一方受到伤害。当前,社会并非平安无事,由于疾病、车祸、意外、自杀等等原因的存在,很多为人子女者不幸夭折,造成大量的孤寡老人和孤儿。虽然社会保障系统可以解困帮贫,但精神上的孤立无援永远无法弥补。在现在的中国,基本上看不到老祖宗期望的儿孙满堂的场面。三、计划生育部门产业化计划生育部门的人员,每每在查处计划生育时表现出咄咄逼人、高高在上的姿态,往往令人生厌。只要是育龄夫妇,就总免不了被他们隔三叉五的盘查,公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了滋扰。遇到有违犯计划生育的夫妇,他们就穷追猛打,誓要讨到违反计划生育的罚款,否则,他们不惜封屋、抓人、诉诸法庭。他们披者执法的外衣,干着丧尽天良的勾当。由

9、此便有大量的罚没资金落入计生部门的账户,形成了庞大的产业收入。可怕的是:行政部门居然可以得到产业收入,而其收入又无明确的去向和用途,很容易滋生腐败。超生的夫妇,本来多抚养一个孩子已经百上加斤了,却还要支付罚金;得不到国家的关怀不说,还招徕歧视。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他们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如果有这样的想法,真是人性的泯灭。四、剥夺了人民的生育权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类生生不息地繁衍后代,本来就是最自然不过的规律。大多数人会自觉和理智地实行着计划生育,他们会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健康状况来考量。笔者问过身边的许多人,少有表示要生二胎以上的。因为当代青年普遍受到良好的文化和政治熏陶,他们领略到父辈们拖儿

10、带女、含辛茹苦的境况,他们不再有前辈们多子多福、养子防老的心态,因而他们会非常现实地计划着自己的生儿育女的大计。有人担心给人生育的自由,会增加社会的负担。但是当我们长大后,都是会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可能还有人会说尽管我们为社会创造财富,但是由于人口过多,对社会财富的消耗也是巨大的,甚至还会发生财富的消耗大于创造。对于这种可能我们不可否认。但是相反,许多独生子女却养尊处优,成为家庭的蛀虫,对社会也是不利的。香港家计会的宣传说得好:一个娇,两个妙,三个太多了。优生优育不是代表只生一个,让人们有自由选择的生育权,才真正符合优生优育的意义。发达国家并没有什么计划生育法,但它们的人口增长并没有失控,相

11、反很多处于负增长态势。这更证明了计划生育法没有存在的必要。五、计划生育使部分人受到歧视其实,某夫妇如果要超生,政府也难以处理。一方面她们会东藏西躲的,象被迫逃亡;另一方面就算政府抓个正着,强迫她们堕胎又会背负杀人的罪名,甚至国际上也会招徕不尊重人权的臭骂。单位的领导的政绩也与计划生育挂钩,更显得计划生育的株连九族的一面。由于其工作的艰巨性,政府往往只有罚款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为了躲避处罚,当事人不惜抗法。而政府则采取不许登记户口、不许升学等手段。他们的超生儿被称为黑人,连同他(她)的兄弟姐妹由于父母没有优生优育证而不得不辍学。外国人无论是在领土、领空、交通工具上出生的婴儿,人家争着承认为本

12、国公民,很难理解为什么我们会抗拒?为什么要歧视?对于计划生育的利与弊,我们都需要认真的思考衡量。快速发展的中国需要一个跟有利的人口政策,对于当下的政策,我们需要扬长避短,做到与时俱进,总之,中国对关于人口控制政策的实施,是任重而道远啊!计划生育给中国带来的损失,已超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海外华人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越来越难以继续执行下去。毫无疑问,强制计生将威胁到我国的社会稳定,不利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那究竟为什么计划生育政策能在中国执行30多年呢?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1、计划生育反映的是一个民族内向、保守的思维方式。欧洲白人在工业革命前后也出现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但是他

13、们通过向美洲澳洲移民来缓解了自己的人口压力,并且控制了全世界的大部分领土。这背后是一种外向、开拓、扩张的思维方式。中国在人口压力增加的背景下,只能通过计划生育来屠杀自己的子孙后代,是一种节流而非开源的思维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修长城、禁海令、计划生育是一种共同的思维方式,都代表一种收成、内向、保守、装B的文化模式。2、计划生育的历史背景是中国人对曾经的大饥荒的集体记忆。一个民族由于政治路线的失误而带来的饥饿回忆,却使我们将人口数量看成是一种灾难。这是一种历史的悲剧。人多就会没有饭吃,就会饿死人,这种农民式的思维方式是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获得正当性的最佳理由。当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荒唐政策的最佳理

14、由。3、计划生育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愈发显得没有说服力。国家是暂时的,国境线是人定的,护照签证都是白种人为了维持其对地球资源的控制而发明的东西,其本质是限制有色人种的对外移民。美洲澳洲的白皮猪是怎么来的?都有签证么?人口的自由流动在21世纪已经是世界大势。不但中国人可以走出去,外国人也可以来中国。现在黑穆印来华定居的越来越多,且维持极高的生育率。那中国的计划生育还有什么意义呢?4、计划生育背后是一种落后的资源观和空间观。政府的宣传总是说人多了资源不够,生存空间不够,因此要搞计划生育。但21世纪的人是全球分布的,资源也是全球利用的。我们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将人移出去,将资源弄进来。我们总是说

15、分母太大,导致人均太少,因此减少分母可以增加人均。但是我们很少说把分子做大,同样可以增加人均。生存空间是德国纳粹的说法,我很不愿意采用该词。但是现在的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其背后的重要理论支撑实际上就是生存空间狭窄,除此之外,实在没有更加恰当的词语了。5、计划生育背后是一种错误的维稳观。人多就会乱,人少就会稳。这是政府的思维方式。因此要“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我只想说,即使有不稳定因素,最好最快最佳的方式也并不是所谓“消灭在萌芽状态”,而是“将不稳定因素放出去”。我们不但要维持稳定,更要输出不稳定。可以这样说,“输出不稳定”就是最好的“维持稳定”。当年的清教徒就是英国最不稳定的因素,最后都跑到美洲了,当年的罪犯也是英国的不稳定因素,都去澳洲了。结果北美和澳洲现在都说英语,我们去还要考雅思托福。6、计划生育政策背后有一些国际政治的操弄。最近中央文献研究室解禁了一些资料,改革开放初期小平访美时,和犹太人基辛格有几个小时的长时间谈话,其中大半时间基辛格都在谈论中国的人口问题。他知道在中国的体制下,只要影响了一把手,就相当于给这个民族加了一道紧箍咒,下面的人是不能反抗的。邓是否被基洗脑,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计划生育确实灭了中国3亿青壮年人口,是南京大屠杀的1000倍。犹太人对待中国人的种族灭绝战略,只能留待以后的历史学家去评说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