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人口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98803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划生育,人口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计划生育,人口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计划生育,人口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计划生育,人口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计划生育,人口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划生育,人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划生育,人口(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计划生育,人口山东建筑大学材料学院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一、问题重述自1978年以来,我国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该政策实施30多年来,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而是人口红利消失、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调整生育政策成为目前讨论的焦点。人口问题一直是国家的根

2、本问题,影响着国家发展的各个方面,因此使得人口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是国家全面发展的前提。为充分解决计划生育以来产生的人口问题,今年以来许多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政策出台前后各方面人士对开放“单独二孩”的效应有过大量的研究和评论。二、问题分析对于开放二胎会对我国造成什么影响,我们通过逆向思维,假设如果二胎政策没有开放会出现什么状况,来与模拟二胎开放后的政策结果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结论。1通过建立动态差分方程模型预测老龄化的人口数、劳动人口数以及总人口数。根据预测的数据画出老龄化程度的趋势图和人口红利的趋势图,最终通过分析老龄化程度、生育率高低、出生性别比例和人口红利变化2假设二胎政策

3、开放,预测生育率、出生性别比、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和青壮年、少年及老年系数等数值并分析变化趋势,根据这几种变化趋势分析对我国人口结构的影响程度,从而对二胎政策进行评估。由于出生性别比受经济、社会、政策多种因素的影响,用有规律的定量分析并不能预测完全,所以我们用灰色GM(1,1)模型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对于生育率,根据XX-XX年各年龄阶段生育率数据绘制图图1:XX-XX年各年龄阶段生育率从图中可以看出生育模式符合偏正态分布,在概率分布中属于偏正态分布的有对数正态分布、韦伯分布、泊松分布等。这里我们选择对数正态分布和韦伯分布进行数据拟合,比较二者的拟合精度,选择最优的模型预测生

4、育率。对于人口抚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和青壮年、少年、老年系数我们用第一问建立的差分方程模型进行预测。三、问题假设1、在预测人口模型中,假设不考虑与境外的迁入迁出问题2、假设在预测的过程中不发生人数骤减的情况3、假设生育率、死亡率和男女性别比例不随人口流动而变化4、假设查得的数据真实有效四名词解释及符号说明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1】。生育率: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2】的数量。人口抚养比: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

5、之比,以百分数表示【3】。bi-生育率di-死亡率si-生存率B-总和生育率五、模型建立及求解影响因素的分析1949年建国初期,由于社会稳定,卫生条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以及长期缺乏对人口增长的适当控制,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于是1978年我国把将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20多年来在很好的控制了人口增长的同时,也同样产生了令人堪忧的问题:临近超低生育率水平、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人口红利消失。基于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对这几方面进行分析:生育率水平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导致了我国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下图则为几年内的生育率变化:图2:1983-

6、XX年生育率变化折线图根据上图可以发现我国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生育率处于下降趋势,生育率几乎一直处于低生育率以下的水平,特别是近几年生育率更是低于超低生育率水平。然而超低生育率水平加快了我国老龄化的进程,对社会将会有极大的损害,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出生性别比例在计划生育中的严格控制人口数量的前提下,性别选择成为人们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最终导致出生人口性别比例被“人为性”破坏失调。下图为自1949年至XX年的性别比例趋势折线图,通过折线图来具体说明我国性别比例问题。图3:1980-XX年性别比例折线图由图可知:查阅资料得知正常性别比例在103:100左右。自1978年以来,随着以控制出生人口数量

7、为主要内容的生育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例明显升高。1985年以来除了个别年份以外,出生人口性别比均超过了112,明显的偏离了正常的性别比值,且从总的趋势上看男女性别比值仍呈增长趋势。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带来的婚姻挤压、性别透支和人口结构失衡等严重社会问题,给人口安全、社会稳定带来巨大隐患,影响中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民族的繁荣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人口红利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源于多种因素,“人口红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5】。中国处于人口红利期时,经济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所谓的人口红利期是指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抚养比例下降,总人口中适龄劳动人口比重

8、上升,而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的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时期。但是中国人口红利到底能持续多久或者是否已经消失,根据人口红利的定义,我们就通过用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表示人口红利的变化,确定人口红利的变化趋势。根据上述数据可得到以下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年度变化的折线图:图4:XX-XX年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年度变化折线图根据上图可知我国的人口红利大致一直处于增长趋势,但是在XX年出现了一个拐点,所以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建立差分方程模型来预测接下来几十年劳动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趋势,进而较精确的说明人口红利在现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差分方程模型首先先建立差分方程模型,然后得出各年龄

9、阶段人口的增长状况,最后求出每年年龄段在15-59岁的人口数与总的人口数,算出二者的比值,通过比值画出人口红利的变化曲线图,根据图像进行分析。将人群按年龄大小等间隔地分成n个年龄组,比如每10岁或每5岁为1个年龄组。与年龄的离散化相对应,时间也离散为时段,并且时段的间隔与年龄区间大小相等,即以10年或5年为1个阶段。人口是通过女性个体的生育而增长的,所以用女性数量的变化为研究对象比较方便,下面提到的人口数量均指其中的女性。记时段k第i年龄组的人群数量xi(k),k?0,1,2,.,i?1,2,.n,第i年龄组的生育率为bi,第i年龄组的死亡率为di,生存率为si,si?1?di,我们假设bi和

10、di不随时段k变化,在稳定的环境下这个假设是合理的。xi(k)的变化规律由以下的基本事实得到:时段k?1第一年龄组人口数量是时段k各年龄组生育数量之和,即xi(k?1)?bixi(k)i?1n时段k?1第i?1年龄组的人口数量是时段k第i年龄组生存下来的数量,即xk?1(k?1)?sixi(k),i?1,2,.,n?1计时段k种群按年龄组的分布变量为:x(k)?x1(k),x2(k),x3(k),x4(k)T数学模型课程设计论文A题: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的研究题目:基于logistic模型的计划生育下人口增长模型XX年7月4日摘要本文建立了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人口增长的预测模

11、型,对各年份全国人口总量增长的中短期和长期趋势作出了预测,并对人口老龄化、人口抚养比等一系列评价指标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有关人口控制与管理的措施。模型一:建立了logistic人口阻滞增长模型,利用附件1中数据,结合网上查找补充的数据,根据从1990年到XX年总人口数据建立模型,通过matlab进行预测,把预测结果与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提供的预测值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运用logistic模型预测效果好,拟合的曲线的可决系数为。运用1990年到XX年总人口数据预测得到XX年、2020年、2033年我国的总人口数分别为亿、亿、亿,预测最小误差达%。模型二:考虑到实行计划生育后,人口年龄结构对

12、人口增长的影响,建立了按年龄分布的Leslie模型。首先分别预测XX年到2050年我国总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数、老年人口数,然后再用预测求得的数据分别对全国总人口数、劳动年龄人口数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总人口在XX年达到亿人,在2020年达到亿人,在2023年达到峰值亿人;预测我国在短期内劳动力不缺,但须加强劳动力结构方面的调整。其次,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抚养比进行分析。得到我国老龄化在加速,预计本世纪40年代中后期形成老龄人口高峰平台,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亿人,比重达%;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亿人,比重达%;人口抚养呈现增加的趋势。最后,分别对模型一与模型二进行残差分析、优缺点评价与

13、推广。关键词:logistic人口模型Leslie模型人口增长预测matlab老龄化1.问题重述该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讨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开放单独二孩,今年以来许多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政策出台前后各方面人士对开放“单独二孩”的效应有过大量的研究和评论。人口的数量和结构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该政策实施30多年来,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另一方面,其负面影响也开始显现。如小学招生人数、高校报名人数逐年下降,劳动人口绝对数量开始步

14、入下降通道,人口抚养比的相变时刻即将到来,这些对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将产生一系列影响,引起了中央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进而引发了对新政策“开放二胎”的讨论。基于以上因素,本文主要求解以下问题:问题一:根据每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一些典型的研究评论报告的假设和结论,建立模型做出独立见解。问题二:以某地区为研究对象,讨论计划生育对未来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对教育、劳动力供给与就业、养老等方面的影响。2.问题分析本文主要讨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结构,教育水平,劳动力供给与就业,养老等方面的影响,预测未来人口数量的发展趋势。人口的变化受到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人口的预测与控制也就十分复杂,很难

15、在一个模型中综合考虑到各个因素的影响。为了更好的解决此问题,我们分析了题目以及国家人口统计数据中所给的相关信息,考虑到可以根据对人口增长不同的评价指标及不同的时期建立多个模型分别加以讨论。对于问题一,从附件1中,我们看到过去一些专家对中国的总人口数做出了XX年、2020年分别达到亿人和亿人,2033年前后达到峰值15亿人左右的预测。因而,我们可以先对总人口的增长趋势做出自己的预测与专家预测数据进行比较,对于预测所要用到的一些相关数据,我们作了相应的补充,由此我们建立了模型1:阻滞增长模型(也叫logistic模型)。对于问题二,主要是建立在计划生育新政策的前提下,“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人口结构的发展模式,影响了人口数量的增长趋势,特别是对老年人退休和劳动就业产生了很大影响。用有规律的定量分析并不能预测完全,所以我们用灰色GM(1,1)模型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3模型假设1)假设收集的数据误差在允许的范围内,不会影响模型的最终结果。2)在预测人口模型中,不考虑与境外的迁入与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