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一年抓人几次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98934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划生育一年抓人几次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计划生育一年抓人几次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计划生育一年抓人几次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计划生育一年抓人几次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计划生育一年抓人几次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划生育一年抓人几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划生育一年抓人几次(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计划生育一年抓人几次计划生育之利与弊法国国家人口研究所在会后发布的报告中指出,XX年6月,世界人口已达6477亿人,已很接近65亿人,但是全球人口分布并不均匀。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和巴基斯坦是世界上6个人口最多的国家,6国的人口总数达到了33亿,接近世界总人口的一半。大会提供的材料说,1800年地球人口达到10亿,1930年达到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4年达到40亿,1987年达到50亿,1999年达到60亿,人口增长速度在20世纪一直呈加速状态,不过在21

2、世纪人口增长速度将减缓。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在上个世纪加速增长,到了本世纪增长速度总算有所减缓,但是庞大的世界人口基数,使我们在面对减缓的人口增长速度时,并不感到轻松。再加上世界各地越来越严重的环境破坏,以及加速匮乏的资源,人口的压力越来越沉重。为保证人口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而在全社会范围开展的生育计划化,使每个家庭的生育行为满足社会的需求。因为人口过剩已构成当今地球人类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计划生育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所重视并付诸实施。但不同国家因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背景不同,计划生育工作的目的、内容、深度、广度以及技术、手段、措施等各方面均有很大差

3、异。计划生育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1850年,马克思在国际述评中这样评论中国的人口:在这个国家,缓慢地但不断增长的过剩人口,早已经使它的社会条件成为这个民族的大多数人的沉重枷锁。这时的中国正走到人口增长的第三个坡顶:总人口约亿,每年新增人数约为45万。但和新中国建立后的人口增长相比,1850年实在是不足挂齿。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经历了两次人口增长高峰,城市的就业和粮食供应都成为问题。实行计划生育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再生产应该相适应的原理,结合我国国情而制定的重大战略决策。70年代初以来中

4、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行计划生育;1978年以后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宪法第25条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宪法第49条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婚姻法也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回顾中国近半个世纪来实行的计划生育的政策,我们看到了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的成效,看到了计划生育政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成果。1、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而言,计划生育在全国或整个地区范围内实施,对人口发展进行有计划的调节,使人均拥有资源的比例增大,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对一个家庭或一对育龄夫妇而言,有计划的安排生育子女,以适应家庭与社会的

5、要求,促使家庭和社会更加和谐。2、在人口发展速度超过社会和经济发展速度时,应采取节制生育的政策、降低人口增长速度,来满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和经济发展滞后于人口发展,会导致人口过剩,而有限的资源满足不了人口的需求,整个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不利于国家的发展。3、针对我国的国情,计划生育不仅是对人口数量上的控制,而且是为提高人口素质把关。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以降低人口出生数量,使家庭有更充足的经济条件来培育下一代,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更有利于提高人口实体的各种素质,如思想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等等。为了提高我国人口素质,应采取如下措施:控制人口数量;积极提倡

6、优生;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扩大集体福利,保障妇幼健康。看到计划生育对国家发展的贡献,我们会感到欣慰,但是有利必有弊,我们肯定计划生育好的方面,而其不好的一面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如果把计划生育政策作为权宜之计,我无可厚非。但是,将计划生育政策定位为长远的基本国策,我觉得值得商榷。一、社会老龄化加快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医疗水平的日新月异,人民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已经超过了73岁。据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日本的一份调查报告说,其平均寿命为82岁,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百分之二十一,15岁以下的儿童只占百分之十三。其严重的后果是,劳动力资源短缺,社会福利开支增大。我国九十

7、年代开始就进入了老年话社会。但是,我们的国情更加严峻。作为世界超级人口大国,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经济不够发达,社会保障制度如强制性的社会养老保险尚未普及和完善,老无所养的问题将日益突现;中国十三亿人口中,有八亿是农民,农民的温饱手段还是靠劳动力创造,而农民最基本的社会保障根本没得到保障。也许有人会说,等到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之后就可行了。其实不然,就算完善了,劳动力资源创造的有限的财富也不足以满足庞大的社会需求。二、一胎制容易产生很多孤寡老人和孤儿一胎制无疑可以缓解人口压力,但是却使家庭生活失去很多欢乐的气氛。两个年轻夫妇要整合三个家庭不容易;一个儿童分给四个老人更难处理。中国人的

8、传统的家庭观念之下,必然造成一方受到伤害。当前,社会并非平安无事,由于疾病、车祸、意外、自杀等等原因的存在,很多为人子女者不幸夭折,造成大量的孤寡老人和孤儿。虽然社会保障系统可以解困帮贫,但精神上的孤立无援永远无法弥补。在现在的中国,基本上看不到老祖宗期望的儿孙满堂的场面。三、计划生育部门产业化计划生育部门的人员,每每在查处计划生育时表现出咄咄逼人、高高在上的姿态,往往令人生厌。只要是育龄夫妇,就总免不了被他们隔三叉五的盘查,公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了滋扰。遇到有违犯计划生育的夫妇,他们就穷追猛打,誓要讨到违反计划生育的罚款,否则,他们不惜封屋、抓人、诉诸法庭。他们披者执法的外衣,干着丧尽天良的勾当

9、。由此便有大量的罚没资金落入计生部门的账户,形成了庞大的产业收入。可怕的是:行政部门居然可以得到产业收入,而其收入又无明确的去向和用途,很容易滋生腐败。超生的夫妇,本来多抚养一个孩子已经百上加斤了,却还要支付罚金;得不到国家的关怀不说,还招徕歧视。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他们咎由自取、罪有应得。如果有这样的想法,真是人性的泯灭。四、剥夺了人民的生育权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类生生不息地繁衍后代,本来就是最自然不过的规律。大多数人会自觉和理智地实行着计划生育,他们会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健康状况来考量。笔者问过身边的许多人,少有表示要生二胎以上的。因为当代青年普遍受到良好的文化和政治熏陶,他们领略到父辈们

10、拖儿带女、含辛茹苦的境况,他们不再有前辈们多子多福、养子防老的心态,因而他们会非常现实地计划着自己的生儿育女的大计。有人担心给人生育的自由,会增加社会的负担。但是当我们长大后,都是会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可能还有人会说尽管我们为社会创造财富,但是由于人口过多,对社会财富的消耗也是巨大的,甚至还会发生财富的消耗大于创造。对于这种可能我们不可否认。但是相反,许多独生子女却养尊处优,成为家庭的蛀虫,对社会也是不利的。香港家计会的宣传说得好:一个娇,两个妙,三个太多了。优生优育不是代表只生一个,让人们有自由选择的生育权,才真正符合优生优育的意义。发达国家并没有什么计划生育法,但它们的人口增长并没有失控

11、,相反很多处于负增长态势。这更证明了计划生育法没有存在的必要。五、计划生育使部分人受到歧视其实,某夫妇如果要超生,政府也难以处理。一方面她们会东藏西躲的,象被迫逃亡;另一方面就算政府抓个正着,强迫她们堕胎又会背负杀人的罪名,甚至国际上也会招徕不尊重人权的臭骂。单位的领导的政绩也与计划生育挂钩,更显得计划生育的株连九族的一面。由于其工作的艰巨性,政府往往只有罚款这种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为了躲避处罚,当事人不惜抗法。而政府则采取不许登记户口、不许升学等手段。他们的超生儿被称为黑人,连同他(她)的兄弟姐妹由于父母没有优生优育证而不得不辍学。外国人无论是在领土、领空、交通工具上出生的婴儿,人家争着承认

12、为本国公民,很难理解为什么我们会抗拒?为什么要歧视?对于计划生育的利与弊,我们都需要认真的思考衡量。快速发展的中国需要一个跟有利的人口政策,对于当下的政策,我们需要扬长避短,做到与时俱进,总之,中国对关于人口控制政策的实施,是任重而道远啊!“计划生育政策”未来何去何从从1992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的生育率低于世界更替水平长达18年,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消极后果已开始逐渐显现。中国生育率下降的直接后果就是人口老龄化,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独生子女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也由此引发出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包括家庭养老,代际间关系,婚姻挤压,教育等问题。这些后果是可以足够严重到给我国带来的祸大于计划生育带

13、来的福。因此,人民开始倾注更多的精力研究探讨当前生育政策的调整,该何去何从?去年3月,社科院马列研究院长程恩富在全国人大建议中国实行“更加严格的一胎化政策”。4月,原人大校长纪宝成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放开二胎刻不容缓”。一时间论争再起,针锋相对。其实生一胎还是两胎的焦点是数量问题,但是中国人口问题正在从数量问题向结构问题转变。在解决数量问题的同时,应当尽可能的减轻由他所引发的结构性问题,这样中国的人口问题才能得到真正的解决。单单靠计划生育政策能否解决我国人口问题吗?这就是决定计划生育政策未来方向的关键。王金营等专家通过对河北省承德市和邯郸市农村居民生育水平和生育意愿的实地调查对比,得出了三个结

14、论:生育政策的宽严与否与实际生育水平的关系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在相对宽松的二孩生育政策下,实际生育水平并非一定会超过政策要求的水平。从承德由一孩政策向二孩政策过渡并执行20多年的情况下的人们实际生育孩子数量看,“允许生育2个孩子的人们就会生育3个孩子”的推断是不能够成立的。较严格的生育政策的执行成本较高,效果较差。因此,要解决计划生育政策何去何从的焦点应该是探讨人们的生育意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底抽薪,而不是扬汤止沸。最近兴起的“生育关怀”也特别强调关注人的生育意愿。中国之所以要制定计划生育政策,最根本的原因是:到目前为止广大群众生育意愿与国家要求仍然有相当大的距离。如果可以不像之前那样采

15、取砸屋抓人的极端手段,如果可以让人们自觉地朝国家预期的生育期望发展,如果可以让人们的生育意愿与国家的要求达成一致,那么这种“计划生育”岂不更加有效,更加人文呢?同时这样也可以堵住那些所谓的侵犯人权的谣言。其实现在计划生育工作者最头疼的对象只是部分。像那些城市知识分子,高干家庭为了自己的饭碗和政治前途,老老实实的遵守计划生育政策,而且在第二次人口转变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丁克家庭等;有些白领考虑到生育的机会成本毅然放弃生育。然而农村很多地方仍出现偷生、多生的现象。也不是农村的人爱生,归结到底就是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尤其是农村养老制度不够完善,有些沿海农村,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拼死一个男孩子,为的就是老

16、有所养,我们的农村养老主要还是靠家庭的养儿防老。国家的社保现在都是拆东墙补西墙,近日施行的新农保制度,如果全国范围内施行对于中央财政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不能把人口和资源一比很简单的算术,中国的人口问题很严重。却没有看到人文方面的问题:人类繁衍的需要,家庭的需要,精神层面的需要。因此做好农村养老制度的普及,让农民无后顾之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计划生育政策屡抓不紧的问题。到时候就是放手计划生育政策,也不会导致人口大幅增加,王金营等专家对河北省承德市和邯郸市农村居民生育水平和生育意愿的实地调查结果就证明了这一点。日益增长的子女抚养成本已经很大程度上压制了人们的生育意愿。除了养老风险的担忧外,选择再生一胎的家庭的理由是“给孩子找个伴”。严格一胎化造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