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防控示范区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65325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防控示范区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绿色防控示范区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绿色防控示范区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绿色防控示范区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绿色防控示范区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防控示范区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防控示范区总结(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绿色防控示范区总结宁强县XX年绿色防控工作总结为了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加快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我县今年建立绿色植保防控基地4个,其中小麦病虫绿色防控基地2个,核心示范区面积500亩,辐射面积3万亩,分别在燕子砭镇枣林坝村和阳平关镇擂鼓台村;水稻病虫绿色防控基地1个,核心面积200亩,辐射面积万亩,地处汉源镇二道河村;蔬菜病虫绿色防控基地1个,核心面积300亩,辐射面积万亩,地点在汉源镇安沟村,玉米病虫绿色防控基地2个,分别在巴山镇王家沟村和麦子坪村。现将一年来的绿色植保

2、防控工作简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技术服务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支持,成立了县绿色植保防控领导小组,组长由农业局分管局长担任,县农技、植保部门负责人及所属乡镇农技站站长为成员,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围绕农作物病虫草防治工作积极开展配套服务,搞好技术指导、编制技术方案、信息上报、督促检查,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项目实施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2、加强宣传和开展技术培训。全年召开了病虫防控会议3次,就绿色植保防控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举办了不同形式的培训班8期,参训人员达1500人次;重点对示范区内所有农户、种田大户、机防队人员进行培训。印发技术资料3000余份。同时,利用电视、黑板

3、报、墙报、标语、病虫情报等形式进行技术宣传与报导,使绿色植保防控技术得到宣传和普及。3、统一技术指导。绿色植保防控小组成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同时县局还抽调部分技术骨干一起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在重大病虫发生关键时期,实地指导农户科学用药防治病虫。在防治技术上做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农药品种、统一病虫防治。二、主要推广应用技术1、小麦绿色防控技术:首先搞好农业防治措施的落实。压麦扩油,深翻改土,精耕细作,合理施肥,对地块中、渠边、路旁杂草进行清理,集中焚烧,减少草籽随麦播种,降低杂草基数。改善农田生态环境,降低病虫基数等农业措施,推广

4、抗病品种青麦10号和西科麦4号100万公斤;适期晚播。其次搞好化学防治措施的落实,掌握好重大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全面推广15%三唑酮和%烯唑醇药剂拌种和土壤处理,推广包衣种子,翻犁播种防地下害虫,兼治苗期蚜虫;在小麦三叶期后,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减轻苗期杂草为害,确保苗齐苗壮。重点抓了小麦返青拔节期和抽穗扬花期两个关键环节化学防治措施落实。小麦返青、拔节初期用井冈霉素或三唑酮,与吡虫啉或毒死蜱混配,以条锈病、纹枯病为主治对象,兼治麦蜘蛛、麦蚜。小麦抽穗扬花期选用三唑酮、特普唑与高效氯氰菊酯混配。以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为主治对象,兼治穗蚜、红蜘蛛等,2、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实施耕沤治螟;稻瘟病常发

5、生区淘汰感病品种,推广“杂糯间栽”生物多样性控防稻瘟病技术;种子消毒预防病害发生技术;秧田用药预防减轻大田病虫害技术;保护利用天敌治虫技术;应用推广绿色农药,用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用蜡质芽孢杆菌或井冈霉素防治纹枯病,用吡虫啉、腚虫脒防治稻飞虱。3、大力推广蔬菜绿色病虫害防控技术。今年我县把蔬菜产业列为惠民工程。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主要推广了以下技术:一、农业防治上重点推广了高垄窄畦、三沟配套减少病害发生技术、高温闷棚灭菌防病、选用抗病品种、提倡轮种,预防土传病害等技术。二、物理防治上推广应用了盖顶棚避雨预防病害、防虫网预防害虫为害和杀虫灯诱杀害虫技术。三、性诱剂诱杀害虫技术,

6、今年在我县安沟蔬菜生产基地推广了性诱剂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技术,推广面积约300亩。通过诱杀害虫成虫,大大减少了幼虫发生量,全年减少药剂防治3-5次,改变了长期以来单纯用化学农药防治的弊端,大为菜农接受。四、大力引导菜农开展生物防治。推广应用了生物农药400亿球孢白僵菌孢子/克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荚螟、小菜蛾、菜青虫,推广使用面积约500亩次。通过建设生物防治样本田、示范区极大的改变了菜农对生物防治效果不确信的错误观念。为生产安全、优质的蔬菜提供了保障。这些绿色植保新技术的推广,不仅保证了病虫防治效果,而且省工节本,减少施药对环境的污染。4、玉米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今年我们依托香

7、港嘉道理扶贫基金会资金在巴山镇王家沟村和麦子坪村安装佳多频振式杀虫灯23台,一盏灯能辐射方圆500米的距离,一个晚上就能诱杀玉米螟和核桃尺蠖成虫2斤多,可明显减轻幼虫对玉米和核桃的危害。三、主要工作成效1、病虫损失率显著下降,产量及质量明显提高。水稻历年重发生的纹枯病、稻苞虫、稻瘟病等通过各种措施的实施得到有效控制,病虫为害总损失率为%。经现场测产,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平均产量达486千克/亩,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了30%,蔬菜达到无公害标准。3、减少了病虫防治成本:一是节约农药和人工费,水稻示范区每亩节约农药15-20元,节约人工费10-15元;蔬菜示范区每亩节约农药80-100元,节约人工费4

8、0-60元。二是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水稻示范区减少1-2次用药,少用30%左右的药量。蔬菜示范区减少3-4次用药,少用35%左右药量。玉米示范区平均每亩防治费用2元左右,每亩可挽回玉米损失100多斤,投入产出比达1:25以上。4、提高了病虫防治效果通过各项绿色植保技术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各级领导和农户的一致好评。即提高了病虫防治效果,小麦病虫害防治效果达到80%以上,玉米病虫害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蔬菜病虫害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同时病虫防治成本比去年降低约15%,农药使用量较去年减少20-30%,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努力

9、。宁强县植保植检站XX年12月07日万安县XX年绿色防控工作实施方案XX年,我县认真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落实XX年江西省推进绿色植保工作方案,加快推广应用绿色植保技术,促进农业保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绿色生态建设,科学指导防灾减灾,认真履行病虫灾害监测和服务方式,通过综合使用各项绿色植保技术,包括农业、生态、物理等非化学防控技术以及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友好型化学农药和农药增效剂技术等应用技术,有效、经济、安全地防控病虫害,减少农药面源污染,确保我县生态环境和粮食质量安全,促进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生态建设。一、主要做法:1、加强领导成立县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示范项目领导小组,由县农

10、业局刘波任组长,杨爱莲副局长副组长,县农业局植保站及各乡镇农综所所长为成员;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植保站。各乡镇也要成立工作小组,负责本地的示范区组织工作,农技站长、植保员负责各自示范区技术指导工作。2、建立工作机制建立项目工作联系制,窑头万亩核心示范区由县、乡、村各抽一名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培训制度,县培训示范区农户50次,8000人次。建立示范技术资料存档,安排专人记载生产流程、整理资料。3、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浸种消毒技术。播种前晒种12天后用25%先安乳油2500倍药液浸种36-48小时,不必用清水冲洗,直接催芽或播种。耕沤灭螟技术。早稻移栽抛秧、直播前,早稻收割后尽早翻耕灌满水;可浸

11、死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的蛹,太太减少虫源基数,得到事半功倍之效果。送嫁药技术。在秧苗移栽前23天亩用40%三唑磷100克加70%三环唑60克喷雾一次;达到治小田保大由。灯光诱杀害虫技术。利用害虫趋光性,可采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每3050亩安装一盏灯,灯底距离地面米。在4月下旬至10月上旬,每是从傍晚到0点开灯。性引诱剂诱杀二化螟技术。目前主要是二化螟性诱剂应用较多,并且效果比较好。县站XXXX年经过试验示范结果证明,每亩稻田投放56个简易诱捕器合适。简易诱捕器制作:取矿泉水瓶一只,在瓶的2/3处剪二个相对应的口,口的大小是43厘米;用针线串好诱芯,吊入瓶内,诱

12、芯与口下方平行即成。投放时,瓶内装水略底于口下方,放少量洗衣粉;用小木或小山竹支起诱捕器略高于禾苗即可。从4月中下旬早稻移栽开始至9月下旬结束,每20-30天更换一次诱芯。稻鸭共育技术。在水稻分蘖盛期,每亩稻田放养12-15只,破口前收鸭。通过鸭子的取食和活动,减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发生为害。机动喷雾技术。使用机动喷雾器防治,雾点小,稻叶与药液粘着力高,药液掉入田水中少,有效地减少了生态环境的污染。生物农药技术。推广生物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切实降低粮食农药残留,保护农田生态环境。9、科学用药技术。根据不同病虫害及发生程度,正确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路化学农药品种,做到对症下药。二化螟用三唑

13、磷、丁烯氟虫腈等;稻纵卷叶螟用氯虫噻虫嗪或丙溴磷;稻飞虱用噻嗪酮;稻瘟病用三环唑、稻瘟灵;纹枯病、稻曲病用苯醚甲环唑;细菌性条斑病用噻菌铜。在药液中加增效剂,增强农药粘着、扩散和渗透性能,提高药效,减少农药用量。常用增效剂的氮酮、有机硅等。二、操作流程早稻1、播种前、播种期:3月中下旬,培训基地农户。耕沤灭螟,种子消毒处理。2、秧苗期:4月中下旬安装杀虫灯、制作二化螟诱捕器。3、移栽期:4月中旬至5月初打好超级送嫁药,开始放诱捕器、开灯杀虫。4、分蘖期:5月中下旬实施“治二化螟、防稻瘟病”的保苗战;在分蘖盛期放鸭。5、拔节期:6月上旬重点预防稻瘟病、纹枯病,6、破口期:6月中下旬混合用药保穗防

14、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穗瘟、纹枯病;收鸭。7、齐穗期:7月上旬重点防治穗瘟、稻飞虱。8、乳熟期-黄熟期:7月中下旬关灯,收诱捕器。9、收获期:做好测产验收。晚稻1、播种前、播种期:6月中下旬,培训基地农户;种子处理用咪酰胺浸种、吡虫啉拌芽种谷。2、秧苗期、移栽期:7月打好超级送嫁药,开始放诱捕器、开灯杀虫。3、分蘖期:8月上中旬保苗重点防治二化螟;注意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在分蘖盛期放鸭。4、拔节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重点预防纹枯病、细条病、稻飞虱、卷叶螟等。5、破口期:9月中下旬混合用药保穗防治稻二化螟、稻飞虱、稻曲病、纹枯病等;收鸭。6、齐穗期:9月下旬至10月初重点防治穗瘟、稻飞虱。

15、7、乳熟期-黄熟期:10月关灯,收诱捕器8、收获期:做好测产验收做好技术总结。记录该示范地使用的农药品种、名称、使用量及施药时间、水稻生育期。调查非示范区用药情况,并写出总结材料。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进展与展望绿色防控是指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协调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调控等环境友好型防控技术措施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为满足绿色消费,服务绿色农业,提供绿色产品,近年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全国开展了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该项工作从XX年起步,到XX年已扩展到20多个省的600多个县。据统计,XX年各级植保机构在不同作物上建立的各种类型的示范展示区达1215个,示范面积超过100万hm2。其中全国农技中心直接建立70多个,示范面积达13万hm2以上。示范围绕水稻、玉米、蔬菜、茶叶和水果等优势农作物产区,以作物为主线,进行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我国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为现代农业建设,构建新型病虫害防控体系,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科技含量,保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绿色防控的发展趋势已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认识。1示范推广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天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