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62041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学校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1.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表格反映了英、法、德、美四国实力的对比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B、战争的深层次原因是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瓜分世界,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D、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7右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巴黎和会资料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和会的A时间B性质C内容D影响8.凡尔赛体系

2、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A、战后须建立新的世界秩序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C、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D、帝国主义试图扼杀苏维埃政权9.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对德国军备严格限制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A、B、C、D、10.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11.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A市民B学生C新军D工人1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是()A南京B上海C武汉D北京13.辛亥革命的性质是()A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反帝的资产阶级民主

3、革命D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改革14.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A广州B上海C北京D东京15.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保国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国民党16.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中华民国宪法D共同纲领17.下列关于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最主要的是()A.清朝湖北当局兵力空虚B.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准备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革命党人策划周密完善1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B殖民扩张C第二次工业革命D第三次科技革命2.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属

4、于同盟国的是()A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B英国、法国、俄国C德国、俄国、意大利D英国、奥匈帝国、法国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截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示意图的是ABCD4有专家说:“就像1914年时那样,一起小事件就能够触发同盟义务,引发一场覆盖面更广的战争。”这起“小事件”是A克里木战争B英俄签订军事协约C萨拉热窝事件D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5、“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萨拉热窝事件B、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C、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D、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6.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依据是18.下列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评价,正确的是()A这

5、些变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范围是广泛的B能够享受到近代中国社会诸多变化带来的便捷的只是少数人C新生事物的出现像暴风骤雨般将传统的习惯势力涤荡一清D民国政府改变社会陋习的举动是反动势力仇视革命政府的根本原因19.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A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B专制统治的结束C封建统治的结束D君主立宪制的结束20.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其主要原因是A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B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C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D封建军阀割据局面形成二、非选择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一览表上面表格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发生这种

6、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二:如图这两大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的形成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读材料和回答以上问题后,你认识到了什么?2分222.材料一:二十世纪,发生了两次全球性的世界大战,战后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动,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材料二:世界的命运掌握在他们手中,但他们却没有担当此重任的胸怀。他们出于狭隘的私利,互相勾心斗角,大搞秘密交易。和会签署的凡尔赛条约非但没有如它的制定者宣称的那样保证了世界的和平,反而加深了各国间的矛盾和仇恨,

7、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20世纪一系列灾难的根源。戴维辛克莱材料二中提到的条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这次会议在中国问题上如何“大搞秘密交易”?戴维辛克莱为什么认为条约的签订“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乃至20世纪一系列灾难的根源”?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李鸿章材料二张謇是江苏南通人。他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深深刺激了他,于是决定弃官经商,走“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由一个旧官僚逐渐转变成一个爱国实业家。他回到家乡后,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他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

8、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材料三:大会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建立了从总部到基层的各级组织。材料四根据材料一,说一说洋务运动提出了什么口号?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根据材料二回答,张謇为什么弃官经商?他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材料三中这次大会在哪一年?成立了哪个组织?其纲领后来概括为什么?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新变化?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材料一中“蒸汽机引起的欧洲生产

9、的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英国能引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率先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它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材料二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沃尔特拉斐伯美国世纪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性进展”得益于哪一次技术革命?这次技术革命把美国带人了什么时代?材料三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它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一战后,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

10、先后召开了哪两次会议建立了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材料四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中国第一次成了战胜国。第二年参加巴黎和会。美国第一次提出了无论国家大小都有同等权利。美国人也许只是为了自己,但中国人听着很兴奋,感觉看到了希望。但毕竟那个时候国际政治还是丛林政治,实际上中国代表的发言权要看国家的实力。当时中国大的要求是整个把不平等条约全废掉,重新确立关税自主的地位,而最后的防线是要收回山东和青岛。但是到了巴黎和会,被一瓢凉水浇下来。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被一瓢凉水浇下来”?325.材料一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

11、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材料一中孙中山的学说有何特点?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材料二:1912年,孙中山颁布了一个重要的法律文件,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社等自由;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请回答:材料二提到的重要的法律文件是什么?具有什么性质?(3)辛亥革命被誉为中国人民在20世纪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这一“历史性巨变”是指什么?26.材料一:中华民国成立后以五色旗作为国旗,分别代表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其中回族泛指穆斯林民族,包括新疆维吾尔族等

12、。清朝曾将新疆称为回疆。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什么是五族共和?材料二:同盟会提出决断性民族主义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显然,最初同盟会已把满族排除在帝国之外,同时也把关外的满洲土地排除在帝国之外。不仅如此,其实孙中山同盟会已把蒙古,西藏,新疆等排除在中国之外了。孙中山很快就认识到这是个问题,并且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1906年,孙中山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帝国的分裂与保存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武昌起义后口号从“驱除鞑虏”改为“五族共和”的原因。如何看待这种转变?参考答案二、非选择题21.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不平衡,

13、美、德后来居上,超过英、法。美、德采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4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两大集团形成后展开了疯狂的扩军备战,造成国际关系极度紧张,危机频发,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4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战争的根源。2分22.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2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分巴黎和会2分和约把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2分;和约损害弱小民族的利益;没有解决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播下了仇恨和战争的种子,导致二战爆发2分23.“自强”,创办军事工业“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困难:缺资金、缺技术;政府官员态度冷淡1905年1分中国同盟会1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2分近代火车传入中

14、国,人们出行可以坐火车;人们可以看中文报纸;男子可以穿新式服装中山装、女子可穿旗袍。24.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君主立宪制。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中国代表提出的取消帝国主义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被拒绝。25.特点:将西方的政治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1分)史实: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3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资产阶级宪法性质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2分;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2分26.把中国各民族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存在与中华民国。2分推翻满清后,中国面临分裂割据的危险;孙中山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4分这种转变有利于中华民族团结和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维护民主共和等。2分4XX年高考综合题与选作题信息预测预测点1辛亥革命100)周年辛亥革命的关注焦点:中西结合的本土化的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前后的宪政之路,尤其是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末新政、立宪运动与辛亥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