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交会总结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61237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交会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经络交会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经络交会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经络交会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经络交会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络交会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交会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经络交会总结肺经自我疏理方法一、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疏理手法、感受1、自我疏理时,请掌心向上,前臂自然放松平举,肘关节屈曲90度,另一手握空拳以小指掌指关节由肘至腕,沿前臂掌面拇指一线轻敲35遍,肺脏功能有异恙的人在“孔最穴”有明显痛点,痛感不上不下,就在肘下3指宽。绝大多数人右侧比左侧疼痛明显,这也体现了气在体内左升右降的状态。对痛点可以采用按揉或点揉的手法进行疏理,每天一次,35天痛点可消失,同时意味着肺经被疏通。在中国传统典籍的记载中“孔最穴”在“尺泽穴”与“太渊穴”的连线上,

2、在肘下5寸的位置处。上世纪日本著名针灸大师泽田健,对一些重点穴位的定位不拘于古人,其中“孔最穴”的位置被定位在肘下2寸的位置上。在我接触的肺经有恙的人群中,几乎人人在肘下2寸有痛点。所以遵从泽田先生的定位方法,姑且将肺经肘下2寸的位置命名为“孔最穴”。如果此处痛感不明显可以再试着探查肘下五寸的“孔最穴”。2、按揉“鱼际穴”时,拇指要靠在掌骨上,肺有疾时此处也会痛感明显,不过有人开始时这个位置痛感不重,当把“孔最穴”疏通之后,感觉才会出现,这也说明当经气在上面阻滞后,经气的传导受到影响,所以初期“鱼际穴”反应不明显,但经络疏通后,气也就下来了。二、辅助调理疾患呼吸系统疾患、感冒、咳嗽、咽痛、肩背

3、痛、凌晨3-5点规律醒来等三、最佳探查、疏理时间凌晨3点5点气血在肺经最旺盛,那时我们应该在睡梦中,因此自我疏理肺经时选择与手太阴同名的足太阴脾经气血循行的时间,即上午9点11点。如果有寅时规律醒来等肺经异常的情况,则应该随时发现随时疏理,不用拘泥于固定时间。大肠经自我疏理方法一、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疏理手法、感受1、请将前臂立起,掌心向前胸方向,肘关节微屈,虎口向上,另一手握空拳,小指掌指关节从肘至腕轻敲35遍,导引气血流动起来,有大肠隐患的人“手三里穴”会有强烈的痛点,有些人经过疏理按揉后在这个位置还会出痧。连续疏理三天痛感可消失,经络顺畅。2、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

4、间的指蹼缘上,在拇指尖下贴着第二掌骨就是“合谷穴”,拇指按揉“合谷穴”会有胀痛的感觉,如果有肠道问题但痛感不明显可先疏通“手三里穴”后再按揉此穴,感觉亦会出现,一般连续按揉三天,痛感可消失,表明经络已疏通。二、辅助调理疾患便秘、腹泻、小腹胀满、下牙痛、胃肠感冒等三、最佳探查、疏理时间早晨5点7点疏理“手三里穴”、“合谷穴”5分钟/侧胃经自我疏理方法一、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疏理手法、感受1、正坐位从大腿中线偏外侧一线,由腿根至膝盖用双手小指掌指关节轻轻敲打35遍,在腿根中点下面3指宽的地方或者髌骨上3指宽处有明显痛感。腿根中点下3指宽的地方我们称之为“髀关穴”。胃有隐患时,此处的反应十分强烈。一

5、般时候“梁丘穴”痛感没有“髀关穴”明显。“梁丘穴”是胃经的郄穴。郄穴都是气血深聚之处,有救急的作用,阳经的郄穴止痛效果很好。初次探查的朋友,如果胃有潜在疾患,在这两个部位其中一个会有痛点,或在左侧或在右侧,两侧全部有反应的人不多。急性胃痛发12经络的自我疏理方法(完整显示篇)一、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123451、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到,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2、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别部。3、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

6、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4、十二经脉的命名是由三部分组成:手足、阴阳、脏腑。一阴一阳演化为三阴三阳,以区分阴阳气的盛衰与多少:阴气中太阴最盛,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中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5、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6、膀胱一线寸,膀胱二线3寸。7、阴经为里,属于脏,阳经为表,属于腑。十二经脉间存在着表里相连的关系。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8、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位交接,阳经与阳经在头部交接,阴经与阴经在胸腹部交接。肺经与大肠经食指;心经与小肠经小指;心包经与三焦经无名指;胃经与脾经足大趾内侧;膀胱经

7、与肾经足小趾;9、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阳蹻脉、阴阳维脉。作用为:统率联络经络、调节气血盛衰。10、任脉督脉冲脉同起于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成为“一源三歧”。11、十二经别,又称为“别行之正经”。一般从四肢肘膝关节上下的正经分出,分布于胸腹腔和头部其间有“离、合、出、入”的特点离,即从十二经脉分出;入,即进入胸腹腔;合,即与表里经同行;出,即在头项部出来。手足三阴三阳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对,称为“六合”。12、十二经脉在四肢部各分出一络,再加去躯干前的任脉络、躯干后的督脉络及躯干侧的脾之大络,共十五条,称“十五络脉”。又有孙络、浮络和血络之分。孙络为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浮

8、络是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络脉,血络则是细小的血管。13、十二经筋:是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筋肉部分,起分布范围大体与十二经脉一致。14、十二皮部六经皮部名称太阳关枢;阳明害蜚;少阳枢持;太阴关蛰;少阴枢懦;厥阴害肩。15、灵枢经脉指出:经络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16、经络的作用:沟通内外,网络全身运行气血,调整阴阳抗御病邪,反应症候传导感应,调整虚实17、医学入门: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业者不可不熟!18、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应点和针灸等治法的刺激点。19、一般将归属于十四经系统的称为“经穴”,未归入十四经的补充穴称“经外奇穴”,还有按压痛

9、点取穴的称“阿是穴”。20、经穴都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共361个穴位。21、奇穴,一有具体的名称和位置,但未归入十四经中,举例华佗夹脊穴、八邪、八风、十宣,四花是胆俞、膈腧四穴。22、阿是穴,又称不定穴,天应穴。23、灵枢邪客: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24、张介宾类经: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膝之间有所结聚,故当于节之会处索而刺之。25、腧穴的治疗作用有三个特点:临近作用远道作用整体作用。26、远道作用举例:合谷穴不仅能够治疗上肢病症,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症;足三里不仅能治下

10、肢病症,而且能治疗肠胃以及更高部位的疾病。“经络所通,主治所及”。27、特殊作用举例:天枢穴,泄泻时能止泻;便秘时能通便。内关穴,心动过速时,能减慢心率;心动过缓时,能加快心率。28、特定穴,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按特定称号归类的腧穴。包括五输穴、原穴、络穴、郗穴、八脉交脉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29、五输穴,包括井、荥、输、经、合。“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这是按经气的由大到小、由浅入深所做的排列30、原穴: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各有一个腧穴,是脏腑元气停留的部位,称为“原穴”。原,人体生命的原动力。31、络脉由经脉分出之处,各有一穴,称络穴。32、原

11、络配穴,十五络穴表33、郗穴: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位,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34、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位的腧穴。大体位于膀胱一线上。35、募穴:脏腑之气结聚于胸腹部的腧穴。五脏六腑各有一募穴。36、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所汇聚的八个腧穴,分别对应大的是章门、中脘、膻中、膈俞、阳陵泉、太渊、大杼、绝骨。37、八脉交会穴:四肢部通向奇经八脉的八个腧穴。38、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足三阳经的六个腧穴。39、交会穴: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合的腧穴。40、腧穴定位法:体表标志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41、骨度分寸法需要记忆的地方: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前额两发角之间9寸;耳后两

12、完骨之间9寸;天突至岐骨9寸;岐骨至脐中8寸;脐中至横骨上廉5寸;两乳头之间8寸;大椎以下至尾骶21椎;腋以下至季胁12寸;季胁以下至髀枢9寸;腋前横纹至肘横纹9寸;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18寸;内辅骨下廉至内踝尖13寸;髀枢至膝中19寸;膝中至外踝尖,16寸;外踝尖至足底3寸;42、手太阴肺经: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43、手阳明大肠经: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手三里*、曲池*、臂臑*、肩髃*、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44、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