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脱敏疗法案例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55706 上传时间:2018-11-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脱敏疗法案例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系统脱敏疗法案例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系统脱敏疗法案例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系统脱敏疗法案例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系统脱敏疗法案例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系统脱敏疗法案例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脱敏疗法案例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系统脱敏疗法案例报告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文章类型:研究报告文章题目:系统脱敏疗法的一例个案研究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所在省市:湖北省武穴市所在单位:系统脱敏疗法的一例个案研究李稳胜摘要:本文先是概述系统脱敏方法的由来、理论、变式及施行程序。其次通过对一例初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咨询案例研究,运用系统脱敏疗法对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并在咨询过程中说明了系统脱敏疗法相关技术的使用和咨询效果评估的有关问题。然后结合该案例总结了作者对系统脱敏疗法的

2、应用体会。最后就一则被认为是系统脱敏疗法的历史资料,浅谈了个人看法,认为心理研究在“西为中用”的同时,也要大力寻求本土文化的“古为今用”。关键词:系统脱敏疗法考试焦虑西为中用古为今用一、系统脱敏疗法的概述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普创立和发展的。其基本原理是: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系统脱敏法的程序是逐渐加大刺激的程度。当某个刺激不会再引起求助者焦虑和恐怖反应时,施治者便可向处于放松状态的求助者呈现另一个比前一刺激略强一点的刺激。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助者所能忍受

3、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一)系统脱敏法的理论基础: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即经典的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华生(1920)通过条件反射实验成功地使得11个月的婴儿艾伯特对大白鼠产生了恐怖症。并提出了条件性恐怖(如艾伯特的恐怖行为)的减轻和消除办法,认为有四种可能的策略来克服这种条件反射:(1)通过实验性消退方法;(2)通过在引起恐惧的客体周围进行“建设性”活动的方法;(3)在感到恐惧的客体存在的条件下,通过给儿童吃糖的方式“重建反射”;(4)在恐惧客体存在时刺激催情带的方法。1924年他提出了一个能减轻或消除条件性恐

4、怖的最有效办法“去条件化技术”,即在恐怖物体出现的同时伴随产生一个愉快事情使之发生竞争反应。琼斯(1924)采用去条件化技术成功地治疗一名3岁儿童彼特的动物恐怖症(他恐怖兔子、老鼠等多种物体)。琼斯的方法是给小儿吃东西时,将放着兔子的笼子逐渐移近,然后把笼子放到小儿坐位旁的桌子上,随着耐受性增大,最后彼特能够抚摸和抱着兔子而没有一丝恐惧,与此同时他也逐步消除了对棉花、毛皮大衣、羽毛和老鼠的恐怖。1958年,沃尔帕医生根据他的一系列实验结果提出了交互抑制理论。他将一只饿猫置于笼中,当食物出现它将取食时,突然给予强烈电击,多次实验后,猫不但出现强烈恐惧反应,拒食出现的食物,而且对猫笼和实验室环境亦

5、引起恐惧反应,形成了猫的实验性神经症。每当食物出现时,猫既有因饥饿要取食的反应,又有怕电击而退避的反应,前者为正常反应,后者为反常反应。然后他试予治疗,先在原来实验的条件之外给猫以食物,此时只有因饿而进食的正常反应,虽然仍有轻度恐惧反常反应,但因进食的正常动机强烈,使正常反应抑制了反常反应。此后,逐步将进食移到原来的实验环境,只要不再电击,猫终能在原来恐怖的环境中进食,而恐惧反应消失。他认为运用此方法同样可以治疗人的恐怖症,即人为引起与恐惧相矛盾的情绪反应(如放松、安静)时通过逐步递增引起恐怖的情境,增加耐受性,从而逐渐消除恐惧反应,此即所谓“系统脱敏疗法”。追本溯源,他的这一理论假设及原理早

6、在20年代初期便已具雏形。由于在系统脱敏治疗过程中,医师的鼓励、赞许对病人的操作训练起着强化作用,使病人在恐怖情境下仍保持放松,不再引起焦虑,这样,恐怖行为就会自然消退。换句话讲,治疗医师有步骤地让病人在放松状态下想像以前曾引起他恐怖和回避的情境,逐步增加其耐受程度;由于处于放松状态,病人一般不会出现回避行为,并且能直接体验到平静和放松的情绪,因而原先恐怖反应的强化因素被消除,这样经过反复多次以后,病人焦虑和回避行为就会逐步减退和削弱。因此,系统脱敏疗法不仅以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为基础,而且也融合了操作条件反射的部分理论即斯金纳的正性强化和自然消退原则。(二)系统脱敏法的变式:系统脱敏法是一种

7、最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它应用“抗条件作用”原理以解除病人的与焦虑有联系的神经症等行为问题。系统脱敏法的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即在引发焦虑的刺激物出现的同时让病人作出抑制焦虑的反应,这种反应就会削弱、最终切断刺激物同焦虑反应间的联系。系统脱敏法的产生是与沃尔帕(1958)的工作分不开的。虽然在他的关于猫的实验研究中让猫暴露于它所害怕的真实生活情境,但临床中经常采用的系统脱敏法却是让病人边想象令他害怕的事物边放松全身。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两个理由:其一,临床工作限于条件不可能陪同每位病人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脱敏。其二,病人所害怕的某些情境或事物不可能被展示出来,如害怕亲人会死去。一般将想象(恐惧的事物

8、)与(抑制焦虑的)放松反应的结合,看作是经典的系统脱敏法。这种经典的脱敏法的主要缺点是治疗者难以对病人的想象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因此,人们又在此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产生了一些变式。系统脱敏法的变式主要有:1、快速脱敏法:或称真实生活脱敏法,此法的主要特点是用造成恐惧反应的实际刺激物代替对它的想象。治疗者陪伴着病人通过一系列令病人感到恐惧的情景,直到抵达原先最害怕的情景而不再紧张为止。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病人。例如,对于一个害怕拥挤和同生人接触的恐怖症病人,可以让他在治疗者的陪同下于清晨外面人少时乘车到闹市区去。到达后先让病人在车内坐几分钟,如果不感焦虑,可鼓励他下车到商店门

9、口走走?直到病人敢于进人拥挤的商店购物而无焦虑反应止。2、接触脱敏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特殊物体恐怖症,例如对蛇和蜘蛛的恐怖症。接触脱敏法也采用按焦虑层次进行的真实生活暴露方法,与其它脱敏方法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两项技术示范和接触。让病人首先观看治疗者或其他人处理引起病人恐惧的情境或东西,而后让病人一步一步地照着做。如果病人害怕的是一种东西,如蛇,那就让病人观看过治疗者触摸、拿起和放下蛇的示范后,先从事一些与接近、触摸蛇有关的一些活动,而后逐渐接近蛇、触摸它,直到敢于拿起它而无紧张感为止。3、自动化脱敏法:根据同病人的一系列交谈的结果,治疗者将所识别出的病人的焦虑情境(如喧闹嘈杂的声音、拥挤的人

10、群或爬行中的蛇)录音、录像,而后利用这些制备好了的录音、录像对病人进行治疗。这种方法的突出优点是:病人可以在家里独立使用,而不必花费治疗者太多的时间;病人可以依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脱敏的速度和进度,这有助于减少脱敏治疗中的一些不良反应;录言和录像中可加入治疗者的指导和有关的治愈范例,从而也可起到指导与示范作用。4、情绪性意象法:这个方法由拉扎拉斯(1962)等最先提出。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形象化的描述,诱发病人兴奋、骄傲和欢乐等积极的情绪情感活动。这些积极的情绪情感活动显然与由恐惧刺激物所引起的焦虑反应互不相容,从而就可以逐渐抑制和消除恐惧的心理。据报道,情绪性意象法最适用于儿童病人。(三)

11、系统脱敏法基本步骤:1、放松训练。一般需要8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至次,以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弛状态为好。2、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找出所有使求助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将求助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系统脱敏:放松训练。想象逐级脱敏训练。实地适应训练。系统脱敏法适用于焦虑和恐惧症的治疗。它是通过一系列步骤,按照刺激强度有弱到强,由小到大,逐渐训练心理承受能力、忍耐力,增强适应力,从而达到最后对真实体验不产生“过敏”反应,保持身心的正常状态。系统脱敏法按照训练方式和特点大致可分为:时间想象式和空间实物式。前者是以时间为线索,运用

12、想象进行脱敏;后者则以空间为依据,运用实物进行脱敏二、案例分析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姓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一例矫治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摘要:本文采用系统脱敏疗法,对一例上课害怕回答老师问题的求助者进行咨询与矫治。咨询师通过对导致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早期深层原因的了解与分析,决定选择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经过连续数周的咨询与矫治,求助者的焦虑、紧张逐步缓减。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焦虑情绪系统脱敏疗法一、一般资料李某,男,初中二年级学生,个子稍高,体态匀称,无重大疾病史。独生子,父母均性格内向,父母夫妻关系良好,家庭中无人有精神病、自杀、弱智等问题。二、主诉我刚上初中的时

13、候成绩还算不错,老师也很器重我。但是每次回答老师的提问,我心里紧张的要命,满脸通红,嗓音发颤,说话结结巴巴的,特别听到同学议论时,头脑更是一片空白,本来准备好的答案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渐渐地,我开始害怕老师提问,每当老师提问的时候,便把头埋的很低,心跳加速、全身冒汗、巴不得马上下课,要是老师没点到自己的名字,我便觉得自己好像从无底的深渊中解脱出来一样,无比的轻松。最近一个月来我上课无法进入角色,总是提心吊胆,害怕老师会提问自己,成绩原本比较好,现在已经滑到班上三十几名了,我很着急,但又无法解决这种困扰,心理很痛苦。三、咨询师观察求助者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咨询室求助。求助者个子稍高,长相清秀,但是稚

14、嫩的脸上透出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忧伤。走进咨询室坐下后,长时间不抬头正视咨询师,表明心存戒备。精神状态:求助秀性格内向,比较害羞,不善言谈。说话声音也很小,时有吞咽。生理状态:躯体情况正常。社会功能:正常学习和生活受到了影响。四、心理评估与诊断一心理评估结合上述资料可知,求助者精神活度与智力正常,无幻觉,妄想,和思维混乱无重大躯体疾病表现,心理冲突是由现实生活事件激发,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是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初次来访时,建立一个轻松、信任、合作的咨访关系,以便更好的进行将后的治疗。建立和维持关系在整个咨询过程中都是必须的,它是决定治疗成功与失败的关键。特别在谈话初期,应该让求

15、助者感受到尊重与温暖,同时让他感受到咨询师真诚可信。最重要的是,咨询师应该尊重求助者的个人隐私权。在此基础上采用开放式提问收集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鼓励求助者倾诉。并完成了心理测验,其结果是:SAS标准分:56;SDS标准分:49。二诊断依据1.求助者出现的焦虑、紧张、情绪低落状态是由现实因素激发的。2.持续时间不长,大约只有一个月。3.其正常生活、学习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严重。4.据此诊断求助者为:一般心理问题。三鉴别诊断:1.与精神病相鉴别:按照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统一,表现在问题的出现有一定的诱因,无感知异常等精神病性症状。自己对症状有良好的自知力,并因内心冲突感到痛苦,主动寻求咨询师的帮助。其紧张焦虑的情绪表现和认知、意志三个方面的表现都是协调一致的。2.根据许又新教授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三方面诊断的要求:求助者病程只有一个月,评为分;痛苦程度为中度,求助者自己摆脱不了,评为2分;社会功能受到轻微影响,学习、生活受到妨碍,评为分。总分为分,没有达到分,可排除神经症。3.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初始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