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环境问题1最新课件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60236486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5.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1最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1最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1最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1最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1最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1最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今世界环境问题1最新课件(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学导论,任连海 北京工商大学环境系 2011年3月1日,教师简介,任连海(1971),男,副教授 本科毕业于 东北大学; 硕士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原北京轻工业学院),导师 张溱芳教授。 博士,师从清华大学环境系聂永丰教授。 博士后,合作导师,郝吉明院士 Email: ,参加的科研工作,1、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KM200810011002 )“食品垃圾移动式高效堆肥反应器研制及工艺优化研究”,主持; 2、国家计委与日本通产省中日合作“绿色援助计划”项目 “造纸黑液硅提取性试验研究”,轻工业总会项目,主要参加人; 3、“八五”科技攻关课题“烟气脱硫成套技术开发”,负责“增湿系统”和“加粉系统”

2、两部分研究开发工作; 4、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6Z 370)“含毒性有机物危险废物固化稳定化技术研究”,负责“含毒性有机物固化机理研究”部分; 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No. 2006BAC02A18)“苏州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示范”,负责“苏州静脉产业园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综合技术研究与科技示范工程”部分; 6、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新型隔热保温材料-复合相变建筑材料研制和开发”,主要参与; 7、建设部科技标准司. 国家标准“餐厨垃圾资源利用技术要求”编制项目,主要编制人;,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内容,包括环境的基本概念、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全球环境问

3、题等; 第二部分:本课程的重点要求内容,包括生态学基础,水、气、土、声、渣等污染物的污染机理,重点污染指标,以及污染治理技术以及环境监测等; 第三部分:本课程的扩展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人口问题、农业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等。,课程的特点,(1)涉及知识面广; (2)叙述性内容多; (3)专业基础性强。,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作用,学好这门课有助于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有助于掌握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基本技术,有助于培养起坚定、自觉的环境保护意识。该课程对环保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入门课;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素质教育课。,课本及参考书,课本: 环境学导论(第

4、二版)何强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参考书: 现代环境科学导论盛连喜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农业环境保护张宝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境学左玉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环境保护概论刘天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一节 环境,一、环境的概念 1、广义的概念: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作为某一中心事物的对立面而存在。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2、狭义的概念 中心事物是人类,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生存、繁衍所必须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可分为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两种。,社会科学,自

5、然科学,科学技术,环境,二、人类的环境,图11 人类环境的结构,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的,是人类目前赖以生存、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即阳光、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等自然因素的总和;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和自然现象的总体”。 按自己固有的规律发生和发展,被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要素构成,自然环境的层次结构,地球环境的圈层结构特性,人工环境:人类活动的产物 社会环境:经济、政治、文化组成。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但反过来又成为人类活动的制约条件,也是影响人类与自然环境

6、的决定性因素。,工程环境: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2、人工环境,3、环境科学中的人类环境 是指自然环境中的生物圈和人工环境中的人工构筑物、人工产品和能量以及人的关系问题。 我国的“环境”概念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给出:“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 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名胜古迹、风景 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 区等。 ”,三、环境要素和环境质量 1、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分自然环境要素与人工环境要素。自然环境要素通常包括:水、大气、生物

7、、阳光、岩石、土壤等。 (注:自然环境要素与环境要素不相同,如阳光) 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又组成环境整体或环境系统。 由水组成水体全部水体总称为水圈;由大气组成大气层,整个大气层总称为大气圈;由生物体 组成生物群落,全部生物群落构成生物圈等等。,2、环境要素的属性 最差(小)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那个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所控制。 等值性:是指各个环境要素,无论它们本身在规模上或数量上如何的不相同,但只要是一个独立的要素,那么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并无质的差别。 整体性大于个体和:是指环境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的集体

8、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质的飞跃。 出现先后,互相联系,互相依赖:是指环境诸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现,具有先后之别,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3、环境质量 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一 种描述; 环境状况的形成有来自自然的原因,也有 来自人为的原因,而且从某种意义来说,人为原因是更重要的原因; 人群的文化状态也影响着环境质量。,四、环境的分类 人类环境是由若干规模大小不同、复杂程度有别、等级高低有序、彼此交错重叠、彼此互相转化变换的子系

9、统所组成,是一个具有程序性和层次结构的网络。 如按照人类环境的范围来分:,五、环境的功能特性 人类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有时、空、量、序变化的动态系统和开放系统。由于存在连续不断的、巨大的和高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表现出对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压力。 环境有以下特性: (1)整体性、(2)有限性、(3)不可逆性、 (4)隐显性、(5)持续反应性、(6)灾害放大性。,第二节 环境问题,一、环境问题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什么是环境问题? 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

10、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2、环境问题的分类 根据环境问题的来源,可分为两类。 1、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它主要是指地震、洪捞、干旱、滑坡等自然灾害问题; 2、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它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两类。 其中,环境污染又可分为环境污染(如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和环境干扰(噪声干扰、热干扰和电磁干扰等)。,3、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根据环境问题发生的先后和轻重程度,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生态环境早期破坏。包括人类出现以后直至产业革命的漫长时期,又称早期环境问题。 (2)城市环境问题突出和

11、“公害”加剧。从产业革命到1984年发现南极臭氧空洞止,又称近代城市环境问题阶段。 (3)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即当代环境问题阶段。它始于1984年英国科学家发现,1985年美国科学家证实南极上空出现“臭氧空洞”。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沉降”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三阶段的核心问题: 1.“第一次浪潮”的环境问题:土地 人口的大量增加;原始植被的大量破坏 2.“第二次浪潮”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 五十年代前后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水俣事件、富山事件、四日事件、米糠油事件) 近年来六大公害事件(意大

12、利塞维索化学厂二恶英扩散事件、美国三里岛核电厂泄漏事件、墨西哥城液化气罐爆炸事件、印度博帕市农药厂化学品泄漏、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瑞士巴塞士桑多斯化学公司火灾) 3.“第三次浪潮”的环境问题:转移;全球环境问题,4、环境问题的性质和实质 性质: (1)环境问题具有不可根除和不断发展的属性,它与人的欲望、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同时产生、同时发展,呈现孪生关系; (2)环境问题范围广泛而全面,存在于生产、生活、政治、工业、农业、科技等全部领域中; (3)对人类的行为具有反馈作用,使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一系列问题引起新的变化; (4)可控性,即通过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充分

13、发挥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借助法律的、经济的和技术的手段,总可以把环境问题控制在影响最小的范围内。,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2011.03.01,一、自然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干旱,海啸,洪涝,地震,龙卷风,泥石流,沙漠化,火山,1、干旱,1.1 干旱的灾难性后果 各类史书中,其中公元16371647年,五百年未遇的特大旱灾所造成的后果尤为惨烈。这也间接地导致了明王朝的迅速败亡。建国以来,我们的干旱和旱灾也时有发生,尤其是干旱化现象日趋严重,每年受灾农田约3.1亿亩。这一点在我国的北方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北方地区拥有中国40%的人口和60%的耕地,但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20%,整个北方地区长期处于干旱

14、状态,每年仅因干旱所造成的损失就高达十亿元。 开始,非洲大部分地区遭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36个国家约1.5亿人口面临饥饿的威胁。仅1983年就有1600万人死于饥饿和与营养不良有关的疾病。,1.2 干旱的成因和对策,从自然因素讲,主要是偶然性或周期性的降水减少,但是近年来人类的一些自身活动也加剧了水的供需的失衡。 从人的因素上来考虑,人为活动导致干旱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人口大量增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越来越短缺。 森林植被被人类破坏,植物的蓄水作用丧失,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水减少。 人类活动造成大量水体污染,使可用水资源减少。 用水浪费严重,在我国尤其是农业灌溉用水浪费惊人,导致水资源短缺

15、。所幸的是人类已经行动起来了。在我国,控制人口、植树造林、治理污染、发展环保产业已成为基本国策,作为农业大国,我们落后的灌溉方式也正在向高效节能的灌溉方式转变。,2、海啸,海啸的起因: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怒吼的巨浪: 根据现代板块结构学说的观点,智利是太平洋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相互碰撞的俯冲

16、地带,处在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上。这种特殊的地质结构,造成了智利处于极不稳定的地表之上。自古以来,这里火山不断喷发,地震连连发生,海啸频频出现,灾难时常降临。1960年5月21日凌晨开始,在智利的蒙特港附近海底,突然发生了世界地震史上罕见的强烈地震。大小地震一直持续到6月23日,在前后1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225次不同震级的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的有十几次之多,其中震级大于8级的有3次。,泰国普吉岛海啸,3、洪涝,洪涝的形成 洪涝的危害 洪涝的防治,3.2 洪涝的危害,3.3 洪涝的防治,洪涝灾害的防治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尽可能使已发生的洪涝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 加强堤防建设、河道整治以及水库工程建设是避免洪涝灾害的直接措施,长期持久地推行水土保持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发生洪涝的机会。 切实做好洪水、天气的科学预报与滞洪区的合理规划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建立防汛抢险的应急体系,是减轻灾害损失的最后措施。,4、火山,火山爆发呈现了大自然疯狂的一面。一座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