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法勘探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21812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法勘探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法勘探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法勘探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电法勘探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电法勘探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法勘探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法勘探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电法勘探报告中南大学地电场与电法勘探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班级:一、实验名称.2二、实验仪器.2三、实验内容.2四、实验目的.2五、实验原理.2中梯装置:.2偶极偶极:.3对称四极:.3联合剖面:.4六、实验步骤.5DDC-5电子自动补偿仪.5双频激电仪.61.接收机的连接与操作:.62.测量过程.63.测量完成后的关机过程.6七、数据处理.7电阻率法.7中梯装置.7联合剖面法.7对称四级.8偶极偶极.8极化率法.9中梯装置.9对称四级测深.9八、实验结论.10视电阻率法.10视极化

2、率法.11九、实验感想.13一、实验名称地电场与电法勘探视电阻率法与视极化率实验二、实验仪器DDC-5电子自动补偿仪、双频激电仪三、实验内容用两种仪器分别进行中梯、偶极、对称四极、联剖及测深实验四、实验目的熟悉DDC-5电子自动补偿仪和双频激电仪的操作步骤;掌握装置系数的算法和所得电阻率数据的基本分析分析;判断并能够处理实验当中出现的不良数据及遇到的问题;结合实验数据及图像说明每种方法适合何种矿体。五、实验原理以DDC-5电子自动补偿仪为例介绍个装置,双频激电仪仅是仪器不一样,测量的是视极化率,测量装置是相同的。中梯装置:中梯装置中梯装置如上图所示,这种装置的特点是:供电电极AB的距离取得很大

3、,且固定不动;测量电极在其中间三分之一地段逐点测量,或者扩大到1/2AB、2/3AB,甚至全域测量。记录点取在MN中点。其?s表达式为:?s?K?UMNI其中KMN=2p+偶极偶极:这种装置的特点是供电电极AB和测量电极MN均采用偶极,并分开有一定距离。由于四个电极都在一条直线上,故又称轴向偶极。其?s表达式为:r其中OOsDUMN=KOOI2pAMANBMBNKOO=-对称四极:其?s表达式为:rsAB=KAB其中DUMNIKABAM?AN?MN如果AMMNNB,则装置称为温纳装置。对称四极装置布极特点:对称四极剖面法的供电电极距,主要是根据工作地区基岩顶板的平均埋藏深度或疏松覆盖层的平均厚

4、度来确定。为了在同一条剖面上研究两种不同深度上的电性特征,通常采用两种供电电极距。A2A1MNB1B2的电极距与覆盖层的平均厚度关系如下:A1B1?(24)HA2B2?(610)H而测量电极距MN应满足1MN?AB3本次实验仅使用对称四极装置,不涉及复合对称四极装置。对称四极装置通常用于了解基岩起伏,不同岩性接触面和古河道等。基特点是曲线形态简单、易识别、异常幅度小,受表土不均匀和地形影响小、效率高。联合剖面:联合剖面装置由两个对称的三极装置联合组成,故称联合剖面装置。其中电源负极接到置于“无穷远”处的C极,正极可分别接至A极或B极。其?s表达式为:ADUMNr=KAIA(来自:写论文网:电法

5、勘探报告)s,DUBMNr=KBIBs一、工作概况:淳化县方里水站位于县城东南约25公里、方里镇西300米处,地貌上属渭北黄土塬区,山前洪积地层,海拔高程约1100米左右,地下水相对埋藏深且较贫乏,在分布上也不均匀。水站原有的一眼深机井现在出水量不能满足需要,基本报废,为解决本区域居民的生活用水困难,水利局欲在水站有限范围内钻凿壹眼深机井,为确保凿井的准确和可靠性,特委托我单位在特定范围内进行地下水电法勘探,目的是选择最佳井位,凿井深度、预测可能出水量。根据对该区域已有资料的分析和现场初步踏勘,为确保工作质量和精度,采用物探方法四极对称电测深法,工作测点布设一般平行地形走向进行了野外测量。在测

6、量的过程中加大了测点密度等方法,达到了预期目的。二、勘探技术1.野外测量技术工作方法本次勘查设计主要以该区地表450m以内的第四系地层和下部三叠系地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该区域已有的资料分析和现场勘查,我们采用TD4自动电阻率系统物探仪进行野外测量,做了视电阻率测深法,测得视电阻率值、极化率、衰减度、激发比曲线进行综合分析。测深点极距选取原则为AB/2:MN/2=3:1的等比装置,最大供电电极AB/2=450m,跑极方向一般平行地形走向。本次测量电源采用发电机组,经过整流变为支流电源进行测量,工作中最大供电电流达,确保了信号足够大。2.质量分析及评述本次测区共完成测点2个,质量相对误差,在曲线有

7、明显变化的低阻或高阻采用不同点位,不同观测方式,不同条件观测等方法。确保测量的准确率。三、区域水文地质概况1、地质条件及地层岩性1、自然地理及地质构造测区大的构造处在渭北黄土塬去,地势比较开阔,东边有冲沟切割,切深120m左右,西北有爷台山阻隔,大的构造属爷台三西南方向SNWE相正断层的上盘位置;属山前洪积扇特征,测区处在洪积扇的中缘部位,从北到西成西东相小背斜发育,属山前洪积地质构造,第四系洪积物较厚,地层主要以山前洪积为主,基岩成倾角从北向南下降。2、地层岩性本县区域发育中、新生代洪积陆相地层为特征,从出露地层自下而上分为:三叠系、下三叠统刘家沟组:是河流相为主的灰白、紫红及紫灰色砂岩,夹

8、有少量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以及多层不稳定砾岩。与下伏二叠系上统孙家组为连续沉积。和尚沟组:是一套以湖泊相为的棕红、桔红、紫红泥岩,以富含钙质结核为特征。与下伏刘家沟组连续沉积。、中三叠统纸坊组:与下伏和尚沟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岩性可分为两段,下段为姿色、黄绿色块状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上段为暗紫色粉质泥岩夹页岩、细砂岩。同川组:下段以黄绿、灰绿、黄色细砂岩为主夹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上段为灰黑、灰绿色页岩、油页岩、泥质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与下伏纸坊组整合接触。(3)、上三叠统胡家村组:与铜川组连续沉积,岩性以灰色、灰绿色厚层块状中粒砂岩为主,夹泥质岩,有煤线,油页岩。为主要含煤层。永坪组为灰绿、黄绿

9、色厚层状细砂岩、粉砂岩与泥岩互层。第三系第三系发育不全,只有上新统出露,主要分布在中生代的夷平面上,够成黄土塬的基础。岩性为河湖相深红、紫红及棕红色粘土岩、砂质粘土岩,含钙质结核,底部有砂砾岩,与下伏白垩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第四系第四系发育较好,从下统至全新统都有出露,主要为黄土堆积,构成黄土高原之骨架;次为风积沙、河湖积及冲、洪积的粗粒沉积。、下更新统多掩埋于地下,不整合在第三系之上,自下而上分为:三门组:河湖相沉积,与下伏基岩为不整合相接触。岩性为棕红色、蓝灰粘土、砂质粘土、粉细砂、中砂及砂砾石层。午城组:岩性为浅棕色、桔红色石质黄土,夹钙质结核层与黄土状砂质粘土层,质地致密,古土壤层密集

10、。、中更新统主要为黄土堆积,下部为浅棕黄色粘土层,上部为浅黄褐色黄土状粉砂土层,夹多层棕红色古土壤层,岩性稳定,厚度变化较大。24、上更新统马栏组:分布在黄土塬,梁顶部,为风成灰黄色黄土,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全新统分布广泛,成因类型复杂,组成各地的最新覆盖。黄土塬区以风成、冲积及坡残积次生黄土层为主。2、水文地质条件该区地表全被第四系黄土覆盖,黄土层厚度约数十米,夹多层古土壤和钙质结核;粗粒岩性及厚度在区域分布上不稳定,一般随基岩面起伏而变化,通常在基岩面低凹地带较厚,靠陷伏基岩梁和分水岭变薄。浅埋的第四系下部洪积层中潜水。黄土层埋深大约在140m左右,局部有上层滞水,主要在80140m左右,富水性小,且不均一,潜水水量受大气降水、地形、地貌影响较大,其涌水量较小,差异较大,天旱时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