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总结800字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13548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总结8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生物总结8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生物总结8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生物总结8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生物总结8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总结8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总结800字(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生物总结800字实施“两案三级”教学模式工作总结高二生物组本学期,我校生物备课组根据学校的要求,3月份推广“两案三级”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改革课堂教学。备课组上下,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全面推行实践“两案三级节”教学模式。下面就生物语备课组实施“两案三级”教学模式谈谈做法与体会。一、把好“两案三级”落实关。通过备课组培训,让生物老师接受新模式的理念,摸索着前行。学习初期,各位老师进行总结,找出困惑,在备课组活动中交流。然后在设计“两案三级”上下功夫。利用固定的时间,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进行

2、集中集体备课,进行同一课题的探讨,围绕“两案三级”设计教案与学案。“两案”通过备课组长的审核后,集中打印学案,提前一天让学生完成。再由执教老师抽查部分学案,根据学生做的学案情况对教案进行二次复背,保证教学预案的有效性。最后加强“研课”,提高课堂有效性。通过努力,本学期全校老师的业务能力上升一个台阶。本学期,教研公开课课以“两案三级”课型为主,也与传统课型进行同课异构,备课组组内的教师每次听课结束,生物备课组利用各周的固定集体研讨时间组织,再说课,再评课,再研讨,方便的今后的学过程中借鉴指导。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得备课组的研讨活动更加实用。在不断的研讨,总结和反思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找出新教学模式

3、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改善,努力追求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二、打通“两案三级”学习关。本学期,凡备课组活动必有学习“两案三”教学模式的理论内容,形式有研讨,说课等。不仅如此,组长每周有听课记录,每位老师有听课记录.这样都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促进.三、关于学案的编写要求1教师个人的钻研要立足学情、立足教材,立足“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要求”,形成供集体研讨的学案初稿。2年级备课组集体研讨,在此基础上形成供教学使用的两案,确保容量,难度适当,目标明确,层次清晰。3个人再加工,增强班级针对性,学情针对性。两案实施按如下步骤进行:由备课组长制定计划,每一单元定人定时完成“两案”。周

4、四上午第一节新课前先自主钻研;第2节集体备课时,集中讨论,由主备人执笔主讲,先定学案,再定定教案,其他教师补充,既备知识点,也备教法与习题。其中主备人在集体备课之前必须备好一周的教案与学案的初稿。集体研讨时,再修改加工,最后定稿后,全组审核才最终定案。科学合理的编制学案,为了保证知识的系统性与前后连贯,编写人必须在编写前先查阅相关教辅资料,取长补短。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创设学习情景、学习任务、补充知识、课堂练习等内容,明确告诉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案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做学案,都能有所发展,自主学习能力都能有所提高。三、实

5、施“两案三级”教学模式的收获两案三级先进的教学理念给我们的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学案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能力,并促进其自学习惯的养成;通过完成学案,使学生生物学习目标更明确,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中优先提问学困生,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体会学习的成就感,利于后进生转化;教学中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主,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学生学得愉快主动,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意识等都能得到有效培养。四、存在的问题当然,我校生物备课组在“两案三级节”实施过程中收获很多,也存在一些困惑。1.学案

6、完成情况不容乐观,部分学生不能按要求完成。2.一周先自主学习,再延伸学习,几节课后再练习,不能及时巩固。3.虽然做到了先学后教,但没有认真利用好学生的生成问题,没有切实做到学生先讲教师后讲,教师归纳总结、拓展提升不够。4.班级生数太多,小组活动组织困难,学生的学案妥善保存有难度。1、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2、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

7、(TSchwann,1810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4、维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5、欧文顿: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6、罗伯特森: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7、桑格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

8、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8、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9、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10、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11、萨姆纳:美国人,化学家。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

9、酶是蛋白质。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12、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1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4、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15、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16、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SRuben)和卡门(MKamen)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17、卡尔文:美国人,生物化学家,植物生理学家。在20世纪40年代,他及其合作者开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

10、合作用,经9年左右的研究,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18、孟德尔:奥地利人,遗传学的奠基人。他进行了长达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1866年他发表论文植物杂交试验,提出了遗传学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遗传因子学说。19、约翰逊:丹麦人,植物学家。1909年,他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起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20、魏斯曼:德国人,动物学家。他预言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存在减数分裂过程,后来被其他科学家的显微镜观察所证实。21、萨顿:美国人,细胞学家。1903年,他在研究中发现

11、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的分离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并由此提出了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22、摩尔根:美国人,遗传学家,胚胎学家。他用果蝇做了大量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人们称之为遗传学的第三定律。他还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细胞学基础。23、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第1个发现了色盲症,也是第1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24、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FGrifith,18771941),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25、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OAvery,18

12、771955)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26、1952年,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27、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28、尼伦伯格和马太成功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育种29、袁隆平他是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第一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进化30、拉马克:法国人,博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先驱。最先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

13、说,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31、达尔文:英国人,博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奠基人。1859年,他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书中充分论证了生物的进化,并明确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进化机理。他创立的进化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生物学的范围,它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32、贝尔纳:法国人,1857年,他提出“内环境”的概念,并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33、坎农:美国人,生理学家。1926年,他提出了“稳态”的概念,并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

14、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3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动物激素的调节35、沃泰默:法国人,生理学家。他通过实验发现,把通向狗的上段小肠的神经切除,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仍能促进胰液分泌。但是他却囿于定论,认为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去干净的缘故。36、斯他林:英国人,生理学家。1902年,他和贝利斯从小肠黏膜提出液中发现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质促胰液素。1905年,他们提出了“激素”这一名称,并提出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学信使作用的概念。37、巴甫洛夫:俄国人,生理学家,现代消化生理学的奠基人。1891年开始研究消化生理,在“海登海因

15、小胃”基础上,他制成了保留神经支配的“巴甫洛夫小胃”,并创造了一系列研究消化生理的慢性实验方法,揭示了消化系统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律。为此,他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世纪初,他的研究重点转到高级神经活动方面,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生长素的发现过程38、1880年,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39、詹森:丹麦人,植物生理学家。1910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40、拜尔:匈牙利人,植物生理学家。1914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41、温特:美籍荷兰人,植物生理学家。1928年,他用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他认为这可能是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42、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FKo)等人从植物中提取出吲哚乙酸生长素。种群与生态系统43、高斯:生态学家。他通过实验发现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44、林德曼:美国人,生态学家。他通过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