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传感材料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13279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传感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生物传感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生物传感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生物传感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生物传感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传感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传感材料(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生物传感材料生物材料与生物传感器王瑞鹏一生物材料基础生物传感器要具有生物分子识别功能就得使用生物材料,在此主要介绍生物材料和生物传感器的开发应用现状与未来展望。有关详细资料,搜索于医学百科,在此声明。生物材料包括三部分,即医用生物材料,仿生材料和生物模拟。医用生物材料最重要的是材料与人体相容性和材料本身的性能,通过组织工程、生长因子、DNA和自组装技术,可生产出人类的各种器官。事实上,除神经系统以外,人的各种器官都可制造。仿生材料生物是多年演化的结果,有很多特性值得模仿,通过深入研究

2、现有生物体和生物现象而进行仿造,对材料的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工业生产中的生物模拟主要是高效催化剂的探索与光合作用的模拟,因为酶催化的效率和速度千百万倍于工业催化剂,而后者的成功实现将使CO2和水成为碳水化物,粮食问题可得到解决,过剩的CO2也有了出路。目前细菌冶金已实现处理低品位铜、铀矿石、尾矿,并大幅度降低污染,这将是21世纪解决金属矿日趋枯竭的有效途径。目前生物材料的种类大致分为酶,蛋白质,细胞质脂质,微生物,动物细胞,其中以酶和微生物的研究发展较迅速。1酶酶是生物催化剂,促使生物内反应圆滑的进行。它能识别分子疏密催化反应,因而酶很早就作为一种试剂开始应用。按化学反应分为6种:氧化转化酶,

3、水解酶,裂解酶,异构酶,连接酶,转移酶,其中可以作为生物传感识别元件的是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裂解酶。氧化还原酶对氢原子和电子的授受,对氧原子基质的附加反应,羟酸的导入反应等起催化作用,其中含有脱氢酶、还原酶、氧化酶、过氧化酶、羟基溶胞酶等;水解酶是对基质分子随水分子介入而水解共价键的反应起催化作用的酶,如酯键、糖苷键、醚键、肽键等都由此酶的作用而切断;裂解酶是指水解以外的方式,原子团由基质分离,使基质生成双键,或者对反双键附加原子团的反应起催化作用的酶。这些酶以单独用作传感器分子识别元件的居多,但也有同时固化复合酶的用例。也就是说,对于只要是转换器能测定的化学物质的消耗或生成,使之与电极或半导

4、体之类器件组合,就能构成酶传感器。可是,若电极或半导体能测定的物质无反应时,就需要连接别的酶。以计量蔗糖的蔗糖传感器为例,先在葡萄糖和果糖中用蔗糖酶水解葡萄糖,用变旋酶将所形成的0LD葡萄糖变成p-D葡萄糖,再以葡糖氧化酶作用于葡萄糖,以其反应消耗氧,从而生成葡糖内脂和过氧化氢。以其反应消耗氧,或以其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其目的都是为了便于用电极测量。也就是说,要测量蔗糖须将固化三种酶的膜与电极组合。酶大都为水溶性,故以酶为传感器分子识别元件时就必须用水不溶性高分子膜固化酶。2蛋白质生物内蛋白质也具有分子识别功能,即基于亲合性来识别分子,结构相互交织较为复杂,但从结构上不难识别亲合分子,如抗体、植

5、物凝集素、结合蛋白质、激素、药剂等。例如植物凝集素具有识别糖的特异功能,最近动向是使之用于识别糖类化合物,现正着力进行这类传感器的应用开发。结合蛋白质和受体一旦与化学物质形成特异结合就起着透过这类生物膜的输送或信息收受作用。从而,通过有效地利用这类蛋白质就能识别化学物质。可是,这类蛋白质却存在稳定性欠佳的问题。今后,尤需重视蛋白工程的稳定化,目前已着手在进行研究。3细胞质脂质细胞内存在的小器官,是高度功能汇集的复合酶系。特点是排列有序,反应极快。有效利用此特点能迅速识别特定的分子,对其进行计量。一般的细胞类脂质如线粒体、微粒体等,可用线粒体的电子传输粒子识别NADH,用肝微粒体识别SO2。现正

6、在着力进行细胞类脂质的应用研究,开发细胞类脂质传感器。细胞类脂质的结构高功能化,多数反应极快,这是可利用的优点。然而,其反应也未必全能用于分子识别。如果是这样,可考虑施行适当的处理,以使所需要的酶能用于分子识别。细胞类脂质存在的问题是不稳定。事实上使细胞类脂质分离后,随其功能或结构的变化,酶活性往往会很快消失。4微生物微生物可用作传感器的识别材料。微生物大致可分为需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两大类。按其形态又可分为霉、酵母、细菌三大类。需氧微生物生育需要酶,而厌氧微生物则不然,酶对其生育却不适宜。若能有效地利用这类微生物的呼吸功能或代谢功能就可以识别分子。例如,当需氧微生物资化有机化合物时就大肆呼吸

7、。其呼吸量的变化有赖于有机化合物浓度,因而用电极等测定微生物的呼吸变化,就能计量有机化合物的浓度。这种情况就需要资化特定化学物质的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则不然,基本原理是由资化有机化合物而生成各种代谢产物,以此为指标求出有机化合物浓度。这种情况酶的存在就不适宜生育,因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测量。就此论点而言,需氧微生物也未必适宜用作传感器元件。在这类微生物中细菌和酵母操作简单,因而可用作传感器的分子识别元件。这些微生物通常在悬浮状态生育,因而要用其作为分子识别元件时,还必须使之固化。这种情况下要维持微生物的全生理功能,最好是采用照样固化的稳妥方法。5动植物细胞有许多动物细胞已经株化,经培养后可大量

8、分取细胞。但是,动物细胞极不稳定,在培养中死亡或受杂菌污染酶每每发生。通常酶具有白氨基和羧基之类的氨基发生。因此,可说是一种难以用作传感器分子识别元件的生物材料。不过,若采用适当方法使之固化,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稳定性。例如,在多孔性纤维素膜上固化人的肝脏培养细胞,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6动植物组织动、植物组织价结合而不溶化酶,一种膜状成形的方法。用田蛙的上皮组织识别钠离子,用肝脏组织切片识别氨基酸。由于这类组织多具有水不溶性,因而不需要特别固化。就是在高分子基质中对酶形成膜状遮盖的方法,能调节。但是,组织本身有的可能会腐烂,这就须用戊二醛等加以固化。动、植物调理很简单,用作传感器分子识别

9、元件并不难,但目前尚未见实用化的传感器产品。二生物材料的元件化用酶等生物材料能识别特定的化学物质,使生物材料转化器巧妙的组合构成生物传感器。然而这类生物材料大都为水溶性,因此元件的形态须能再使用才行。为此所采用的方法就是所谓的固化方法,也就是能照样保持生物材料活性的元件化方法。传感器识别功能材料适用的固化方法,特别是在膜上固化酶的方法,目前所用的大致有4种:1共价结合法:在载体和酶这两者之间至少有其一形成共价结合,并使酶固化在膜上的方法。通常酶具有自按几何所急之类的氨基酸残基中游来的官能团,因而大都在此官能团与膜载体的管官能图之间形成共价结合。2桥接法:就是在酶分子之间施以低分子量的多官能图试

10、剂,输入共价结合而不溶化酶,一种膜状成型的方法。例如,戊二醛之类的酶就适用桥接法。3遮盖法:就是在高分子基质中对酶形成膜状遮盖的方法,能调节固化酶的凝胶膜。4吸附法:在不溶性的载体膜上吸附固化酶的方法,能调节固化酶的凝胶膜,各种离子性或非离子性吸附载体膜都适宜应用。纤维素,离子交换树脂就是其代名词。再者,除酶以外,还有微生物及动植物细菌等固化方法也可以应用于传感器。不过,其固化方法本质上与酶的固化方法没什么两样。特别是要使细胞类脂质,微生物,动植物细菌等化学结合在膜上往往比较困难,因而就将其遮盖固化在一般的合成高分子或天然高分子凝胶基质内,多用作传感器的元件。三生物元件的改良酶、受体、抗体等用

11、作生物传感器分子识别元件时,其稳定性对传感器特性有很大影响。不过,其蛋白质却每每失活,有时也难以调节稳定的传感器。因而检索出稳定性好的蛋白质就显得格外重要。由嗜热性的微生物中抽出酶,进而再研究用稳定的酶开发传感器。但能从嗜热性微生物中分离的酶种却有限,因而未必能得到稳定的酶。另一方面,受体和抗体又极不稳定,一直未找到能使之稳定的有效方法。最近有人提出用基因能级使之稳定化的设想,于是蛋白质工程开始引人注目。随着DNA技术的发展,任意基因都可输入微生物宿主,可能会有所发现。随着DNA合成机的发展,任意的碱基序列DNA都可能合成。通过这般技术储备,以替换部分DNA的碱基序列。也就是说,要确立一种能替

12、换蛋白质氨基酸位置的变异技术,进而再替换氨基酸残基,从而能显著提高酶的稳定性。可是,替换蛋白质氨基酸须随机抽样进行,劳务多,工效低。因此,又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作了扎实的基础研究,力求有所发现,以促进用x射线、NMR或别的理化测定方法来阐明蛋白质的结构机理。另一方面,还用生物化学方法对蛋白质功能进行了研究,以此研究结果为基础,并用计算机模拟其结构。通过结构模拟,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变化,进而就有可能在计算机上设计出功能变化。用DNA合成机对一致的DNA进行合成,使之与天然蛋白质基因进行部分交换,再将含此合成基因的蛋白质基因与质粒结合,就制成杂化质粒。将其引进大肠杆菌,以制作蛋白质。然后,由大肠杆菌

13、抽出蛋白质,加以精制。图1所示为传感器用蛋白质制作工艺流程图。用此蛋白质制作工艺可以制备稳定的酶、受体和抗体。然而,蛋白工艺的开发研究刚刚才起步,而蛋白质的种类又有数百种之多。因此,今后尚须着力推进蛋白质结构分析、功能分析及其数据库化,以便能随意进行蛋白设计。生物传感器元件要求蛋白质须具备耐热性、耐压性、耐金属性、耐药性、耐溶剂等多种足够的耐性。为使蛋白质高度集成化,须研究开发蛋白工艺,能使蛋白质相互间融合的杂化蛋白,以及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这样,就可期待用蛋白工艺制作的人工蛋白开发出稳定的生物传感器。用作生物传感器分子识别元件的生物材料,最初是用酶,随后又相继使用微生物、细胞类脂质、抗体、抗

14、原、受体等多种材料。能用上如此多的生物材料,就有可能识别和计量各种化学物质。这些生物材料主要为天然材料,但从传感器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方面考虑,当然不能满足于这些生物材料。就蛋白质而言,采用化学修饰、固化以及新开发的蛋白质工艺,有可能使之稳定化。未来,将按分子级设计、合成蛋白质,研制稳定的蛋白质。能用上稳定性好、分子识别能力强的蛋白质,就可能开发出稳定性良好的生物传感器。另一方面,有机材料也在模仿生物材料的特点而进行设计、合成,并正在开发和某种生物材料具有同等好功能的分子识别材料。不过,对这种生物传感器材料的研究开发目前还未见明显进展。此外,还开发了选择性良好的生物传感器,预料为期不远就会广泛应用

15、于医疗等领域。这些生物传感器在高度信息化社会中将肩负收集生物信息的重要使命。四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是开发应用生物分子识别功能的产物。生物传感器由生物分子识别元件和变换器构成。生物分子识别元件可以识别化学物质。如果仅由生物分子本身识别这类化学物质的话,有时还可以借助细胞和组织中存在的酶的作用来识别。由于生物元件多种多样,因而构成各种各样的生物传感器。另一方面,变换器也是多种多样。众所周知,初期的生物传感器大都采用氧电极和过氧化氢电极。但随后即由半导体加工技术制作的微氧电极、微过氧化氢电极、电场效应型晶体管、光敏元件、温度检测器、声波探测器件等取而代之。于是,应用生物元件和变换器的巧妙组合形式就开

16、发出不同原理的各种生物传感器。下面分别介绍这些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开发动向、最新成果及未来展望。1电极式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可由氧电极、过氧化氢电极和氧化酶的组合形式构成。例如,用葡糖氧化酶对葡萄糖进行氧化,其反应使氧消耗,以精制葡糖酸内酯和过氧化氢。反应过程中耗掉的氧及生成的过氧化氢在电极上就成为容易反应的电极活性物质。因而,采用氧电极、过氧化氢电极和葡糖氧化酶的组合形式构成变换器,对其进行计量,就能测出葡萄糖。对添加葡糖氧化酶后电极上的反应基质和反应生成物进行计测,就能取得葡萄糖,通常酶为高价,须反复多次使用才行。因此,使酶在水不溶性的载流子中固化,就可实现与电极的组合。例如,可利用戊二醛中醛的作用使葡糖氧化酶与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