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读书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12844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建筑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生态建筑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生态建筑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生态建筑读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生态建筑读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建筑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建筑读书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生态建筑读书报告生态建筑读书报告我看的书是黄丹麾著的生态建筑,书中作者认为,“生态建筑”是生态学为切入点,以生态思维为理论导向,以生态美学为依托,以生态技术为保障,以生态法规为制约,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南,研究建筑与自然、人、环境、生态、美学、艺术等诸种和谐关系的一种具有综合性、共生性的后现代建筑范式。也提出了生态建筑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就有一种称为“非整体性的生态建筑”。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片面地强调生态或生态技术。许多生态建筑只注重生态环境与生态技术而忽略其中的文化、美学与

2、艺术因素,从而违背了生态建筑的整体性、共生性。这样的做法不对的原因有以下几点:a、建筑与文化的共生任何建筑都是文化的缩影,它和历史、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都有内在的联系,因此生态建筑必须关注文化因素。b、建筑与美学的互渗建筑体现某种美学倾向,它要关注人文和美学因素,营造、重构审美感受,从而取得令人愉悦的美学张力。c、建筑与艺术的同构建筑作为一门艺术,是人类精神体验的寄居地,具有令人赏心悦目的、样态丰富的形式美,所以生态建筑不能只考虑生态功能,应该强化艺术想象力。新疆龟兹宾馆建筑师在空间和平面总体布局上吸取当地民居特色,把院落式和中亚一带生土建筑“细胞繁殖式”的高密度布置方式相结合,使建筑处于大小庭

3、园之中,有效地解决了采光、通风、降温的特殊要求。为了加强通风,吸取了维吾尔建筑“阿斯旺”的通风天窗的做法,成功地把地方民居的构造方式、造型特色与现代功能、形式融合在一起。建筑外形、细部、色彩等方面力图把石窟特色和当地的维吾尔特色融合在情理之中,把洞窟和拱券结合在一起。这个设计运用的是低技术,但表现了当地的民族特色,符合维吾尔族的文化。苏格兰阿伯丁史前中心这是一座融入阿伯丁美丽古朴的自然景观,揭示其远古历史的掩土建筑,由爱德华?库里南事务所设计。整个建筑设计在圆锥形的土层下,绿色的圆锥简洁典雅、厚重的土层所具有的隔热保温性能和一定的保湿功能降低了展馆内的日湿差和季湿差,营造出稳定的微气候,随着土

4、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的保湿性能增加。覆盖圆锥表面的绿草坪遮挡了大部分辐射热,减少了土表面所吸收的热量,环绕其周的隔热板宽4m,厚100m,防水耐磨,呈裙摆状掩映在绿草丛中,阻隔地板和地下墙体向地面散热。裙摆下的地面组建吸热,成为储热库,可以使展馆在最寒冷的季节也不采用空调,主要依靠透过玻璃幕墙的太阳能采暖。玻璃外墙装有自动遮阳系统,避免了强光和过热,最炎热的季节,玻璃墙开,室内凉爽。这个设计既达到了节能的目的,又与灿烂的古代联系在一起,尽可能减少了对自然景观造成的影响和破坏,展示了自然力、人与自然共存的历史。可以说这个设计的亮点就是,它除了技术之外,做到了建筑与文化的共生、与环境的融合。芝贝欧文

5、化中心伦佐?皮亚诺为西南太平洋岛国新喀里多尼亚设计的芝贝欧文化中心,受到传统的启迪,借助于现代的技术,皮亚诺设计的这个文化中心很好地诠释了卡纳克(Kanaks)的美拉尼西亚文化。建筑对海的景观有很好的反应,建筑外形似张开的船帆,海中的倒影在波浪中又似翩翩起舞。在努美阿文化中,皮亚诺复苏了当地乡村“村落”的簇拥空间的原型。一条与半岛地形相应微弧的线性道路如移动的杼梭编织着一侧高低大小全不相同的方形公共空间,这些直线形周边与弧形道路交织在一起,其间错落有致,院落出现,继而庭院也随着植物、阳光的渗入而产生。建筑在都市中丧失的家院、家园逐一得到复苏。在道路的另一侧,一群被称为“棚屋”的圆形盒体簇拥并朝

6、向道路开放。它们各自独立,却以微差的聚散间距被建筑师划分为3、3、4的三组“村落”,分别容纳着:画廊展馆、图书馆、多媒体中心、青年中心、学校资源等空间。与其说它们像是三簇“村落”,倒毋宁说是沿着路径展开的圣龛。它们像是将罗马万神庙展开后的描述:在展开中,向心的纪念性空间变成发散性的漫步通道,祈祷的静默化为朝圣路径的欢愉。原先在万神庙的厚厚墙壁间作为结构剩余的一个个圣龛,挣脱束缚,欣欣然拥列干路径一侧,并被漫不经心地编织成希腊雅典卫城般的岛屿景观。这些高耸、独处、继而簇拥的圆形盒体成功地释放出长久以来在建筑中被抑制的象征性。它们巨大的尺度、独立的存在足以区别万神庙集中式纪念性建筑而成为芝贝欧的个

7、人纪念性碑林;它们簇拥的空间构成也可以成为格纳格的村落文化的新象征。2、片面重视艺术性与美学特征。这种与上一种正好相反。建筑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城市环境休戚相关,单纯追求艺术性与美学特征不符合它的使用目的,所以它不应该片面重视艺术和美学体现。生态技术是生态建筑的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对可再生自然能源的利用b、建筑节能技术c、新型材料伦敦市政厅该建筑位于泰晤士河畔的塔桥旁边,十层。它的大会议厅外表面的透明玻璃使市民可以看到室内办公场景,体现了办公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性;从整体形状来看,不规则的球体体现了一种流动感,从而更加接近有机形体。它表现的是现代技术的

8、力量和技术美学的取向。这个变形的球体并非随意捏造,而是体现了诺曼福斯特的生态思想:建筑向阳面逐层向外挑出形成一优美的弧面从而使暴露在太阳下的面减少到最小,而这弧面的曲率也是通过太阳光线的分析求得;出挑形成的阴影也加速了空气的流通,改善了通风条件;整个建筑的制冷系统采用地下冷水系统,因此不需附加的冷源热源,比常规空调系统节省了75的能耗。这是由诺曼福斯特设计的作品,从最后成果上看它的造型的确很有艺术感,很吸引人,但由以上的技术的处理可以看出这种奇特的外观并非出自建筑师的标新立异,而是经过精确计算可以获得最佳节能效果的形态。芝贝欧文化中心这个设计也体现了生态技术的重要。这是一个将地域技术与高技术结

9、合的设计。传统的地方材料与建造工艺具有节约能源、省时省材的优点,但是与多种多样的现代材料和现代化施工手段相比,存在着极大的缺陷,因而处于被淘汰的境况。只有改进传统地域技术,使之与当代高新技术相结合,才能使传统技术获得再生。而这个设计成功地将地域性技术与高科技手段的结合,创造了新的地域性生态建筑和全新的建筑形态。首先,皮亚诺从当地的文化和建筑物的性质人手。经过长时间学习,他找到了灵当地有棱纹的棚屋结构中的薄曲线木材,它们在屋顶端集合在一起并且支撑棚屋结构。在皮亚诺的设计中重新诠释了这一建筑形式,不锈钢的水平管子和有斜纹对角线的木杆在结构上被精细地结合起来。这种结构体系不仅是由于形式的需要,还综合

10、考虑了抵抗飓风和地震的需要。皮亚诺所吸取的最主要的民间技术就是肋架的构成方式:在当地建造语汇中,棚屋结构的主要肋架是由棕榈树苗所承担并被编织牢固。皮亚诺在更大规模上转引了这些技术:棕榈树苗被胶合层板与镀锌钢材所置换,形成更为坚固并微弧的桶状肋骨;横向联系构件可能源自于对棕榈树扇状分布的叶脉的启示,它们以水平方式牢牢地锚固在肋骨之间,以取代民间的编织或绑结的技术;为了增加建筑的抗风抗振力,沿对角线方向还设有不锈钢杆件。总之,生态建筑应该在研究人文科学的同时,加强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在探讨艺术的同时,注重技术的应用;在从形态学观点探讨建筑造型美的同时,也从生态学角度探索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将生态学、文

11、化学、哲学、美学、艺术学、建筑学等多学科交融为和谐整体,这才符合生态建筑的本义与真谛。浅议绿色建筑读书报告近期我读了一篇名为浅议绿色建筑的论文,现就这篇论文作如下的读书报告。1.此论文的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作者通过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的“自然资源被肆意滥用,生存环境恶化,人类住区渐为灰色所吞噬”的现状,结合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并总结推广前人有关绿色建筑的先进经验,使“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应用”系统化,理论化。描述性研究法作者将有关“绿色建筑”已有的规律、现象、理论和历史发展如“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绿色建筑的产生、涵义、发展概况”等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了简洁的叙述并通俗的解释出

12、来。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了现代建筑未能很好地继承中国传统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问题。文献研究法作者根据“绿色建筑”的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了生态与可持续建筑、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生态建筑经验刍议等文献来获得了绿色建筑的产生、涵义以及其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和概括并在文中进行了简要的阐释。2.研究内容以绿色建筑为主题,对绿色建筑的产生及涵义进行了简单阐述,就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概况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作了总结,简要阐述了关于中国绿色建筑设计的其他几点认识,总结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自己有关的观点和认识,最后结合前文所阐述了一系列要点综述了

13、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点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可持续发张思想的绿色建筑的根本理念,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研究结论这篇论文浅议绿色建筑,仔细研究了有关“绿色建筑”某些问题,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绿色建筑的出现是建筑设计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居住区正渐被灰色吞噬问题的必然结果。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的理论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要求建筑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更好的切合绿色建筑的新的发展需求。4.对文章的评价这篇论文以绿色建筑为主题,对绿色建筑的产生及涵义进行了简单阐述,就绿色建筑发展的总体

14、概况作了总结,最后综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及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论文研究方法较为丰富,研究的中心突出,围绕研究中心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文字叙述通俗易懂。但这篇论文的研究深度还较浅,很多地方只是引出了某些概念并没有举实际的例子来加以说明。5.心得体会对“绿色建筑”的认识正如论文的作者所说“绿色建筑的产生是建筑设计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居住区正渐被灰色吞噬问题的必然结果”。而“绿色建筑”是建筑设计师和建筑施工方面秉着可持续发展和最自然环境的核心思想理念在建筑设计和具体施工过程中修建的充分尊重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随着现如今的经济快速的发展,人

15、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尊重自然期望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愿望也日益迫切,“绿色建筑”已然成为了建筑发展不可避免的追求目和建筑发展的主流趋势。从绿色建筑到绿色社区,最后再到绿色城市,最终达到建筑与人、城市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不难看出绿色建筑是这一系列发展的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在进入后工业时期对“绿色建筑”的追求更为迫切。它们较早的在这方面投入人力资源和资金,现今也有初步的发展结果,可以说是在“绿色建筑”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沿。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在经济发展作为全国发展的重中之重的同时,很多问题也随之日益严重。资源严重浪费,在进行生产生活的过程中肆意破坏环境,建筑设计过程中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超短暂的建筑寿命.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缰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对“绿色发展”的需求更为迫切。这使得我国的城市化必然走以绿色为基础的新型化城市道路,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兼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也成为必然。浅谈“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在我国极力推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的发展目标下,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外的许多建筑师也都来到我国,希望带来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但是有的时候却是事与愿违,笔者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