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夏基松,读书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08213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西方哲学,夏基松,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夏基松,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夏基松,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夏基松,读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现代西方哲学,夏基松,读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西方哲学,夏基松,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西方哲学,夏基松,读书报告(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现代西方哲学,夏基松,读书报告二十四诗品读书笔记二十四诗品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座高峰,是上继文心雕龙下启人间词话的一部文学理论经典。它用四言韵诗的形式来论24种风格的审美特色,以不落言筌的韵律宣告了中国意境学的真正奠基。二十四诗品体现了“思与境偕”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特点,体现了中国美学史和哲学史的儒释道合流的趋势。一、二十四诗品真伪之我见然而,近几年来二十四诗品的作者问题却成为疑问,其理由是目前为止尚未找到晚唐至元代期间确切署名作者和书名的二十四诗品,其间只有宋代苏轼曾引用

2、司空图“二十四韵”,但这不足以证明二十四诗品的作者就是司空图,近年来学术界对司空图诗品的真伪问题,也产生了许多争论。二十四诗品的真伪及作者问题到现在仿佛也尚未定论,但是从目前有关研究发展的情况看,尚无确切证据证实它不是司空图所作,然而从司空图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及其生平思想和诗论著作的深入分析来看,反倒可见诗品的作者是司空图可能性很大。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生于公元837年,卒于公元908年。在司空图二十二岁前,即唐会昌、大中年间,政局还算是稳定的,少年、青年时期的司空图,日子过得很安稳。可是,此后的人生中,因宦官专权、朝臣倾轧、军阀争夺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再加上灾荒和大规模的

3、农民起义,唐王朝一天天走向灭亡。当时的知识分子大都丢掉了盛唐时期的雄浑豪迈,也放下了中唐时期的沉郁忧国,转于心灵内部营造着自己的清空疏远的静寂的个人空间。身为官僚地主的司空图,日子也越来越难过。少有俊才,其“平生之志”,不在“文墨之伎”,而“欲揣机穷变,角功利于古豪”,意欲济世安民,为李唐王朝尽犬马之劳。生平两度经历战乱,看到“朝廷微弱,纪纲大坏”,李唐王朝颓势已成,不可挽回,于是只好隐居避祸,以诗酒自娱。司空图虽长期隐居,但是,他不能忘情于李唐王朝,隐居是迫不得已的。他的心情是凄苦的,只好到佛老思想中去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二十四诗品以“雄浑”开篇,然而“冲淡”之韵居多。这正是作者既期望于社稷复

4、兴,又伤于历史的冷漠的心态在作品中的折射。另一方面,从纵向而言,与诗品相贯通的思想精神也体现在司空图的其他作品中:“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山中)“从此当歌唯痛饮,不须经世为闲人。”(有感)他是由感伤、悲观、绝望而转向任其自然、置身物外、冲淡恬静的道家精神的,又幻想着从佛教的空寂中寻求人生的解脱。尤其到了晚年,日与名僧高士咏游,于“泉石林亭”中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并且他“预为寿藏终制,故人来者,引之圹中,赋诗对酌。人或有难色,图规之曰,达人大观,幽显一致,非止暂游此中,公何不广哉”!佛道思想也从他的诗歌创作与评论活动中表现出来。这足可见二十四诗品为司空图所作的可能是很大的。最

5、近钟情于茶道,了解茶文化在中国的历史渊源。忽然觉得茶也是可以作为二十四诗品确生于晚唐的一个证据之一。茶文化产生之初在魏晋之时,其时天下大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谈之风,终日高谈阔论,作为饮宴之物的酒使得大多文人都成为酒徒。而茶则可以常饮而保持清醒,于是清谈之士渐渐转向好茶。到了佛教昌盛的唐朝,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形成。虽然陆羽茶经成在唐代初年,但真正在社会上形成饮茶风尚的是在宋朝,此时茶成为士大夫的普遍饮品。人们对于品茗的追求已由过去单纯的解暑止渴上升为陶冶情性的饮艺活动,宋代朝廷也特别崇尚品饮,在地方建立了贡茶制度,地方为挑选贡品形成了评定茶叶品位高下的特殊方式,“斗茶”之风由此产

6、生。因为茶性淡而味深,体现了道家观念和自得的中国传统人文美学修养需求,其浮散之态可喻世事之情,所以中国知识分子文人认识茶,品味茶,以生命融于茶开始于儒释道合流而更追求人格完善的北宋。晚唐和北宋在人文多有近似,所以二十四诗品体现了“思与境偕”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特点,但是恰恰是这种茶的滋味,在作品中却始终没有出现茶的字眼。文中有酒,鹤,菊,琴,竹,樵等意象,惟独无茶。二十四诗品广引庄子意象,追慕陶渊明的风神,一切以道家为宗旨,如果历史时间允许,是不可能没有茶的出现的。这足可为证。二、二十四诗品的文学旨趣二十四诗品是一部文学批评的著作,同时也是批评的文学作品一组美丽的写景四言诗,用种种形象来

7、比拟、烘托不同的诗格风格,并能得其神貌,并在诗歌批评中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体裁。如果说庄周是一位诗的哲人,那么司空图就是一位思的诗人。在二十四诗品中,他借助于道家的理论范畴把自己的审美体验贯通起来。一是道。司空图崇尚老庄,而老庄哲学认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是道,所以,司空图认为诗歌的意境必须体现这个道。他在二十四诗品中反复强调这一点。如“真体内充”、“返虚入浑”(雄浑),“乘月返真”(洗炼),“饮真茹强”(劲健),“俱道适往”(绮丽),“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含蓄),“由道返气”(豪放),“道不自器,与之方圆”(委曲),“俱似大道,妙契同生”(形容)。这里的道、真、真宰等都是指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没有对

8、它的把握,一切无从谈起。二是静。老庄哲学认为要体会道,必须“心斋独忘”、“涤除玄览”,必须保持虚静的状态。诗品中“素处以默,妙契机微”(冲淡),“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高古),“体素储洁,乘月返真”(洗炼),都是强调诗人必须超越世俗的欲念、成见的干扰和束缚,使心灵处于虚静的状态,进而提升精神境界。“诗品以雄浑居首,以流动终篇,其有窥于尺地之道也。”清人孙联奎在诗品臆说的判断,把握住了诗品旨意的关键。三、二十四诗品的审美特点和影响司空图的诗歌理论,主要强调“思与境偕”,“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以及“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二十四诗品的每一首都精美深邃,富于形象性、思辩性和哲理性。它蕴含着有无

9、相生,虚实相形,主客相通,诗思谐和的审美意蕴。它所蕴含的可能性,具有极为丰富的“象外之象”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二十四诗品以精美的简约的文字,构筑了恢宏的诗歌宇宙,展示了广褒的艺术时空。它是关于诗歌的理论,更是诗,是一部体大虑周的艺术哲学著作。二十四诗品产生以后,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世文学史上,标榜“神韵”、“性灵”等的重要流派,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理论依据。篇二:XX读书小结及部分评论XX年读书小结趁着群里有活动,稍微回忆了一下XX年的读书记录,以前都没有做过这件事情,最多整理一下笔记;不过开列书单还是对于未来的读书计划有所帮助的,同时也给群里的朋友提供一些书目;书单中有

10、些是以前看过的,今年重新看一遍,有些是新买的,也有电子书和图书馆淘出来的;了解、浏览、通读、细读、精读各有不同,我坚信没有严谨细节支持的思想是空想,甚至比没有思想危害更大,所以对于某些书籍我不轻易发表意见。书单肯定有所遗漏,毕竟很多笔记放在家里,一时回忆不起来。详细情况本来想要在寒假期间整理出来,后来发现每天花1个半小时,如此30天,还是远远不够?果然书籍整理是一件繁杂浩瀚的事情,正好手边有一本古诗文要籍叙录,再翻开看看,不由得让我对目录学的前辈又多一分敬佩。所以这里先简单给出部分书籍的评论和推荐度吧。如果有朋友对于某本书籍的情况有兴趣,可以联系我具体了解。【哲学】林中路海德格尔/孙周兴译路标

11、海德格尔/孙周兴译面向思的事情海德格尔/陈小文译通向语言的途中海德格尔/孙周兴译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弗雷格/王路译算术基础弗雷格/王路译谈谈方法笛卡尔/王太庆译数理哲学导论罗素/晏成书译语法哲学奥托叶斯柏森/何勇译第一哲学胡塞尔/倪梁康译知识考古学福柯/谢强、马月译康德著作全集第4卷康德/李秋零译康德著作全集第6卷康德/李秋零译哲学研究乔治摩尔/杨选译基督教的本质费尔巴哈/荣震华译唯一者及其所有物施蒂纳/金海民译dieheiligefamilieoderkritikderkritischenkritikmarx,engelsdiedeutscheideologiemarx,engels现代西方哲

12、学夏基松道德运气伯纳德威廉斯/徐向东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吴寿彭论自由约翰密尔/许宝骙知识社会学问题舍勒/艾彦【文学】穿行书林断简葛兆光非此即彼克尔凯郭尔文心雕龙刘勰诗品钟嵘二十四诗品司空图岑参集校注岑参/杜确注,陈铁民,侯忠义参校杜詩詳注杜甫/(清)仇兆鳌注杜甫秋兴八首集说叶嘉莹迦陵杂文集叶嘉莹中国辞赋研究龚克昌周邦彦清真集笺周邦彦/罗忼烈注西方的没落斯宾格勒/江月译宋詩選注钱锺书蒙田随笔集蒙田/马振骋译悉达多黑塞/杨玉功译诗人玉屑魏庆之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修辞论美学王一川湖上閑思錄錢穆审美教育书简席勒/张玉能译selectedpoemsofwilliamshakespearewilliamsh

13、akespeare【历史学与历史】秦漢史錢穆中國史綱張蔭麟现代西方史学张广智,张广勇中国史学史论集白寿彝南史李延壽等唐書劉昫等中国历史地图集世界历史地图集【政治学】参与和民主理论佩特曼/陈尧译政治科学研究方法菲利普斯夏夫利/郭继光译政治学的邀请萨瓦尔特/魏然译现代政治分析罗伯特a达尔/王沪宁译社会主义思想史gdh科尔/何瑞丰、俞大畏【法学】法理学初阶付子堂法律基础教程肖毅敏,安毓秀中国法学史何勤华国际法邵津【经济学】经济学原理曼昆经济学萨缪尔森政治经济学理论斯坦利杰文斯/郭大力译论货币和贸易约翰罗/朱泱译利息理论刘占国经济分析史熊彼特/朱泱译【国学及语言】中国语言学史王力漢語音韻學董同蘇訓詁學

14、郭在貽洛陽伽藍記杨衒之傷寒雜病論張仲景外台秘要王焘太平圣惠方官修经学抉原蒙文通文字学概要裘锡圭汉藏语论集黄树光【科普】超越时空加来道雄/刘玉玺、曹志良译上帝粒子莱德曼/米绪军译地质旅行夏树芳何为科学真理罗杰g.牛顿/武际可译无之书约翰d巴罗/何妙福,傅承启译深奥的简洁约翰葛瑞本/张宪润译【其它】中国国家地理XX年各期中国国家地理选美中国永宁摩梭施传刚/刘永青译人类学定位:田野科学的界限与基础古塔,弗格森/骆建建译中国地质学史二种叶良辅,章鸿钊怪诞心理学1、2理查德怀斯曼/路本福译当代符号学译丛青春期的符号和意义达内西/孟登迎,王行坤译中国民族的形成李济中国文化的开始李济素描的诀窍伯特多德森/蔡强译形式逻辑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中国方志学通论傅振伦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中国雕塑史梁思成篇三:国学经读书笔记国学经典与教学读书笔记之一重庆工商大学的熊笃学教授为我们开设了国学经典与教育的讲座,并且主要围绕五个方面展开:教育的作用;教育的对象;教育的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