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检验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205543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病检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猪病检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猪病检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猪病检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猪病检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猪病检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猪病检验报告(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猪病检验报告猪病诊断技术规范一、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检测1引用标准参考NY/T555-XX。2范围适用于猪大肠杆菌病的诊断。3检测方法材料营养肉汤营养琼脂EMBTSIIMViC生化鉴定管小白鼠分离培养a)将采集的肝、脾、心血或肠内容物等分别接种伊红美兰琼脂平板,置37培养1824h。b)观察培养特性,挑取黑色有金属光泽的菌落,用该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c)如可见到两端钝圆并多以单个存在的革兰氏阴性粗短杆菌,应取510个典型菌落再接种于TSI琼脂。d)同时挑取典型菌落接种营养琼脂,3

2、7培养1618h的菌液用于生化特性鉴定。生化鉴定挑取上述菌落纯培养物接种以下生化培养基和乳糖发酵管,(361)培养24h后观察结果。靛基质试验:a)滴加Kovacs氏靛基质试剂mL于靛基质试验培养基中混合,观察结果。b)出现红色环的为反应阳性;出现黄色环的为反应阴性。甲基红试验a)滴加甲基红指示剂mL于MR-VP培养基中混合,观察结果。b)出现红色为阳性反应;出现黄色为阴性反应。VP试验a)滴加VP试剂甲液mL于MR-VP培养基中混匀,再滴加VP试剂乙液mL混匀,静置,观察结果。b)在15min内出现红色的为阳性反应;无颜色变化的为阴性反应。阴性结果1h后再观察一次,出现红色也为阳性反应。枸橼

3、酸盐试验: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出现蓝色为阳性反应;不变色为阴性反应。大肠杆菌鉴定结果应符合表1要求。表1大肠杆菌鉴定结果出现表1的生化反应类型时,如果为组织样品,由此可初步报告为致病性大肠杆菌。如果为粪便,尿液,饲料,饮水,应进一步做致病性试验。致病性试验a)取经营养肉汤37培养1618h后的纯化菌株培养液,分别腹腔接种体重20g左右的小白鼠,每株接种23只,每只mL,同时用相同数量的小白鼠接种无菌肉汤作对照。b)饲养观察、记录死亡数,并从死亡鼠的心、肝中回收接种菌。在24小时内出现死亡的可报告为致病性大肠杆菌。4药敏试验a)挑选琼脂平板上典型菌落接种营养肉汤培养中,37培养1618h,菌液用

4、于药敏试验。b)将肉汤培养物稀释至含菌量为1109cfumL,摇匀后蘸取菌悬液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上,然后用无菌镊子将药敏片贴附其上,每纸片25张,置37培养24后观察。c)根据抑菌圈大小来判定其对药物的耐受性,选择敏感药物。二、沙门氏菌的检测1引用标准参考NY/T550-XX。2范围适用于猪沙门氏菌病的诊断。3检测方法材料SCDHLTSI赖氨酸脱羧酶邻-硝基酚-D-半乳糖苷甘露醇糖发酵管分离培养a)采集疑似病例的肝、脾、心血或肠内容物样品。b)无菌剪取肝、脾样品1g,投入10mLSC增菌液中,361培养1824h。c)取一接种环增菌液划线接种于DHL琼脂平板上,361培养1824h。观察平板上

5、菌落生长形态。沙门氏菌在DHL平板上呈无色半透明,产硫化氢,菌落中心黑色或几乎全黑色。生化鉴定a)挑取DHL平板上可疑菌落35个,每个菌落先洗入TSI培养基冷凝水中,继而在斜面上划线接种并高层穿刺接种。b)再挑取同一菌落依次接种氨基酸脱羧酶发酵试验和ONPG,甘露醇糖发酵管三支生化管,若菌落偏小,二次挑取菌落有困难,可用接种环醮取TSI培养基中冷凝水接种其余生化管,361培养1824h。c)按表1记录反应结果,对照表2进行判定。d)凡符合表2生化反应模式,可报告为沙门氏菌。表1生化反应结果判定表2生化检测沙门氏菌属判定表4药敏试验a)挑选DHL平板上典型菌落接种营养肉汤培养中,361培养161

6、8h,菌液用于药敏试验。b)将肉汤培养物稀释至含菌量为1109cfumL,摇匀后蘸取菌悬液均匀涂布于琼脂平板上,然后用无菌镊子将药敏片贴附其上,每纸片25张,置361培养24后观察。c)根据抑菌圈大小来判定其对药物的耐受性,选择敏感药物。三、产气荚膜梭菌的检测1引用标准自定标准。2范围适用于猪产气荚膜梭菌病的诊断。3材料绵羊血琼脂牛乳培养基。4组织染色镜检对疑似病例的肠道黏膜涂片,魏氏梭菌呈G+,直杆状,两端钝圆,单在或成双,无鞭毛,不运动。芽孢大而卵圆,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多数菌株可形成荚膜。5分离培养可将肠道内容物接种血平板,37厌氧培养1824h后观察。菌落特点:魏氏梭菌在血平板上可形成

7、直径25mm、圆形、边缘整齐、灰色至灰黄色、表面光滑半透明、圆屋顶状菌落,有双层溶血环。可通过镜检对形态进一步确定。6生化鉴定对牛乳培养基的“暴烈发酵”。7肠内毒素检查采集空肠后段或结肠前段内容物,加适量生理盐水稀释,经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液分成两份,一份加热。两份上清液分别静脉注射家兔或小鼠。如有毒素存在,不加热组动物常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而加热组动物不死亡。8报告猪病的病理剖检诊断送(一)体剖检概述(二)尸体的变化(三)产体剖检的注意事项(四)病料的采集、保存和运(五)产体剖检的顺序及检查方法(六)体剖检的诊断方法(一)体剖检概述尸体剖检就是运用病理解剖学的知识,通过检查尸体的病理变化,获

8、得诊断疾病的依据。我们在猪病防治的实践中往往可发现急性死亡的病例,有的病猪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或不典型,给诊断疾病带来了困难,特别是出现群发性或流行性的疾病时,需要尽快确诊,在实验室诊断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对病猪或病死猪进行病理剖检诊断显得十分必要,它具有方便快速、直接客观等特点,况且有的疾病通过病理剖检,便可一目了然地确诊。此外,尸体剖检还常被用来验证病死猪生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正确性,对于某些疾病的科学研究、兽医的剖检以及兽医卫生检验等方面都与尸体剖检有密切的关系。尸体剖检是一门综合的学科,需具备病理生理、病理解剖、传染病及微生物等学科的知识,在进行剖检时对所见的病变应做到全面观察,客观描述

9、,详细记录,然后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推理,从中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病理解剖学诊断,同时还要防止病原的扩散和人为的传播,做好环境的消毒和尸体的无害化处理等工作。(二)尸体的变化猪死亡后,受体内存在的酶和细菌的作用,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逐渐发生一系列的死后变化,其中包括尸冷、尸僵、尸斑、血液凝固、尸体自溶与腐败。正确地辨认尸体的变化,可以避免把某些死后变化误认为是生前的病理变化。1.尸冷猪死亡后由于体内产热过程停止,尸体温度逐渐降至同于外界环境温度的水平。尸体温度下降的速度,在最初几小时较快,以后逐渐变慢。通常在室温条件下,平均每小时下降1,当外界温度低、尸体消瘦时,尸冷可能发生快些。了解或测定尸冷有助

10、于确定死亡的时间。2.尸僵猪死后几个小时(一般36个小时),即从头部开始,各部位的肌肉痉挛性收缩而变为僵硬,各关节不能屈伸,尸体固定成一定的姿态,这种现象称为尸僵。尸僵发生的顺序是头、颈、前肢、躯干和后股,至1024小时发展完全,在死后2448小时尸僵按原来顺序开始消失,肌肉变软。尸僵除见于骨骼肌外,心肌、平滑肌同样可以发生,心肌的尸僵在死后半小时左右即可发生。环境温度较高时,尸僵出现较罕,解僵也快;寒冷的条件下则出现较晚,解僵也慢。瘦肉型的猪尸僵较明显,死于破伤风、水肿病的猪由于死前肌肉运动较剧烈,尸僵发生快而明显。死于败血症的猪,尸僵不显著或不出现尸僵。3.尸斑猪死亡后,由于心脏和大动脉管

11、的临终收缩及尸僵的发生,将血液排挤到静脉系统内,并由于重力作用,血液流向尸体的低下部位,使该部血管充盈血液,组织呈暗红色(死后1个小时出现)。初期,用指压该部可使红色消退,并且这种暗红色的斑可随尸体位置的变更而改变。后期,由于发生溶血,使该部组织染成污红色(一般在死后24小时左右开始出现),此时指压或改变尸体位置时也不会消失。尸斑在尸体倒卧侧的皮肤、肺肝、肾等表现均很明显。要注意不要把这种病变与生前的充血、郁血相混淆。在采取病料时,如无特异病变或特殊需要,最好不取这些部位的组织作为病料。4.血液凝固猪死后不久,在心脏和大血管内的血液即凝固成血凝块。死亡较慢者,血凝块往往分为两层,上层呈黄色鸡油

12、样的是血浆,下层呈暗红色的为红细胞。急性死亡病猪的血凝块呈一致的暗紫红色。死于败血症或窒息、缺氧的病猪,血液凝固不良并呈暗褐色。剖检时,要注意将血凝块与生前形成的血栓相区别。5.尸体自溶和腐败尸体自溶,是指体内组织受到酶(细胞溶酶体的酶)的作用而引起自体消化的过程,表现最明显的是胃和胰腺。当外界气温高时,死亡时间较久的尸体常见到胃肠道粘膜脱落,这就属于自溶现象。尸体腐败,是指尸体组织蛋白由于细菌的作用而发生腐败分解的现象。参与腐败过程的细菌主要是来自肠道内的厌氧菌,也有从体外进入的,腐败后的尸体表现腹围膨大、尸绿、尸臭。死于败血症或大面积皮肤创伤化脓的尸体,腐败速度更快。尸体腐败后,破坏了生前

13、的病变,因此,猪死后应尽早进行剖检。(三)产体剖检的注意事项第一,剖检场地应选择便于消毒和防止病原扩散的地方,最好在专设的解剖室内剖检。若条件不具备,可选在距房舍、猪群、道路和水源较远,地势较高燥的地方进行。剖检前先挖2米左右的深坑,坑内撒些生石灰,便于剖检后对尸体作无害化处理。第二,剖检的器械主要是刀、剪、镊子,有时需要手锯、斧子等。若要将病料作微生物检查,则需准备载玻片、灭菌培养皿等,如果要作组织学检查,则应配制10%福尔马林溶液或95%酒精。常用的消毒液有3%来苏儿、%新洁尔灭等。剖检人员应配备工作服、胶靴、一次性塑料手套等。第三,病猪死亡后,若需剖检则应尽快进行,因为一旦尸体腐败后,病

14、变无法看清。特别在夏天气温较高时,死亡几小时后就可能腐败。第四,尸体从猪舍搬运到剖检地点时,要防止病原的扩散,可将尸体装入塑料袋内,也可用浸透消毒液的棉花堵塞尸体的天然孔,并用消毒药液喷湿体表各部。运送尸体的车辆和绳索等,用后要严格消毒。第五,剖检人员要注意个人的防护,在剖检时应穿着工作服、胶靴、戴工作帽、手套,若不慎割破剖检人员的手指,应立即进行消毒和包扎。当血液或其他渗出物喷人眼内时,应用2%硼酸液洗眼,特别在怀疑为人畜共患病时更应慎重。第六,剖检完毕,对于尸体、垫料和被污染的土层一起投入坑内,撒上生石灰或喷洒消毒液后用土掩埋,有条件也可焚烧。附着于剖检器械及衣物上的脓汁和血渍等污物,先用

15、清水洗,再作煮沸处理或用药物消毒,防止病原扩散。(四)病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猪病的种类很多,有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白痢、黄痢等,比较容易诊断;有的表现出特异性的症状和病变,如水肿病、气喘病等,可以一目了然。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疾病缺乏特征性的病变,甚至肉眼看不到明显的病变,有的出现两种以上不同疾病的复杂病变,而本场又缺乏实验室诊断的设备和条件,为了弄清病因,正确诊断,需要采集病料,送至有关单位或诊断室作进一步检验。现将细菌、病毒、寄生虫、毒物和病理组织学的检查材料的采集、保存和运送方法,作一简要介绍。1.细菌和病毒学检查材料第一,取料时间要求在患畜死后即行采取,最好不超过6小时。剖开腹腔后,首先取材料,再作检查,因时间拖长后肠道和空气中的微生物都可能污染病料。第二,采集病料时应行无菌操作,所用的容器和器械都要经过消毒。刀、剪、镊子用火焰消毒或煮沸消毒(100,1520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