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压强测量实验报告(共8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197174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点压强测量实验报告(共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点压强测量实验报告(共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压强测量实验报告(共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压强测量实验报告(共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点压强测量实验报告(共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点压强测量实验报告(共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压强测量实验报告(共8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点压强测量实验报告(共8篇)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实验成果分析及讨论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有何不同?为什么?测压管水头线沿程可升可降,线坡JP可正可负。而总水头线沿程只降不升,线坡J恒为正,即J0。这是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依据一定边界条件,动能和势能可相互转换。测点5至测点7,管收缩,部分势能转换成动能,测压管水头线降低,Jp0。测点7至测点9,管渐扩,部分动能又转换成势能,测压管水头线升高,JP0,故E2恒小于E1,线不可能回升。(E-E)线下降的坡度越大,

2、即J越大,表明单位流程上的水头损失越大,如图的渐扩段和阀门等处,表明有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存在。2.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有何变化?为什么?有如下二个变化:流量增加,测压管水头线总降落趋势更显著。这是因为测压管水头,任一断面起始时的总水头E及管道过流断面面积A为定值时,Q增大,就增大,则必减小。而且随流量的增加阻力损失亦增大,管道任一过水断面上的总水头E相应减小,故的减小更加显著。测压管水头线的起落变化更为显著。因为对于两个不同直径的相应过水断面有式中为两个断面之间的损失系数。管中水流为紊流时,接近于常数,又管道断面为定值,故Q增大,H亦增大,线的起落变化就更为显著。3.测点2、3和测点10、1

3、1的测压管读数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测点2、3位于均匀流断面,测点高差,HP=均为,表明均匀流同断面上,其动水压强按静水压强规律分布。测点10、11在弯管的急变流断面上,测压管水头差为,表明急变流断面上离心惯性力对测压管水头影响很大。由于能量方程推导时的限制条件之一是“质量力只有重力”,而在急变流断面上其质量力,除重力外,尚有离心惯性力,故急变流断面不能选作能量方程的计算断面。在绘制总水头线时,测点10、11应舍弃。4.试问避免喉管处形成真空有哪几种技术措施?分析改变作用水头对喉管压强的影响情况。下述几点措施有利于避免喉管处真空的形成:减小流量,增大喉管管径,降低相应管线的安装高程,改变水箱中的

4、液位高度。显然、都有利于阻止喉管真空的出现,尤其更具有工程实用意义。因为若管系落差不变,单单降低管线位置往往就可完全避免真空。例如可在水箱出口接一下垂90弯管,后接水平段,将喉管的高程降至基准高程00,比位能降至零,比压能p/得以增大,从而可能避免点7处的真空。至于措施其增压效果是有条件的,现分析如下:当作用水头增大h时,测点7断面上值可用能量方程求得。取基准面及计算断面1、2、3,计算点选在管轴线上。于是由断面1、2的能量方程有(1)因hw1-2可表示成此处是管段1-2总水头损失系数,式中e、s分别为进口和渐缩局部损失系数。又由连续性方程有故式可变为(2)式中可由断面1、3能量方程求得,即(

5、3)由此得(4)代入式(2)有(Z2+P2/)随h递增还是递减,可由(Z2+P2/)加以判别。因(5)若1-(d3/d2)4+/(1+)0,则断面2上的(Z+p/)随h同步递增。反之,则递减。文丘里实验为递减情况,可供空化管设计参考。在实验报告解答中,d3/d2=/1,Z1=50,Z3=-10,而当h=0时,实验的(Z2+P2/)=6,将各值代入式(2)、(3),可得该管道阻力系数分别为=,=。再将其代入式(5)得表明本实验管道喉管的测压管水头随水箱水位同步升高。但因(Z2+P2/)接近于零,故水箱水位的升高对提高喉管的压强效果不显著。变水头实验可证明该结论正确。5.由毕托管测量显示的总水头线

6、与实测绘制的总水头线一般都有差异,试分析其原因。与毕托管相连通的测压管有1、6、8、12、14、16和18管,称总压管。总压管液面的连续即为毕托管测量显示的总水头线,其中包含点流速水头。而实际测绘的总水头是以实测的值加断面平均流速水头v2/2g绘制的。据经验资料,对于园管紊流,只有在离管壁约的位置,其点流速方能代表该断面的平均流速。由于本实验毕托管的探头通常布设在管轴附近,其点流速水头大于断面平均流速水头,所以由毕托管测量显示的总水头线,一般比实际测绘的总水线偏高。因此,本实验由1、6、8、12、14、16和18管所显示的总水头线一般仅供定性分析与讨论,只有按实验原理与方法测绘总水头线才更准确

7、。实验四毕托管测速实验实验分析与讨论1.利用测压管测量点压强时,为什么要排气?怎样检验排净与否?毕托管、测压管及其连通管只有充满被测液体,即满足连续条件,才有可能测得真值,否则如果其中夹有气柱,就会使测压失真,从而造成误差。误差值与气柱高度和其位置有关。对于非堵塞性气泡,虽不产生误差,但若不排除,实验过程中很可能变成堵塞性气柱而影响量测精度。检验的方法是毕托管置于静水中,检查分别与毕托管全压孔及静压孔相连通的两根测压管液面是否齐平。如果气体已排净,不管怎样抖动塑料连通管,两测管液面恒齐平。2.毕托管的动压头h和管嘴上、下游水位差H之间的大关系怎样?为什么?由于且即一般毕托管校正系数c=11。喇

8、叭型进口的管嘴出流,其中心点的点流速系数=。所以h10,则6.为什么在光、声、电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常用毕托管这一传统的流体测速仪器?毕托管测速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容易理解。而毕托管经长期应用,不断改进,已十分完善。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液、气流的测量。光、声、电的测速技术及其相关仪器,虽具有瞬时性,灵敏、精度高以及自动化记录等诸多优点,有些优点毕托管是无法达到的。但往往因其机构复杂,使用约束条件多及价格昂贵等因素,从而在应用上受到限制。尤其是传感器与电器在信号接收与放大处理过程中,有否失真,或者随使用时间的长短,环境温度的改变是否飘移等,难以

9、直观判断。致使可靠度难以把握,因而所有光、声、电测速仪器,包括激光测速仪都不得不用专门装置定期率定。可以认为至今毕托管测速仍然是最可信,最经济可靠而简便的测速方法。实验六文丘里流量计实验实验分析与讨论本实验中,影响文丘里管流量系数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哪个因素最敏感?对d2=的管道而言,若因加工精度影响,误将cm值取代上述d2值时,本实验在最大流量下的值将变为多少?由式可见本实验的值大小与Q、d1、d2、h有关。其中d1、d2影响最敏感。本实验中若文氏管d1=,d2=,通常在切削加工中d1比d2测量方便,容易掌握好精度,d2不易测量准确,从而不可避免的要引起实验误差。例如当最大流量时值为,若d2的

10、误差为,那么值将变为,显然不合理。为什么计算流量Q与实际流量Q不相等?因为计算流量Q是在不考虑水头损失情况下,即按理想液体推导的,而实际流体存在粘性必引起阻力损失,从而减小过流能力,QQ,即。试证气水多管压差计有下列关系:如图6.4所述,试应用量纲分析法,阐明文丘里流量计的水力特性。运用量纲分析法得到文丘里流量计的流量表达式,然后结合实验成果,便可进一步搞清流量计的量测特性。对于平置文丘里管,影响1的因素有:文氏管进口直径d1,喉径d2、流体的密度、动力粘滞系数及两个断面间的压强差P。根据定理有从中选取三个基本量,分别为:共有6个物理量,有3个基本物理量,可得3个无量纲数,分别为:武汉大学教学

11、实验报告水利水电学院水利类专业XX年6月8日由于实验所采用的风洞风速为30m/s,远小于音速,故可认为实验中空气的流动为低速不可压流体在厚翼型中的流动。1.如何根据压强分布,判断驻点的位置?答:在流场中驻点速度为0,根据沿半无限体外表面的压强分布,用伯努力方程求得:?v?p?p?Cp?1?2?v?v?22由上式可知流场某点处的压强大小与流体在该点的速度负相关。故在机翼表面,驻点处的压强最大且等于p?,而实验中的水柱是根据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所以在驻点处水柱的高度最低且与用作基准的测p?的管中水柱高度一样,由此可以判断驻点位置。2.如何根据压强分布判断分离现象的发生?答:在分离与没有分离的两点之间

12、压强会有剧烈的变化,而分离之后的紊流区压强变化不大,而由于迎角大于0,分离主要在上表面,故若在上表面对应的水柱中出现某点水柱位置突然变化,而之后的点对应的水柱高度基本保持不变,即发生了分离现象。3.如何判断零升力角?答:在零升角时可认为附面层完全没有发生分离,此时升力为零的原因为上下表面压强相等,而NACA0012翼型上下表面对称,故当上下表面对应点的压强分布对称相等是,对应的迎角就为零升角。4.用什么办法可以延缓分离?答:附面层分离的原因是空气具有粘性以及由于物面弯曲而出现的逆压梯度,对于空气粘性,其与雷诺数有关,雷诺数越大,越容易产生紊流而分离,由公式:Re?vD?知,通过适当减小速度,从

13、而减小雷诺数,可以延缓分离;对于逆压梯度,可以增加上翼面后部的设计,使其更加“饱满”,可以一定程度改善压强梯度,延缓分离。最后,还可以在翼型表面设计一些增压孔,通过人为注入气体改善压强梯度,延缓分离。减小迎角,也可延缓分离。5.为何模型上上表面前半部分的测压孔较密?答:因为前半部分翼型弯度较大,气压变化比较剧烈,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必须密集设置测量孔,而后半部分气压变化平稳,没必要密集设置测量孔。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武汉大学教学实验报告目的-通过该培训员工可对保安行业有初步了解,并感受到安保行业的发展的巨大潜力,可提升其的专业水平,并确保其在这个行业的安全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