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公园水景设计报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184803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淀公园水景设计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海淀公园水景设计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海淀公园水景设计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海淀公园水景设计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海淀公园水景设计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淀公园水景设计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淀公园水景设计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海淀公园水景设计报告城市区级公园海淀公园XX年3月8日,我们一起随老师来到海淀区级公园海淀公园。因为本学期的设计是以城市公园为主题,因此,学习区级公园的设计理念,主题思想,景观表达等,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完成城市公园的设计,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实习,也同样了解了大面积公园的设计思路,并积累了相关素材及经验。海淀公园位于北京西北四环万泉河立交桥的西北角,东起万泉河路,西至万柳中路,南到西北四环,是历史上北京三山五园之一畅春园的遗址。海淀公园全园43公顷,作为海淀区级公园,它不仅体现了海淀

2、的历史文化,同时也表达了海淀区的人文思想,因此,在规划设计海淀公园时,就将其与海淀区的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相结合,以皇家园林,高教中心,科技中心为主题,将海淀公园设计为一个充满野趣的自然山水园。海淀公园山形水系与颐和园的关系海淀公园的在竖向的地形设计上采用的是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而这正与中国自然山水园的堆山理水的西北高、东南低的形式相反。但是这正恰恰呼应了公园周围的现状环境条件。同时也呼应了历史上海淀地区南高北低,万泉水系南水北流的场地历史特质。在东南部堆叠土山一脉向西北延伸,这样便可最大限度的借景西山,提高公园景观品质。人们在东南可远眺颐和园,最高点可达11米,充分的打开了人们的视野,

3、万寿山上的佛香阁清晰可见。另一方面上,这种地形可有效阻挡东南方向噪音,为公园创造安静氛围,减弱这两个方向的不良景观影响。山脉走向主要分为东南、西北方向,东部余脉将公园大致分为东大、西小的两个部分。山脉相对高度根据不同空间大小、高度有所不同。主要以各景观点的视距长短和山脉高度的比例关系,以及空间开合的要求而定,从而形成统一的山形关系。在海淀广场东南侧是一个大面积的水域,形成了一个半开敞湖区,这与大体量的海淀展览馆和开敞的海淀广场相呼应,并且逐步向南部密林过渡,形成自然式的环形水系。在水边充分利用植物进行造景,垂柳与碧桃相结合形成桃红柳绿,万柳畅春的景象。湖面上海设有亲水平台,满足了人与水相结合的

4、需求。在万泉景区,采用人工造景,利用横云石堆叠出自然式跌水,形成完全余波。这也体现了海淀地区历史上平地涌泉地域特色。空间布局对海淀公园的空间划分是根据其周围环绕的皇家园林区、高等教育区、高新技术产业区三大功能区的场地特点,并且本着“佳则收之,俗则屏之”的原则而进行的结构划分。公园北部是以海淀展览馆、海淀广场为主的广场展示交流区。这里是一个开放的空间,由于临近高等教育区,所以这里游人十分多,而且多以学生为主,经常在这里集会。西北方向景色优美,可远借万寿山、玉泉山、西山,近借万柳高尔夫球场,成为公园主要借景方向。空间上向这一方向打开以满足园内向外看何从颐和园向内看的相互借景要求。东南侧为万柳路、四

5、环路以及他们外侧的高层住宅及商务楼,为主要噪音来源和景色不佳的方向。所以这里主要以绿色植物进行遮挡,形成一个封闭安静的自然休闲区,并且结合密林,布置尺度宜人的林下小空间。为使公园北部展示交流区的大体量建筑自然的过渡到公园南部的密林区域内,在公园中部主要布置半开敞的疏林草地和主要湖面。以实现城市空间尺度向人性空间尺度的自然过渡,这也是城市环境向绿色自然环境过渡的表现。海淀公园空间造景手法对比是园林造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空间的对比是丰富空间之间的关系,形成空间变化的重要手段。当将两个存在着显著差异的空间布置在一起时,由于形状、大小、明暗、动静、虚实等特征的对比,而是这些特征更加突出。通过对比可突出

6、主题,强化立意,也可使相互对比的两个事物相得益彰,相互衬托,创造出感人至深的景观效果。海淀公园的的整体布局上就可以看到,是从规则半自然自然的过渡,公园南、北是截然不同的空间形式,南密北疏,南侧密林封闭,北侧广场开敞,通过宽可走马、密不藏针这一原则,便可以看出公园疏密对比的强烈程度。公园中这种疏密对比是通过南高北低的地形来实现的。西侧稻田景区和中部大草坪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而为南侧游线创造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丰富了公园空间层次。地形的高低,形成了大小不同、高低不同的空间。这种设计时要结合周围环境的不同。东南侧11米高的开敞平台,为的是使人们观赏西山美景,而下面与之形成对比的

7、密林则是要为人们营造出安静休闲的自然休息空间。这些对比的手法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在认识了解了海淀公园后,更被其设计的合理性所吸引。这个现代城市公共绿地的成功典范,更让我们学习到了设计的许多技巧,积累了不少城市公园设计经验。从主题的选择,到道路系统的设置,功能区域的划分与组合,及植物配置与园林的关系等等,这个公园有我们很多可以学习的地方。当然,在今后的设计当中,也可以学习这个园子的各个精华之处,将园林的各个细节都与主题相呼应,使设计逐渐趋于更好地合理性,舒适性。北京市园林调查报告院系:经济贸易学院班级:营销113姓名:张慧学号:上课时间:1018周北京市的园林鉴赏,我们以颐和园为例。现在我简单

8、介绍一下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市中心约15公里,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颐和园的营造始于金代,元明时期,这里以优美自然的田园景色成为“壮观神州第一”的游览胜地。经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扩建和改建形成现在的规模。颐和园清乾隆年间称为“清漪园”。公元1860年,清漪园与圆明园等著名皇家园囿一起被英法联军焚毁。园内数以万计的文物珍藏皆被抢掠一空。公元1886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等其他银两,在清漪园废墟上重新修建并于1888年改园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到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联军的野蛮抢掠和破坏,1903年重新修复。颐和园总面积达294公顷,其中水面占四分之

9、三,园内有古建筑三千余间,面积约七万平方米。颐和园内的建筑结构皆以自然山水为基础,其建筑形式多模拟江南名胜古迹,或肖其意,或仿其型,因地制宜地创建了众多绚丽恢宏的廊、桥、亭、榭,殿、宇、楼、台。颐和园的正门为东宫门,它坐西朝东,宫门内外南北对称建有值房及六部九卿的朝房。由宫门进入仁寿门,是以仁寿殿为主的朝政建筑,为清朝帝后驻园期间处理政务的地方。仁寿殿西北方分别建有慈禧太后看戏用的德和园大戏楼,光绪皇帝及皇后居住的玉澜堂与宜芸馆,再往西数十米就是慈禧太后的寝殿乐寿堂。万寿山南麓,金黄色琉璃瓦顶的排云殿建筑群在郁郁葱葱的松柏簇拥下似众星捧月,溢彩流光。这组金碧辉煌的建筑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起,

10、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其东面山坡上建有转轮藏和巨大的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建筑是五方阁及闻名中外的宝云阁铜殿。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形态互异、婀娜多姿。浩淼烟波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水中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在湖畔岸边,还建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镇水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筑。万寿山北麓,地势起伏,花木扶疏,道路幽邃,松柏参天。重峦叠嶂上,仿西藏寺庙建造的四

11、大部洲建筑群层台耸翠,雄伟庄严。山之脚下,清澈的湖水随山形地貌演变为一条舒缓宁静的河流,顺地势而开合,依山形而宽窄。两岸树木蓊郁,蔽日遮天,画栋雕梁,时隐时现。后溪河中游,模拟江南水肆建造的万寿买卖街铺面房,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钱庄、当铺招幌临风;茶楼、酒馆画旗斜矗。沿河东游,水尽处,闻溪流琮琮,如琴如瑟,是为谐趣园。小园环池而筑,游廊相连,厅堂楼榭,精致典雅,“一亭一径,足谐奇趣”。颐和园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粹,是中国园林艺术史上的里程碑。古往今来,它以其无与伦比的园林艺术魅力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被人们赞誉为“人间天堂”。颐和园内主要景区万寿山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

12、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宏丽的西藏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还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登临可俯瞰昆明湖上的景色。万寿山的南坡濒昆明湖,湖山联属,构成一个极其开朗的自然环境。这里的湖、山、岛、堤及其上的建筑,配合着园外的借景,形成一幅幅连续展开、如锦似绣的风景画卷。前山接近园的正门和帝、后的寝宫,游览往返比较方便,又可面南俯瞰昆明湖区,

13、所以园内主要建筑物均荟萃于此。造园匠师在前山建筑群体的布局上相应地运用了突出重点的手法。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从湖岸直到山顶,一重重华丽的殿堂台阁将山坡覆盖住,构成贯穿于前山上下的纵向中轴线。这组大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后者就其体量而言是园内最大的建筑物,阁高约40米,雄踞于石砌高台之上。它那八角形、四重檐、攒尖顶的形象在园内园外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器宇轩昂,凌驾群伦,成为整个前山和昆明湖的总绾全局的构图中心。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的是横贯山麓、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共273间,全长728米,这是中国园林中

14、最长的游廊。前山其余地段的建筑体量较小,自然而疏朗地布置在山麓、山坡和山脊上,镶嵌在葱茏的苍松翠柏之中,用以烘托端庄、典丽的中央建筑群。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后湖的河道蜿蜒于万寿山北坡即后山的山麓,造园匠师巧妙地利用河道北岸与宫墙的局促环境,在北岸堆筑假山障隔宫墙,并与南岸的真山脉络相配合而造成两山夹一水的地貌。河道的水面有宽有窄,时收时放,泛舟后湖给人以山复水回

15、、柳暗花明之趣,成为园内一处出色的幽静水景。后山的景观与前山迥然不同,是富有山林野趣的自然环境,林木蓊郁,山道弯曲,景色幽邃。除中部的佛寺“须弥灵境”外,建筑物大都集中为若干处自成一体,与周围环境组成精致的小园林。它们或踞山头,或倚山坡,或临水面,均能随地貌而灵活布置。后湖中段两岸,是乾隆帝时摹仿江南河街市肆而修建的“买卖街”遗址。后山的建筑除谐趣园和霁清轩于光绪时完整重建之外,其余都残缺不全,只能凭借断垣颓壁依稀辨认当年的规模。谐趣园原名惠山园,是摹仿无锡寄畅园而建成的一座园中园。全园以水面为中心,以水景为主体,环池布置清朴雅洁的厅、堂、楼、榭、亭、轩等建筑,曲廊连接,间植垂柳修竹。池北岸叠

16、石为假山,从后湖引来活水经玉琴峡沿山石叠落而下注于池中。流水叮咚,以声入景,更增加这座小园林的诗情画意。昆明湖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3岛上也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长堤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这三个岛在湖面上成鼎足而峙的布列,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由于岛堤分隔,湖面出现层次,避免了单调空疏。西堤以及堤上的六座桥是有意识地摹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