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由教学《叶公好龙》想到的[名师]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60162073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由教学《叶公好龙》想到的[名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由教学《叶公好龙》想到的[名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由教学《叶公好龙》想到的[名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由教学《叶公好龙》想到的[名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五年级语文下册由教学《叶公好龙》想到的[名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由教学叶公好龙想到的叶公好龙是北师大五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好在文章短小,以前已经学过了相关的现代故事,文后又有译文,所以理解起来要容易得多。“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则成语,并且被广泛地使用,用来形容人表面上喜欢某些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我们常用它来形容那些口是心非的人。故事主要写了古代的春秋时期,楚国叶公非常喜欢龙,他在家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上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墙壁上也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户伸进来,龙尾拖到厅堂里。叶公一见,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根据大纲精神,要充分调动孩子学

2、习的主动性,尊重孩子的个性理解。所以在教学时,在经过充分的朗读之后,安排孩子们根据课后的译文进行互相抽读,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经我的抽查,课文内容的含义已经基本掌握。所以,便开始进行对寓意的探讨。但是学习寓言最重要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寓意,还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则寓言的现实意义,学以致用,才能真正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因此,教学时不仅要想让学生理解寓言并对寓言产生浓厚兴趣,更应该激发他们在课外进行自我学习的动力,于是就要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探索生活中有没有“叶公好龙”的现象,都表现在哪些人的身上,又有哪些具体表现形式。同时,在教师教学用书上,有这样的参考资料:“经考古发掘证实,他

3、主持叶郑期间,采取养兵息民、发展农业、增强国力的政策,组织民众修筑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水利工程,使当地数十万亩农田得以灌溉,这比著名的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郑国渠早300多年。至今,叶公修筑的东坡、西坡遗址保存尚好,见证了叶公治水的历史。史学专家呼吁,要正确地评价“叶公子高”,有必要对刘向编造的“叶公好龙”故事进行剖析。叶公确实有画龙的爱好,但龙是神化了的动物,不可能下降叶宅,“叶公好龙”折射出叶公所在地和所处时代龙文化的丰厚内涵。专家们还指出,汉代刘向描写的这一寓言故事,反映出汉代儒家思想走向独尊的地位后,对楚道之风等其他学派的贬斥。”正是居于这种原因,所以当很多孩子通过理解感悟到叶

4、公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一个口是心非的人之后,我便开始引导他们对叶公进行另一方面的分析。但是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及知识特点,所以在进行分析的时候,我特意向孩子们介绍了上述的那些资料,并鼓励孩子们多角度的、全面地对叶公进行评价,不要片面的看待一个人物。同时,还专门举了一个例子,那就是对狐假虎威反弹琵琶的故事。告诉他们,在这个故事中,人们对狐狸的勇气和聪明加以赞赏,寄予了“只要有勇气,再大的困难都会低头”的哲理;同时也告诉他们反弹要有“度”,不可走极端。本以为孩子们会领会到我的意图,顺利成章的体会到“叶公”此人的性格特点。可是没想到的是,我的一番引导,反倒让开始明白晓畅的寓意一下子变得混淆模糊起来。很

5、多孩子开始大胆的发言,但是发言的中心却是为叶公平反,因为刚才对叶公进行了不公平的评价。现在他们以为,叶公是一个大大的好人,所以身上不能有污点,因此必须要改变刚才对叶公不公平的评价。这样的局面,是我在上课前不曾预料的,这样的情况,甚至让在后面听课的刘校长也感到意外。看到孩子们发生了这样的“意外”,越来越脱离我开始的预设,所以不得不赶紧将他们拉了回来,重重地强调了开始他们理解的叶公是一个口是心非的人是非常正确的,便草草地结束了课文,再也不敢深究下去。课后,我不断地反思,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之下,还是没有学会怎样全面地去看待一个人,全面地去评价一个人。那么,是我的教学出了问题,还是孩子们的问题呢?原来,

6、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当注意重要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看来,道德情操的教育,是重在“潜移默化”的进行的,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将老师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如果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就更不能随意的进行,那样的话,只能适得其反。因此,我便总结出了一个规律,教师在教学语文的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文基础知识而外,还应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我们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总之,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何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做到“文道合一”,实在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在以后漫长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都应该好好的进行思考和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