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下册《远行靠什么》教学反思【二则】【名师】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60159555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下册《远行靠什么》教学反思【二则】【名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下册《远行靠什么》教学反思【二则】【名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下册《远行靠什么》教学反思【二则】【名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二年级语文下册《远行靠什么》教学反思【二则】【名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远行靠什么教学反思【二则】远行靠什么教学反思之一周二,我在本班上了远行靠什么。本课主要讲述了交通工具的发展史,让学生感悟到“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横跨几千年的历史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个大致的了解;而且有些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距较远,很多专业术语都是首次接触,如核潜艇、慈悬浮列车、军舰、汽艇、内燃机,蒸汽机等,生字词也多,要求会认的字16个;虽然是说明文,可是好词积累也不少,如: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疾驶而过、好梦成真,这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节课里,我重点是让学生能在预习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流利,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认识本课的新字生词,理解好词潜移默化中积累,懂得“随着科学的进步

2、,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的”含义。围绕目标,我对教学做了如下设计:首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查寻到的对交通工具的了解,引入课题,并记忆生字“靠”。然后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习生字词。最后理解课文,学习并积累词语,懂得“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的”含义,回答课后思考题:远行靠什么?对自己的教学思考如下:一、整个课堂属于常规教学,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课堂较为流畅,一切都是循序渐进。前半段时间重点是字词的教学和正音,朗读记忆。按照从文句词字的顺序进行,对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字词反复强调,板书朗读巩固。但在操作中,对生字的朗读、拓展组词还不够,而此部分的教学如果能将重点的词语和生字词的教学与难点句子的

3、流利朗读配合起来将更为落实。二、在正文的学习中,我出示了自学提示,让学生勾画不同时期的交通工具,然后依次学习。这样做虽然可以落实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但内容略多,对本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在与谢校长和众多老师的交流中,大家一致认为,如果将其中的重点段落教学进行落实和深入,效果会更佳。再次设计本课的教学,我便会这样做:将其他的段落以读带答,或者老师引读的方式进行简单处理,对第五自然段进行重点教学:先让学生自学,勾画这时发明了什么?都有哪些交通工具?然后老师引读回答;接下来看幻灯片,感受不同的交通工具,重点理解词语“川流不息、巡逻、疾驶而过”并朗读;最后小结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走得更快了,再次朗

4、读该段。这样的处理,不仅让学生对该段学得深入,对词语的理解到位,并且学习方法的指导也较之全面开花的设计更为清晰落实。远行靠什么教学反思之二 这篇课文,从表面看是在讲交通工具的发展,实质是在说科技的进步。教授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无法用“交通工具”来概括文中所提到的事物,如汽车、轮船、火车等。我试着引导学生说“交通工具”,但不知是我的引导方式有问题,还是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待提高,他们始终没能说出“交通工具”这个词。这让我很困惑,同时在心中滋生某种伤感! 他们不知道内燃机是什么,更不知道什么是核潜艇 他们想知道轮船和帆船有什么区别,太阳能汽车神奇在哪,为什么这里没有 他们问的问题好像都很简单,可都让我很难回答。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我突然觉得我在做一项很伟大的工程,好像是一项我个人无法完成的巨大雕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