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花园》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名师]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60158846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花园》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名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花园》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名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花园》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名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花园》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名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花园》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名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花园》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名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花园》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名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花园教学设计、反思及评析教学目标1. 结合“花园”的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法、除法运算的联系。教材分析这节教材将乘法与除法混编,创设了“花园”情境,其中蕴含着与“倍”有关的数学信息,既可以提出乘法问题,也可以提出除法问题。要求学生自己去发现、选择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法、除法运算的联系。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本校是一所农村省级规范化学校,所在地区经济较发达,学生家长都比较有文化素养,

2、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学生见识广,知识面比较宽,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多。他们从一年级开始使用这套教材,熟悉这套教材的设计思路,学习方法灵活多样,学习兴趣浓厚,能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善于发表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见解,会自主学习,并能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实录(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问题歌曲引入。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师:老师知道同学们很喜欢春天,我们跟着小黄鹂一起到春天的花园里看一看,好吗?(课件出示:花园图)师:春天真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先观察思考

3、,然后进行交流。生1:小鸟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鸟比蝴蝶多几只?生2:小鸟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鸟和蝴蝶一共有几只?生3: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一共有多少朵?生4: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白花比红花少几朵?生5: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红花的朵数是白花的几倍?师:同学们,你们能解答这位同学(指生5)提出的问题吗?请你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学生独立解答。)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呢?生1:我是用图表示的,我用表示白花,用表示红花,第一行画了2个,第2行画了8个,我圈了圈,就知道8里有4个2,所以8朵红花就是2朵白花的4倍。生2:我用82=4,红花是白花的4倍。生3:我和他们的不一样,我

4、列成了842,现在我知道我的错在哪里了。师:谁还有其他的问题?生4:蝴蝶有4只,蜜蜂的只数是蝴蝶的2倍,蜜蜂有几只?(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生5:小鸟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鸟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生6:小鸟有24只,蜜蜂有8只,小鸟的只数是蜜蜂的几倍?(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现在我们请同桌互相检查,看有没有不同的解法。生1:我们俩的不一样,算蜜蜂有多少只,我是用图来表示的,我用表示蝴蝶,第一行画4个,用表示蜜蜂,第二行先画4个,再画4个,我就知道蜜蜂有8只啦。生2:我是列算式,428(只)。生3:我的同桌,漏写了单位“只”。生4:

5、我的算式后面多写了单位“倍”。现在我知道了“倍”不是单位。师:同学们检查得可真仔细,希望出错的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要认真细心,不要再出现类似的错误。(二)试一试师:春天的景色这样美丽,会唱歌的小黄鹂也飞来说(大屏幕出示小黄鹂,及画外音):同学们真聪明,我也带来了几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如果你们都做对了,我会带你们到一个更美丽的地方去玩。同学们愿意试试吗?1. 课本第50页试一试第1,2题。(学生直接填写在书上。)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实物投影出示生的练习。师:先看第1题,和这位同学不一样的请举手,说说哪里不一样,为什么?生1:我忘圈了。师:你没有圈,就列对了算式,不错,不过今后做题时

6、一定要按要求去做。师:再看第2题,和这位同学不一样的请举手。(学生纷纷举手。)生1:我列的算式是4乘2等于8,因为我知道有4个哭脸,笑脸的个数是哭脸的2倍,就是求2个4是多少,所以我用乘法计算。师:你说得真好,出错的同学明白了吗?大家都和同桌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小结。2.小医生门诊。(1) 的个数是的 3 倍。列式为: 623 ( )(2)的个数是的4倍。 有 8 个列式为: 248(个) ( )(3)有2个,的个数是的5倍。有 10 个列式为: 1025(个) ( )(4)有2个,有10个,的个数是的 5 倍。列式为: 1052 ( )师:同学们

7、都检查完了吗?谁愿意把自己的判断结果说给大家听一听?请同学们认真听,如果有不同意见请举手。学生汇报。生1:1对;2对;3错;4对。师:你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判断吗?生1:第1题我在上2个一圈,2个一圈,正好圈了3个2,我就知道的个数是的3倍了。第2题我知道有2个,的个数是的4倍,1倍是1个2,4倍就是4个2,4个2就是8,所以就有8个。第3题知道有2个,的个数是的5倍,有10个,算式应为2510。第4题有2个,有10个,10里有5个2,所以1052。学生纷纷举手。生2:他的第4个题判断错了,因为有2个,有10个,求是的几倍,就应看10里有几个2,列式应为1025,所以他的判断是错的。(三)练一

8、练画外音,小黄鹂说:“同学们可真棒!请跟我来,你们看这里有多么美,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说一说,谁的只数是谁的几倍吗?”1. 课件出示:夏季图。(第51页第3题)师:同桌2人一组,互相提问题并解答。2.同桌讨论。3.汇报交流。生1:有3只大青蛙,有3只小青蛙,大青蛙的只数是小青蛙的几倍?我们的算式是331。大青蛙的只数是小青蛙的1倍。生2:有4只张嘴的青蛙,2只不张嘴的青蛙,张嘴青蛙的只数是不张嘴青蛙的几倍?我们的算式是42=2。张嘴青蛙的只数是不张嘴青蛙的2倍。生3:螃蟹有4只,小鸭有2只,螃蟹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我们的算式是422。螃蟹的只数是小鸭的2倍。生4:小鸭有2只,小虾有12只,小虾的

9、只数是小鸭的几倍?我们的算式是1226。小虾的只数是小鸭的6倍。生5:青蛙有6只,小鸭有2只,青蛙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我们的算式是623。青蛙的只数是小鸭的3倍。生6:小虾有12只,螃蟹有4只,小虾的只数是螃蟹的几倍?我们的算式是1243。小虾的只数是螃蟹的3倍。生7:小虾有12只,青蛙有6只,小虾的只数是青蛙的几倍?我们的算式是1262。小虾的只数是青蛙的2倍。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给这幅美丽的图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而且都得到了解决。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明天上课再来交流,好吗?(四)师生共同总结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会用图表示几倍了。生2:我学

10、会了看图提问题、列算式。师: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可真不简单,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家庭作业:教科书第51页练一练第1,2题(填写在书上)。教学反思课一开始,先为学生创设一个熟悉、优美的“春天的花园”情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数学信息,搭起了问题的平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在解决“红花的朵数是白花的几倍”时,有的同学用图来表示,也有的同学用文字来叙述,还有的用算式来解决,体现了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试一试”“练一练”“玩一玩”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经历自主探

11、究的过程,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倍”的意义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自由的学习空间,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实际生活,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们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小主人。案例点评1. 教师为学生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这节课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提出要求,指导活动,进行总结,也体现了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

12、与合作者。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设计问题,由生活情境引入,密切联系实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用数学,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编者点评1. 教师非常重视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老师都要求学生先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然后进行小组互评或全班交流、反馈。这样的安排,不仅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多,而且老师的指导也更有针对性。2.学生用画图求倍数的方法,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用图形或算式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思想,也是同样有价值的。用图形解释或表达思考过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语言,了解学生数学理解的水平,而且有助于他们体会“形数结合”的数学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