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1框 家的意味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144331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1框 家的意味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1框 家的意味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1框 家的意味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1框 家的意味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1框 家的意味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1框 家的意味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 第七课 亲情之爱 第1框 家的意味教案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1 家的意味【教学设计思路】课标分析本课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 “交往与沟通”部分编排。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 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 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 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增强与家人共 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本课内容的教 学,旨在引导学生在深刻认识到父母无私关爱的基础 上,培养学生孝敬父母长辈的感恩之情,增进与父母 长辈的感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长辈。教材分析家的意味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

2、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调适逆反心理。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本课分为两个层次:其一通过对家庭功能的分析和对亲情的情感体验,理解“家”的内涵和“家”的意义;其二通过体悟“中国春运”这一中国独有的社会现象,让学生理解在中华家庭文化中,家的深厚意味和丰富内涵。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中“家规”“家训”的探究,引出中国家庭文化中“孝”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对家庭美德深入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学会孝亲敬长。学情分析 初中生对于“父母”“家庭”的概念并不陌生,但由于他们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心理发展阶段,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

3、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而且不懂得珍惜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因此,需要通过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学法指导为了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课堂上引导学生 讲体会、谈感受、说感悟;在课外,帮助学生查阅资料、 制订方案、落实行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 热情,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境,让学生在热烈 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并将课堂上培养起来的情感 化作课堂外的实际行动。教学准备(1)了解本班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2)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本课的教学内容。(3)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搜集教学所需要的资料。(4)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知识

4、目标(1)知道家庭的含义。(2)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情形和家庭的功能。(3)懂得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能力目标(1)通过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2)通过小组合作收集、展示“家规家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3)在生活中,增强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提高辨别家庭传统优劣的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亲敬长,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情感,弘扬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的责任意识。(2)认同家庭的优良传统、家人的优良品质、孝亲敬长的优良美德。【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家庭对成长的意义,热爱自己的家庭难点:孝亲敬长的意义与做法【教学方

5、法】(1)教法:创设情境、设疑提问(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资源】图片及相关人物故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了泥土,嫩芽才会长大;有了阳光,枝芽才会开花;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我们的家。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爱我们的父母就开始为我们编织美丽的梦想甚至为我们起好了名字。(请23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名字的含义)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父母对我们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那么,什么是家呢?让我们一起进入这节课的学习吧。自学互研(1)自主学习:认真熟读教材P71-75内容,独立完成学案中的填空部分内容,并在教材相应位置标记。(2)合作讨论:各小组对疑难问题进行

6、讨论,对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给老师。(3)小组要求:学习组长、政治学习组长认真负责,做好督促检查,确保共同提高。课堂探究知识点一 生命的居所多媒体展示材料,请学生自读下面材料思考并探究问题,小组交流。2015年6月9日,中宣部、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10户全国教子有方“最美家庭”的先进事迹。汪宝桂、刘世昌、刘聪玲等10户全国教子有方“最美家庭”,崇尚家庭美德、注重家庭教育,悉心建设家庭这个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用优良家风涵养子女心灵,用言传身教促进子女成长。在全社会公开发布他们的事迹,对于引导人们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7、自主探究,小组交流:(1)家的含义是什么?(2)我爱我家:家有着浓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你认为家意味着什么?(3)感受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你认为家庭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归纳:家,是我们经常说的一个词,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常把一个单位比作是自己的家,比如:学校是我家,工厂是我家,班级是我家。歌曲大中国把中国比作我们共同的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狭义的家,狭义的家和家庭有关。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庭关系包括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收养关系。家意味着:家是生命的居所。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家是代代传承、

8、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家庭最大的特点是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记忆,展示知识点:1家庭的含义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2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3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家不只是一所房子、某个地域,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知识点二 中国人的“家”多媒体展示新、旧两首游子吟,请学生自读下面思考并探究问题,小组交流。3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游子吟新编老爸手中

9、钱,儿子身上花,临行迟迟给,意恐进网吧。问题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你对新、旧两首游子吟的感受。(2)为什么要孝亲敬长?(3)如何孝亲敬长?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引导归纳: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这两首诗均表达了父母的关爱,父母对自己生活的关心,对自己品行的关注。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我们要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从现在开始,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法律义务。做到孝亲敬长

10、我们要懂得:尊敬、倾听、感恩。师生共同总结,理解记忆,展示知识点:1.孝亲敬长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 国公民的法律义务。2.尽孝在当下 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 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家的内涵、家庭关系及中华传统家庭文化的作用。人生旅途,不管我们在哪里,最终会回到那个属于我们的温暖的家,让爱常驻你我他的家。网络构建课外拓展新“24孝”行动标准01.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0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0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04.亲自给父母做饭。05.每周给父母打个

11、电话。0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0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0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09.教父母学会上网。10.经常为父母拍照。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12.打开父母的心结。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当堂演练1.有这么一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说明家庭具有(A)A.教育功能 B.抚育和

12、赡养功能 C.人口生产功能 D.消费功能2.“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你对“家”的理解是(B)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家是一个住所,只是我们居住吃饭的地方家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家中有亲人,家中有亲情A. B. C. D.3.“回家给父母洗洗脚”。这里某校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D)A.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解学习压力 B.从小学会自立自强,争做家庭小主人C.让学生明白洗脚是孝敬父母的最佳方式 D.体会父母辛苦,培养孝敬父母的美德4.“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下列语句不适合

13、作为“好家规”的是(C)A.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B.百善孝为先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D.不学礼无以立5.中国的春运,可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而这个景观的背后,流淌的却是最有中国味的浓浓亲情。(1)从春运时人们拥挤的身影和焦灼的神情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略。(2)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什么?在中华文化中,家有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3)在中国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你打算如何做到孝亲敬长?尊敬: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如有不同见解,不急于反驳,理性地与他们沟通。倾听:与双亲长辈保持亲近、融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心声。双亲长辈不在身边时,要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感恩: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认真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是一种感恩;了解双亲长辈的喜好,体谅他们的辛劳,平日里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家人一起建设家庭,也是感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