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疫情报告专业知识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123509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毒疫情报告专业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梅毒疫情报告专业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梅毒疫情报告专业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梅毒疫情报告专业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梅毒疫情报告专业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梅毒疫情报告专业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毒疫情报告专业知识(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梅毒疫情报告专业知识梅毒疫情流行病学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XX-XX年梅毒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影响梅毒流行的诸多因素,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XX-XX年陈仓区梅毒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XX-XX年陈仓区共报告梅毒病例261例,年平均发病率/10万,年发病率从XX年的/10万增长到XX年的/10万;男女之比为:1;岁以上人群发病占.%;无明显季节高峰;隐性梅毒、一期梅毒、二期梅毒、胎传梅毒、三期梅毒分别占%、%、%、%、%,

2、报告病例数逐年增长。结论XX-XX年陈仓区梅毒疫情日益严重,发病率逐年上升趋势,中老年感染者比重较大,应加强性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安全性行为;对高危人群开展梅毒筛查、加强医疗消毒,以有效控制梅毒的流行。梅毒是常见的对人体危害严重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其发病有增加趋势。为了解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梅毒流行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对XX-XX年陈仓区各级医疗机构网络报告的梅毒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初步了解陈仓区梅毒流行趋势和人群分布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资料来自陈仓区各级医疗机构、性病专科门诊上报至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的数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XX-

3、XX年全陈仓区性病疫情网络报告中梅毒报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梅毒诊断标准参照梅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梅毒诊断标准。2结果梅毒发病情况XX-XX年全陈仓区累计报告梅毒病例261例,占报告性病总病例数的%;梅毒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年发病率从XX年的/10万增长到XX年的/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10万,见表1。梅毒病情分期XX-XX年,共报告隐性梅毒168例,占%;一期梅毒72例,占%;二期梅毒16例,占%;胎传梅毒4例,占%;三期梅毒1例,占%。隐性梅毒、一期梅毒及二期梅毒报告病例数均呈逐年增加趋势,以隐性梅毒尤为明显,见表2。梅毒患者地区分布全区18个镇,均有梅毒病例报告,病例以虢镇、潘溪、桥

4、镇和县功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和%。梅毒患者性别分布XX-XX年报告的261例梅毒病例中,男性140例,女性121例,男女性别比为:1,见表3。梅毒患者年龄分布共报告261例,最小的为刚出生的婴儿,最大的89岁;119岁5例,占%;2039岁63例,占%;4059岁96例,占%;60岁以上87例,占%,梅毒感染者主要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岁以上人群发病占.%。梅毒患者职业分布报告农民167例,占%;离退人员28例,占%;工人24例,占%;干部7例,占%;家务及待业5例,占%;散居儿童4例,占%;民工3例,占%;餐饮食品业3例,占%;商业服务3例,占%;其他17例,占%。3讨论梅毒流行趋势

5、据报道,近年来全国及省内梅毒均呈上升趋势,XX年全国梅毒报告发病例数超过淋病,在XX年国家卫生部公布的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中,梅毒已从XX年的第5位跃居XX年的第3位,已成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性病1,10。自XX年以来,陈仓区梅毒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发病率从XX年的/10万增长到XX年的/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10万。XX年上升至陈仓区乙类传染病顺位第3位,超过了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仅次于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可能与人们的性道德、性观念、性行为改变有关,卖淫嫖娼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2,5;也与“非典”后加强了疫情报告工作,“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逐渐完善、

6、漏报或不报现象逐年减少有关;另外,由于陈仓区实行性病匿名就诊的制度,往往无法对梅毒病人追踪随访,还可能存在重报、误报的现象,疫情上升的真实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核实。梅毒分期隐性梅毒、一期梅毒及二期梅毒报告病例数均呈逐年增加趋势,以隐性梅毒尤为明显。隐性梅毒亦称潜伏梅毒,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体内存在苍白螺旋体,梅毒血清试验呈阳性,所以具有传染性。可通过性接触、血液途径、母婴等方式传播。由于隐性梅毒无任何临床症状,易被忽视,容易成为潜在传染源,女性患者还有可能经过胎盘传给胎儿,危害更大。早期梅毒传染性强,病原较易扩散,将导致陈仓区今后几年梅毒发病仍可能居高不下。早期梅毒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将

7、会演变成晚期梅毒,而晚期梅毒的治疗则非常困难,且愈后差6,7。提示卫生行政部门应不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性病治疗市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加强对梅毒的疾病监测、疫情管理;临床医务工作者除早期发现、规则有效地治疗梅毒患者外,还应开展健康咨询,鼓励患者主动带性伴就诊,尽可能扩大防治范围3,8。梅毒人群分布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79岁的青壮年及中老年,占全部报告病例的%;职业以农民、离退人员和工人为主,占全部报告病例的%,尤其以农民居多,占报告发病数的%;60岁以上离退人员发病数占%,这可能与这一阶层的人员比较悠闲,有一定的经济能力,生活压力比较小,其中部分人精神空虚,寻求刺激有关;已建成市区发

8、病占%。今后应对农民、离退人员和工人加强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在娱乐场所开展安全套推广使用的干预活动,防治工作应以城区为主。梅毒传播途径与艾滋病相似,梅毒发病率的增长,也将大大促进艾滋病的蔓延。性病艾滋病从本质上讲是社会病、行为病,不良的行为和缺乏防治知识是造成性病艾滋病传播、流行的主要问题,因此,梅毒的预防与控制迫在眉睫,各级政府、卫生行政、医疗、公安、教育、计划生育、妇联等部门,应紧密配合,共同加强性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把性病艾滋病防治内容纳入中学、大学和各种职业教育的教学大纲;与艾滋病防治相结合,利用政府领导和广大群众对艾滋病防治的重视,加大梅毒及其它性病的防治工作,加强低档暗娼的干预力度

9、,针对高危人群提倡安全性行为;针对高危人群开展HIV抗体检测的同时,加强梅毒抗体的检测,对术前、住院病人进行梅毒监测4,9;加强对辖区性病诊治医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治水平,进一步提高梅毒的检出率,及时有效地治疗梅毒感染者,加强医疗消毒,尤其要加强对孕产妇的监测和母婴阻断,降低胎传梅毒的发生,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梅毒的流行。关于梅毒的研究进展(一)梅毒概述梅毒(syphilis)是苍白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并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梅毒的病原体为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又称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形态呈柔软纤细的螺旋状,体长620

10、pm,宽01,螺旋有8一20个,运动特征为弯曲移动、绕轴转动和前后伸缩运动。梅毒螺旋体属于厌氧菌,在体外不易生存,煮沸、干燥、常用的消毒剂均可致其死亡,但对潮湿、寒冷的环境具有较强耐受力。(二)梅毒的流行病史1)梅毒在全球已有五百多年的流行历史。1493年哥伦布第一次探险时将梅毒带到欧洲大陆。2)梅毒于16世纪初传入我国,是建国初期最主要的性传播疾病,经艰苦的综合防治,1964年基本消灭了梅毒。3)自20世纪80年代梅毒在我国再度流行以来,其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增长。4)据XX年9月12日发布的重点疫情报告,梅毒位于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前五位。5)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新发成人梅毒

11、约为1200万例,主要在发展中国家。(三)梅毒检测的新技术1)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最先进的检验技术之一,直接检测TP的DNA物质,敏感特异。但在普通实验室操作中容易造成PCR污染,且仅用于检测病原,故并不能取代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报道指出其未显示敏感性等方面优势。检测的样本范围也很广。全面PCR明显优于血清PCR。2)19S-IgM荧光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该方法目前大多用于诊断先天梅毒。FTA-ABS-IgM试验通过对IgG和IgM的分离,排除了IgG的封闭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的干扰,并使新生儿先天梅毒血清学诊断试验不受母体IgG的影响。现在大多认为在新生儿血清中发现梅毒螺旋体IgM的检

12、测是可靠且最可行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学者提出:只要FTA-ABS-19S-JgM试验阳性,就必须对新生儿进行抗梅毒治疗。其缺点是操作复杂费时,结果判读易受操作人员经验影响等。(四)梅毒细胞免疫研究进展i.研究的三大方面基础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从分子水平寻找TP的致病抗原成分和基因。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TP感染患者的免疫状况。寻找更新的特异性强和敏感性高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由于在活体外通过人工细胞来培养及繁殖TP的实验迄今一直尚未真正成功,所以对其各方面的研究均受到限制。机体对TP的免疫学作用如何影响梅毒的发病至今也还没有完全阐明。ii.各种细胞因子在梅毒免疫中的作用白介素一2(xnterleukin

13、一2,IL一2)与梅毒细胞免疫是分子量约为15kDa的糖蛋白,主要由活化的Th1细胞产生,具有刺激T细胞增生、增强单核一巨噬细胞活性等作用,可抗感染、抗肿瘤等。早期梅毒患者的外周单核细胞产生IL一2达到最大量,此后PBMC产生IL一2则明显下降。白介素一4(Interleukin一4,IL一4)与梅毒细胞免疫Th2型细胞因子IL一4表达与患者血清RPR试验转阴时一间呈负相关二期梅毒患者的IL一4水平显著高于一期,IFN一Y显著低于一期白介素一6(Interleukin一6,IL一6)与梅毒细胞免疫TP可诱导活化的单核一巨噬细胞产生IL一6。进而刺激B细胞生长、分化和Ig分泌。增加IL一2产生,

14、协同IL一2增强CTL中穿孔素基因的表达。其它细胞因子IL-8,IL-10,IL-12,IL-13,干扰素Y(interferon一Y,IFN一种),肿瘤坏死因子a(tumourneerosisfactor,TNF一a)。iii.梅毒螺旋体抗原在梅毒免疫中的作用(一)梅毒螺旋体抗原的概况梅毒螺旋体的全部基因组DNA序列已经被解析。通过重组梅毒螺旋体DNA的克隆以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制备出多种重组TP抗原。有研究指出至少由九种梅毒螺旋体蛋白可以作为主要的免疫原性蛋白。TP15,TP17,TP47为主要梅毒螺旋体的鉴别抗原。TPN15在TP膜蛋白中的含量相对较少,但在免疫印迹试验中与人梅毒血清间

15、显示了超强的反应性,同时对实验梅毒兔的淋巴细胞有很强的增生反应,表明15kD蛋白不仅具有较强的体液免疫原性,而且有较强的细胞免疫原性。iv.主要应用的实验技术Immun-softbold技术是纯化抗原蛋白或DNA直接结合在固相载体(如硝酸纤维膜)上制备诊断条,可用于进一步的分子杂交或抗体检测。酶联免疫斑点检测技术当今世界上检测生物体细胞免疫水平的最佳技术之一,是一种从单细胞水平检测分泌抗体的细胞或分泌细胞因子的细胞。(五)梅毒治疗最新进展目前梅毒治疗仍然以青霉素为主要治疗手段。但中国部分医院采用“TP免疫强化清毒疗法”。其原理为:1、抑制螺旋体的繁殖螺旋体以横断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其增代时间为3033小时。TP免疫强化清毒疗法采用高效药物分子抑制螺旋体的活性,破坏其基因表达过程,丧失繁殖能力,从根本上保证治疗后不再复发。2、融解、杀灭螺旋体TP免疫强化清毒疗法独特的高效药物分子,能够直接快速渗透到螺旋体组织,融解、杀灭螺旋体。3、修复受损组织功能TP免疫强化清毒疗法采用多种药方,包括进口生物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