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121915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XX-XX学年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第I卷(共60分)一、选择题1.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一学派应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2举荐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举荐者与被举荐者通常都是世族大家之人,结果出现了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这种现象渊源于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中央集权制3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

2、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语句与“此制”相符合的是A三代用人,贵以袭贵,贱以袭贱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4下图所示装置由东汉太守杜诗创造。它实现了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装置主要用于A灌溉B制瓷C冶铁D纺织5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汉朝实行该规定的目的是A经济困难,倡导物尽其用B尊儒学为正统,强调社会礼仪C羞辱商人,推行重农抑商第4题图D重视法家学说,宣扬政府权威6黄宗羲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也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下列对黄宗羲思想的评述,

3、正确的有猛烈批判君主专制,促进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矛头直指君主制度,具有近代民主启蒙色彩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发展了儒家思想虽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先声ABCD7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A诗经B老子C庄子D离骚8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D台儿庄战役9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

4、维某年四月五日,苏维埃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该文中的“某年”可能是A民国二十年B民国二十四年C民国二十六年D民国二十九年10毛泽东于1935年2月在忆秦娥娄山关中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是指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B进军井冈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C遵义会议,中共不断走向成熟D长征胜利,中共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1下图是杭州某商店的一幅宣传画,判断这幅宣传画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期?A甲午战争期间B一战期间C国民革命期间D抗日战争期间第11题图12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

5、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A魏源B严复C陈独秀D孙中山13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也曾使国人振奋。下面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实业救国民主与科学“自强”“求富”“超英赶美”ABCD14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15阅读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粮食产量糖料产量油料产量棉花产量第15题图造成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的实施B三大改造的进行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文化大革命

6、年8月,原温州市革命委员会转发了市工商局关于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全面整顿、登记、发证工作的报告的通知,1844位个体户统一领到了营业执照,成为温州乃至全国第一批具有合法身份的个体户。这说明A温州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C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D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占主体地位17右图是某收藏者收藏的一张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十月的结婚证书,这张结婚证书反映出当时A社会婚姻呈现守旧特点B社会风俗呈现中西合璧趋向C国际政治形势影响民俗D国共对峙对民俗有巨大影响第17题图18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写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

7、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下列我国的科学技术成果,最能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浪漫情景的是A核武器技术B生物工程技术C地质学技术D运载火箭技术19伯利克里执政时代,下列机构成员的产生方式能够体现轮番而治原则的是十将军委员会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A.B.C.D.20.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做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等明显的狭隘性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21汤因

8、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C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是A西方的殖民扩张B东西文明的交汇C工业革命的兴起D世界人口的迁移23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调整工业生产B实行“以工代赈”C调节

9、农业生产D整顿财政金融24右图为苹果公司最初的LOGO,图片外框写着“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该公司作此选择最可能的理由是牛顿的经典第24题图力学理论A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C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25右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著名战役示意图,该战役A发生在1943年7月B是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战C将开罗会议的具体决定付诸行动第25题图D使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局面26【加试题】有学者发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后来又发现刘向的烈女传有记载,“杞梁之妻?就其夫之尸于城下

10、而哭之,?十日,而城为之崩。”唐代杞梁妻首次将故事时间移到秦朝时,并将“崩城”变成“崩长城”。这表明A历史研究可以采用民间故事,但必须详加考辨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史学研究必须通过考古获取第一手资料D历史年代越近,人们对于历史的评价越客观27.【加试题】右图为美国时代周刊1962年8月刊的封面,反映了柏林墙给德国人民造成的苦难。柏林墙有一个美丽的代号“中国长城第二”。关于长城和柏林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设施,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政治产物第27题图长城是中国古代国家分裂的标志,柏林墙是现代德国分裂的标志长城为抵御游牧民族的铁骑而建,柏林墙为阻止西方势力的渗透而筑长城

11、和柏林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和德意志民族的象征ABCD28.【加试题】全球通史中说:“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战争继续得越久?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当时列宁提出的要求是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推翻罗曼诺夫王朝C全部政权归苏维埃D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29.【加试题】马恩河战役后,交战双方陷入持久的阵地战,对此,德国参谋总长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强B德国的海上优势被削弱C俄国在东线发动了进攻D德国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30.【加试题】它是颐和园全园中的最高处,它虽极像木结构,但实际上没有一根木料,

12、全部用石砖拱券砌成的,没有枋梁承重,又称“无梁殿”。这座建筑是A佛香阁B智慧海C排云殿D德辉殿第卷(共40分)二、非选择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四千余年,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形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吾侪及身而见之中国近现代史之阶段也。此不学所谓两大转型也。唐德刚晚清七十年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13、宪法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帝制与民治”各指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帝制转民治”这一社会巨变的性质。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建国初期政治建设的成就?并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四千年来”的政治发展趋势。XX年秋蓬南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检测题一、选择题1钱穆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导论中说:“封建社会是各有封疆的,各各关闭在各自的格子里面?诸侯们各自涨破了他们的各自格子,?郡县的新国家,便逐渐形成,其姿态与性质,与旧的封建国家决然不同。到战国时,七国乃至九个大强国,几乎全是郡县的新国家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分封的诸侯国是小国寡民B战国产生了中央集权国家C各国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D郡县出现适应了争霸需要2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分封建国B剥夺王侯爵位C推恩令D监察制度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