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二,张之洞提到修建铁路的好处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121822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根据材料二,张之洞提到修建铁路的好处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根据材料二,张之洞提到修建铁路的好处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根据材料二,张之洞提到修建铁路的好处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根据材料二,张之洞提到修建铁路的好处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根据材料二,张之洞提到修建铁路的好处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根据材料二,张之洞提到修建铁路的好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根据材料二,张之洞提到修建铁路的好处(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根据材料二,张之洞提到修建铁路的好处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工业高媛(厦门大学医学院临床八年学号)摘要:张之洞是晚晴重臣,是清末洋务运动的殿军人物,以政绩闻名于世。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上,全面展开洋务事业,修建芦汉铁路、开办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设立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等等,可谓大气魄、大手笔。张之洞办实业虽不成功,但应视其为是一个探索者的失败,因为他毕竟起到了铺路石子的作用。关键词:张之洞洋务运动近代中国工业0.引言张之洞是晚晴重臣,是清末洋务运动的殿军人物。他一生致力于兴学堂、办实业、

2、练新军、御外侮。张之洞对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毛泽东对张之洞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1.张之洞简介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人,同治进士。历任湖北学政、四川学政,倡导经史实学。后擢升为封疆大吏,外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再任湖广总督,其次两次署两江总督,生平业绩以督鄂期间最为显要,1907年后,晋升为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授军机大臣兼管学部。仕途上一路春风,卒谥文襄,后世以张文襄公尊之。2.张之洞兴办洋务企业的缘由张之洞下定决心大办洋务企业,是在1884年7月署理两广总督以后的事。当时有两个条件促成了他的转

3、化。第一是,中法战争的直接刺激。当时他负责抗法前线将士的响械,枪支弹药的粗劣不一和严重不足,给予张之洞很深的感触。战后他冷静地总结这一教训时说:“自法人启衅以来,历考各处战事,非将帅不力,兵勇之不多,实因水师之无人,枪炮之不【1】具。?兹虽款局已定,而痛定思痛,宜作卧薪尝胆之思,及今不图,更将何待?”第二,李鸿章胁迫他撤兵求和的间接刺激。他在中法战争中竭力主战,为战争运筹操劳,深受朝野的赞誉。但在前方获得初步胜利的时候,李鸿章却一意主和,责令张之洞:“如期停战撤兵。【1】倘有违误,致生他变,唯都督是问。”这使张之洞一方面对李鸿章感到很恼火;另一方面又感到自己的洋务实力,远不如李鸿章,因而无力左

4、右朝局,非大办洋务迎头赶上不可,甚【2】至发出了“洋务为今日要政”的呼声。自此以后,张之洞才完成了从清流健将向洋务新秀的转化过程,利用广东的有利条件,雄心勃勃地筹建起枪炮厂、炼铁厂、纺织厂等大型洋务企业,要向老牌洋务李鸿章一比高低。3.兴办洋务企业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上,全面展开洋务事业,修建芦汉铁路、开办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设立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等等,可谓大气魄、大手笔,使武汉成为继上海、天津之后重要的洋务基地。首先是湖北枪炮厂的建立,1890年选定汉阳龟山北麓为厂址,派专人督工建造,除在广东订购的机器外,又陆续添购了不少机器。厂内分厂林立,聘有德国技师担任技术指导,能制造最新式的快枪

5、和快炮,所造的口径厘米步枪,成为闻名全国的“汉阳造”步枪。从1894年开始投产至1907年的十余年间,共造步、马枪11万余支,枪弹4千余万颗,各种快炮740余尊,前幢钢炮120余尊,各种开花炮弹63万余颗,前撞炮弹6万余颗,枪炮器【3】具各种钢胚44万6千余磅,无烟火药27万余磅,硝钱水2百余万磅。这个厂生产的军火,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大大超过李鸿章创办和控制的当时清政府最大的军用工业江南制造局。【4】后者在1867年至1894年的28年间,共只造成各种枪51285枝,各种炮585尊,而且式样都很陈旧。难怪张之洞1903年在两江总督任内狠狠批评江南制造局:“费工多而出枪少,近来陆续添机,渐次整顿

6、,每日仍只能出枪七枝,一年只能出枪二千余枝,既不合算,且于【5】武备大局无裨。其炮厂所造车炮,亦不尽适用。”这一批评,话中有话,张之洞是凭着湖北枪炮厂的资本,在间接指责李鸿章。汉阳铁厂是张之洞在武汉兴办的第二个洋务近代大企业,1891年1月动工兴建,至1893年冬,各分厂陆续建成,拥有化铁炉2座,炼钢炉4座,并另设洗煤机、炼焦炭炉。共用去【6】经费计库平银两。全厂机器设备和主要建筑材料,全部购自英、德等国,并聘用30一40名外国技师主管技术指导。至1895年10月中旬止,全厂共生产生铁5660余吨,钢1390余吨。这个企业在当时,不仅是武汉地区和全中国规模最大的近代钢铁联合企业,而且在远东和全

7、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大企业,比日本1901年兴办的八蟠制铁所规模要大得多。张之洞兴办的汉阳铁厂,尽管在他手里的实绩不大,后来的发展也不够理想,但客观上对武汉地区乃至全国近代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张之洞在武汉兴办的第三个洋务近代大企业,是布、纱、丝、麻、纺织四官局。1890年,湖北织布局正式成立,厂址选定在武昌文昌门外,1891年1月开工建厂,5月至10月,英国机器设备陆续运到,1893年1月正式投产。全局拥有布机1000台,纱锭30000枚,工人2500人,并聘用外国技师数名作技术指导。全部费用共计银两。布局投产后,所出纱布,产销两旺,供不应求,每年都有盈余,促使张之洞决心增办南北两纱局,于

8、1894年,向英国订购纱锭以及各项机器全套。次年4、5月间,所订机器陆续运到,北局先行建成,于1897年正式投产,拥有纱锭60656枚,工人1600人。南局因经费难筹,始终未建成。纱局费用共计银两。湖北缥丝局,筹建于1894年,局址设在武昌望山门外,属官督商办性质,开办费6至8万两,拥有堤丝车308台,工人30。人,每日能制成上等品30斤,普通品近20斤,用湖北当地原料,制成品全部运上海销售。湖北制麻局,1898年设立,局址在武昌平湖门外,制麻机40台,均购自德国,开办费用共花银70余万两,建厂安机费时5、6年始建成。拥有工人463人,原料用湖北生产的爷麻,生产各色麻布、麻纱等,销于汉口市场。

9、布、纱两局,开始几年虽有盈余,如纱局1899年曾获利5万两。1890年后,由于外资在华纱厂的竞争,加上管理不善,纱布滞销,两局均出现亏损,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灵,被迫先后停产,丝、麻两局也被波及,同时停工。于是,纺织四官局,不得不于1902年,由商人韦紫封、邓纪常组织的应昌公司承租接办,租期20年。张之洞花去近400万银两,历时5、6年,艰苦创建的这一庞大近代企业,虽然成效不大,但在武汉地区,四局均属首创,织麻局更属全国首创,这对武汉地区近代化,乃至全国的近代化,其影响无疑是不小的。4.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工业张之洞与他创办的洋务企业虽已成为过去,可是他为中国工业现代化作出的努力,则应该得到承认。

10、早在上世纪50年代之初,毛泽东与黄炎培等人回顾中国工业发展历程时,就曾特别强调“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1958年夏季,毛泽东在武昌与王任重等人谈话时又再次说道“湖北的工业基础,如汉阳铁厂、纺织厂、兵工厂、京汉铁路,都是张之洞带头办的。”这些都是对张之洞办实业的肯定。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张之洞办实业虽不成功,但应视其为是一个探索者的失败,因为他毕竟起到了铺路石子的作用。参考文献:【1】张文襄公全集电稿五。【2】张文襄公全集公犊八,第93卷,第22页。【3】参见陈夔龙:庸庵尚书奏议第9卷。【4】江南造船厂厂史第33页。【6】江南制造局记第2卷,第46页。【6】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

11、册,第887页。(转载于:写论文网:根据材料二,张之洞提到修建铁路的好处)课程名称:授课学期:大学一年级上学期授课教师: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成绩:提交时间:中国近代史纲要孙康XX贺振庭XX年12月日27张之洞与湖北近代化-社会学系贺振庭摘要张之洞是晚清重臣,也是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889至1907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期间,对湖北近代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对整个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具有重要影响。他“中体西用”的思想在洋务运动期间发挥着重要作用。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创造的奇迹以及他关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思想理念对如今仍有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关键词张之洞;湖北;近代化

12、:启示张之洞之所以来到武汉,是因为芦汉铁路的建造。长期以来,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让国人对外知之甚少,乃至于众多朝廷官员对铁路这一事物仍存有“奇技淫巧”的歧视态度。1880年,直隶提督刘铭传上奏要求从北京出发修建四条铁路。李鸿章上奏支持,然而反对者以“地脉毁坏”“民生失计”之类的迂腐理由不同意这一提议。反对者刘锡鸿在罢议铁路折中提到修铁路“势之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尽管他承认“火车实西洋利器”,但是火车是与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法律法规,

13、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等相适应的,“断非中国所能仿行”。这种认为“技艺”与“政俗”应当配套的观点其实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但其中盲目排外,不予以吸收其先进性的思想并不可取。另一方面,刘锡鸿也未能将视角转换到改革国内制度上来。这场关于修建铁路的争论持续了数年,某些守旧官员甚至视言修铁路者为“直欲破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的罪人。而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上奏平息了这场争论。他认为,修筑铁路是有利国计民生的,因为有了铁路,西方才能“驯至富强之一大端”。因此,中国“自不得不采彼长技以为自强之助”。接着他提出,修筑铁路要能够“经营全局”,从芦沟桥起,经河南达于湖北汉口,芦汉铁路过中国整个内陆腹地,离沿海地区甚远,

14、无“资敌”之患;修铁路“以开通土货为急务”、“首在利民”,无“夺民生计”之忧,实为“中国大利之所萃”。张之洞能洞悉国内外形势,从国家强盛、造福百姓和抵御外侵的角度提出最佳的建设方案,足见他的深谋远虑与远见卓识。尽管最终芦汉铁路的修建因李鸿章的极力反对而暂时搁置。但它意味着中国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也是农耕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之路,张之洞和湖北的因缘也便从这时开始。张之洞来到武汉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筹建炼铁厂。在张之洞等人对广济、荆门、当阳等地实地考察之后决定把炼铁厂设在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当时盛宣怀说应当采取官督商办的形式。矿务局的大计决策都应禀报官府,由官府定夺。需要以筹集商股的方法来筹措资

15、金。理论上讲,如此将矿业的经营与股东的利益紧密结合,会大大提高其生产积极性。然而张之洞当时的态度是这样的:“开矿采铁,这样的大事,当然只能由官府来做,取之于国,用之于国,绝对不能让那些贪得无厌的商人来染指。他们想利用国家的财富来发自己的财,在别人手里或可行得通,在我张某人手里,办不到。”诚然,张之洞筹建炼铁厂的出发点是强国富民,是具有强烈爱国热情的。但是在国库空虚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仍拒绝吸纳商业资本,则反映出他固执刚愎的一面。另一方面,在汉阳铁厂建造时,张之洞自恃才高,未深入考虑矿质,又以个人好恶选择厂址,不从铁厂和煤矿铁矿的联系出发,从而大大增加了建设成本。这也反映出他个人的主观性。但总而言之,汉阳铁厂的设立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列强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程度的抵制作用,客观上维护了清政府的统治。随后张之洞设立的枪炮厂,后称为汉阳兵工厂,一直到民国年间都是中国最大规模的陆军兵器制造中心,“汉阳造”曾是中国最著名的现代武器。另外,张之洞创立湖北织布局,使得武汉成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个中国纺织业中心。这一切都为武汉成为日后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做了最初的奠定。除了创办实业之外,张之洞的又一创举便是操练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