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镁铝合金是储氢材料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117530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镁铝合金是储氢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某镁铝合金是储氢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某镁铝合金是储氢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某镁铝合金是储氢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某镁铝合金是储氢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镁铝合金是储氢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镁铝合金是储氢材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某镁铝合金是储氢材料第二节铝及其化合物考纲展示1.了解铝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考点1|镁、铝单质的性质及其应用固本探源1铝的结构和存在铝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A族,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铝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或最多)的金属元素。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化合态存在。2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密度较小,质地柔软。3化学性质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4铝与镁的性质比较纯铝用作导线,铝合金用于制造汽车、飞机、生

2、活用品等。典例引领典例1(XX山东高考)足量下列物质与相同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C盐酸D稀硝酸拓展延伸例题中改为相同质量的镁,其他不变,则正确选项为_。考点精析铝与酸或碱反应生成H2的量的关系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1)等质量的铝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反应:产生H2的物质的量相等。消耗H、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H)n(OH)31。(2)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HCl和NaOH反应:消耗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生成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1(3)一定量的铝分别与一定量的盐

3、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3V(H)”或“”)Al3H2OAl(OH)3(胶体)3H,Al(OH)3胶体吸附水中杂质形成沉淀而净水。典例引领典例2某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HCl、MgCl2、AlCl3、NH4Cl、Na2CO3、KCl中的几种物质,往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2)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3)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填名称),判断该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法是_,现象是_。(4)分别写出AB段、BC段发生的离子方程式:A

4、B段为_;BC段为_。【解题导引】(1)所给物质中的离子能与OH反应的有哪些?其顺序是什么?【提示】H、Al3(Mg2)、NH4;顺序为HAl3(Mg2)NH4。(2)图中哪些点或线对判断有何帮助?【提示】沉淀不立即产生(A点),说明有HCl;BC段说明有NH4Cl;D点说明沉淀完全溶解,无MgCl2。【解析】首先分析图像,找出图像中的转折点、斜线及水平线,结合题意可知OA段是NaOH溶液与HCl中和,加入过量NaOH溶液,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无MgCl2,所以沉淀只有Al(OH)3,BC段是NaOH溶液与NH4Cl反应,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HCl、AlCl3、NH4Cl,一定无MgCl2;因为H

5、Cl、AlCl3与Na2CO3不能大量共存,所以一定无Na2CO3;可能含KCl,鉴别碱金属元素可利用焰色反应进行鉴别。【答案】(1)HCl、AlCl3、NH4Cl(2)MgCl2、Na2CO3(3)氯化钾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焰色反应是否为紫色(4)Al33OH=Al(OH)3NH4OH=NH3H2O考点精析1有关Al(OH)3沉淀的图像(1)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或NaAlO2溶液至过量,图像如图1所示。(2)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或通入CO2至过量,图像如图2所示。图1图2(3)向MgCl2、AlCl3和盐酸的混合溶液(即将Mg、Al溶于过量盐酸所得的溶液

6、)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图像如图3所示。(4)向MgCl2、AlCl3混合溶液中先加入NaOH溶液,后加入盐酸(NaOH与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沉淀图像如图4所示。图3图4题组强化高三单元滚动检测卷化学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3本次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第3章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纯铁比生铁的抗腐蚀性

7、强B青铜、不锈钢、硬铝都是合金C铝在空气中耐腐蚀,所以铝是不活泼金属D人体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缺铁会引起贫血2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合金比纯金属具有较好的性能,一般情况下,硬度比成分金属高,熔点比成分金属的低B合金仍然具有金属特性C常用电解法冶炼钠、镁、铝等活泼金属D将钢闸门与电源正极相连,可防止其在海水中被腐蚀3(XX石家庄质检)烧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洗涤,会出现红棕色锈斑。整个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变化为()A2H2OO24e=4OHBFe3e=Fe3CFe22OH=Fe(OH)2D4Fe(OH)2O22H2O=4Fe(OH)34(XX石家庄质检)工业上真空炼铷的原理为2RbCl

8、MgMgCl22Rb(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铷强,故镁可置换铷B铷的沸点比镁低,把铷蒸气抽出时,平衡右移熔融CMgCl2的热稳定性比RbCl弱DRb单质比RbCl更稳定5下列关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Fe在常温下可与浓硝酸、稀硝酸、浓硫酸剧烈反应BAl、Cl2均能和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两单质的作用相同CNa久置于空气中,可以和空气中的有关物质发生反应,最终生成Na2CO3D制备FeCl3、CuCl2固体均可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6(XX宜昌模拟)用下图所示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A用甲图装置证明密度(煤油)中为何选用H2O2而不是稀硝酸?

9、_。将分离出的硫酸铜晶体溶于水制成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填字母)使Cu2全部转化为Cu(OH)2沉淀。ANaOH溶液BCaOCBa(OH)2溶液过滤出沉淀并洗涤沉淀以除去其中的可溶性杂质离子,检测Cu(OH)2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为_。最后加热Cu(OH)2使其完全转化为CuO。(2)探究氧化铜的性质将H2O2加入到CuO中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无色气体,而CuO的量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此时CuO作_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储氢材料镁镍合金Mg_2NiH_4氢化燃烧合成反应机理【作者】:李泉【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关键词】:储氢材料;镁镍合金;燃烧合成【摘要

10、】:采用氢化燃烧合成法可以直接从金属镁、镍混合粉末压坯制备储氢材料镁镍合金Mg2NiH4,与传统的熔炼浇铸+氢化激活工艺比较,在省能、省时和设备简单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本文着重介绍了储氢材料镁镍合金氢化燃烧合成工艺及其反应机理的DSC和XRD研究结果。【全文】:1前言镁镍合金(2)作为储氢合金中的一种,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开发价值的储氢材料。因为镁镍合金相对于其它几种储氢合金,如和5等,具有许多优点,如重量轻、储氢密度高(质量分数)、镁资源丰富、环境污染影响小等。镁镍合金的储氢能力,理论上可以达到合金自身重量的36%1。但是常规的储氢材料镁镍合金的生产工艺比较复杂,需要两个过程,首先是镁镍合

11、金的制备采用熔炼浇铸()工艺,然后是氢化镁镍合金(24)的制备铸造体的粉碎和氢化激活工艺2。由于镁的熔点较低(923),镍的熔点较高(1728),在熔炼浇铸过程中镁不可避免地产生蒸发损失,使得摩尔配比偏离设计,因此,需要根据对合金铸锭进行化学分析,添加适量金属镁后将铸锭再次熔化。为了得到活化的储氢合金,需要在将铸锭粉碎后进行循环激活处理。关于镁镍合金制备新工艺的研究开始于90年代中期。1995年日本东北大学八木研究小组首次提出关于镁镍合金(2)的燃烧合成(固相反应合成)3方法。他们采用了燃烧合成方法中的热爆技术,将金属镁和镍的混合压坯加热到850左右,得到了合成产物镁镍合金24。1997年八木

12、研究小组又提出了氢化镁镍合金(24)的合成氢化一步法制备(氢化燃烧合成)新工艺5。他们将上述镁镍合金的固相反应置于高压氢气气氛中进行,其结果表明,由于固相反应生成物组织疏松,表面洁净,反应活性高,因此其氢化反应要比传统制备工艺容易得多。合成氢化一步法工艺在省能、省时和设备简单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优越性6,7。2试验采用市售金属镁粉和镍粉,纯度均为999(质量分数),镁粉的粒度为177,镍粉为23。镁镍摩尔配比为21,将混合粉末倒入盛适量丙酮的烧杯,用超声波振动混合约30后,空气中充分干燥。采用手动压机压制混合粉末成状压坯(105),重量约为1。最后将坯破碎成重量为20左右的小块颗粒。采用耐压差分扫

13、描热量计(-)测量试样在反应过程中热量变化()。将重量3545的上小块颗粒试样置于试样盘,参考试样盘空置。加前,先将试样室抽真空至10-5以上,然后充入定压力氢气。试样加热速率为6/,加热最温度为850,以同等速率冷却至室温。氢化燃烧合成试样相组成用射线衍射定分析,射线衍射分析采用铜靶,电压为40,流为24。3试验结果和讨论分析图1是试样在氢气压力为20条件下的曲线。由图可见曲线上有几个明显的热量变化峰,它们已被标为1,2,3和4。其中,1和2向下为吸热峰,发生在加热过程中,3和4向上为放热峰,发生在冷却过程中。表1给出了在不同氢气压力条件下试样1、2、3和4的1、2、3和4的峰值温度。从表1可见,4个试样的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