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材料二,康熙松江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097895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材料二,康熙松江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材料二,康熙松江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材料二,康熙松江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材料二,康熙松江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材料二,康熙松江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材料二,康熙松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材料二,康熙松江(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明代,材料二,康熙松江高XX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一、选择题11969年3月,中苏间爆发珍宝岛冲突,面对苏联的核威慑,中国以成功试爆一颗原子弹作为回应,双方最终达成了和解。看来,当时中苏两国都从古巴导弹危机中借鉴了核危机处理经验。其“核危机处理经验”是A相互妥协B全面对抗C核战争D与他国结盟2多极化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两极格局终结后,世界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其主要原因是A联合国作用得到加强B若干政治力量发展壮大C美苏两极格局的终结D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2、强烈3大清律例规定:“凡有司官私役使部民,及监工官私役使夫匠,出百里之外,及久占在家使唤者,一名笞四十,每五名加一等,罪止杖八十。”这一规定可以印证当时A对行政人员有严格的人身控制B政府着力规范官吏正当行使权力C以严刑酷法提高政府行政效率D官营成为手工业的主要组织形式4日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革命的时代,因为北宋时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中国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人均GDP427美元。根据所学,可以推断宋代时中国A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出现了国强民富的繁盛局面C封建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D成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国家5漆侠在宋代经济史中认为:

3、宋朝商品流动有两种形式,一是农副产品的“求心”运动,二是手工业产品的“辐射”运动,由此反映当时A农村与城市联系日益紧密B农副产品不断向城市集中C手工业产品开始行销各地D自然经济形态已走向解体6汉书?贡禹传记载:“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巨万。蜀广汉主金银器,岁各用五百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这一记载不能说明汉代官营丝织业A规模庞大B投入巨资C供皇家消费D产品畅销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演变。下列各对应关系符合此结论的是A铁犁牛耕一一私田出现B王室衰微井田瓦解C小农经济封建制度D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8一些学者认为,宋代中国发生了“商业革命”。不能为

4、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1A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已被打破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强制性的“匠籍制度”被废除D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重要财政来源9清代,经过内、外蒙古的中俄贸易通道“茶叶之路”曾十分繁盛,其枢纽为边境城市恰克图,进恰克图贸易必须有理藩院颁发的“信票”。该商路向来为晋商所垄断,主要是因为该商路经过晋商传统地盘,他们占有地利与人和茶叶产区邻近晋商的老家,他们有近水楼台之利徽商等其他商帮已经衰落,难以与晋商进行竞争晋商与满清朝廷关系密切,得到政府的特殊照顾ABCD10.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中国古代经济史方面的小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A甲B乙C丙D丁11以下关于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状

5、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海丝绸之路发达B商品经济的活跃改变了重农抑商传统C经济重心转移到长江下游以南地区D地域性商帮推动坊市界限被打破12读下图,图中两个时期税收结构的变化反映出汉末税收结构图明末税收结构图A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B土地兼并问题的缓解C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D人民赋税负担的加重13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受到广泛重视。孟子说:“凶年,粪其田而不足。”荀子认为:“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地。”由此可见A小农经济开始形成B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农业生产注重精神细作D农民社会地位低下14白居易卖炭翁一诗,被史学大师陈寅恪赞誉为“诗史”。诗中叙述老翁“晓驾炭车碾冰辙”来到长安城,“

6、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此处的“市”是指A没有行政管理的草市B严格管制的集中市场C沿街开铺的街市D地方自治的市镇1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A、B中最可能填写的是2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期,它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具有重要地位。下列现象出现于该时期且长期得到发展的是A田庄B草市C九品中正制D资本主义萌芽22商君书垦令:“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然则商贾少?商贾少,则上不费粟。”这一法令出台的直接动机是A稳定物价B严禁流通C抑制商贾D提倡节俭23清初,政府颁布

7、法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下海”,规定“凡沿海地方口子,处处严防,不许片帆入江”。这一政策的最大影响是A直接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B沉重打击了海外航运业的发展C导致沿海商民的经济收入锐减D使我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24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A铁犁牛耕家庭农业B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16XX年、XX年江苏高邮地区先后发现了距今3000多年前的一柄青铜短剑和乐器“青铜铙”,两件文物都很精致,它们的出土说明了A3000多年前高邮地区的青铜冶铸业规模大,产量多B高邮地区,一定还有大量文物未出土C3000年前青铜器主要用作兵器和乐器D商周时期我国的铸造工

8、艺已达到了较高水平17“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A井田制B均田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D农民土地私有制18庄子让王中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理解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思想和追求B展现了人民生活富裕的画面C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D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19清朝王应奎的柳南续笔中记载:“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材料中的棉之功“过于蚕桑”的主要原因是A棉布温暖舒适,一直

9、是中国民众的主要衣料B棉纺织技术代表了当时中国手工业的最高成就C棉布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D棉布实用价廉,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20明人李鼎说:“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在这个活动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丝绸之路B邸店、车坊C商帮、会馆D工官制度2清明上河图A“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B“?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C“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D“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25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

10、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的发展B“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及闭关锁国的压制C英国工业革命后大肆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D鸦片的大量流入进而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62年1月,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阵营算一个方面,美国算另一个方面,除此之外,都算中间地。”同时,他将中间地带国家划分为四种不同性质的类别,即殖民地国家、被剥夺了殖民地,但仍有强大垄断资本的国家、真正取得了独立的国家、取得了名义上的独立,实际上仍然是附属国的国家。1963年,毛泽东又将这

11、四类国家概括为“两个中间地带”。其中一个是亚、非、拉,一个是欧洲。1964年,他又进一步指出:“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中间地带,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百度百科材料二请回答:说明图1所示城市的名称及所处时代。从图2、图3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都城与图1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

12、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请回答:材料一中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表明了什么?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简要评价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29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毛泽东“中间地带理论”提出的背景。由材料二可得出什么结论?上述材料反映出世界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7阅读下列图片:3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13、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请回答: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出现了什么社会现象?材料二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反映出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材料三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4内蒙古海拉尔第二中学XX年春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明清时期实行“海禁”、“重农抑商”的根本目的是A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B保护本国农

14、业生产和小农经济C保护本国于工工场D巩固封建统治2、司马迁说:“渠就,用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倾,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成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该材料反映了古代哪一工程在秦统一中的作用A都江堰料说明A春秋时铁器在农业中使用B春秋时期青铜制造业发达C春秋时畜牧业发达D春秋时农业耕作技术提高4、下列哪些语言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湿耕泽锄,不如归去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肥田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且溉且粪,张我禾黍ABCD5、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耕作技术的发展是精耕细作的突出表现,下列能够代表当时先进耕作技术的是A商周时期铁犁牛耕出现C西汉时期的二牛一人耕B东汉时期使用曲辕犁D战国时期的都江堰B郑国渠C坎儿井D大运河3、国语齐语载:“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斤,试诸壤土”。这段史6、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这样一条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清朝后期形成捐纳(买官)制度,买官成为商人进入仕途和升迁的途径。这种现象反映出宋代以后中国社会A开始向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