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是书何以作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096552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一,,是书何以作(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材料一,是书何以作大丰市南阳中学XX年春学期高二历史限时训练5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下列主张与学派对应正确的是万物虚无、祸福相倚道家天行有常、民贵君轻儒家今必胜昔、以法治国法家非攻兼爱、节用尚贤墨家A、B、C、D、2、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圣人之治,虚

2、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3、下列观点出自荀子、董仲舒、朱熹、黄宗羲。四个选项中言论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A.黄宗羲荀子董仲舒朱熹B.董仲舒荀子黄宗羲朱熹C.朱熹董仲舒荀子黄宗羲D.董仲舒黄宗羲荀子朱熹4、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

3、强5、理学的主要经典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尚书中庸ABCD6、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于199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从孔子那里去寻找的“智慧”是:A、“制天命而用之”B、“以法为本”C、“尚贤”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7、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A.提倡拜金主义,发展工商实业B.主张以“法治”

4、代替“人治”C.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D.倡导“经世致用”思想8、下列有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批判的内容及影响,说法不准确的是A挑战正统,提倡个性B批判专制,否定帝权C批判抑商,主张工商皆本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9、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10、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

5、古代科技在东西方的不同地位表明A火药和指南针的西传是中国跻身四大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B科技在不同的领域和范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是不同的C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D科学和愚昧只是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不同反映11、下列古代绘画作品中,属于文人画的是A墨梅B敦煌壁画胡旋舞C清明上河图D天王送子图12、“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13、元杂剧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京剧艺术是中国戏剧中的国粹。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三

6、幅图片,依据下图情景,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杂剧俑京剧脸谱京剧花旦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B京剧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14、“四川、江东、桃园、草木皆兵”从这几个词语提取有效信息,它应该是指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封神榜15、将“神六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A史记B汉书C唐书D清史稿16、北宋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述海上航行情形“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由此获得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A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工具B指

7、南针在北宋主要用于迷信活动C北宋时期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D萍洲可谈的作者发明了指南针17、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A.科学技术决定论B.传统的夷夏之辩的观点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18、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倡的新思想,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找到了抵御外国侵略的办法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思想的先河C.是中国最先进的反侵略思想D.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19、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某部历史文献时说:“

8、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20、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君民共主D民贵君轻21、“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C抨击

9、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来自:写论文网: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悟22、右侧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ABCD23、1903年,中国大公报:“?宪法不立,则随其国强盛,终滋危殆之忧,如今之俄土是也;宪法苟立,则虽其国狭小,已回雄富之基,如今日之德日是也。若是者,知宪法之与国家诚所谓不可一日离者。”该文的政治主张,主要是A.建立民主共和B.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C.实行君主立宪D.向德、俄学习24、“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材料反映了道学先生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

10、不满A鸦片战争B维新变法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25、有人说:“新文化运动足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其含义主要足指新文化运动A主张民主科学B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C挽救民族危亡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二、判断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26、洋务派提倡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27、“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存天理,灭人欲。28、诗经开创了我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先河。29、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30、在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有两位人物影响最大,其中有一位被称为“为中国

11、引来天火的人”,此人是梁启超。三、材料分析题31、阅读材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论语颜渊第十二之七: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12、”材料四:言论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言论二:“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言论三:“循天下之公”请回答:材料一孔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是什么?为此他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根据材料二,汉武帝实行了什么文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的言论是谁的观点?材料四分别出自明末清初哪些思想家?他们在政治主张上有什么共同点?通过上述材料,你能看出中国儒家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怎样的特点?32、阅读材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

13、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序材料二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裴钰改变中国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

14、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请回答:材料一的作者是谁?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材料三作者是谁?“两位先生”是指什么?综合三则材料概述近代思想解放的过程。33.材料一熙宁改制比前两次更为彻底,首先罢试诗赋,独留策论;其次新增大义,地位在策论之上。?熙宁科场改革的另一重大贡献在于王安石主持编纂、作为经义考试统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XX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2考生领到试卷后,必须按规定在试卷上填写姓名、考籍号、座位号,并在答题卡上涂黑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3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并交回。第一部分一、选择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