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中国古代政治的材料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088430 上传时间:2018-11-1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8.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哪些关于中国古代政治的材料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有哪些关于中国古代政治的材料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有哪些关于中国古代政治的材料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有哪些关于中国古代政治的材料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有哪些关于中国古代政治的材料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哪些关于中国古代政治的材料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哪些关于中国古代政治的材料题(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了适应公司新战略的发展,保障停车场安保新项目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安保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及个人素质的培训计划有哪些关于中国古代政治的材料题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专题训练出题:曹红英审题:殷德锋时间:XX/2/16一、选择题1“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材料揭示了A分封制的巩固C宰相制的实行B宗法制的影响D内朝制的推行2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最适当的是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

2、则为鲁国小宗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3封泥又叫“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封泥中隐含着诸多历史信息。下图是西汉时期关于地方制度的封泥,从中不能获取的结论是汝南郡项县“项长之印”河间王刘辟疆“河间王玺”A西汉继承秦朝的地方制度B西汉初年分封同姓王C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D中央和地方矛盾激化4汉武帝时的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思想控制C防止诸侯割据D加强中央集权5虎符是古代的兵符,是帝王或将帅授予下属兵权或

3、调动军队的凭证。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后世统治者替代虎符作用的制度设计是A秦朝设立太尉C宋代设枢密院6下列关于监察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1-B唐朝设立三省D清代设军机处A秦朝的御史大夫专门负责监察B明朝时御史台是国家最高监察机关C汉武帝时,中央派刺史监察地方,其是地方最高长官D北宋时通判负责监督知州7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专制皇权得到空前的加强B政府拥有了最终的决策权C皇权受到政府的制约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8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着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

4、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表现的是A跻身仕途的平民取代了门阀家族,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B佛道的虚无和消极让位于儒家思想的积极、理性和乐观C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D商业对国家的财政政策至关重要,政府稳步提高货币的供给9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规定:“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由此可见,其与察举制相比A一定程度上缩小了选官的范围B有利于提高儒生的地位C为庶族地主的崛起创造了条件D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10有人说:“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做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此从来阁臣之所以无完

5、名也。”这里的“阁臣”是指A秦朝的三公C明代的大学士B唐代的三省长官D清朝的军机大臣11史载:嘉庆十年,有个叫何元琅的御史,给皇帝上了一个请酌改军机处名目的奏折,理由是“军机处承办一切事务,与兵部之专司戍政者不同?似应更改名目,以纪偃(停止)武之隆”。此事反映了军机处()A与兵部的职能相互重叠B已演变为一个综合政务机构C其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满D已成为国家最高军事机关12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2-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1

6、3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任免方式不同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14“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国语里的这一记述表明卿大夫A在所处的诸侯国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由所在诸侯国的国君考察其才德而任命C在其“家”内,世代掌握所属都邑的军政大权D是西周、春秋时国王、诸侯及士所分封的臣属15张老师讲解下列知识结构图时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A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

7、管理体系C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D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16.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C中央设立“三公”D确立三省六部制-3-17剑桥中国史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B科举考试有利于

8、人才选拔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D唐代门阀势力依然不小18有学者在评论中国某一制度时说,它“导致?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并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这一制度是指A郡县制B科举制C察举制D内阁制19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按两宋中央官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A尚书省B参知政事C枢密院D军机处20清史稿职官志一:“初设议政处,令巩阿岱等为议政大臣,参画军要。?用兵西北,虑儤直者洩机密,始设军机房,后改军机处。”下列关于军机处叙述正确的是

9、A起迄年间为清朝雍正到咸丰B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中央政治机构C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D由官品较低官员组成,专门“参画军要”21.秦始皇当年即秦王位时只有13岁,大权操纵在相国吕不韦手里,在他22岁那年除掉吕不韦后,才真正掌握了秦国的政权。这段痛苦的经历在秦始皇心中是难以抹去的,所以设立右图所示官职以制约相权,确切地说,其主要职责还有A负责宗庙、礼仪和教化B下达诏令并监察百官C协助皇帝管理军务D负责租税和国家财政22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

10、雷同也。”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阐明了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形成了中央机构间的监督制约机制实行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皇权置于相权的制约之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4-ABCD23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已经跨越了君主政体B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24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

11、治压力和危机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25元史百官志:“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据材料可知,元行省A最初是中央派出机构B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C削弱了中央集权D辖区广阔且权力较大26在XX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中最恰当的是A宗法制B科举制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D郡县制27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宗法制和分封制

12、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5-中国古代史材料题精编A、政治统治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XX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材料二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一人犯法,亲族都得处死;一家犯法,邻里都受牵连。材料三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在大泽乡爆发了。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材料二中“亲族都得处死”“邻里都受牵连”的刑罚当时分别称

13、作什么?材料三中的农民起义领袖是谁?他们为什么要进行起义?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无联系?为什么?答案:3、反映了秦朝赋税、徭役、兵役繁重;刑法残酷。“族诛”、“连坐”。陈胜、吴广。为了推翻实行残暴统治的秦朝。有联系。正是由于秦朝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矛盾,陈胜才号召大家举行起义推翻秦朝。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场帝意扰不足,征求无已,兼征讨东西,穷兵犊武,百性不堪,遂致灭亡,此皆肤目所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贞观政要材料二唐太宗常用这样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履舟。?为人主,可不畏惧!”-贞观政要材料三太宗曰:“以铜为镜?;以

14、古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材料四明代思想家李赞评论说:“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遇好谈之主,未必不转谏为谈也。”史纲评要请回答: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的关系。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是什么?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对哪些方面比较重视?材料四李蛰的评论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你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因果关系。贞观之治”是在吸取隋亡教训的基础上出现的。意识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意图是要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或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重视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纳谏。封建君主专制。因为大臣的进谏能否被采纳取决于君主圣明程度,君主意志决定一切。3、阅读答问: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论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